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5235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docx

高考化学综合强化训练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综合强化训练

(一)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建议用时:

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6·郑州质量检测)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

14942049】

A.0.1molNH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7NA

C.24g3H

O中含有的中子数为12NA

D.1.8g重水(D2O)中含有NA个质子和NA个中子

B [1个NH

中含有11个质子,0.1molNH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1NA,A项错误;常温常压下,14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14×NA=7NA,B项正确;1个3H

O中所含中子数为2×2+10=14,故24g3H218O中所含中子数为

×14×NA=14NA,C项错误;1.8g重水(D2O)的物质的量是0.09mol,含有0.9NA个质子和0.9NA个中子,D项错误。

]

2.下列实验事实与推论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推论

A

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非金属性:

O>S

B

HCl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强

非金属性:

Cl>S

C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金属性:

Na>K

D

HF的热稳定性比HCl的强

非金属性:

F>Cl

D [A项,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与O、S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B项,HCl、H2SO3不是Cl、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比较Cl、S的非金属性;C项,K的金属性强于Na;D项,根据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可以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3.(2016·石家庄质量检测)如图所示,该电池总反应式为CH3CH2OH+3O2+2KOH===2KHC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电池的正极

B.电子由X极经KOH溶液流向Y极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12e-+16OH-===2CO

+11H2O

D.若消耗11.2L氧气(标准状况下),一定有2mol电子转移

D [乙醇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故X为电池的负极,A项错误;电子只能由X极(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正极(Y极),电子不能经过电解液,B项错误;电解产物为KHCO3,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12e-+14OH-===2HCO

+9H2O,C项错误;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转移电子n(e-)=4n(O2)=2mol,D项正确。

]

4.(2016·西安二次联考)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X的原子核内无中子;Y、Z的最低价离子具有相同的电荷,且Z的原子序数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W的简单氢化物在水溶液中均能完全电离

B.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W

C.四种元素中Z是金属元素,其他均为非金属元素

D.X、Y的单质可制作燃料电池,且X的单质在负极发生反应

D [H的原子核内无中子;短周期中,同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倍关系的只有ⅥA族的O、S。

X、Y、Z、W分别为H、O、S、Cl。

H2S为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A项错误;S的原子半径比Cl大,B项错误;Z为S,S也是非金属元素,C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中,氢气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D项正确。

]

5.LiSO2电池具有输出功率高和低温性能好等特点。

其电解质是LiBr,溶剂是碳酸丙烯酯和乙腈,电池反应式为Li2S2O4

2Li+2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是原电池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

Li-e-===Li+

C.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放电时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充电时,每有0.1mol电子转移,则有2.24LSO2生成

A [充电时是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项正确;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Li-e-===Li+,B项错误;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C项错误;没有给出气体所处的状态,无法计算出SO2的体积,D项错误。

]

6.浓度均为0.10mol·L-1、体积均为V0的MOH和R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pH随lg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OH的碱性强于ROH的碱性

B.ROH的电离程度:

b点大于a点

C.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相等

D.当lg

=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增大

D [由图可知MOH溶液稀释104倍时,pH改变了4个单位,而ROH溶液稀释104倍时,pH改变小于4个单位,所以MOH是强碱,ROH是弱碱,A项正确;加水稀释促进ROH电离,ROH的电离程度:

b点大于a点,B项正确;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两溶液接近中性,二者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C项正确;当稀释100倍时,同时加热,MOH溶液中c(M+)不变,加热促进ROH电离,c(R+)增大,

减小,D项错误。

]

7.(2016·济南联考)常温下,在20mL、cmol·L-1某酸HR溶液中滴加0.1000mol·L-1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NaO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

14942050】

A.c=0.1

B.HR的电离方程式为HRH++R-

C.①点对应溶液中存在c(R-)>c(Na+)>c(H+)>c(OH-)

D.在①、②、③点对应的溶液中都存在c(OH-)=c(H+)+c(HR)

