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满堂架施工方案.docx
《框架结构满堂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结构满堂架施工方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结构满堂架施工方案
XXXXXXXX
盘扣式满堂架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
二〇一六年九月二十日
盘扣式满堂架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6、《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2.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XXXXXXXXXX
工程地址:
XXXXXXXXXXXXXX
设计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建设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
监理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施工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项目南临科统一路,西临科源东路,北临科统二路,东临太平河。
项目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11679.67平方米,由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组成,1#商业楼(5层)、2#-8#住宅楼(26-33层)及地下车库。
2#-8#住宅楼为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地下车库及1#商业楼为独立基础+防水板基础,框架结构。
建筑物耐久年限为50年。
耐火等级:
一级。
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
七度。
1#楼由地下一层地上五层组成,地下一层层高为6.95m,一层层高为5.2m,二层层高为4.8m,三层层高为4.8m,四层层高4.2m,五层层高为4.2m。
满堂架施工方案按层高最高的6.95m设计,地上部分均按照地下室一层层高参照搭设。
3.插扣式脚手架施工特点
插扣式脚手架是新型的一种便捷式支撑脚手架,它有点类似碗扣架又优于碗扣架,
3.1具有可靠的双向自锁能力;
3.2无任何活动零件;
3.3运输、储存、搭设、拆除方便快捷;
3.4受力性能合理;
3.5可以自由调节;
3.6产品标准化包装;
3.7组装合理,它的安全性、稳定性好于碗扣式、优于门式脚手架。
4.架体组成
4.1主要构配件
盘扣节点应由焊接于立杆上的连接盘、水平杆杆端扣接头和斜杆杆端扣接头组成。
4.2插销外表面应与水平杆和斜杆杆端扣接头内表面吻合,插销连接应保证锤击自锁后不拔脱,抗拔力不得小于3kN。
(1)立杆:
杆上焊接有连接的轮盘和连接套管的竖向支撑杆件。
(2)连接轮盘:
焊接于立杆上可扣接4个方向扣接头的圆扣形孔板。
(3)立杆连接套管:
焊接于立杆一端,用于立杆竖向接长的专用外套管。
(4)横杆:
两端焊接有扣接头,且与立杆扣接的水平杆件。
4.2.1前期应做好支撑体系的专项施工方案设计,搭设前应进行放线定位,使支撑体系横平竖直,以保证后期剪刀撑和整体连杆的设置,确保其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性。
4.2.2插扣式脚手架安装基础必须要夯实平整并采取混凝土硬化措施。
4.2.3插扣式脚手架宜使用于同一标高范围的梁板,而对于标高相差较大的梁板需进行详细的排版、设计。
4.2.4架体搭设完成后要加设足够的剪刀撑,在顶托与架体横杆300-500mm之间的距离要增设足够的水平拉杆,使其整体稳定性得到可靠的保证。
4.2.5目前我国建设部未有插扣式脚手架行业标准和规范出台,不过在建设工地上已开始广泛使用,其现场施工可参照《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施工计算可参照《建筑施工碗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5.架体搭设施工工艺
5.1适用范围
5.1.1插扣式脚手架适用于非高大模板的模板支撑架或标准层模板支撑架。
5.1.2插扣式脚手架基础应夯实平整并有混凝土硬化措施,且基础标高变化较少。
5.1.3插扣式脚手架适用于结构形式较规整的结构。
5.2立杆选择
5.2.1承插式脚手架立杆采用Φ48×3.0mm钢管,受力计算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按Φ48×3.0mm进行计算。
