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2488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ocx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锰、铬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内容,包括范围、引用标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控制程度要求、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等方面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勘查的目的任务

3.1预查

通过对区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初步的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结果,并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为普查工作提供依据,并可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

3.2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进行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和物探、化探等野外工作,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估算推断的矿产资源量,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3详查

通过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或圈出勘探范围,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勘探工作提供依据,也可作为矿山总体规划和编制矿山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3.4勘探

通过对勘探区采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并进行可行性研究,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和矿山建设设计等提供依据。

4勘查研究程度

4.1地质研究程度

4.1.1预查阶段

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远景。

大致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查明较大的褶皱、断裂和破碎带的分布、规模和产状,大致查明侵入岩或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

4.1.3详查阶段

4.1.3.1区域地质:

进一步研究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及矿产等资料,并根据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等资料,阐明铁、锰、铬矿产在区域构造单元上的位置、区域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和区内的主要矿产等。

4.1.3.2矿区(床)地质:

基本查明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等,对沉积矿床、还应研究含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岩相、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及成矿元素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确定矿体赋存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

4.1.3.3矿体地质:

基本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了解矿体内夹石规模和分布情况,了解成矿后构造或岩脉对矿体的破坏情况。

4.1.4勘探阶段

4.1.4.1矿床地质:

进一步研究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确定矿床赋存层位及矿体在地层中的空间分布,研究矿区构造与矿体空间分布的关系,查明控制矿体的褶皱、断层和破碎带的性质、规模、产状、相互关系和分布规律,对位移大、分割矿体和影响开采的较大断层,其空间位置、产状、位移应由工程控制。

4.1.4.2矿体地质:

详细研究和查明矿体的赋存部位,形态、规模、产状、厚度及变化规律,确定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体内夹石的规模、分布和变化规律。

4.2矿石质量研究

4.2.1预查阶段

初步了解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主要元素的含量。

4.2.2普查阶段

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结构构造和矿石自然类型,大致了解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和分布,为确定是否能工业利用提供依据。

4.2.3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研究矿石矿物的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详细查明有用和有益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4.2.4勘探阶段

详细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的种类和含量,研究矿石矿物的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详细查名有用和有益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详细研究矿石的结构构造和分布特征,查明铁、锰、铬矿物和主要脉石矿物的粒度和嵌布特征,按矿石的矿物成分、含量、结构构造、氧化程度等因素详细划分自然类型,确定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矿石界线。

4.3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

4.3.1预查阶段

对已发现的矿体进行类比研究,做出矿石是否可选的预测。

4.3.2普查阶段

一般进行矿石选冶性能对比研究,做出是否可作为工业原料的评价。

4.3.3详查阶段

研究矿石的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做出工业利用方面的评价。

4.3.4勘探阶段

应详细研究矿石的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

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1预查阶段

对经预查发现矿体的矿点或矿产地,应收集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4.4.2普查阶段

在收集研究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基础上,了解矿区地表水体分布,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和矿石的稳定性及环境地质条件,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4.4.3详查阶段

4.4.3.1水文地质研究:

在了解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手机当地水文、气象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产状、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各含水层的水利联系,隔水层的稳定性和隔水程度。

4.4.3.2工程地质研究:

测定矿区主要岩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基本查明矿区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风化带、泥化带、流沙层、软弱夹层的分布,评价其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层稳固性的影响。

4.4.3.3环境地质研究:

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提出对人体有无危害的初步评价意见。

4.4.4勘探阶段

4.4.4.1水文地质研究:

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详细查明矿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厚度、产状、分布及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渗透稀疏,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隔水层的稳定程度和隔水程度,详细查明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富水性、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个含水层及地表水的程度。

4.4.4.2工程地质研究:

在研究矿区地层岩性、厚度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划分岩体的工程地质岩组,测定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体积质量、硬度、湿度、块度等物理学参数,研究其稳定性能。

4.4.4.3环境地质:

详细调查矿区内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物理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分布规律,收集有关地震、新构造活动资料,阐明矿区地震地质情况和矿区的稳定性,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预测在矿床开采中,对矿区环境、生态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并提出预防建议。

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5.1普查阶段

初步了解有无其他有益矿产。

4.5.2普查阶段

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含量和赋存特点,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详查阶段

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伴生矿产,应基本查明物质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状况,确定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

4.5.4勘探阶段

对勘探范围内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

5勘查控制程度

5.1矿床勘查类型确定的原则

5.1.1追求最佳勘查效益的原则

勘查工程的布置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从需要、可能、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5.1.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每个矿床都有其自身的地质特征,影响矿床勘查难易程度的四个地质变量因素常因矿床而异,当出现变化不均衡时,应以其中增大矿床勘查难度的主导因素作为确定的主要依据。

