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304414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docx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6高考导航——适用于全国卷Ⅰ

体系构建

速填: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水文 ②暖流 ③海陆间循环 ④海上内循环

⑤陆地水

切脉高考

纵观近五年全国课标卷的命题可知,本专题的考查点主要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洋流及其影响等。

1.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内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3.以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为载体,考查湖泊(水库)或人类活动对河流流量的影响。

预测2016年高考仍以区域图、统计图为载体,重点考查水循环、河流特征、洋流及其影响等知识。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考点一 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生用书P32]

1.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河流水文特征描述(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影响因素分析(地形、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等)。

2.区域图、气候图→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描述→影响因素分析。

3.区域图、气候图→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治理。

(2015·高考全国卷Ⅱ,T9~T11,12分)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

(1)~(3)题。

图a

图b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题干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圣劳伦斯河”“冰冻之河”等。

(2)第

(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等。

(3)第

(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据图推测”“冬季”“不结冰”“河段”等。

(4)第(3)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减少该河凌汛危害”“可行措施”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1)C 

(2)B (3)C

[变式训练]

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

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

(1)~

(2)题。

图a

图b

(1)有关圣劳伦斯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B.河流含沙量大

C.有凌汛现象

D.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

(2)关于蒙特利尔市的气候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寒冷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解析:

(1)由于上游有五大湖的调节作用,因此圣劳伦斯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没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

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并且河流自南向北流,会有凌汛发生。

(2)从图b中可知蒙特利尔市的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答案:

(1)C 

(2)D

1.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径流量:

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

流域面积广阔,流域内降水量丰富,则河流的径流量大;流域面积较小,流域内降水量少,则河流的径流量小。

②汛期:

与补给的季节和补给时间长短有关。

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河流汛期长;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河流汛期短。

③含沙量:

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

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则河流含沙量大;反之,则含沙量小。

④结冰期:

由流域内最冷月均温决定。

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

⑤流速:

由地形决定。

落差大,流速快;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⑥凌汛:

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流向有关。

一般发生在有结冰期,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如松花江、黄河等)。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

2.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径流量和水位变化

含沙量变化

破坏植被

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植树种草

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

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

铺设渗水砖

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修建水库

对径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的含沙量

围湖造田

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

      河流水文特征

(2015·郑州质量预测)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区。

读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积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回答1~3题。

1.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集中在(  )

A.1~3月B.4~6月

C.7~9月D.10~12月

2.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  )

A.全年变化不大B.全年都快

C.汛期变快D.非汛期变快

3.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  )

A.上游植树造林B.上游水土保持

C.下游修建水库D.下游疏通河道

解析:

第1题,渭河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再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第2题,从图中可知,渭河下游河槽泥沙的冲淤体积汛期明显大于非汛期,也就是汛期泥沙冲淤速度变快。

第3题,渭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如果在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小河流含沙量,减缓泥沙淤积速度,故A、B选项错误;下游修建水库,使得中上游流速减慢,泥沙更容易淤积,C选项正确;如果在下游疏通河道,会使河流流速加快,对泥沙的搬运能力增强,使泥沙在渭河淤积速度放缓,D选项错误。

答案:

1.C 2.C 3.C

考点二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间相互关系

[学生用书P34]

1.区域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水循环(类型、环节、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不利)。

2.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环节→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2015·高考全国卷Ⅰ,T1~T3,12分)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

(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

[思路分析]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文字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有:

“雨水花园”“浅凹绿地”“汇聚、吸收雨水”“净化”“补给地下水”“城市景观用水”和“厕所用水”等。

(2)第

(1)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树皮覆盖层”“主要目的”等。

(3)第

(2)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雨水净化”“填充层”等。

(4)第(3)题题干中的核心词语有:

“雨水花园”“核心功能”等。

2.审图表材料,把握关键信息

[标准答案] 

(1)D 

(2)B (3)C

[变式训练]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

(1)~

(2)题。

(1)城市中建设雨水花园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     ⑥地下径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⑤

(2)雨水花园的建设可以(  )

①美化城市环境②调节城市气候

③防治城市污染④减少城市内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1)从题干中可知,雨水花园对水循环中的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对水汽输送和降水基本无影响。

(2)雨水花园的建设可以美化环境,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缓解“热岛”效应,减少地表径流,防止城市内涝,但对城市污染的防治影响不大。

答案:

(1)C 

(2)D

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来影响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又有不利方面,分析时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

(1)从时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如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2)从空间尺度看,主要是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如跨流域调水。

(3)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大面积排干沼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下沉、海水倒灌;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降水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迅速向河道汇集,导致河流径流变化幅度增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4)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人类对水资源加以利用时,应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的规律,如果开发利用的速度超过了水资源循环的周期,则会导致水资源枯竭。

人类生产或生活中直接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也会加剧对水资源的破坏,使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补给关系通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进行考查,一般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流量,通过曲线图可判断:

(1)河流流量大小:

取决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积。

例如,靠雨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大;靠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一般较小。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以降水补给(夏雨型、冬雨型)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汛期出现的时间:

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可能是夏季,可能是冬季,也可能年内降水均匀,无明显的汛期。

(4)有无断流:

一般以降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不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内流河断流往往由于所处地区气温低,冰雪没有融化或无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径流量曲线变化和缓:

可能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还可能是水库的调节作用。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015·合肥质检)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下图是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读图完成1~2题。

