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开放教育本科国际贸易作业4复习参考答案.docx
《12开放教育本科国际贸易作业4复习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开放教育本科国际贸易作业4复习参考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开放教育本科国际贸易作业4复习参考答案
09秋国际贸易原理作业四(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
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对外贸易量:
为剔除价格变动对以货币表示的对外贸易额的影响,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往往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价格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单纯反映对贸易的量,就叫对外贸易量。
3.转口贸易:
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是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
4.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5.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
它由各个贸易国家的市场构成。
从市场结构上看,世界市场是由订约人、商品经销渠道和调节机制构成的。
从市场内容上看,可分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航运市场等。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7.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叫收外贸易系数,它是一国对外贸易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8.关税同盟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它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9.贸易创造指关税同盟形成后,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使生产更加专门化;这样,关税同盟某个成员国的一些国内产品将被其它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的产品所进口替代。
10.贸易转移指在关税同盟成立以前,关税同盟国从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产品;关税同盟成立后,关税同盟国该项产品转为由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进口。
但如果同盟内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并不一定是世界上该产品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则进口成本较前增加,消费开支扩大,使同盟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11.不等价交换,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以高于或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进行商品交换,实现价值转移以从中进行国际剥削的现象。
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交换所得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物化劳动量是不相等的。
不等价交换的基础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资本主义国际生产关系。
12.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它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13.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
它是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1968年通过的一个决议。
该决议规定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这种关税称为普惠税。
14.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它追求的目的就是在国内积累货币财富,把贵重金属留在国内。
15.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
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第一、保护本国的市场;第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第三、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第四、积累资本或资金;第五。
维护本国对外的政治关系。
16.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17.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18.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
19.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它是与关税壁垒相对而言的。
20.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
21.出口信贷是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它是一国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如成套设备、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
22.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
它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海关凭以征收关税,是关税政策的具体体现。
23.自由贸易区也有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工商业自由贸易区等。
无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都是划在关境以外,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港内或区内的商品自由储存、展览、折散。
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达到本港或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
24.原产地规则是衡量受惠国出口产品是否取得原产地的资格、能否享受优惠的标准。
其目的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利用普惠制扩大出口防止非受惠国的产品利用普惠制扰乱贸易秩序。
25.差价税又称差额税。
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关税,就叫差价税。
26.成本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的差异,间接的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
27.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所衡量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值量。
28.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29.进口替代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原先的进口工业品,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
30.专断的海关估价是指有些国家不采取通常的海关估价的办法,而专断地提高某些进口商品的海关估价,以增加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阻碍商品的进口。
二、问答题要点:
1.试述战后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主要表现。
(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
(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表现在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发达国家的高新尖的复杂加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与发展中国家简单加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之间的分工。
(4)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加强;(5)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6)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7)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如社会主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8)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如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地区性区域分工在加强,跨国公司在全球形成专业化生产分工链。
2.为什么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
(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外贸易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等,降低了资本家用于不变资本的费用,同时,通过对外贸易还可以便可变资本转化的必要生活资料变得便宜。
这种必要生活资料的内容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不同。
(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规模经济利益。
通过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可使生产规模扩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3)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超额利润。
这种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他国的劳动生产率,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垄断。
