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篇一: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
________
?
?
(卷面总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2分)
3、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今天天气好,我们一起去登山,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
b.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
c.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
d.老师的举动让孩子们停住了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4、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
a.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下列句子的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小薇薇说:
“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掉!
”
b.营业员说:
“你太矮了!
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
c.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
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
“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
6、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2分)
材料: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
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
结果可想而知:
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7、根据提示和要求填空(10分)
?
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为不知。
?
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
[8]在学习中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
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
“,”。
二、课内文章阅读(18分)
(一)阅读《孔乙己》选文,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
?
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
?
”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8.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本段在《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情节中属于_____________部分。
(2分)
9.写出本段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
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2分)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
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
11.“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曹刿论战》,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2.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2分)
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
①夫战,勇气也。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理解填空。
(2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15.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2分)
我的积累:
(一)善良的种子
朱成玉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三、课外文章阅读(28分)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
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
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
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
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
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
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
“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
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
”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
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
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
”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
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
“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
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
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
父亲说:
“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
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
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
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6.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3分)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女人”的种子被偷→()→()
17.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2分)
18.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
为什么?
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2分)
19.你如何看待文中父亲的行为?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2分)
(二)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
除夕之夜。
20、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分)
21、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1出猎,见白雁群。
梁君下车,彀弓○2欲射之。
道有行者,梁君(三)梁君○
3公孙袭下车抚矢曰:
谓行者止。
行者不止,白雁群骇。
梁君怒,欲射行者。
其御○
“君止!
”梁君忿然作色怒曰:
“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
”公孙袭曰:
“昔
4之,曰:
5,乃雨。
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必以人祠○’景公下堂顿首曰:
‘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
’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
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今主君以白雁之故
6!
而欲射人,袭谓主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
曰:
“幸哉今日也!
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
【篇二:
2015顺义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要求干净整齐,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4)题。
(每小题2分,共8分)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但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山西人能吃醋,可谓?
西酸?
之首。
他们吃饭前,往往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三调羹醋用以?
解馋?
。
改革开放前,每逢春节,别处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
?
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
?
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
?
他家有几口酸菜缸。
?
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另外,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越酸越能显出制作者的水平。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可是一道传统名菜。
打开中国地图,可知这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
因而他们的食物中钙的含量也相应较多。
这样,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淀积,形成结石。
这一带的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调羹:
()供应()
(2)文中划曲线句“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其中“底子”含义与下面各句中的“底子”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国家在经济建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物质条件还是困难,因为以前底子太坏。
(谢觉哉《要永远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
b.她穿着一件白底子小红花的衬衫。
c.每逢写计划,我只是打个底子,叫工人再补充。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d.她重重盯了我一眼,似乎把我底子全估计出来了。
(沈从文《新湘西行》)
(3)根据上下文,给文中划横线句加上标点,使其表意更清楚
山西等地的西方人何以爱吃酸
(4)在文中括号处填写衔接恰当的一句话()
2.汉语中有一种表达手法叫“回文”,把相同的词或句子,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
例如: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依据此种手法,下面句子横线处可填的内容是(每小题1分,共2分)
3.根据文意理解其中的加点成语,解说此现象原因及成语的比喻义。
(2分)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
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其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
蜀犬吠日?
之说。
蜀犬吠日:
①原因
②比喻义
4.在横线处填写原文,并对后面的解说做出判断(每小题1分,共6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温庭筠)
②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④“羌”字的笔画共有a.7画b.8画
⑤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
⑥“载不动许多愁”将心理感受的浓烈愁苦形象化为可见的沉重物品,这种手法与“你笑得很甜”一句一样,都借打通人的感官来增加艺术效果。
此观点a.正确b.错误
5.下面一段文字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每小题1分,共3分)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
拉晚儿?
,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
车份儿?
①和自己的嚼谷②。
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
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③(a.无须b.无需)快跑呢。
①车份儿:
②嚼谷:
③
6.《三国演义》的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与蒋干原来是①()关系,周瑜成功使用②()计,曹操看了蒋干带回来的密信后大怒,喝令杀了③()()(写清全名)二将。
(每空1分,共4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唐睢不辱使命》(节选),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唐雎对曰:
?
臣未尝闻也。
?
秦王曰:
?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唐雎曰:
?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秦王曰:
?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
唐雎曰:
?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7.下列词或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怫然:
盛怒的样子,与《陈涉世家》的“忿恚尉”的“恚”字意思相近。
b.布衣之怒:
“布衣”的意思与“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意思相同。
c.缟素:
这里指穿丧服,与《隆中对》中的“箪食壶浆”中的活用现象不同。
d.寡人谕矣:
“谕”字的意思与“不言而喻”的“喻”的意思相同。
8.秦王认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而唐睢认为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分别写出秦王与唐雎的语言所暗示的意思。
(4分)
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②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9.文章结尾“秦王色挠”,“挠”意思是屈服,结合你对秦王的了解,你会对这句话思考一个什么问题。
()(1分)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
②赵城,乃前曰:
?