1.遵循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    B.79 8

C.21 13D.21 8

2.a、b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①环节a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 ②环节a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 ③环节b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④环节b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水体蒸发量最大的是海洋表面,这些水体大部分形成海洋上的降水,故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大的水循环,由此可推断出图中海水蒸发为87,海洋上的降水为79,陆地蒸发为13,陆地降水为21;陆地降水除了被蒸发的部分外,剩余部分以径流的形式流回海洋,故入海径流量为8。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环节a为水汽输送,该环节将海洋上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其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环节b为地表径流,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答案:

1.D 2.C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下表示意北京市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为北京城区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3~4题。

X

Y

降水量(mm)

675.0

644.5

径流总量(mm)

405

267

地表径流(mm)

337

96

地下径流(mm)

68

171

蒸发量(mm)

270

377.5

3.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曲线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

A.①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B.②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C.③ 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

D.④ 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4.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是(  )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

B.地下水位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

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

D.降水量减少——减小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解析:

第3题,受城市“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城市由于绿地少、建筑用地多,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快。

图中曲线①的径流汇集速度最快,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区雨洪径流变化状态。

选A。

第4题,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扩大,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不易得到补给,水位不会上升,地表径流总量会增加;城市“雨岛”效应会增大市中心的降水量;硬化地面没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故蒸发量和下渗量会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既利于地表水下渗,也利于增加地表蒸发。

选C。

答案:

3.A 4.C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小区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过程。

读图完成1~2题。

1.该系统在居民区的广泛利用,对城市的影响是(  )

A.降低地下水水位   B.加重水体污染

C.解决缺水问题D.减轻城市内涝

2.从综合效益考虑,该系统最适宜的推广地区是(  )

A.西北地区B.青藏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北地区

解析:

第1题,雨水是重要的水资源,它的收集利用使部分雨水进入千家万户的容器,经利用后进入城市管网,延长了雨水进入城市管网的时间,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该系统有部分雨水通过浇灌进入地下,地下水位会略有上升;该系统广泛利用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也不会加重水污染。

第2题,我国华北地区经济较发达,但缺水问题严重,降水主要以雨水为主,适宜推广;西北与青藏地区降水量较小,东北地区水资源丰富,冬季气温很低,均不适宜推广。

答案:

1.D 2.C

(2015·湖南长郡中学一模)下图是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降雨后流量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  )

A.4B.8

C.7D.9

4.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测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

B.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库

C.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D.测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知,从降雨停止(18:

00)到测站附近出现洪水(22:

00)大约有4个小时。

第4题,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库或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都会使洪峰滞延期变长。

答案:

3.A 4.B

(2015·邯郸质检)读“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此次暴雨的发生范围在(  )

A.甲水文站上游B.甲水文站下游

C.甲、乙两水文站之间D.乙水文站下游

解析:

第5题,③地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且有铁路穿过,最有可能先发展为城市。

第6题,从右图中可知甲水文站先出现洪峰,且洪峰流量超过乙水文站,由此可知暴雨发生在甲水文站上游。

答案:

5.C 6.A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

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

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图回答7~9题。

7.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人工提水

8.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2~6月B.5~9月

C.8~12月D.11月~次年4月

9.当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下列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我国也达到最广的是(  )

A.甘蔗B.棉花

C.油菜D.花生

解析:

第7题,从题干描述中可知这两个地上水库中的水是洞里萨湖湖水上涨后形成的,即由湖泊水补给的。

第8题,11月~次年4月柬埔寨地区正值旱季,可以利用地上水库灌溉。

第9题,洞里萨湖沿岸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广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油菜种植在我国面积最大。

答案:

7.B 8.D 9.C

(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

10.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1.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B.6月

C.9月D.12月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该区域4~6月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图中没有显示出风力大小因素,而云量往往随着降水的增多而增加,故不可能存在云量减少的情况。

第11题,如果某一时期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则该区域水分盈余,反之,当蒸发量多于降水量,则出现水分亏损;当水分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图中显示3~6月出现水分亏损,7月后水分出现盈余,故该区域当年6月份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答案:

10.A 11.B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

(1)洞庭湖为外流湖,它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2)从材料二图中可知洞庭湖湖面夜晚降水大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气流上升,水汽易凝结产生降水;白天,湖面温度低于陆地,气流下沉,不易产生降水。

(3)洞庭湖面积减小会导致下游旱涝灾害多发,湖水污染加剧,湖泊生态系统破坏等。

答案:

(1)海陆间循环。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夜晚降水量大于白天。

 原因:

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3)①湖泊调蓄水量能力减弱(或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洪涝(旱涝)灾害频繁;②湖泊水量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水污染加剧);③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减小,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13.(2015·山东德州高三考前练)图1中的D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有周期性的涨落。

图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

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作饲料从事动物饲养。

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可以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畜牧业。

图2是D湖降水统计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D湖湖水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2)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3)分析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图示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

请简述理由。

解析:

(1)从图中可知,D湖泊既有雨水补给,又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该地气温有日变化和年变化,降水有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故湖水周期性涨落。

(2)从湖泊补给和排泄两方面分析。

(3)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不适宜谷物生长,但适宜牧草生长,加上地广人稀,适宜发展畜牧业。

(4)此题为开发性题目,观点与理由要吻合。

答案:

(1)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

原因:

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冬季(冬半年)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

(2)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含盐量较低;湖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有河流将湖水和盐分携带流出。

(3)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种植作物作为饲料饲养动物;人均土地面积广(或草场面积大)。

(4)可行。

理由:

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草场广阔;牦牛适应高寒的气候,可以促进当地畜牧业的发展。

或不可行。

理由:

该区域为热带高原,与青藏高原环境差异较大;发展畜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引进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