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12943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

导学案一案三单《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方案设计

学校名称:

河南省临颍一高

课程名称:

语文

内容主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材版本:

人教选修古诗文

教师姓名:

教龄:

12

 

 

简介:

我班实施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近一个月。

本课是高二语文人教选修古诗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时安排为2课时,分别是“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展示解决课”。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结构化预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及探究学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了解孔子教学思想和风格,挖掘学生的潜能。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上课年级

高二

语文学科

主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导学教师

课时

2

课型

问题发现评价课、问题展示解决课

学习日期

2014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积累有关孔子、《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掌握“以”、“如”、“因”等文言词语和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

过程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合作讨论,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5.了解孔子教学思想,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

重点难点

1.掌握“以”、“如”、“因”等文言词语和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关键问题

.孔子是孔子是如何评价四个学生的志向的?

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走进文本,掌握基础文言知识。

2.合作探究法:

通过合作探究法,深入分析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3.展示交流法:

通过展示使同学深层次理解文本,并进行拓展练习。

学习准备

1.教师准备两个学习工具单教具和多媒体呈现图片等。

2.学生上网收集孔子的教育思想及《论语》等相关资料。

 

学习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1--3分钟

情景

引导

[旁白]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

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

媒体呈现图片、学习目标,组织小组简短讨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小组简短讨论,学生代表叙述小组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

结构预习

15--20分钟

创设自主预习情境

组织学生采用结构预习“六字诀”,抓好预习质量,采用“自主学习三定123”指导策略(一定时间、二定任务、三定问题),同时教师做到“闭口、巡观、心照”。

1.学生根据老师要求,采取阅读“六字诀”(查、划、写、记、练、思),进行结构化预习。

2.组长、学科长组织指导预习

三.预习评价

合作讨论

5—8分钟

创设预习评价情境

[旁白]评价问题。

1.课前教师要发给学生《问题导读-评价单》,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单子发现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对张某、李某(化用名)同学进行关注和指导。

1.学生通过讨论评价单子纠正自己错题,争议大的题目和老师交流,也可等待展评时解决。

2、小组长学科长监督、指导

四.小组展评

合作探究

8-15分钟

创设展评情景

[旁白]组织展评探究

1.根据学生完成评价单情况确定小组展评题目,先让他们组内展评,再全班大展示,不会的老师展讲,也可在下环节记录在问题生成本上。

1.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要在听别人展讲时作好记录。

2.学生也可对别人展讲提出质疑。

五.归纳共性问题生成

2—5分钟

创设问题生成情境

[旁白]要求学习小组讨论生成。

先小组讨论,后“个人—小组—全班”。

1.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形成的问题进行整理。

2.教师巡回指导使用问题生成本或智慧簿。

1.小组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

2.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由学术助理将问题生成本回馈给老师。

学习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问题呈现

1—3分钟

问题呈现(提前一天发单子,学生完成)

教师提出本课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进入本主题学习,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呈现所解决“问题”工具单,提出本课学习的相关要求。

学生能积极进入状态,准备讨论问题。

 

二.自主学习

合作讨论

5—8分钟

创设讨论学习情境

教师根据《问题解决-评价单》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可采用讨论学习“12345+2”策略。

“展写”放在这个过程中,即讨论中“展写”。

当学生讨论不充分时可以延长。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逐组巡查,教师要作为角色之一参与进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对※※※同学进行关注和指导。

在组内由学科长组织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组间交流。

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围绕工具单上的问题分组展开积极讨论。

讨论中展写。

三、展示交流

规范评价

15—20分钟

创设展示学习情境

[旁白]下面由小组内部派代表展示,时间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展示学习。

2.对学生展示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对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并对重点进行拓展延伸。

对小组展示不到位的进行补充。

3.引导学生生生质疑,关注同学表现,采用激活策略。

1展示时要遵循“展、思、论、评、演、记”六原则。

2.在小组展示时,各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积极思考并及时质疑追问。

3.小组合作表演完成。

四.问题训练合作指导

5—12分钟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当堂下发《问题训练单》。

生自主完成训练题目。

学生积极主动并自主完成。

五.归纳总结

提升意义

1—3分钟

创设总结情境

归纳知识收获,让学生谈谈学完此课的情感收获。

小组对各个文言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课外拓展

附件: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题导读-评价单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题解决-评价单

参考文献:

【1】韩立福: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韩立福:

《有效备课》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

【3】《新教材完全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问题导读-评价单

高二年级语文组设计人:

审核人: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2014.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积累有关孔子、《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掌握“以”、“如”、“因”等文言词语和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

过程方法:

3.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合作讨论,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情感态度价值观:

5.了解孔子教学思想,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为规范。

6.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关键问题】

孔子是如何评价四个学生的志向的?

