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9131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

最新20XX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有答案一套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考生注意:

本卷共25小题,满分120分,时量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ɡ()上一道银边。

(《济南的冬天》)

(2)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根据语境,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并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2分)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正确义项:

(《散步》)

(2)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正确义项:

(《金色花》)

[义项]A.地方B.名称C.量词D.用在动词前,名词性词组E.姓氏

3.按照古人的礼仪,一般称呼对方的儿子为,称自己儿子为。

(2分)

4.请你按照规则进行词语接龙,填写出中间的两个四字词语。

规则为:

后一个词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前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

(4分,每空2分)

闹哄哄→→→开门见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他当校长期间,使这所小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区属于上乘。

B.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的学习生涯的。

C.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李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单元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6.默写。

(8分,每空1分)

(1),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中能体现发展就是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句子是:

,。

(4)《论语十二章》中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二、阅读(50分)

(一)学习为人之道(13分)

谢安幼年谏兄

谢奕作剡令①,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②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③时年

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④坐,谏⑤曰:

“阿兄,老翁可念⑥,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⑦曰:

“阿奴⑧欲放去邪?

”遂遣之。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剡,shàn县名;令:

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

②醇酒:

含酒精度高的酒。

③太傅:

官名,这里指谢安。

④膝边:

膝上。

“边”是泛向性的,没有确定的方位意义。

④谏(jiàn):

规劝。

⑥念:

怜悯;同情。

⑦容:

面容;脸上的神色。

⑧阿奴:

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7.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4分)

A.谢以醇酒罚之()B.阿奴欲放去邪()

C.乃至过醉()D.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8.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9.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分)

 

10.【积累链接】: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如《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1)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3分)

 

(2)你还能说出一个世说新语里的故事吗?

(2分)

 

(二)领略景物之美(12分)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

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两家。

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

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地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

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

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

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

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屋檐上奔窜。

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作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

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大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

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

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

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

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

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

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

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

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

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

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

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1.本文作者写白马湖之冬,重点写风,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风的?

请补写在下面(4分,每空2分)。

是从以下四方面来写风的:

①风多,“差不多日日都有”;

③写风多风大的原因:

环湖是山,北首留空;

12.谈谈第③自然段“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整个儿”这个词语的妙处。

(2分)

 

13.文章以“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结尾,有什么作用?

(2分)

 

14.《济南的冬天》描写冬日的画意,颇有诗趣;《白马湖之冬》写冬日也颇有“诗趣”,不同在于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给作者感觉是,白马湖的冬天给人感觉是。

在写法上,两者又各侧重于不同的感官,前者着重是角度来写的,后者主要是从上写的。

(4分,每空1分)

(三)欣赏鲁迅童年(12分)

五猖会(节选)

鲁迅

①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

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

于是,完了。

②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

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

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嘟嘟”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③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

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

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

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

“……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

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

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

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④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

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

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

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

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

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

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

……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15.作者写童年时看迎神赛会与张岱记载的明人赛会很不一样,文章用了两个二字词语对此进行了对比介绍,请写出这两个二字词语。

(2分)

16.第④段中“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说说“他们”指的是谁?

(2分)

17.读完全文,你认为第④段中划线句子应该如何理解?

(3分)

18.【积累链接】:

《五猖会》出自《朝花夕拾》,请你再写两个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篇名。

(2分)

19.某班在组织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时,展开了专题探究活动,有的探究“鲁迅的童年”,有的探究“鲁迅笔下的人物”,假如你探究的是《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请仿照下例再写一条。

(3分)

示例: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如描写百草

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四)感受伟大母爱(13分)

母亲的三句话

周华诚

①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

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

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②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

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

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

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

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

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

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

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③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

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④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⑤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

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

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

这牛脾气!

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⑥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

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

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

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

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

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

我恍然大悟。

  ⑦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

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

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

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⑧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

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⑨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

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⑩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

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

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

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有删改)

20.通读全文,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4分)

事情母亲的话教给我的道理

第一件事:

拔白菜①②

第二件事:

牵牛回家你把绳子牵得太紧,它就不跟你走了③

第三件事:

④不顺心时就小声唱歌遇到不顺时要乐观

21.第④段划线句子“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应该怎样理解?

(2分)

 

2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看出来的?

将它们依次写出来。

(3分)

 

23.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缕缕阳光,照耀了我成长的道路。

”请仿照这个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很大。

(2分) 

24.【积累链接】在七年级上册课本中,我们学过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请写出其中一篇的标题和作者。

(2分)

 

三、作文(50分)

25.“母亲的三句话”成为周华诚人生的财富,使他领悟人生,不断成长。

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得出他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有这样的母亲,幸福!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人对你产生过重要影响呢,你是否以他为幸?

请以“有你,真的很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好人物的形象,选用典型事例。

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永定区20XX年秋季七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1)镶,

(2)ǎo2.A,D3.①令郎②犬子

4.例:

(2分)哄堂大笑笑口常开5.B

6.

(1)秋风萧瑟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A.他,指老翁B.走,离开C.以至D.才到

8.“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9.谢安七八岁规劝不能以惩罚人为乐,说明他自小就懂得尊敬老人。

10.

(1)“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针对对方“无信”“无礼”,针锋相对,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

(2)略

【译文】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

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

“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

”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

“你要把他放走吗?

”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11.答案:

②风大,“好像虎吼”;④写人们对风的感受,如“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

12.答:

措辞似乎古怪,其实最合情境。

白马湖那时无一株树木,无遮无挡,所以月亮太阳的升落都给人“整个儿”的感觉。

13.答:

表明作者一家人对白马湖冬日之风印象之深,流露怀念之情。

如叙家常,朴实有味,余味不尽。

14.温暖、晴和,(或响晴,清朗)富有生气,诗情画意。

寒风怒号,天寒地冻,湖水澎湃。

视觉感觉

15.(2分)豪奢简单

16.(2分)他们是指游手好闲的闲人。

17.(3分)这句话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1分),写出了“我”特别渴望看赛会(1分),希望参与到赛会中去的心理(1分)。

18.(2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从上面九篇文章中任选两篇即可。

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19.答案示例:

(1)常用对比手法。

如《五猖会》写了我前后心境的对比;《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时不时插入一些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善于写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

(4)多用反讽手法。

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20.(4分)①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②遇到困难时,咬牙坚持就好了(或要坚持下去;要坚强面对)。

③不要思想压力太重,要学会放松,事情才会有好的结果。

④对工作不满意,与老板争吵。

21.(2分)“冬季”指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

22.(3分)时间顺序1分关键语句2分:

小时候——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18岁那年的高考——第二年的夏天——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

23.(2分)例:

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24.(2分)《金色花》作者泰戈尔;《荷叶•母亲》作者冰心(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作文(50分)

25.依据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给分。

本次作文与“第十三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相结合,优秀作文可推荐参加比赛,以校为单位自行寄送稿件

 

201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