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429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贸.docx

《国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贸.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贸.docx

国贸

名词解释:

1.转口贸易:

甲乙两国通过丙国发生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甲乙两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丙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2.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美国学者列昂惕夫通过投入—产出的方法,利用1947年的美国经济投入产出表对该年度的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实证分析。

把产出集中在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直接在国际市场上贸易,并把要素禀赋分成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然后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一揽子美国出口商品(价值一百万美元)和一揽子美国进口竞争替代品(价值也是一百万美元)中资本与劳动力的构成。

得出与H-O模型的结论完全相反的结论,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3.重商主义:

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贸易保护理论学说

4.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也称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5.贸易术语:

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几个英文字母缩写(如FOB)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明确货物交接过程中的买卖双方的有关责任、风险、费用划分的专门用语

6.规模经济;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增。

7.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

8.机会成本:

是指一定的生产资源用于增加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它表示放弃一种生产机会而采取另一种生产机会的代价。

9.要素密集度:

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10.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填空:

古典贸易学: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

新古典贸易学:

要素禀赋理论、里昂惕夫之谜

相互需求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1.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的,而获得成本则是指为了换取进口所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2.物物交换的比率必然在交易双方国内交换比率形成的界限内摆动。

3.这一摆动的比率要能稳定下来而成为现实的国际交换价格,必须是贸易双方达到贸易均衡的时候,即一国出口总量刚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的价值,或者说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

甲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甲国的出口=乙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乙国的出口

4.国际交换价格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彼此的商品需求强度,即对别国产品需求强的国家,它的商品交换对方商品的能力就要降低,国际交换价格将偏向于它的国内交换价格,则贸易条件将变得不利,反之,贸易条件则变得有利。

5.国际交换价格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价格,分得的利益越少,相反,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价格,则分得的利益就越多。

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offercurve)又译作供应条件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

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国为了进口其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

提供曲线包含了供给和需求两方面。

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

机会成本理论:

机会成本理论认为,机会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一国在机会成本较低的商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该专门从事该商品的生产,并出口部分该商品换取本国机会成本较高的,即比较劣势产品。

新贸易理论:

在较大的规模经济(即必须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分摊固定成本,从而赢利)的存在意味着世界市场只能支持少数几家公司赢利的行业里,一个国家可能会因为它的公司能获得先发优势而在该行业的某些产品的出口中处于主导地位

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贸易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也称要素供给比例理论(Thefactor-proportionsTheory-HO)

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也是不同的。

因此,各国都生产那些能够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

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饶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甲国劳动力丰富,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X,乙国资本丰富,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Y。

贸易术语:

新增DATDAP较常用FOBCFRCIF

判断:

各个贸易理论创立者

1.绝对优势理论---苏格兰-亚当.斯密

2.比较优势理论---英国古典学家大卫.李嘉图

3.相互需求理论---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穆勒

4.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瑞典俄林、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

5.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俄林、赫克歇尔、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谬而森

6.技术差距理论---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

7.偏好相似理论------林德

8.SS定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

9.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和威尔士

产业内贸易理论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internationaltradeclassification,SITC)中,将产品分为类、章、组、分组和基本项目五个层次,每个层次中用数字编码来表示。

我们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同产品,指的是至少前三个层次分类编码相同的产品。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经验分析阶段第二阶段是理论研究阶段第三阶段是丰富发展阶段

机会成本、要素禀赋理论同上

各理论基本假设

比较优势理论基本假设

(1)两国家、两商品、一种生产要素;

(2)资源禀赋水平不变;

(3)生产要素可以在部门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间流动;

(4)劳动价值论:

用劳动投入衡量商品价格;

(5)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给定,且存在差异;(6)规模报酬不变;

(7)充分就业(8)完全竞争;(9)没有政府干预(10)没有运输成本。

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假设条件

1.“2×2×2”模式。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同种技术。

造成K/L比例不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水平不同,二是要素价格不同或资源禀赋不同,本模型造成K/L不同的原因是要素价格(或资源禀赋)的差异。

也就是说,如果两国要素价格一致,则两国生产者在每一种商品生产中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

但由于要素价格通常并不相同,因此,在生产同种商品时,每个国家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数量并不相同,每个国家的生产者将更多地使用相对便宜的要素以减少生产成本。

技术相同也说明两国的等产量线是相同的。

此假设主要为集中分析要素禀赋差异的作用.