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学法提示】

学习本文要在课前完成结构化预习(采取“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来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本,并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

【知识链接】

1.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

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

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

同时整理了“六经”。

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3.解题:

侍坐:

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

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子路:

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59岁;曾皙:

姓曾,名点,字皙,39岁;冉有:

姓冉,名求,字子有,31岁;公西华:

姓公西,名赤,字子华,18岁(四位弟子的排序可看出儒家思想倡导的“长幼有序”的礼仪)

《论语•先进》,这一篇记录孔子对学生的评论。

共二十六章。

课文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写得比较长而又比较生动的一章。

文章记录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关于“志”的讨论,寥寥三百余字,写出了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志趣爱好。

【预习评价】

问题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曾晳()千乘()之国摄()乎饥馑()哂()之铿()尔

三子者之撰()舞雩()冠()者喟()然浴乎沂()莫()春

问题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夫子哂之()

因之以饥馑()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比及三年()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异乎三子者之撰()

风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问题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子者出,曾皙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问题4、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特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不吾知也

则何以哉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

问题5、翻译下列语句

(1)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3)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6)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我的问题】

1.

2.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问题解决-评价单

高二年级语文组设计人:

审核人:

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2014.

【学生生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问题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4)加之以师旅()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如其礼乐()(3)如或知尔()

(1)因之以饥馑()

(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4)因人之力而敝之()

(5)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6)因击沛公于坐()

(1)不吾知也()

(2)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3)不知木兰是女郎()(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吾与点也()

(2)唯求则非邦也与()

(3)失其所与,不知()(4)遂与外人隔绝()

问题2.全文根据内容可分三层,请划分层次,并概述内容。

 

问题3.四个学生的志向各是什么?

孔子是怎样表示态度的?

 

问题4.分析孔子弟子的性格特征。

(抓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问题5.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问题6.孔子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问题7.阅读下一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侍:

②盍:

③伐:

④施劳:

⑤少者怀之:

(2)根据解释翻译上一语段:

(3)这一语段表达了什么思想?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题导读-评价单答案

问题2

荒年

或者

等待

才能

吹风、唱歌

赞成

谦让

问题3

足,使动,使、、、、、、富足

章甫,名作动,穿着礼服带着礼帽

鼓,名作动,弹奏

风,名作动,吹风

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小、大,形作名,小相,大事。

问题4

宾前

宾前

宾前

介后

介后

介后

问题5

(1)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2)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着又遇上饥荒。

(3)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知道为人的道理。

(4)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5)(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

“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6)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题解决-评价单答案

问题1以

(1)因为

(2)认为(3)做(4)用

(1)或者

(2)至于(3)如果

(1)接着

(2)经由、通过(3)依照(4)依靠(5)于是,就(6)趁机

(1)了解

(2)管理(3)知道(4)智慧

(1)赞成

(2)语气词(3)结交(4)和

问题2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孔子问志。

第二部分(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弟子述志。

第三部分(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孔子评志。

问题3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治理国家(偏向军事)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治理国家(偏向经济)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治理国家(偏向外交)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曾皙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志向,而是描绘了一副图景,一个场面,志隐于其间。

对子路:

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孔子“哂之”。

对冉有:

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孔子叹之。

对公西华:

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

孔子惜之。

对曾皙:

孔子与之。

问题4子路:

直率、自信、有抱负,鲁莽冉有:

谦虚、有理想,做事不够果断

公西华:

谦虚谨慎、善于辞令曾皙:

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

问题5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

民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

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

所以“与点”!

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

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问题6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和诱导,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的最大的关心与教育。

他指出了学生“居则曰:

‘不吾知也。

’”的现象,也是对学生委婉的批评。

因为“治国以礼”,所以他不满仲由的“其言不让”。

这些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

但孔子又不以尊者自居,要求学生言志,先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清除顾虑。

子路的态度不谦虚,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责。

赞同曾皙的说法,表示“吾与点也”,又是在婉转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给学生以启发。

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

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

问题71)①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②何不。

③夸耀。

④表白功劳。

⑤让少者得到关怀。

(2)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

“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

“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

”颜渊说:

“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说:

“愿意听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

“(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3)表现孔子的仁爱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