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2089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2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2项目背景

1.3可研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4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6综合评价与结论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

2.1玻璃纤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2国内玻璃纤维工业的发展现状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及建设规模

3.1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概况

3.2企业现有产销概况

3.3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

3.4产品质量标准

第四章工艺技术方案

4.1主要技术来源

4.2总工艺流程及物料平衡

4.3配合料制备

4.4玻璃熔制

4.5玻璃纤维成型

4.6制品加工

4.7质量控制与检测

4.8自动控制

4.9技术来源及主要工艺设备

4.10总图平面布置

4.11建筑与结构

4.12给排水

4.13电气

4.14燃料

4.15暖通与空调

4.16热力技术方案

4.17压缩空气技术方案

第五章建设条件

5.1厂址与交通运输

5.2气象与地质条件

5.3主要原材料供应

5.4燃料与动力供应

5.5供排水

第六章节能措施

6.1概述

6.2编制依据

6.3产品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

6.4产品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

6.5节能措施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采用标准

7.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7.3三废处理的基本方案

第八章安全与工业卫生

8.1设计依据

8.2工业安全与卫生的有害因素

8.3设计中的主要防范措施

第九章消防

8.1概述

8.2消防

第十章劳动组织与定员

10.1劳动组织

10.2工作制度与劳动定员

10.3人员培训

第十一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1.1项目进度计划

11.2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

12.1工程概况

12.2编制依据

12.3编制说明

12.4进口设备材料费率标准

12.5投资分析

第十三章技术经济分析

13.1说明

13.2基础数据

13.3财务测算成本费用说明

13.4测算结果

13.5多因素敏感性风险分析

13.6结论

附表财务分析表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工程名称:

某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

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项目工程代号:

项目性质: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某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1.1.3项目拟建地点

某县某发区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编号:

1.2项目背景

1.2.1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玻璃纤维的专业制造商,作为某玻纤产品开发的领军企业,多年来一直在规模、技术、市场、效益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某集团是某省重点骨干玻璃纤维企业。

某集团公司现有总资产超过12800万元,员工总数68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达到20%。

现年产中碱玻璃球3万吨、玻璃纤维纱2.8吨,玻璃纤维涂层墙体网布10000万平方米。

集团公司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

经过多年努力,集团公司已经在玻璃纤维产品开发方面,掌握了一流的核心技术。

企业现为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成员单位、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2004年5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获得AA+银行信用等级。

1.2.2项目的提出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玻纤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近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5年总产量达到了95万吨,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二大生产国,行业产业结构也趋于国际化并具有自己特色。

预计在3~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玻纤生产国。

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是我国中小型玻纤企业中发展较快的企业,通过不断开发,企业已形成了以玻璃纤维球、外墙保温用玻璃纤维墙体网布织物为主导的产品系列,玻璃球畅销华中各省、网布外销率达到9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企业陆续引进了多种先进的制品加工设备,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在国内同类制品加工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改造后,企业各种产品的规模与档次均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各种外墙保温用玻璃纤维墙体网布织物制品的加工能力达到了7千万米以上,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标准并得到了国外用户的认可。

随着玻纤制品加工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所需的各种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的用量也大幅度增加,玻璃纤维纱的供应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⑴公司的玻璃纤维纱的生产能力不足,原料在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已不能适应高质量工业织物、网格布的生产要求,只能依赖于国内部分池窑拉丝企业。

⑵目前国内池窑拉丝企业尚未形成工业织物用纱系列,定货周期较长、费用高,在玻纤纱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批量少的特殊产品难于从市场买到,对于交货周期短的定单只能放弃。

⑶公司玻纤纱生产技术仍为传统的二步法生产工艺,主要通过生产玻璃球,再进行代铂炉拉丝,形成网格布用纱产品。

现状主要有年产3万吨的玻璃球窑生产线一座,代铂炉200孔400台,以及配套生产的有关装置和设备。

主要能源消耗为电力和煤炭,经测算吨纱单位能耗1218.9公斤标煤。

⑷目前全国玻璃纤维的消耗量超过25万吨,主要是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短切毡、无捻粗纱布等高质量的玻璃纤维池窑法生产的产品,而其中的18万吨需从四川、山东、河北、浙江等工厂运入。

路途远运费高,且有时因出口任务还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致使许多使用玻纤和网格布的下游企业和出口商多次联系公司供货,但由于公司现有的生产能力有限只能放弃市场。

基于以上原因,企业提出了“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目的就是通过采用一步法3万吨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取代现有二步法生产技术,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全面改造,使得公司玻纤纱的生产不仅在产品质量上提高一个台阶,而且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形成玻纤网布及工业织物用纱等玻纤产品的规模化、系列化生产。