5.2.2立杆需尽量选用标准杆,根据本工程的楼层高度,现选用标准型号A26500和A1500两种标准杆对接,将满足模板架体的高度。
搭设时型号A2650立杆全部放于底部,再对接A1500立杆。
5.2.3因每根立杆均设置有立杆连接套管,连接套管将使单根立杆总长增加100mm,故选用立杆时必须考虑其增加长度,以避免立杆过长。
5.3横杆选择
横杆均为标准杆件,其杆件长度符合300mm模数,故在进行架体立杆间距设计时应按照所提供横杆长度进行计算,故立杆间距设置无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灵活。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水平横杆选择长度为900、1200两种横杆。
5.4步距选择
架体步距的设置需与承插口相对应,标准立杆的承插口间距为600mm,故步距选择时需符合600模数。
且最底部轮盘距立杆底端距离为300mm,故扫地杆实际设置于300mm处。
根据本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第一步扫地杆按实际设置距地300mm,纵横向双向设置,第二步水平杆连接杆件按立杆每步距的模数,选用距扫地杆向上1.7m,纵横向双向设置,第三步水平杆连接杆件按立杆每步距的模数,选用距扫地杆向上4.0m,纵横向双向设置,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横向水平连接杆件,纵横向共设置三道。
5.5架体布置
架体布置时需按实际开间尺寸排设,按纵横向立杆间距不大于900mm进行立杆定位。
排设时先从建筑物一端开始,向另一端立杆定位,定位时按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进行,局部不足排设间距的可减小一个横杆等级进行排设,且宜设置于墙柱边。
梁底宜采用锁钢管扣件的形式进行支设,可以保证梁板模板的正常搭设。
6.施工流程及要求
6.1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确定本层梁、板位置→定位立杆,并作出十字标记→竖立杆并搭设扫地杆及第一步横杆→搭设上部横杆及剪刀撑→锁梁底钢管→铺设梁底模板→板底模板铺设
6.1.1将楼层各构件位置的边线在地面上标出,以保证支架、模板施工过程中按设计尺寸进行施工。
6.1.2按预先的支架设计位置在地面上将立杆位置标出,并做好标记,保证立杆排列整齐。
6.1.3先竖立最角端的立杆,并逐步将周边立杆竖起,将扫地杆及第一步横杆搭设,保证已搭设架体稳固、不倾倒。
6.1.4在立杆全部竖立完成后,进行上部立杆搭设,将全部横杆搭设完成,并预留出梁位。
按预定架体设计要求搭设剪刀撑,剪刀撑必须按要求整体搭设。
6.1.5搭设梁底纵向受力钢管,受力钢管需采用双扣件固定,钢管搭设时需进行标高复核以保证梁底模板为设计标高。
6.1.6梁底模板铺设时,次楞木枋放置应平顺,且靠近节点位置需放置次楞。
6.1.7板底模板铺设时,应先将顶部可调顶托调整至预定标高位置,并对其进行拉线找平,满足平整度要求后再铺设模板。
6.2施工要求
6.2.1所有模板支撑满堂脚手架搭设前,都要先熟悉方案要求,根据楼层高度,混凝土构件大小,确定立杆的间距要求,确定立杆的高度,拉线放出立杆的位置,注意横杆能尽量纵横贯通,平直。
梁底的立杆与板底的立杆能通过横杆形成整体。
6.2.2立杆基础应坚实,且底部需设置垫板。
6.2.3立杆接头不宜设置在同一截面。
6.2.4横杆接头需卡紧,并且保证端部与立杆接触紧密,在架体搭设完成后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派人对横杆紧固情况进行检查。
6.2.5立杆可调底托伸出长度不应大于300mm,立杆可调顶托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立杆内长度不得小于150mm,且可调底托及顶托需满足《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中的要求。
6.2.6由于该承插式钢管脚手架为承插企口式,为满足支撑系统的整体刚度,防止构架纵横侧滑、倾斜,必须增设剪刀撑,剪刀撑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支架四边满布竖向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设置一道纵、横向竖向剪刀撑,特别是主梁方向必须设置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之间。
倾角为45时,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应超过7根;倾角为60时,则不应超过5根;
