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3130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铁矿石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第六小组

束银辉,沈怡,

孙喆玮,张佳骊

 

序——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3

一.铁矿石供需关系——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4

1.世界铁矿石供需形势………………………………………………4

2.我国铁矿石供需形势………………………………………………5

二.铁矿石贸易谈判………………………………………………….8

1.概述…………………………………………………………………8

2.谈判困局……………………………………………………………9

3.谈判困局之原因……………………………………………………9

三.海运费上涨……………………………………………………….12

1.概述…………………………………………………………………12

2.海运费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12

3.海运费上涨原因……………………………………………………13

四.解决方案………………………………………………….………14

五.我们的思考………………………………………………………15

六.参考资料…………………………………………………………15

序——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

2003年,中国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

2005年,进口量为2.75亿吨,占国内铁矿石供应量的57% ,占全球铁矿石国际海运贸易量43% ,国际矿业巨头们纷纷扩产,并把新增加的产量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2008年共进口4.44亿吨铁矿石,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为52%;日本进口约1.05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12.3%;韩国进口4954万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6%。

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1.83亿吨、巴西进口1亿吨,两国合计占到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64%。

具体到,2008年力拓产量1.53亿吨,出口到我国8338万吨;必和必拓产量1.18亿吨,出口到我国约6600万吨。

我国从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公司进口的铁矿占其产量的55%以上。

与进口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是,我国在铁矿石国际定价权上确是个小国,近几年随者进口量的大幅上升,进口价格也随之飙升。

2005年铁矿石进口价比2004年上涨71.5%;2006年又比2005年上涨了19%;在连续两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大幅上扬的基础上,2007年铁矿石进口价格比2006年再次上涨了9.5%;而到了2008年,价格更是比2007年暴涨了65%。

一.铁矿石供需关系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1.世界铁矿石供需形势

当前全球钢铁生产能力的布局与铁矿石资源的分布不相适应。

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钢铁生产国家的铁矿石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因钢铁生产需求大于自身供给量,需要大量进口;美国、俄罗斯国内铁矿石供求基本平衡;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大量对外出口。

世界铁矿石贸易形成了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家向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输送的格局。

从铁矿品位来看,中国和美国的铁矿品位普遍偏低,一般在30%—40%左右,铁矿产品形态以铁精粉为主;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的铁矿石铁品位普遍较高,一般都在60%以上,铁矿产品以富矿粉或块矿为主。

表2—3是几个主要铁矿石产地铁矿平均品位情况。

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被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形成寡头,三家企业的出口量占国际海运量的比重超过70%。

力拓:

力拓矿业集团于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总部设在英国,是一家英国和澳大利亚双重上市的公司。

集团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商。

2007年公司50%以上的矿石产量销往中国,30%以上出口日本,只有5%的矿石产量被运往欧洲。

必和必拓:

必和必拓公司于1885年在墨尔本成立,公司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全球第三大铁矿供应商。

目前拥有70亿吨铁矿石储量,其中97%的铁矿石产量用以出口。

2003年之前日本是BHP最大的出口地,占总出口数量的45%以上。

淡水河谷:

巴西淡水河谷成立于1942年6月1日,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其产量占巴西国内铁矿石总产量的75%,拥有86亿吨高品位铁矿石储量,每年公司80%的铁矿石产量用来出口,其产量的30%用来供给中国,10%供给日本。

2.中国铁矿石供需形势

需:

铁矿石资源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过渡阶段,尚未完成工业化,钢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人均钢材消费量上。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与之相应的钢材消费水平(见图1—1、图1—2)。

少数发达国家虽完成了工业化,但仍然消费大量钢材,钢材消费需求下降幅度不大。

世界钢材需求变化总体趋势仍然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呈增长态势(见图1—3)。

据统计,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800美元以下的时期,以及人均GDP超过3500美元之后,对钢材的需求均趋于平稳;而人均GDP处于800。

3500美元之间的发展时期钢材的需求会迅速增加。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2007年人均GDP为2484.9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经济增长需要依靠大量消耗钢材来支撑(见图1—4)。

根据铁矿石需求趋势,并考虑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实际资源消费的影响,结合产能建设和国内供应能力分析,对2008—2020年间我国铁矿石需求与缺口判断如下:

2008—2020年,我国累计钢材需求约75亿吨。

按照我国铁矿石产能趋势,预计到2010年国内铁矿石的原矿产量规模将保持在9.5亿吨左右。

考虑二次资源回收贡献,2008—2020年我国钢铁原料缺口约35亿吨,折合铁矿石精矿约55亿吨进口铁矿石将仍然在中国铁矿石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供:

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统计,2007年我国已探明铁矿石储藏量为593.9亿吨,矿石铁含量在30%—35%,其中的415亿吨矿石为磁铁矿。

从总储量来看,中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铁矿资源量的34.8%。

按现有资源量和开采规模,大约可以持续开采80多年。

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是中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采选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全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452.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5%,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