项目符合国家发展玻璃纤维工业生产的产业政策。

某省各级部门及某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本项目提供了宽松的投资环境,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不仅降低了本项目的一次性投资,而且在长期运行成本上也具有竞争优势。

按照项目的性质可以享受下列主要政策:

⑴属设立的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开始获利年度起,前2年免缴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⑵属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3年内,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⑶是先进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规定的减免税期满后,可延长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综上所述,项目的提出是适时的,且具备了有利的条件。

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

1.3.1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⑴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编制可行性报告合同委托书。

⑵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

⑶某县冯田经济开发区提供的项目基础资料

1.3.2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原则

⑴充分利用开发区某集团有限公司拟建厂区已有条件,合理规划、降低投资。

⑵项目的产品规划考虑与某集团有限公司相应的制品加工生产线配套发展。

⑶生产线工艺技术力求稳妥、可靠、先进,结合国内成功的经验和实际运行数据,充分借鉴、采用国内外已实际运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指标,重视技术参数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项目的总体技术达到当前国内先进水平。

⑷一次规划建设两条池窑拉丝生产线。

一条3万吨中碱池窑线、一条五万吨无碱池窑线。

国内目前尚无法解决的一些关键设备、材料拟引进解决。

其他设备、材料,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国产先进设备,降低项目投资。

⑸生产线工艺流畅,两条生产线有机衔接。

配套共用公用工程系统一次建成。

⑹生产所需原、燃材料供应,充分利用原有的供货渠道。

⑺高度重视节省单耗、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⑻对项目新增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符合国家及地区相关的环保标准。

⑼注意职业安全卫生,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达到安全文明生产。

1.3.2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可行性研究着重对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节能效果、辅助生产设施、新建生产线与产品方案、产品销售市场及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项目工程全部集中在某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拟新建厂区内预留的二条池窑拉丝生产线的用地上,项目代号为20612。

1.4项目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1.4.1项目建设内容

表1-1年产3万吨中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主要建设内容

子项号

子项名称

子项内容

00

总图运输

包括道路、堆场、绿化等

01

原料车间

包括原料库、配合料制备

02

池窑拉丝车间

包括玻璃熔制、纤维成型、浸润剂配制、车间变电所、制冷站、空调间、车间辅房等

03

玻纤制品车间

包括捻纱、无捻粗纱

04

总降变电站

05

煤气站

06

循环水站

包括软水、去离子水制备

07

压缩空气站

08

废丝处理站

09

锅炉房

10

污水处理站

 

11

废气处理站

 

12

综合仓库

 

13

门卫与地磅

14

厂区管网

1.4.2技术方案

本项目在生产规模上,三万吨以上的中碱玻璃纤维生产线属于世界上玻璃纤维企业中产能较大的单条中碱池窑拉丝生产线;在池窑拉丝生产技术上,也将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总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项目采用国内通用的中碱玻璃纤维成分,玻璃原料采用合格粉料进厂。

玻璃配合料系统采用机械混合和输送,最大配料能力120吨/日。

采用热效率较高的蓄热室马蹄窑熔化玻璃,燃料为发生炉煤气,窑炉熔化能力为105吨,通过综合采用辅助电熔和鼓泡技术,提高热效率和玻璃液质量。

成型通路采用“H”型通路,共设置100块纤维成型漏板。

纤维成型采用大漏板、多分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产品质量。

在制品加工方面,采用先进的捻线等生产设备,生产高质量玻璃纤维制品。

通过改造,单位产品能耗将由目前的1.219吨标煤/吨纱降自0.697吨标煤/吨纱。

其中原丝能耗0.65吨标煤/吨原丝,远低于《玻璃纤维行业准入条件》中要求的1吨标煤/吨原丝的要求。

1.4.3产品方案

本项目年产各种中碱纺织型玻璃纤维制品30000吨,具体产能如下:

表1-2产品方案表

产品名称

产能(吨/年)

玻璃纤维纺织纱

6000

无捻粗纱

24000

合计

30000

本项目的产品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高档中碱玻纤制品,是《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6)》中鼓励出口的产品,产品内销与外销比例为5:

5。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3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主要原材料需用量:

玻璃原料

t/a

46680

化工原料

t/a(水基)

7700

2

主要燃料、动力消耗:

t/a

18293

天然气

M3/a

310×104

104kWh/a

2400

104m3/a

48.2

3

全厂定员

540

其中:

生产人员

520

4

总占地面积

m2

166750

建筑面积

m2

5

运输量

108643

其中运入69793吨

6

项目总投资(含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0993.93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30333.9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660.00

7

项目资本金

万元

9757.60

8

银行贷款

万元

21698.75

9

财务效益:

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21705.43

年平均总成本

万元

12787.63

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1743.97

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6975.88

年平均税后利润

万元

5231.91

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

吨/人.年

55.6

全员产值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年

40.2

10

财务评价指标:

总投资收益率

%

22.86

投资利税率

%

27.41

投资回收期

6.1

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9.19

税后

11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29.10

(销售价格)

%

60.44

1.6综合评价与结论

⑴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属鼓励类项目。

它的建设将对我国玻纤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⑵项目采用先进的一步法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并采用了多种节能降耗手段,建设3万吨中碱池窑拉丝节能工程,与现有生产相比,技术改造后,可节约能源1.5万吨标煤/年。

⑶某纤维有限公司以发展玻璃纤维制品加工为主导,在已占得市场先机的情况下,建设池窑拉丝生产线,为制品加工作配套并就近占领周遍地区的市场。

产品目标明确,市场风险小,将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⑶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已有条件,投资省、见效快。

⑷本项目建成后,年平均销售收入21705.43万元,利润6975.88万元,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企业抗风险能力强,各项投资指标均高于建材行业的规定。

综上所述,本项目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建议项目尽快实施。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

2.1玻璃纤维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无机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并列为现代工业的三大基础材料,玻璃纤维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在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玻璃纤维生产已脱离传统的玻璃工业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工业体系。

作为现代材料家族的重要一员,玻璃纤维的应用以其具有耐高温、强度高、电绝缘性能好等诸多优点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它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材料工业。

玻璃纤维专业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硅酸盐、纺织、高分子等多学科的交叉和复合,技术含量高;它又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学科,如玻璃熔制工艺,要求熔制的玻璃液达到准光学玻璃的质量要求;如成型工艺,已超出了传统硅酸盐学科的范畴,以其独特成型方式为特征,而成为玻璃专业的分支;再如玻璃纤维退解、织布技术,超出了传统的棉、毛、麻、化纤、丝的范围,而成为以玻璃纤维为对象的新的纺织分支;在表面处理化学方面,则包含着界面理论、材料增强等正在发展和开拓的当代科学前沿的精深技术。

目前,全球玻璃纤维工业正面临着一个重新划分的状况,玻纤工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欧美的玻纤企业侧重于向深加工与高档次应用领域转移。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玻纤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近3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05年总产量达到了95万吨,已成为世界玻纤第二大生产国,行业产业结构也趋于国际化并具有自己特色。

预计在3~5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玻纤生产国。

2.2国内玻璃纤维工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创建于1958年,发展至今已从最初的年产量100多吨至目前的95万吨以上,居世界第二位,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无碱玻纤的飞速发展,中碱玻纤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生产能力小、未能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工艺技术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仅有30%左右的玻璃纤维采用池窑法生产,其余均为传统的坩埚法生产;原燃材料消耗高,生产效益低,品种不配套,满足不了有关工业部门的需要;产品质量差,与国际标准未接轨,无法大量打入国际市场等等。

无碱池窑拉丝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玻纤行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

我国中碱玻璃纤维企业要走出困境,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首要的是改变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技术路线,充分利用无碱池窑拉丝技术,走以池窑拉丝为主的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生产的道路。

大力推动中碱纤维采用先进的池窑拉丝生产技术,加快中碱玻纤工业实现高新技术化,成为建材工业未来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⑴我国玻璃纤维工业根据国情以及发展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影响,决定和形成自身的特点。

在国外玻璃纤维产品绝大多数为无碱制品,而我国中碱玻璃纤维制品则占有相当的比例。

中碱玻璃纤维是我国特有的玻璃纤维品种,其性能除电绝缘性能等级低和强度、耐水性较逊色于无碱玻璃纤维外,其化学防腐性能优于无碱玻璃纤维,更由于其价格低,可因材施用,因而有着很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

⑵某公司生产的中碱网布等产品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势头,市场行情看好,但所需的纺织有捻纱和无捻合股纱已成为影响公司发展的瓶颈。

而公司现有的二步法生产工艺,不仅能耗高,而且管理难度较大,产品档次低,很多出口产品用纱依赖外购,且供应很不稳定,大大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

因此,急需要建设3万吨级中碱池窑生产线,生产高品质的纤维。

⑶本届窑炉燃烧采用发生炉煤气,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设备更完善,使新的窑炉及工艺在技术含量上、提高产品质量上,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能力上都有较大的提高。

⑶为进一步降低生产能耗、减少生产运行成本,适应市场需求,本项目熔化部采用池窑炉,通路布置采用“H”型通路,燃料采用天然气,窑炉鼓泡技术,有助于玻璃液气体排放和均化,以提高玻璃液的质量;窑炉采用全保温技术,以降低能耗;纤维成型将增加多排多孔大漏板,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能耗及开发新品种。