3.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

即X的K/L比例低于Y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4.规模收益不变。

其含义是,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资本和劳动搭配的比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变,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增加劳动和资本数量的比例与增加产品产量的比例相同。

Q=F(2K,2L)=2F(K,L)

5.两国生产不完全专业化。

这意味着即使是自由贸易,任何一国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两国将继续生产两种商品。

这一假设也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没有一个国家是“非常小”的国家。

偏好相似理论

消费者行为假设

(1)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

(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消费偏好也相同;

里昂惕夫悖论

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列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财富观: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

贸易顺差实现财富增长。

2.扩大财富的途径:

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外贸易或者掠夺

 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贸易是“零和博弈”。

 4.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和贸易

贸易术语

•定义:

用一个简短的概念或几个英文字母缩写(如FOB)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明确货物交接过程中的买卖双方的有关责任、风险、费用划分的专门用语

•贸易术语(TradeTerms)又称为价格术语。

它具有两重性:

交货条件和成交价格的构成因素。

其作用体现在节约交易成本上。

明确贸易双方责任,简化交易程序,节省交易时间和费用。

选择题

1.理论导论基本概念

2.贸易术语

3.各个基本理论及假设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及基本假设

亚当·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绝对优势(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绝对劣势(劳动生产率低)的产品,这样参加贸易的国家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

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

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比较优势理论及基本假设

在2×2×1的国际环境中,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劣势,另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劳动成本优势,两国照样可以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和自由贸易。

双方各自选择自己比较成本低的产品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尽力扩大生产、加强出口贸易,照样可以保证贸易双方的互惠互利。

即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

相对生产率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最根本原因。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和出口比较优势产品,进口比较劣势产品。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

基本假设

(1)两国家、两商品、一种生产要素;

(2)资源禀赋水平不变;

(3)生产要素可以在部门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间流动;

(4)劳动价值论:

用劳动投入衡量商品价格;

(5)不同国家的技术水平给定,且存在差异;

(6)规模报酬不变;

(7)充分就业;

(8)完全竞争;

(9)没有政府干预

(10)没有运输成本。

●相互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1.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的,而获得成本则是指为了换取进口所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2.物物交换的比率必然在交易双方国内交换比率形成的界限内摆动。

3.这一摆动的比率要能稳定下来而成为现实的国际交换价格,必须是贸易双方达到贸易均衡的时候,即一国出口总量刚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的价值,或者说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

甲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甲国的出口=乙国进口需求量×国际交换价格=乙国的出口

4.国际交换价格的摆动方向和幅度,取决于彼此的商品需求强度,即对别国产品需求强的国家,它的商品交换对方商品的能力就要降低,国际交换价格将偏向于它的国内交换价格,则贸易条件将变得不利,反之,贸易条件则变得有利。

5.国际交换价格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价格,分得的利益越少,相反,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价格,则分得的利益就越多。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基本假设条件

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也称要素供给比例理论(Thefactor-proportionsTheory-HO)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也是不同的。

因此,各国都生产那些能够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

每个国家最终将出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饶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那些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甲国劳动力丰富,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X,乙国资本丰富,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Y。

基本假设条件

1.“2×2×2”模式。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同种技术。

造成K/L比例不同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水平不同,二是要素价格不同或资源禀赋不同,本模型造成K/L不同的原因是要素价格(或资源禀赋)的差异。

也就是说,如果两国要素价格一致,则两国生产者在每一种商品生产中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

但由于要素价格通常并不相同,因此,在生产同种商品时,每个国家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数量并不相同,每个国家的生产者将更多地使用相对便宜的要素以减少生产成本。

技术相同也说明两国的等产量线是相同的。

此假设主要为集中分析要素禀赋差异的作用.

3.商品X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商品Y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

即X的K/L比例低于Y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

4.规模收益不变。

其含义是,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资本和劳动搭配的比例,生产可能性曲线不变,在相同生产条件下,增加劳动和资本数量的比例与增加产品产量的比例相同。

Q=F(2K,2L)=2F(K,L)

5.两国生产不完全专业化。

这意味着即使是自由贸易,任何一国也不可能完全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两国将继续生产两种商品。

这一假设也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没有一个国家是“非常小”的国家。

6.两国有相同的消费偏好。

这意味着两国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完全相同,所以,当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相同时,两国将以相同的比例消费X商品和Y商品。

7.两种商品和要素市场存在完全竞争。

其含义是:

存在着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任何人都不能影响商品和要素价格,而且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国内任何地方的所有商品和要素价格情况了如指掌。

完全竞争也意味着商品价格等于其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

8.生产要素在国内完全流动,而在国际间不流动。

其含义是:

由于国际间生产要素流动性为零,以至于如果没有国际贸易,生产要素收益的国际差异将永远保持下去。

9.无运输成本、关税或其他阻止国际贸易自由流通的障碍。

这意味着生产的专业化一直进行到相对和绝对商品价格在贸易双方取得一致时为止。

这一假设也是为了简化分析,以便于集中讨论贸易的原因及结果。

10.两国的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

其含义是,在两国中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这意味着,每一国的总进口额等于其总出口额。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H-O-S定理)的基本内容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而且会使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均等化,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资本(土地)都能获得同样的利润率(租金),而不管两国的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模式如何。

H-O-S定理的主要含义:

自由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的绝对和相对价格相等。

要素相对价格均等:

(W/R)A=(W/R)B

要素绝对价格均等:

WA=WB;RA=RB

贸易会缩小同质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概念也就是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型的制成品或初级产品,因此这种贸易通常也被称为双向贸易或重叠贸易。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理论分析基本是从静态出发的,简化的模型分析只侧重于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而不强调过程。

分析以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市场,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更接近现代世界经济的现实。