璧有瑕,请指示王。
?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
大王欲
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
③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
④⑤⑥⑦碎于柱矣!
?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
⑧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
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⑨⑩遂许斋五日。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注释:
(1)上文所记述的情节可归纳为一个成语:
(1分)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乃辞谢”中的“谢”字含义:
(1分)
(3)唐雎、蔺相如这两位使者在面对强秦时,都表现出怒气,你对他们的布衣之怒有什么看法?
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下面文字介绍了中国古代计时器,阅读后回答问题。
(共10分)
②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
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我国先民在使用陶器时,发现盛水的陶器常因破损而漏水,这使古人逐渐认识到水的流失与时间的流逝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久而久之,我们的祖先想到了用水滴漏计时的方法。
他们发明了一种滴水计时的计时器名叫①
?
漏刻?
也有称?
刻漏?
。
漏刻计时的工作原理是将漏壶注水让其滴漏,根据滴水量的多少来计量时间。
漏刻由漏壶和刻箭组成。
漏壶有二种:
一种是壶的底部开一个小孔让水滴漏,观测壶内的水量减少量来计算时间。
这种漏壶叫泄水型漏壶;另一种叫受水型漏壶,观测受水壶内的水的增加量来计算时间。
中国历史上用得最多,流传最广的是漏刻计时。
汉代滴漏报时已有制度。
夜漏尽,指天明,要鸣鼓报时;昼漏尽,指夜临,要鸣钟报时。
这种依刻漏而鸣鼓鸣钟的方式,自汉代以后历代循行。
现代的人常说的一刻钟,就起源于漏刻计时。
先秦时期军队中为便携,常用的漏刻就是?
一刻之漏?
,即每漏完一壶水的时间为一刻(一古刻合今14分24秒。
现代的一刻等于15分钟)。
④还有一种叫?
称漏?
。
是以漏水的重量来计量时间。
据传是北魏时期的道士李兰发明的。
它的构造是一杆吊着的秤﹐受水壶挂在秤钩上,按李兰的计算,流水一升,增重一斤,经时一刻。
以称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
这种?
称漏?
在唐、宋时期比较流行。
⑤沙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元代﹐造沙漏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水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
其原理是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
明初詹希元创制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改进为六轮沙漏。
但是流沙容易阻塞﹐使用并不普遍。
⑥中国古代用皇帝的年号纪年,用漏壶计时,漏壶的原理是利用滴水的原理是利用滴水多少来计算时间,因此后人称作水钟。
相应的沙漏也叫沙钟。
有了漏刻,人类的计时开始摆脱依赖天象。
开创了人类制造计时器的新纪元。
11.“漏刻”的名称源自漏壶内的刻箭杆,上面刻有间距等长的刻度,根据水流入或流出量的多少来计时。
一种是“沉箭漏刻”;另一种是“浮箭漏刻”。
依据第②段文中信息,请说明这两种漏刻分别对应什么漏壶?
(2分)
①含义:
②依据:
13.阅读理解宋朝王安石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①诗第一句中的“漏声残”具体是什么意思?
(1分)
②结合文本判断这首诗表现出的时间应是一天中的什么时段?
(1分)
14.第④段中的“称漏”,以称得水的重量计量时间。
根据文中李兰的计算原理,试写出称漏的更便捷计时方法。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共12分)
风景谈
茅盾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
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
坎儿井?
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
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
然而,你不能说,这里就没有?
风景?
。
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
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
风景?
吗?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
黄土高原?
!
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里,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可是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身也出现,掮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的题材。
可是没有完。
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飘下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歌声还是缭绕不散。
另一个时间。
另一个场面。
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
②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
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
生产?
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
忽然间,他们又用同一的音调,唱起雄壮的歌曲来了,他们的爽朗的笑声,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
看他们的手,这是惯拿调色板的,那是昨天还拉着提琴的弓子伴奏着《生产曲》的,这是经常不离木刻刀的,那又是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的,但现在,一律都被锄锹的木柄磨起了老茧了。
他们在山坡下,被另一群人迎住。
这里正燃起熊熊的野火,多少曾调朱弄粉的手儿,已经将金黄的小米饭,翠绿的油菜,准备齐全。
这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却将它的余辉幻成了满天的彩霞,河水渲哗得更响了,跌在石上的便喷出
③了雪白的泡沫,人们把沾着黄土的脚伸在水里,任它冲刷,或者掬起水来,洗一把脸。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
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妙的图画。
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浅的河水,似乎都是最恰当不过的背景,无可更换。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不过仍旧回到?
风景?
罢;在这里,人依然是?
风景?
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再者,如果不是内心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
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
人创造了第二自然!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
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
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相册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
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
我披衣出去,空气非常清冽,朝霞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
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
晨风吹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