某纤维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并利用已掌握的中碱玻璃球窑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结合新建池窑,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同步进行,进一步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推出适应市场的新产品,开拓国外市场,迅速增大经济总量。

本项目的建设,工艺技术先进,产品为建筑节能纺织制品,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要求,也是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1我国玻璃纤维行业发展概况

玻璃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比强度高、电气绝缘性好、吸湿低、延伸小等一系列优异特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可设计性,是发展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尖端科学难以替代的基础材料。

玻璃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纺织品,尤其是作为增强基材,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后,成为各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玻璃钢制品,不仅是高新技术领域及国防军工不可缺少的材料,还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

我国玻璃纤维的应用主要如下:

⑴工业方面包括复合材料管罐和其它防腐材料;用于过滤介质、耐热制品和导风筒等产业织物;增强树脂砂轮、摩擦材料、特种传送带、工器具和包装用材;风力发电复合材料叶片和支柱等。

⑵电子电气方面,包括各种高等级的绝缘基材和复合器件。

⑶建筑方面包括复合材料的水及空调系统器件;玻璃钢新型门窗;内外装饰品;防水基材;土工基材及各种增强和补强材料等。

⑷交通方面包括各种轻质高强形状复杂的器件和围护结构。

⑸其它:

运动休闲、医疗、航空航天、通讯器材及高科技配套材料。

“十五”期间我国玻纤行业以推广提高池窑拉丝新技术为中心得到高速发展,玻璃纤维生产总量的增长主要来自无碱池窑拉丝,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和玻纤最大出口国。

2001~2005年,在中国玻纤产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世界其他地区玻纤产量增长很小,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5.10%。

我国玻纤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概况统计如表2-1:

表2-1

2000年

2003年

2005年

2006年

一、总产量(万吨)

21.6

47.3

95.17

116.17

其中池窑(万吨)

5.2

27.8

66

89.12

坩埚(万吨)

16.4

19.5

29.17

27.05

二、出口

量(万吨)

8.19

28.3

56.9

79.01

创汇(万美元)

15906

39820

85886

11800

三、进口

量(万吨)

8.65

18.1

18.9

21.52

用汇(万美元)

27442

40925

60262

73000

目前,我国玻纤行业年产万吨以上企业已达18个,目前共有12个企业54条在产池窑生产线,生产能力120万吨以上。

在建拟建池窑能力超过40万吨。

2007年生产总量超过160万吨。

2006年以来,玻纤市场呈现出持续供不应求状态,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扬。

主要原因包括:

⑴世界各主要玻纤企业纷纷减产,导致国内出口量激增。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玻纤产业转移更加明显,各大玻纤企业纷纷减产。

如美国PPG谢尔比工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纤工厂,最多有十一座玻纤池窑,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而目前仅有三座大型池窑生产。

在能源和人工成本压力导致发达国家基本停止玻纤产能扩张的背景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中低端玻纤市场的供应基地。

而拉动玻纤产量持续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口,近年来玻纤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

目前,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等主要玻纤使用区域全线告急,客户为取得稳定的货源竭尽全力,市场价格连续上扬。

⑵我国玻纤行业的主要下游工业高速发展。

玻纤行业的年均增率低于下游工业,表明玻纤工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图2-22002-2006年玻纤与主要应用市场年均增率比较

据预测,玻纤主要下游工业“十一五”期间还会有较高速度发展。

相应的市场规划资料如表2-3:

表2-3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预测)

2000年产量

2005年产量

平均增长率

%

2010年产量

平均增长率

%

玻纤产量(万吨)

21.6

95.17

25.1

160

10.2

世界玻纤需求(万吨)

220

320

7.4

410

5

我国玻纤基CCL生产(万吨)

8.25

22.85

18.8

30.83

6.17

我国FRTP生产(万吨)

10

35

22

80

16

我国FRSP生产(万吨)

48

120

17.1

180

8

我国虽然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玻纤生产国,但国内玻纤市场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明显偏小。

06年国内消费玻纤只占全世界产量的16%左右,人均消费水平更是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从玻纤的终端应用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和世界也存在差异。

表2-4为世界与我国玻纤应用概况比较(2004年预测数据):

表2-4

应用领域

交通

建筑

电器

消费品

管罐

风力发电

其它

合计

世界(万吨)

65

80

32

25

22

7

23

252

中国(万吨)

4

14

10

2

6

0.4

5

41.4

从国内玻纤应用市场的分布情况看,低端产品市场所占比例较高。

例如用于建筑和管、罐领域的玻纤分别占到年消费总量的40%和24%,而陆地车辆和地面辅助设施市场使用的玻纤比例只有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因此,我国玻纤需求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增长的空间广阔。

表2-5为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