5.1.3以主矿体为主的原则

当矿床由多个矿体组成时,应以主矿体为主,当矿床规模较大,其空间变化也较大时,可按不同地段的地址变量特征,分区段或矿体确定勘查类型。

5.1.4类型三分,允许过渡的原则

铁、锰、铬矿床均按简单、中等和复杂三个等级划分为I、II、III三个勘查类型。

5.1.5在实践中验证并及时修正的原则

对已确定的勘查类型,仍需在勘查实践中验证,如发现偏差,要及时研究并予修正。

5.2勘查工程间距确定的原则

5.2.1根据勘查类型和勘查阶段选取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

5.2.2详查阶段的工程间距,是矿床勘查的基本工程艰巨。

5.2.3第III勘查类型勘探阶段的工程间距,是矿床勘查工程的最密间距。

5.2.4当矿体在走向上的变化比倾向上大时,工程可布置成短边在矿体走向上的长方形网度。

5.2.5圈定矿体的地表工程间距,一般为深部工程间距的1/2。

5.2.6勘查类型一经修正,其勘查工程间距亦应作相应的调整。

5.3勘查控制程度

首先应当控制勘查区内矿体总体的分布范围和相互关系。

6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

6.1地形及工程测量

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最新的国家高程基准。

6.2地质填图

6.2.1矿区地质填图:

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的目的任务,进行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其质量要求按相应比例尺地质填图规范执行。

6.2.2矿床地质填图:

矿床地形地质图是以不同比例持的地形图为底图填制而成的。

6.3物探工作

6.3.1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工作要求,开展方法试验,测定有关参数,实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剖面,选择有效的物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查。

6.3.2开展不同比例持的磁力、重力和电法测量工作,为查明岩体和矿体边界、形状、产状、研究构造带和寻找隐伏矿体等提供信息,应充分利用井中物探方法,追索圈定矿体边界,了解矿体形态和产状。

6.3.3勘查磁性铁矿时,应运用地面磁测资料,对矿体的分布范围、形状、产状、埋深和厚度变化以及地质构造进行推断和圈定。

6.3.4勘查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菱锰矿、氧化锰矿和铬矿等弱磁性或无磁性矿床时,应通过实验,选用高精度磁测,重力或电法等,取得有益于对矿体认识和解释的信息。

6.3.5勘探和详查阶段对控制剖面的地面和岩矿心进行放射性检查,发现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评价。

6.3.6物探工作质量要求按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执行。

6.4探矿工程

6.4.1槽探:

是系统揭露地表矿体的主要工程,一般在覆盖层厚度不超过3米条件下使用,为保证采样的质量,探槽必须挖至基岩新鲜面。

6.4.2浅井:

当覆盖层较厚时,应以浅井控制矿提浅部或浅部矿体。

6.4.3坑探:

一般用于矿床首采区或主要储量区。

6.4.4钻探:

是勘查深部矿体的主要手段,其质量要求参考《岩心钻探规程》执行。

6.4.4.1探矿孔的矿心采取率不得低于80%,当矿心采取率连续5米低于80%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

6.4.4.2使用的钻探工艺应能保持矿石原有结构特点和完整性,避免矿心粉碎,贫化。

6.4.4.3认真测量钻孔顶角和方位角,做好孔深校正、原始记录、简易水文观测、封孔和矿、岩心保管工作。

6.5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分析

6.5.1样品采集:

钻孔岩、矿心一般采用1/2劈切法,地表露头、槽探、浅井、坑道中对矿体采用连续刻槽法,其断面规格和样品长度视矿体厚度大小、矿石类型变化情况,矿化均匀程度及工业指标而定。

6.5.2样品加工

6.5.2.1加工要求:

要求在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样品质量总损失不得大于5%,样品的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6.5.2.3机械联动线加工:

经过一次破碎、缩分,直接达到要求的粒度和质量。

6.5.3化验分析

6.5.3.1基本分析:

主要用以查明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是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及资源/储量估算的主要依据。

6.5.3.2光谱分析:

用以确定组合分析、化学全分析项目和对矿床进行综合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6.5.3.3组合分析:

用以查明矿石中伴生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分布状况,并据此计算伴生有益组分的资源/储量。

6.5.3.4化学全分析:

是在光谱全分析和岩矿鉴定的基础上进行。

6.5.3.5物相分析:

用以确定矿石中主要组分和伴生有益组分的赋存状态、物相种类、含量和分配率。

6.5.3.6单矿物分析:

用以查定矿石中主要有用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伴生组分的赋存状态和含量。

6.5.3.7化学分析质量检查:

主要检查基本分析的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对物相分析亦应作检查。

6.6矿石选冶试样的采集与分析、试验

选矿试验指标是确定矿石选冶加工工艺流程、制订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和评价铁、锰、铬矿床工业价值的重要依据。

6.7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实验

6.7.1为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及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在详查和勘探阶段应测定岩矿石的物理技术性能。