(3)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100cm,并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10cm;
(4)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5)设置水平剪刀撑时,有剪刀撑斜杆的框格数量应大于框格总数的1/3。
6.3现场情况处理
6.3.1现象:
立杆底部楼板存在降板,降板位置架体正常搭设时无法与周边架体连接形成整体。
处理:
可在降板位置立杆下设置较厚的垫板将立杆底部调至同一标高,或按《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要求使用可调底座。
6.3.2现象:
车道位置或其他位置高差超过300mm,无法使用可调底托调整的,架体与整体分离。
处理:
采用扣件将不能正常连接的横杆于立杆连接。
6.2模板安装基本要求
6.2.1模板配置(或更换模板)时必须做到尺寸准确。
弹线切割,切割边线必须平直,直线度及尺寸误差均不得大于2mm。
6.2.2模板安装时拼缝严密,模板拼缝宽度必须小于2mm。
除构件阳角外,不得使用双面胶或封口胶处理。
6.2.3拼模时应特别注意梁侧模与板底模的拼缝,板底模压梁侧模,确保阴角方正、线条顺直、拼缝严密。
6.2.4板模拼缝处下面必须有木方支撑,接缝处应用钉子钉牢,铁钉间距不宜大于500mm,且每边不少于3颗,确保接缝平整度。
其余部分板底木方净距不宜大于200mm.
6.2.5柱墙模板背枋净距不宜大于200mm,木方高度必须一致。
梁柱模拼缝处模板外侧钉木条拼接,木条间距不大于500mm,且每条缝均不得少于2根。
6.3配模
6.3.1木方,两个平面必须刨平,高度必须一致。
确保模板与木方紧密贴合,使板底标高一致及墙模表面平整。
6.4柱墙模安装
6.4.1工艺流程
施工缝处理→抄平、放线→施工缝处理→焊定位桩→清洁→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立模→找正→拚缝→安放背楞木→上夹具→加固、校正→检查→验收。
6.4.2柱墙模板安装工艺:
6.4.3放线:
柱墙模板安装前,应先待柱墙轴线标记,采用广线拉通纵横轴线后,弹出柱墙中心线和模板安装内外边线。
6.4.4柱墙模及支撑安装:
柱墙模就位后应加临时支撑固定,固定后根据柱上设置的铅垂线校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满足要求为止。
6.4.5对于结构施工中的的梁柱节点,为克服节点处传统上使用拼装模板,木枋塞缝不规范,致使节点处梁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通病,故采用套割吻合节点模板,以保证工程质量。
6.4.6柱墙夹具安装:
柱墙夹具安装应自下而上进行,调正模板的垂直度,到满足要求为止。
6.4.7检查校正:
柱墙模安装完毕后,应全面复核模板的垂直度,截面尺寸等项目,支撑必须牢固、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漏设,且必须准确、稳固。
6.4.8柱墙模群体固定:
群体柱墙支模时,必须整体固定。
同一排柱墙模,应先校正两端柱的模板,校正好后在柱顶接通线,使整排柱墙保持一致,并校正各柱柱距,然后在柱脚和柱顶分别用水平杆拉通连固,最后安装剪刀撑和斜撑,使整个支撑体系稳定。
6.5梁、板模板安装
6.5.1工艺流程
放线→满堂架搭设→抄平→架梁底杆→摆梁底模→架板底杆→摆板底方→铺板底模→梁侧模找正与板底模顶牢→上梁夹具及加固→清洁、验收。
6.5.2梁板模安装工艺:
(1)支模架的搭设:
支模架搭设前,支模架的地面须经平整,底层施工时,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所有立杆均设150×50木垫板,通长设置,支模架采取多层支设,上下层立杆设在同一垂直线上。
(2)支模架搭设完毕,复核梁底标高,校正轴线无误后,调平梁模支架,在支架上铺放“-”字形带连接的梁底模,并使其就位,用扣件与支架卡紧,每根据梁底模视其长短固定不少于三点,再分别吊装预组接梁侧模与底模拼接,并设临时斜撑固定。
(3)板模采用九夹板,100×50木枋作加劲肋,间距@200,其两端将梁侧模上口顶紧固定。
板底板铺设好后,应检查板面标高、平整度,以及拼缝宽度,必要时采用不干胶贴缝,防止板模漏浆。
(4)检查校正:
模板安装后全面复核,梁板模的位置及形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漏设并应位置准确。
检查钢管支架扣件的扭力矩是否满足要求,支模架必须稳定、牢固。
6.6穿插施工顺序
6.6.1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开浇筑穿插顺序(梁筋密集、柱断面较大、柱高度较高):