中小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造成产能消失,使我国铁矿石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应不足部分必须依靠进口来解决。

我国铁矿石多为磁铁矿石英岩,矿石品位低,平均32.6%,低于世界铁矿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

人选原矿平均品位一般为30%—31%,这在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不列入开采范围。

我国探明的铁矿石储量的97.5%是需要选矿加工的贫矿,可直接人炉的富矿仅占2.5%,在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矿石多为赤铁矿富矿,矿石的平均品位在50%以上。

我国的铁矿床大、中、小型矿床并存,与国外相比,大型、特大型矿床较少。

我国铁矿床类型多,赋存条件复杂,矿石类型复杂,5、P、Si02等有害组分高、多组分共生的铁矿石所占比重大,有用组分嵌布粒度细,造成采、选难度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重点铁矿每吨采选综合能力的建设投资在400—500元左右,而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只为200—250元左右。

从产品成本上看,我国重点露天矿矿石成本平均为59.46元/吨,重点选厂的精矿成本平均为220.74元/吨,磁铁矿平均214.2元/吨,氧化矿平均254.23元/吨,已接近进口矿的价格,但进口矿的质量远比国产矿好。

随着钢材需求的增长,我国铁矿石产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国产铁矿石品位较低,进口铁矿石在中国铁矿石消费的总量中比重已超过50%,成为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来源。

 

二.铁矿石贸易谈判

1概述:

我国铁矿石进口有2种方式。

一为现货交易,其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

二为长期贸易合同。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由占据世界供应量70%以上的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和四大钢铁企业集团之间通过谈判签订一个在一个区间(一般为一年)内被共同认可的价格,以此供货。

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一般而言,长期贸易合同的价格相对现货价格。

铁矿石现货交易目前仅占海运市场的20%。

 日本﹑欧洲基本上没有现货市场,而中国的进口矿中高达55%为现货交易,45%为长期贸易合同。

四大买方阵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简称中钢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中国钢铁行业全国性行业组织,于1999年1月成立。

现有团体会员单位206个,个人会员10人。

理事107个,常务理事67个。

韩国浦项制铁:

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简称POSCO),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提供2600多万吨钢铁产品。

新日本制铁公司:

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总公司在东京。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是欧洲主要钢厂的代表,欧洲钢铁工业的年营业收入达2000亿欧元以上,每年可产钢2亿吨以上。

四大卖方阵营:

力拓

必和必拓

淡水河谷

FMG:

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成立于2003年。

已和35家中国钢企签订了10年以上的长期供货协议,每年对华供应近1亿吨铁矿石。

2.谈判困局:

中国自2004年首次参加与世界三大矿业巨头铁矿石谈判以来,价格扶摇直上。

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8年,世界第一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粉矿、块矿分别上涨65%和71%,“两拓”粉矿、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

长期协议矿价在5年间上涨397.8%。

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与往年不同,焦点不再在于价格的涨幅是多有所少,而在于是否应该废除延续近40年的传统年度定价模式,改为季度定价。

最终三大矿山结盟“季度定价”,4月13日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首发价,按季度定价,价格比上一年度上涨92%。

中国又一次被孤立,中钢协最终妥协,内地所有钢企均与三大矿山签署临时协议,中国又一次痛失“话语权”。

从05年中国钢企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中国钢铁商和铁矿石消费者损失高达7000亿元。

作为铁矿石的最大的进口国,为什么我国连续多次丧失“话语权”?

3.谈判困局之原因:

【原因一】:

供需格局(前已述)

【原因二】:

我国铁矿石进口混乱

(一)钢铁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钢铁行业结构分散,集中度低,在与高度垄断的国外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往往处于下风。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几年由于经济驱动原因,各地大力兴建钢厂扩大产能,造成近千家实力参差不齐的钢铁企业长期并存的局面,产业集中度很低。

我国现有大小钢厂约7000家,产业集中度CR20仅为56.71%。

2009年我国前五大钢厂粗钢产量仅占当年全国粗钢总量的29%,而韩国浦项制铁一家企业的粗钢产量即占该国总量的六成以上。

我国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

2004年,有资格进口铁矿石的国内钢厂和贸易商多达523家,虽然经过几次提高门槛,仍然有百家有进口资质的钢厂和贸易商。

拥有长期协议资质的大多为国有大型钢企,众多中小钢企无法享受长协的低价优惠,不得不由现货进口铁矿石。

利润更为丰厚的现货市场使得供应商履行协议并不积极,同时中方在谈判中也无法保持强硬姿态。

2007年,21家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签订铁矿石长期贸易合同,双方约定合同供应铁矿石总量6073万吨,实际供货量5237.33万吨,合同执行率仅为86.24%。

七家执行率在80%以下,最低仅为53.17%。

在具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减少以后,钢厂和相关贸易商采取了“借壳”进口等应对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