6.7.2体制质量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集,在空间分布上应有代表性。

6.8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

6.8.1原始地质编录

6.8.1.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纪录,应及时、真实客观。

6.8.1.2原始地质编录包括实测剖面、地质填图、槽探、井探、坑探与钻探工程、采样等。

6.8.1.3纪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文字、数字、图像等进行。

6.8.1.4原始地质编录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6.8.1.5原始地质编录应检查、验收。

未经验收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利用。

6.8.2资料综合整理

6.8.2.1地质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勘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贯彻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

6.8.2.2资料综合整理包括地质填图资料、探矿工程资料、水文地质工程资料、化学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结果、物探、测量资料等综合图件的编制,综合图表的编制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

6.8.2.3资料综合整理成果应经过质量检查和验收

6.8.2.4为提高资料综合整理水平,数据,图表,图件等应积极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制作。

6.8.3勘查报告编制

每一勘查阶段都编制相应的勘查报告。

a)报告正文,有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参考文献、报告图版和封底等部分组成。

b)报告附图,由图幅标准化的图式、图例、规范化的单章、拼幅图件和图集等组成。

c)报告附表,视勘查阶段的不同,报告附表种类各有增减,一般有成果表、登记表、一览表、计算表、统计表等组成。

d)报告附件,包括勘查许可证、资源/储量计算工业指标凭证、矿石选冶实验报告、矿床可行性研究报告、照片、与报告有关的录音带和录像带以及与矿区勘查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文件等。

7可行性评价

7.1概略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7.2预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7.3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地质可靠程度

8.1.1.1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8.1.1.2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8.1.1.3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经济意义

8.1.2.1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

8.1.2.2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时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作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

8.2矿产资源/储量类型

8.2.1储量

8.2.1.1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

8.2.1.2预可采储量(12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8.2.1.3预可采储量(122):

是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可提供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8.2.2基础储量

8.2.2.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量(111b):

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111)。

8.2.2.2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121)。

8.2.2.3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是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预可采储量(122)。

8.2.2.4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床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8.2.2.5探明的(预科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性能试验成果。

8.2.2.6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上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

8.2.3资源量

8.2.3.1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必须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8.2.3.2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与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分布特征相同,估算的资源量可信度高。

但本类型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3.3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当时,开采是不经济,需要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大幅度降低成本后,才能变成经济的,估算的资源量的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8.2.3.4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

8.2.3.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至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估算的资源量为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低。

8.2.3.6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是指在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估算的,其可信度低。

8.2.3.7预测的资源量(334)?

依据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航空、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异常或极少量工程资料,确定具有矿化潜力的地区,并和已知矿床类比而估算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的矿产资源,有无经济意义不确定。

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

9.1矿床工业指标

矿床工业指标是指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应达到工业利用的综合标准,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他是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以及国家经济政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所确定的,其内容由矿石质量指标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两部分组成。

9.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9.2.1根据勘查阶段确定相应的矿床工业指标。

9.2.2根据矿体产出的地质特征和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合理地选择估算方法。

提倡和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方法。

9.2.3估算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必须是经过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的。

9.2.4在圈定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时,应尽量考虑与主矿体在空间上、形态上的一致性。

9.2.5:

对已开采的矿床,在按实际资料和扣除截止到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时采空区的储量。

9.3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估算结果表

对提交勘察成果的矿床,根据矿床地质可靠性的控制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程度所确定的经济意义,按照GB/T177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将其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分类估算,并按矿体和块段编号制表,标明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编码,分类表述其平均品位、矿石量级分类合量等估算结果。

附录

表C.1铁、锰、铬矿矿床规模划分表

矿种

资源/储量

矿床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铁矿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锰矿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铬矿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表E.1炼钢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矿石类型

w(TFe)

主要有害物质

其他有害物质

w(SiO2)

w(S)

w(P)

磁铁矿石

赤铁矿石

≥56%

≤13%

≤0.15%

≤0.15%

w(Cu)≤0.2%

w(As)≤0.1%

注:

矿石块度要求为平炉用铁矿石25mm~250mm,电炉用铁矿石50mm~100mm,转炉用铁矿石10mm~50mm。

表E.2炼铁用铁矿石一般工业指标

矿石类型

w(TFe)

主要有害物质

其他有害物质

w(SiO2)

w(S)

w(P)

磁铁矿石

赤铁矿石

褐铁矿石

菱铁矿石

≥50%

≤18%

≤0.30%

≤0.25%

w(Cu)≤0.2%

w(Pb)≤0.1%

w(Zn)≤0.1%

w(Sn)≤0.08%

w(As)≤0.07%

w(F)≤1.0%

注1:

褐铁矿石、菱铁矿石为扣除烧损后折算的标准,自熔性矿石全铁质量分数w(TFe)可降至大于等于40%。

磷含量为一般要求,按炼铁品种不同对矿石含磷量要求也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