施工缝处理→柱墙放线→灯笼架搭设→柱墙钢筋竖焊→绑扎柱墙钢筋及垫块安装→施工缝处理→柱墙钢筋验收→焊定位桩→清洁→立模→找正→拚缝→安放背楞木→上夹具→加固、校正→检查→验收→柱墙混凝土浇筑→满堂架搭设→抄平→架梁底杆→摆梁底模→安装梁钢筋→架板底杆→摆板底方→铺板底模→梁侧模找正与板底模顶牢→上梁夹具及加固→清洁→绑扎板底钢筋→板面吊模安装及水电预留预埋→绑扎板面钢筋→垫块、清洁→验收→梁板混凝土浇筑。
6.6.2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整体浇筑穿插顺序:
放线→满堂架搭设、柱墙钢筋竖焊→梁板模板铺设、柱墙钢筋绑扎→柱墙钢筋验收→柱墙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板面吊模安装、水电预留预埋→柱墙梁板模板加固、板面负筋绑扎→垫块及清洁→整体验收→混凝土浇筑。
6.7模板工程一般构造措施
6.7.1一般柱墙模板
柱墙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模板,长边夹短边。
板后竖向背楞为50*100木方,木方间距250。
水平夹具采用钢管,φ14高强对拉螺杆加固,水平夹具竖向间距450-600,水平夹具第一道离楼面(基础顶面)不得超过250。
对拉螺杆距构件边缘不得大于200。
内撑采用砼内撑控制构件尺寸,间距同加固对拉螺杆间距。
6.7.2特殊部位柱墙模板
对一层挡墙墙体必须具备防渗漏功能。
该部位墙体模板加固必须采用一次性φ10对拉螺杆,其余要求同上,并加内撑控制截面尺寸。
6.7.3梁模板
梁模板材用18mm厚九夹板,梁侧包梁底。
梁侧50*100背楞间距300,底模背楞间距小于200。
高度小于或等于600的梁采用专用木制夹具进行加固。
梁底承重杆跨距宜小于800,承重杆间距宜小于900。
高度大于700的梁两侧加固除采用夹具外,尚应加φ10高强对拉螺杆(穿PVC套管),水平间距600。
梁底承重杆跨距宜小于800,承重立杆间距宜小于800。
7.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8条检查与验收相关条款及《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表3.0.4-1落地式脚手架检查评分表中所列项目和施工方案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
填写验收记录单,并由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员、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能交付使用。
7.1支撑系统及模板的拆除
7.1.2大梁侧模和柱模因混凝土养护需要,混凝土浇筑24小时后拆除,底模及其支撑系统要等到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经试验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并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底模及支撑系统的拆除。
7.1.3模板拆除方法:
先松开顶托,然后拆除方木,接着再拆除模板,模板拆除的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拆模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待该片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模板、配件等运出对放。
模板、配件等运完后才准拆除支架,支架拆除顺序为从上往下逐层拆除,严禁上层未拆除完毕,就拆除下面一层。
7.1.4拆除时应先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并在四周设防护栏,任何人不得在正在拆除的支模下通行。
拆模应在日间拆除,光线不足的部位应配备足够的灯光照明,作业全过程应有质量和安全员在场监督。
8.安全、质量、环境保证措施
8.1安全施工要求
8.1.1安全施工主要注意事项
8.1.1.1支设立柱模板和梁板模板时,应搭设工作台,不足4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不准站在柱模板上操作和在梁底模上行走,更不允许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
8.1.1.2当搭设4m以上的梁板模板时,应在满堂架中间设一层简易安全网,以防止高空坠落及坠物伤人。
8.1.1.3搭拆脚手架、模板时,应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