经济中具有规模收益,并将其分析为国际贸易发生后的重要利益来源之一。

在分析中要考虑需求不相同与相同的情况,即与其它理论相比,产业内贸易理论更加重视需求方面的影响。

●偏好相似理论(林德)及消费者行为假设

²偏好相似理论主要观点:

²H-O理论只能解释密集使用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的贸易,可以从供给角度分析。

◆工业制成品贸易要从需求角度分析

◆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国内已经存在大规模需求

的产品)的基础之上

◆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平均收入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消费者行为假设

(1)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

(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消费偏好也相同;

推断:

根据上述的假设,可以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

即两国的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

●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

a技术创新有两种:

一种创新是新工艺,能够以更节约的方式生产现有的产品

另一种是能够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进或者能够生产全新产品的技术。

b先进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c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4.各个贸易理论贸易基础

5.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主要是从一个产业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所以,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大小受到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一是与某种产业部门的产品特性有关,因为有些产业部门的产品生产和消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难以发生大规模的产业内贸易;二是与该产业部门的成熟程度有关,高度发达成熟的产业部门容易发生产业内贸易,幼稚工业部门就难以发生产业内贸易;三是与产业部门的划分有关。

6.国际均衡价格

国际均衡价格是由国际间的竞争实现的,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的原理来讲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市场是开放的,全球化的过程中,产品的价格是由全球所有的供给和需求相互运动来决定的。

7.贸易历史知识

8.贸易的基本概念

9.H-O-S理论

10.贸易理论的分析工具

生产可能性曲线、恩格尔系数、机会成本、社会无差异曲线、均衡分析、、、、

11.运输与国际贸易

运输成本与国家贸易:

H-O模型和新古典模型假设都没有考虑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包括运输、装卸、保险以及管理等成本费用。

一种商品只有两国差价大于运输成本的前提下才可能参与国际贸易,否则,此商品会成为非贸易品

结论:

◆运输成本不影响两国的贸易基础与结构,但降低贸易的总水平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可能导致非贸易品;

◆贸易后两国进出口商品不再有统一价格,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理论不再成立;

四、简答题20分(4×5)

象征性交货与实际交货

象征性交货(SymbolicDelivery):

是指在买卖双方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卖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或交付承运人后,并向买方提供包括物权证书在内的有关单证,凭承运人签发的运输单据及其他商业单据履行交货义务,而无须保证到货。

CIF是一个典型的象征性交货术语。

实际交货是指卖方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将货物实际置于买方控制之下,作为履行交货义务,此时买卖双方或其代理人必须直接接触,办理货物的交接,即买方上门提货或卖方送货上门。

比如“工厂交货(EXW)”;“目的地港船上交货”(DES)等均属于实际交货类的贸易术语。

其中FOBCIFCFR这三个就是很典型的象征性交货。

其中还有FCACIPCPTFAS也都属于象征性交货,其中FCACIPCPT都是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就完成交货,虽然风险划分点和FOBCIFCFR有所不同,但是大致还是一样的。

FAS是在装运港货物运到船边就完成了交货,这个比FOBCIFCFR的交货更加有利于卖方。

实际性交货通俗的来说就是卖方需要保证货船运至目的港

比如DDUDDPDESDEQDAF

其中DDP是完税后交货,DDU是未完税交货,都是货物保证到达目的地的。

DES是到目的港船上交货

DEQ是到目的港码头交货

DAF是到边境交货(或者是买方指定的交货地点)

还有一个也是实际性交货,就是EXW,很多人说EXW和FOB差不多,特别是报关的时候,但是EXW和FOB的交货性质却是有完全的不一样。

FOB还需要卖方将货物放到托运人的船上。

而EXW直接在托到工厂门口,买方自己派人来运货。

因此,买方实际上已经在卖方的工厂实际收到了货物。

固称为实际性交货。

规模经济的涵义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过程中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要高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又称规模收益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增。

H-O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学和新古典贸易学差异

1.理论的思想渊源不同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华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2)劳动分工能使生产率提高并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

2.前提假设、分析方法不同3.对贸易基础的认识不同4.对贸易利益的主张不同

机会成本理论

技术差距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

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

a技术创新有两种:

一种创新是新工艺,能够以更节约的方式生产现有的产品

另一种是能够对已有的产品进行改进或者能够生产全新产品的技术。

b先进国家通过技术创新,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c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

转口贸易EntrepotTrade

甲乙两国通过丙国发生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甲乙两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丙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Transittrade

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包括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

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区别:

货物所有权是否转移给第三方。

转口贸易所有权发生转移,即甲卖给丙,丙再卖给乙。

过境贸易所有权没有转移,甲卖给乙,仅仅通过丙国。

五、计算题8×2分

要素禀赋的有关计算

比较优势及扩展的有关计算

局部均衡分析的计算(如福利)

作图如,生产可能性曲线

六、案例分析题8分

规模经济

贸易术语案例分析

(案例)有一份出售一级大米300吨的合同,按FOB条件成交,装船时经公证人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已及时发出装船通知,但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