(4)通过资本输出,就地设厂,提高利润率。
3.试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贸易。
4.试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与产业间贸易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各国部门内产品类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交换,这种交换是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的交易。
该理论综合产品差异论、偏好相似论和规模经济三个理论来解释产业类贸易产生的原因。
首先从产品差异论来说,产品差异是指产品的质量、性能、规格、牌号、设计、包装等不同,甚至每种产品在其中每一方面都有细微的差别而形成无数样产品组成的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产自不同的国家,而每样产品在各国都有需求,所以各国对同种产品产生相互需求,从而产生贸易。
偏好相似论是林德理论的应用,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相同,他们之间的分工是部门内、产品内的分工。
由于发达国家他们的收入水平相近,消费结构相同,对对方的产品形成广泛的相互需求,因重合需求大,所以发达国家的之间贸易量大。
规模经济是指厂商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使成本下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因为大规模生产能更好地利用交通运输、通讯设施、金融机构、自然资源、水电等良好的企业环境,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效能,更好地组织企业内部分工,提高厂房、机器设备的利用率,所以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获得贸易优势,这样不同国家利用建立在大批量生产基础上所产生的出口优势,彼此之间在产业内进行进出口贸易。
5.试述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主要内容。
所谓不等价交换,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以高于或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进行商品交换,实现价值转移以从中进行国际剥削的现象。
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交换所得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物化劳动量是不相等的。
不等价交换的基础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资本主义国际生产关系。
(2)形成不等价交换的原因既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①在政治上,通过殖民统治、军事暴力、“军授”。
“经授”、强迫被占领国家和接受“援助”的国家以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以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购买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
②在经济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垄断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的方法主要有三个:
a.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商品的价格,不断扩大工业品和农矿产品价格剪刀差。
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以垄断高价向不发达国家销售工业制成品。
b.垄断不发达国家进口物资的批零价格和出口物资的收购价格,实行中间剥削。
C.垄断经济不发达国家进口货物的运价。
6.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一般应考虑哪些因素
对外贸易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既反映了经济基础和当权阶级的利益与要求,同时又反过来维护和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过程中,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
(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本国与别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
(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
(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制度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7)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
7.试述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对外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由下述内容构成: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
它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政策;
(2)进出口商品政策。
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经济结构、国内市场状况而分别制定的政策;
(3)国别对外贸易政策。
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及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而制定的国别和地区政策。
8.简述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和管理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1)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章争。
(2)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
10
(3)管理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国家对内制定各种对外经济法规和条例,加强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有秩序地发展管理;对外通过协商,签订各种对外经济贸易协定,以协调和发展缔约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一种对外贸政策。
9.试述各发达国家制定普惠制方案包括哪些主要规定。
普遍优惠制方案的主要规定如下:
(1)国家或地区的规定。
这是一个受惠国或地区的名单。
普惠制在原则上应对所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都无歧视、无例外地提供优惠,但有的给惠国从各自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出发,把某些受惠国或地区排除在受惠国名单之外,如美国公布的受惠国名单中,不包括某些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等。
(2)对受惠产品范围的规定。
各给惠方案都列有自己的优惠产品清单与排除产品清单。
一般地讲,在公布的受惠产品清单中,农产品的受惠产品较少;工业品的受惠产品较多。
少数敏感性产品,如石油产品被排除在外,被列入排除产品清单中。
(3)对受惠产品减税幅度的规定。
受惠产品减税幅度的大小取决于最惠国税率和普惠制税率间的差额。
最惠国税率越高,普惠制税率越低,差幅就越大z反之,差幅就越小。
一般来说,农产品的减税幅度小,工业品的减税幅度较大,但也有例外,如美国按一定的标准,对受惠的农产品和工业品给予免税。
(4)对给惠国的保护措施的规定。
各给惠国一般都在其方案中规定保护措施,以保护本国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保护措施包括:
兔责条款、预定限额、竞争需要标准、毕业条款。
(5)对原产地的规定。
对原产地的规定又称原产地规则,是衡量受惠国出口产品是否取得原产地资格的、能否享受优惠的标准。
其目的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利用普惠制扩大出口,防止非受惠国的产品利用普惠制扩大出口,防止非受惠国的产品利用普惠制的优惠扰乱普惠制下的贸易秩序。
各给惠国的普惠制方案中的原产地规则,一般包括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规则和原产地证明文件三部分。
10.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和基本原则。
根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为:
(1)促进世界贸易组织目标的实现,监督和管理其统辖范围内的各项协议的贯彻实施;
(2)组织实施各项多边贸易协议,为各成员方提供多边贸易谈判的场所,按一体化的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主持解决各成员方之间的贸易纠纷;
(3)按照有关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负责定期审议各成员方的贸易制度及其与贸易相关的国内经济政策;
(4)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关系,以保障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5)组织编写年度世界贸易报告和兴办世界经济与贸易研讨会;
(6)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世界贸易组织继承了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并在其所管辖的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等新的领域中予以适用并加以发展。
具体如下:
(1)非歧视原则;
(2)关税保护和关税减让原则;
(3)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4)公平贸易原则;
(5)豁免与实施保障措施的原则;
(6)磋商调解争端的原则;
(7)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待遇的原则;
(8)透明度原则
11.试述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斯密绝对成本理论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原因是:
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接着,斯密将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
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
由于这个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也叫作绝对成本理论。
12.试述要素禀赋理论?