且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8.1.1.4拆脚手架、模板前,应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向工长、安全员、施工操作队组全体人员作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8.1.1.5架子工、模板工持证上岗,搭设施工时避免上下同时作业。
钢管横杆、立杆的接头应错开。
紧固时注意握紧工具、扣件避免其坠落伤人。
外架上所有脚手板、挡脚板、安全网必须搭设牢固、封闭严密,以防发生高空坠落、施工落物和水泥、建筑垃圾等粉尘飞扬等现象。
8.1.1.6搭拆脚手架过程中,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一切操作过程都应符合相关安全操作规范、规程和标准。
8.1.1.7拆模采用长撬杆,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下,拆模间歇时,将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固定。
8.1.1.8对职工进场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发现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应及时解决。
8.1.1.9现场安全员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遇有险情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报告工程项目领导及时处理。
8.1.1.10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搂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应分散堆放并及时运走,防止人员踏空坠落。
8.1.2脚手架施工的危险源
脚手架搭、拆、使用时的高空坠落;脚手架搭、拆、使用时的物体打击;脚手架的坍(垮)塌。
8.1.2.1针对高空坠落的管理要求
(1)参与搭拆作业的人员,须持证上岗,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要穿戴齐全,严禁酒后作业。
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
(2)工人在架上作业时,应注意自我安全保护和他人的安全,避免发生碰撞、闪失、和落物;严禁在架上嬉闹和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3)脚手架进行全封闭使用,外架底部满铺脚手板,下挂密目安全兜网一道。
(外架另行设计。
)安全网必须与结构连接严密牢固。
严禁使用损坏和腐朽的安全网。
(4)作业人员在架上的最大作业高度应以可进行正常操作为度,禁止在架板上加垫器物或单块脚手板以增加操作高度。
(5)人员上下脚手架必须走设安全防护的出入通(梯)道,严禁攀援脚手架上下。
(6)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雨、雪天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之后上架作业时,应把架面的积雪、积水清除掉,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上人操作。
8.1.2.2针对物体打击的管理要求
(1)搭拆过程中,不得单人进行装设较重杆配件和其它易发生失衡、脱手、碰撞、滑跌等不安全的作业。
(2)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扣件应放入袋内,传递至地面并放指定地点堆存。
(3)拆下的钢管与配件,应及时传送至楼层内,防止碰撞,严禁抛掷。
(4)在整个拆除作业过程中,项目安全员应切实作好现场巡查工作,在主要通道处设置警戒区,安排警戒员一名巡视,确保拆除作业顺利进行。
8.1.2.3针对坍(垮)塌的管理要求
(1)脚手架必须严格按方案进行搭设,在搭设中不得随意改变构架设计、减少杆配件设置和对立杆纵距做尺寸放大。
确有实际情况,需要对构架作调整和改变时,应提交技术主管人员解决。
(2)本支模架只允许作为结构施工支模架,不允许堆载,不得随意超负荷使用。
(3)本支模架作为支撑架,立杆垂直度须严格控制,一般须吊线复核,必要时用经纬仪复核垂直度。
(4)在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架杆件、整体性杆件、连接紧固件、安全网等。
(5)施工前因操作要求需要拆除部分架体时,必须经项目总工程师同意,并由施工工长旁站指挥,防止误拆杆件。
8.2施工质量管理
8.2.1质量管理基本要求
为保证支模架施工质量,控制安全风险,设置二个停工验收点,即:
脚手架基础验收、脚手架验收。