D [从图象看出,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为20mL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说明HR溶液的浓度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相等,A项正确;两溶液浓度相等,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小于20mL(或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说明HR为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B项正确;①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HR、NaR,且二者浓度相等,溶液呈酸性,C项正确;①、②、③点对应溶液中均有电荷守恒式c(Na+)+c(H+)=c(OH-)+c(R-),③点对应的溶液中物料守恒式为c(Na+)=c(HR)+c(R-),结合电荷守恒式,得质子守恒式:

c(OH-)=c(H+)+c(HR);②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量不易确定;①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HR、NaR,且二者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物料守恒式为c(HR)+c(R-)=2c(Na+),结合电荷守恒式得质子守恒式:

2c(H+)+c(HR)=2c(OH-)+c(R-),D项不正确。

]

二、非选择题

8.已知:

①CH3OH(l)、H2(g)的燃烧热(ΔH)分别为-727kJ·mol-1、-285.8kJ·mol-1。

②H2O(l)===H2O(g) ΔH=+44kJ·mol-1。

③几种化学键的键能如下。

化学键

C===O

H—O

C—O

H—H

O===O

C—H

键能/kJ·mol-1

803

463

351

436

497

413.4

(1)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燃烧热计算CO2(g)+3H2(g)===CH3OH(l)+H2O(g) ΔH=________。

(3)根据键能计算CO2(g)+3H2(g)===CH3OH(g)+H2O(g) ΔH=________。

(4)在图1中画出表示液态甲醇燃烧热的能量变化:

图1   图2

(5)甲醇空气在KOH溶液中构成燃料电池,放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K+)>c(HCO

)>c(OH-)>c(CO

)>c(H+),装置如图2所示。

放电过程中,OH-向________(填“石墨”或“铂”)极迁移;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中已知信息①可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

(2)根据题中已知信息可得:

①CO2(g)+3H2(g)===CH3OH(l)+H2O(g) ΔH1,②CH3OH(l)+

O2(g)===CO2(g)+2H2O(l) ΔH2=-727kJ·mol-1,③H2(g)+

O2(g)===H2O(l) ΔH3=-285.8kJ·mol-1,④H2O(l)===H2O(g) ΔH4=+44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③×3-②+④=①,即ΔH1=(-285.8×3+727+44)kJ·mol-1=-86.4kJ·mol-1。

(3)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

ΔH=(803×2+436×3-413.4×3-351-463×3)kJ·mol-1=-66.2kJ·mol-1。

(4)画图要点:

化学计量数、物质状态、反应热要对应。

(5)放电过程中,OH-向负极迁移。

由图可知燃料电池中石墨作负极,铂作正极。

由离子浓度关系知,KOH最终生成了KHCO3,结合产物KHCO3书写负极反应式。

[答案] 

(1)H2(g)+

O2(g)===H2O(l)

ΔH=-285.8kJ·mol-1

(2)-86.4kJ·mol-1

(3)-66.2kJ·mol-1

(4)如图所示

(5)石墨 CH3OH-6e-+7OH-===HCO

+5H2O

9.(2016·武汉质量检测)碳及其氧化物的转化和回收利用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已知:

①C(s)+O2(g)===CO2(g) ΔH1=-393kJ·mol-1

②2CO(g)+O2(g)===2CO2(g) ΔH2=-566kJ·mol-1

③2H2(g)+O2(g)===2H2O(g) ΔH3=-484kJ·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

14942051】

(1)氢气的燃烧热ΔH________-242kJ·mol-1(填“>”“<”或“=”)。

(2)C(s)+

O2(g)===CO(g) ΔH=________。

(3)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s)+H2O(g)CO(g)+H2(g),假定温度保持不变,则下列情况表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CO和H2的生成速率相等

B.C的浓度不变

C.