(1)赫克歇尔一俄林以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和生产各种商品利用这些要素强度的差异,作为国际分工的依据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这一学说的主要论点是:
各国商品价格的绝对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商品价格的绝对差来源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而生产成本的高低则是由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要素结合比例决定的。
所以俄林认为,一国出口的应是它丰富要素密集的产品,进口的应是它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等于生产要素的转移。
这样,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可以得到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价格也将逐步趋于均等。
13.试述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关系及异同。
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在其国别价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别价值是国际价值的基础,而国际价值则是国别价值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上的转变形式。
两者所包含的内容实质都是一样的,即商品价值的大小—一无论是国内价值还是国际价值—一都取决于商品本身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多少。
但由于各国生产力水平的不一致,商品的国际价值一般地不是国别价值在世界市场上等量的代名词,其在量上与国别价值通常都是有所差别的。
国别价值量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国际价值量则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
14.试述贸易自由化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全球范围的贸易自由化。
它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壁垒,抑制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商品的交换与生产。
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
()关贸总协定缔约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大幅度地降低了进口关税率,通过8轮的多边贸易谈判,发达和发展中缔约方进口平均税率已分别降至5%和15%以下;
(2)经济贸易集团内部逐步取消关税;(3)通过协商,一些经济贸易集团给予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优惠关税,如欧洲联盟与非、加、太地区发展中国家通过《洛美协定》给予优惠关税待遇;(4)在1968年第2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普遍优惠制决议;(5)发达国家放宽进口数量限制,放宽或取消外汇管制。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1)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
被保护的商品从传统产品、农产品转向高级工业品和服务。
(2)贸易保护措施多样化。
①按照有效保护税率设置阶梯关税。
②加强了征收“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的活动。
③非关税壁垒不断增高。
④违背(关贸总协定)的基本原则。
搞“灰色区域措施”。
(3)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①发达国家实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随着政府管理贸易而不断充实和调整,成为对外贸易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把外贸政策法律化,给贸易保护主义披上合法的外衣。
15.试述名义关税与有效关税的关系要求理解计算公式。
(1)名义关税是指某种进口商品进入该国关境时海关根据海关税则所征收的关税税率。
在其他条件相同和不变的条件下,名义关税税率愈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程度也愈高。
(2)有效关税是指对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它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同类产品的真正有效的保护程度。
15.什么是外汇管制,它可以分为哪几种?
(1)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的汇价的一种制度。
(2)外汇管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数量性外汇管制。
即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直接进行限制和分配,通过集中外汇收入,控制外汇支出,实行外汇分配。
以达到限制进口商品品种、数量和进口国别。
②成本性外汇管制。
即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两种以上汇率的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异,间接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口。
③混合性外汇管制。
即同时采用数量性和成本性的外汇管制,直接地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商品进口。
16.试述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基本含义、种类,适用范围。
(1)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基本含义是:
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
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享有的待遇,即要求与任何第三国在该国享有同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待遇,不给予歧视待遇。
(2)最惠国待遇条款有两种:
①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指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优惠待遇,应立即无条件地、无补偿地、自动地适用于对方。
②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是指如果一方给予第三国的优惠是有条件的,则另一方提供同样的补偿,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待遇。
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首先是英国采用的。
所以又叫“欧洲式”最惠国待遇条款;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最先是美国采用的,所以又叫做“美洲式”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现在的国际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般采用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条款。
(3)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有关商品进口、出口、过境商品的关税及其它各种捐税;
②有关商品进口,出口、过境、存仓和换船方面的海关规则、手续和费用;
③进、出口许可证发给的行政手续;
④船舶驶入、驶出和停泊时的各种税收、费用和手续;
⑤关于移民、投资、商标、专利有铁路运输方面的待遇。
17.什么是出口加工区?
试述有关出口加工区通常有哪些规定。
出口加工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或邻近港口、国际机场的地方,划出一定的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本实施以及提供免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国企业在区内进行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的加工区域。
出口加工区的类型:
①综合性出口加工区;②专业性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通常有哪些规定有:
1、对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的优惠规定,主要包括关税优惠、国内税优惠、放宽外国企业投资比例、放宽外汇管制、投资保证规定等;2、对外国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的限制规定,主要包括投资项目、投资审批、产品销售市场、劳工等方面的规定。
18.什么是出口管制?
出口管制的形式有哪几种?
(1)出口管制是指一国或几国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
经济和军事目的,对某些商品特别是战略物资与先进技术资料,实行限制出口或禁止出口。
(2)出口管制的商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战略物资及其有关的先进技术资料。
②国内生产所需的原料、半制成品及国内市场供应不足的某些必需品。
③受“自动”出口限制的商品。
④为了有计划安排生产和统一对外而实行的出口管制的商品。
⑤为了对某国或地区实行经济制裁而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商品。
⑤某些重要的文物、贵重的艺术品、黄金、白银等特殊产品。
19.什么是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什么?
(1)出口信贷是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它是一国的出厂商利用本国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如成套设备。
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
(2)按出口信贷的借贷关系,出口信贷主要有两种:
①卖方信贷:
它是出口银行向本国的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贷款。
这种贷款合同由出口厂商与银行之间签订。
②买方信贷:
它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外国进口厂商(即买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
其附带条件是贷款必须用于购买债权国的商品。
(3)出口信贷的种类及主要特点是
(1)贷款必须联系出口项目,即贷款必须全部或大部分用于购买提供贷款国家的出口商品。
(2)出口信贷利率低于市场利率,其利差由出口国政府给予补贴。
(3)出口信贷的贷款金额,通常约占买卖合同金额的85%左右,其余10-15%由进口厂商作为订金,先支付现金。
(4)出口信贷的发放与信贷担保相结合,以避免或减少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