由安全员、技术员负责停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插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脚手架搭设时,应先搭设一个区域作为样板,进行区域样板验收后,才能大面积搭设。
8.2.2脚手架的施工验收要求
8.2.2.1验收人员:
施工完由项目经理组织生产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内业、工长、质检和安全员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2.2.2检查验收必须严肃认真进行,要对检查情况、整改结果填写记录内容,并签字齐全。
8.2.2.3重点验收项目
(1)插口连接验收:
安装后的插碗插口应按随机均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检查扣件主要看其连接是否紧固,不合格时,必须整体重新插入或靠紧,并经复验合格方可验收。
(2)安全设施、防坠装置是否齐全和安全可靠,基础是否平整坚实,支垫是否符合要求。
(3)脚手架维护与保养
⑴检查脚手架是否变形或沉陷。
若有异常,应随时上报、及时处理。
⑵检查脚手架整体和局部尤其是主梁或大梁下立杆的垂直度,若有异常,应及时加固和消除隐患。
⑶检查插口时,先看其外观,视情况对其进行涂油和紧固。
⑷检查连接件是否齐全、松动、位移等,因施工需要移动,必须在专人负责下在相邻位置补足。
⑸检查安全网等是否完整、牢固,若有损坏及时调换、整改。
⑹检查脚手架的荷载情况。
支模架上不准堆放大量材料、过重的设备,以免超过设计荷载,如发现有处于不安全位置和不稳定状态的,应及时纠正。
此外,还要逐日清除脚手板上的垃圾。
⑺脚手架维护和保养应设专人定期完成,遇大风、大雪、大雨天气应重新维护验收后投入使用。
8.3环境管理
8.3.1对现场架料堆场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合理和储存,并挂牌标明标示,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8.3.2架料堆放场地要求硬化、平整、有围护。
8.3.3环保与文明施工。
做到工完场清。
整个架料堆放场地与施工现场要达到整齐有序、干净无污染、低扬尘低能耗的整体效果。
9.安全应急预案
9.1应急预案
根据本工程危险源及不利环境因素,并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的相关规定,针对本工程高支模工程防垮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火灾及中暑等危险源,已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用于指导本工程施工。
9.1.1紧急事故处理范围
(1)坍塌
(2)高处坠落
(3)物体打击
(4)机械伤害
(5)触电
(6)火灾
9.1.2事故紧急处理机构设置
(1)应急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华辉(项目执行经理)
副组长:
王天啸(安全主管)
(2)紧急事故现场处置小组
组长:
王天啸(安全主管)
组员:
马和平、朱斌、王飞、、冯洪磊、李刚刚
(3)通讯联络小组
组长:
程卫民
成员:
王毅
9.1.3紧急事故处理机构各小组职责
1、应急事故处现场处置小组职责
(1)迅速控制事故现场,采取果断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疏散作业人员,协助救护小组抢救伤员。
(3)保护事故现场,协助事故原因的调查处理。
(4)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处置能力。
2、紧急事故现场救护小组职责
(1)采取科学的救护方法,迅速抢救伤员,防止二次伤害和争取有效时间挽救伤员生命,减轻伤害程度。
(2)开展应急救护演习,提高现场救护能力。
(3)定期检查救护用具、药品的有效性、完好性。
3、通讯联络小组职责
(1)按事故性质及时与社会应急系统联系、报警。
(2)及时组织交通工具将伤员送至就近医院医治。
(3)迅速向分公司、公司有关部门和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9.1.4事故紧急处理流程
接到事故发生报告后,领导小组立即组织现场处置小组、现场救治小组和通讯联络小组展开工作,各小组成员按制订的分工职责展开工作,由领导小组统一调度和指挥。
(1)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如下图:
(2)事故处理程序
1、不论任何人,一旦发现外架、井架、模板支撑系统、深基坑、塔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