不变

D.气体压强恒定

(4)将一定量CO(g)和H2O(g)分别通入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数据:

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1中,0~4min内,以v(H2O)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2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④实验3与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请在下图坐标中画出“实验2”与“实验3”中c(CO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并作必要的标注。

[解析] 

(1)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生成的水呈液态,反应③生成气态水,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2)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

得:

C(s)+

O2(g)===CO(g) ΔH=(-393+566×

)kJ·mol-1=-110kJ·mol-1。

(3)CO、H2都是产物,故CO和H2的生成速率相等不能表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C呈固态,浓度始终不变,故C的浓度不变不能表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

是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温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平衡建立过程中

(即浓度商)的值一直变化,达到平衡状态时其值(即平衡常数)不变,故

不变表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压强不变表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4)①该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都呈气态,故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②由反应式知,v(H2O)=v(CO2)=

=0.8mol·L-1·min-1。

③4molCO在实验2中转化了0.8mol,故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20%。

④比较实验2和实验3知,起始投入反应物的量相同,产物的量相同,即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实验3所用时间较短,说明实验3加入了催化剂。

催化剂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平衡不移动。

[答案] 

(1)<

(2)-110kJ·mol-1

(3)CD

(4)①K=

②0.8mol·L-1·min-1

③20%

④加催化剂 如图所示

10.(2016·南昌质量检测)C1化学是研究以含有一个碳原子的物质(CO、CO2、CH4、CH3OH及HCHO)为原料合成工业产品的有机化学及工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温度为T时:

(a)CH4(g)+2H2O(g)===CO2(g)+4H2(g)

ΔH=+165kJ·mol-1

(b)CO(g)+H2O(g)===CO2(g)+H2(g)

ΔH=-41kJ·mol-1

①贮氢合金ThNi5可催化由CO、H2合成CH4的反应,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然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制备合成气。

利用上述热化学方程式,能否计算CH4(g)+CO2(g)===2CO(g)+2H2(g)的ΔH?

答“________(填“能”或“否”)。

(2)在一定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molCO和2nmolH2,发生反应:

CO(g)+2H2(g)CH3OH(g) ΔH。

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α且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①ΔH________0(填“>”“<”或“=”)。

②平衡体系中,CH3OH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下同)。

③上述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

(3)合成气(CO、H2)与空气构成碱性燃料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

电流由铂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

①若U形管中盛放500mL2mol·L-1KOH溶液,恰好消耗(H2与CO体积之比为1∶1)合成气11.2L(标准状况),则此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石墨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密闭容器中投入CO2、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ΔH<0。

实验测定温度、压强、投料比[

]对CO2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图甲      图乙

①若图甲表示温度、投料比对CO2转化率的影响,则X可能表示________。

②若图乙表示压强、投料比对CO2转化率的影响,则M1________M2(填“>”“<”或“=”)。

[解析] 

(1)①根据盖斯定律,(b)式-(a)式得:

CO(g)+3H2(g)===CH4(g)+H2O(g) ΔH=-206kJ·mol-1。

②根据盖斯定律,(a)式-2×(b)式得:

CH4(g)+CO2(g)2CO(g)+2H2(g) ΔH=+247kJ·mol-1,故能求反应热。

(2)①升高温度,CO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

②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O)=n(1-α)mol,n(H2)=2n(1-α)mol,n(CH3OH)=nαmol。

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为

③K=

(3)电池中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故石墨作负极,在石墨极通入合成气(CO、H2)。

n(KOH)=1mol,n(CO)=n(H2)=0.25mol,负极反应式为CO-2e-+4OH-===CO

+2H2O、H2-2e-+2OH-===2H2O,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池的总反应式为H2+CO+O2+2KOH===2H2O+K2CO3,此时电解质溶液中n(K2CO3)=0.25mol,n(KOH)=0.5mol,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K+)>c(OH-)>c(CO

)>c(HCO

)>c(H+)。

(4)①该可逆反应的特点:

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

图甲中X由小到大变化时,CO2的转化率减小,说明X可以表示温度(或投料比),对应的L表示投料比(或温度),且L1小于L2。

②增大压强,CO2的转化率增大,G为压强,M1、M2表示投料比,且M1小于M2。

[答案] 

(1)①CO(g)+3H2(g)===CH4(g)+H2O(g)

ΔH=-206kJ·mol-1 ②能

(2)①< ②

 ③

(3)①c(K+)>c(OH-)>c(CO

)>c(HCO

)>c(H+)

②CO-2e-+4OH-===CO

+2H2O、H2-2e-+2OH-===2H2O

(4)①温度(或投料比) 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