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5692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docx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史上最全最实用)

高考备考:

古代诗歌鉴赏资料

一、考点解说与解答的前提条件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主要涉及四个小考点(见后面分类解说)。

要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1、知人论世。

尽可能多的掌握古代诗人(词人)的生平、生活的时代背景或本人不同生活时期的特点,了解本人诗词创作的主要风格特点等。

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前提。

九死不悔:

漫漫长路的探索(屈原)    世外桃源:

疲惫灵魂的皈依(陶渊明)

   诗中有画:

描摹景物的顿悟(王维)    笑傲公卿:

傲岸人格的张扬(李白)

漂泊天涯:

大唐衰微的见证(杜甫)    强者宣言:

永不放弃的追求(刘禹锡)

   明白晓畅:

现实主义的革新(白居易)  放浪形骸:

盛事难再的挽歌(杜牧)

   委婉隐晦:

迷惘无助的宣泄(李商隐)

2、掌握必要的诗歌鉴赏的方法和答题模式,并在平时的学习、练习中加强针对性训练,才能在正式考试中做起来得心应手。

做题时,问啥答啥,扣句分析,有理有据。

3、正式答题前一定要从诗题、作者到每句诗词甚至每个字词去咬文嚼字,采用“翻译+想象”的方式力求理解每句诗词的含义(特别是特定意象的特殊含义,关键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要注意“诗眼”,注意其中的议论抒情句),进而把握整首诗词的意思与情感。

这是准确鉴赏古诗的重要保证。

【诗词后有注释的千万要认真阅读,因为可能从中了解作者的生平、写诗词时的背景、重要字词的音义和用典(出现引文)等信息】。

具体说

“读懂”的八项方法:

(1)、关注题目(解释:

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联)(解释:

首句:

点题目;尾句:

显主旨)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4)、关注常用意象及其含义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7)、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解释:

经历、思想、风格)

(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4、由己推人。

即学会站在诗人(词人)角度去想,如果“我”是“他”,会怎样?

5、虽然我们平时学习诗词时(包括考试的题型)有所侧重,但是希望同学们对我们课本上的古代诗词(3、5册)都能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个方面去多做分析与思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明确诗歌分类

1.送别诗:

①直接写别情;②间接写别情;③写送别时环境;④写送别时场面、人物语言、动作;⑤回忆相聚时的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2.怀古诗:

①借古讽今;②怀古伤己;③赞美英雄业绩,或羡慕,或自况。

3.边塞诗:

①边塞战争;②同仇敌忾、分忧杀敌;③揭露边塞战事给百姓带来劫难或非正义战争、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严重负担和灾祸。

4.思乡诗:

①对故乡或故国饱含思念之情;②对亲人故友倍加思念;③出征或他乡为官;④家中思妇。

5.咏物诗:

①绘形绘声,逼真传神;②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言志;③借物讽喻。

6、写景诗(山水田园诗)。

以山水田园、人文景观作为描写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来或抒发情怀,或寄托理想,或娱乐遣兴。

7、生活杂感诗:

①寄情山水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青春易逝的伤感;④仕途失意的苦闷;⑤告慰平生的喜悦。

二、分类指导

(一)形象

1、形象的分类:

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和咏物言志的事物形象)

2、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诗人形象和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的类型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几种形象类型。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

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9)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的《定风坡》。

答人物形象分析题的模式:

这首(句)诗(词)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或形象特点)的(身份)形象。

(后两个括号里的内容视具体的诗词内容而定。

还要根据分数确定是否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3、意象与意境(主要)

(1)意象的概念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特有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

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

(2)意象的特殊含义

①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②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③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④以蝉喻品行高洁。

⑤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⑥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⑦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⑧松——坚贞高洁。

⑨莲——表达爱情;品性纯洁高尚。

⑩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11)杜鹃鸟(布谷、子规、杜宇)——凄凉哀伤的象征,或游子思乡之情。

(12)鹧鸪鸟——离愁别绪

(1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⒁夕阳(斜阳、落日):

多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⒂浮云:

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⒃流水:

愁思。

⒄竹子:

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

⒅鹧鸪:

满腔的离愁别绪或思念之情。

⒆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⒇霜:

常常表现某种特定处境下心灵不能承受之重。

(21)长亭:

送别难舍之情。

(22)斑马:

别后不舍之情。

(3)意境的概念与常用术语

所谓“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在理解、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典型感受,是“情化的理”,又是“蕴理的情”;所谓“境”是诗人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性的艺术形象。

“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诗歌的意境,是诗美的集中体现,是诗歌突出的艺术特征。

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意境答题常用术语:

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荒凉寥落、凄清冷寂、苍凉凄美、恬静优美、雄浑壮阔、高远辽阔、幽静宁谧、朦胧渺茫、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乐观旷达。

(4)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

1.解题步骤:

固定模式分为三个部分: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或情感。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画面或再现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此诗情境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答题表述模式:

诗歌(词)通过(特点+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创设了     意境,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理想、志趣)。

(二)语言(风格、炼字、炼句)

诗歌语言的总体特点:

①精炼、含蓄;②具有跳跃性;③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呈现和谐悦耳的音乐美。

1、不同体裁诗歌的语言风格

宫廷诗:

缠绵婉转     田园诗:

恬淡宁静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咏史诗:

雄浑壮阔

2、不同风格的不同特征

浪漫主义:

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语言热情奔放

现实主义:

还原生活    精确细腻     语言沉郁内敛

豪放派:

 气势豪迈    意境雄浑

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  抒情婉转缠绵

2、不同诗人的语言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答题术语: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平实质朴、庄谐俱见。

)。

要求:

弄清意思、选准术语、扣句分析。

要注意古代诗词语言中冷、暖色调的词语,这对把握作者的主观情感很有帮助。

答题模式:

此诗(句)的语言特点是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特点),抒发(表现)了     的感情。

3、炼字(诗眼)

方法提要:

炼字是有规律可循的:

五言诗分别炼2、3、5字或2、5字同炼,以第3字为最多;七言诗分别炼2、5、7字或2、5字同炼,以第5字为最多。

且都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五言诗也有炼1、3字和2、4字的情况:

要根据诗句的具体内容来定。

4、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

步骤:

(1)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去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主要内容

(1).抒情方式:

又分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情感

①忧国忧民之感慨     ②国破家亡之痛楚   ③游子逐客之悲凄    

 ④征夫思妇之幽怨     ⑤怀才不遇之寂寞   ⑥报国无门之激愤

⑦建功立业之豪迈     ⑧自由闲适之恬淡   ⑨秀美河山之热爱   

⑩亲情友情之真挚    ⑾坚守节操之纯贞  ⑿追思英雄之仰慕

触景生情-以景衬情              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乐景——乐情:

如“田园诗”《山居秋暝》

哀景——乐(豪)情: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能不识君。

乐景——哀情:

如“怀旧伤时”。

《虞美人》“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哀景——哀情:

如“离别诗”《雨霖霖》

(2).修辞手法:

常用常考到的有对偶、比喻、借代、拟人(比拟—拟人、拟物)、对比、夸张、互文等(见《步步高》资料第 页)

(3).表现手法(技巧):

想象和联想、对比与衬托、渲染与烘托、象征、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与工笔、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虚与实【“虚”指: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②已逝之景之境。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③设想的未来之境(或设想的他人他处之景)。

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或者是以己度人之情景,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④隐含在写景、叙事之中的需要读者去揣摩体会的诗人的主观情感。

术语: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或以实衬虚】点面结合、乐景哀情(哀景哀情)、抑扬(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用典(明用、暗用、正用、反用)、比兴(《诗经》和汉乐府民歌)

【附:

有关用典的知识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简言之,用典中的“典故”包括与前人(针对作者而言)有关的人、诗文、事情以及神话传说等。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

可谓用心良苦。

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同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秦观《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的记载:

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

李白以此,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最后,“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活用此典,以廉颇自况,抒发内心的感慨,自己虽年事已老,可为国效力的雄心不泯,只可惜无人问津。

正所谓借他人杯酒,浇自己胸中块垒。

“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词人渴望早日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可现实却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让人倍觉失望。

词人用“可堪回首”,标明其鲜明的批判态度。

词人反用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考于旧事之中,发人深思。

“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一些诗句,虽用的是别人的诗句,但已赋予了新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

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愁绪。

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她更为丰盈的内涵。

“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活用”,是用前人具有典型意义的辞语,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艺术语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虚室有余闲”,“虚室”,语出《老子》:

“虚室生白”。

诗人用此辞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分传达出诗人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者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后者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词人话用杜牧诗句中原有的辞语,以彰显杜牧出众的才华,紧接着的“难赋深情”,则暗示了现实的扬州,就连杜牧也难摹其状,扬州之凄冷可见一斑。

“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辞语,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着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

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姜夔《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现了扬州现状的凄凉情形,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此外,就是诗人所用之典,也可以是当代之事。

比如,陆游《书愤》的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南宋人民为抗击异族的蹂躏所取得的两次战役的胜利,以昭示诗人收复失地的夙愿。

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特别是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宛转,它蕴涵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反复咀嚼,可以浮想联翩。

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中,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可以体味到诗词的语言的奥妙,品尝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之境。

(4).结构层次:

重章叠句、照应与呼应、倒装、曲笔入题、线索、写景顺序(上下、远近、内外等)、层次划分与解说等。

另外还有意象名词罗列:

整个诗句全由名词组成,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

注意事项

考题出现“手法”一词,答题时首先考虑修辞手法,然后才考虑表现手法或者结构特点。

(四)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1、主要内容

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鉴赏评价时应从五个方面入手:

1、从诗题、诗眼入手;2、从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入手;3、从把握诗歌的情感入手;4、从辨析用典入手;5、从涵咏诗歌意境入手。

2、答题方法、模式及近年高考题型分析与解答

①.诗句的作用:

意境优美、意境深远、言近旨远、深化意境、升华主旨、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②.常见的思想内容:

离情别绪、怀古伤今、思乡怀远、讽喻抒怀、春恨秋悲、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③.常见的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④、答题技巧:

A、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B、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C、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⑤、答题表述模式:

该联的意思是      ,用    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               景象,烘托出了          意境,点明了(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的       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