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30248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教案

专题八世界政治制度的重大演变

古代希腊、罗马创造的文明独树一帜,迥异于世,雅典式民主的探索、罗马法体系的形成对近现代欧美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可以行使立法权,制约政府的行政权,司法相对独立,这是历史的进步。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兴起,在此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了。

 古希腊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继续打击贵族特权、完善民主机构及鼓励公民参政等措施推动下,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古希腊民主政治铸就了雅典的辉煌,为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古罗马法律体系

古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体系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帝国统治,对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立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发展演变

英、美、法、德四个国家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

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美、法两国的共和制也各具特色,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性、多样性,另一方面也形成了相同的代议制基本特征,即选举、议会立法、权力制约与平衡等。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实践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3)十月革命一举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最终变为现实。

 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

一、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1.一个实质:

是奴隶制民主政治,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2.两个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轮流执政。

3.三个发展阶段: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了顶峰。

4.四点认识:

是雅典奴隶制经济,特别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与雅典自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为雅典创造辉煌灿烂的文明奠定了基础;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罗马法

1.一个趋势:

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

由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

3.三大原则:

维护奴隶制、保护私有财产、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点认识:

稳定了罗马的统治;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古希腊罗马文明中的几个热考命题理念

1.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主要因特有的海洋文化而在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思想、精神和艺术领域等方面领先于人类发展的社会文化。

所以,一种海洋文明之所以能称为海洋文明,一是它要领先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二是这种领先主要得益于海洋文化,两者缺一不可。

古希腊山多、地少、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同时其民主制的建立、人文思想的产生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它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国家。

2.城邦意识

所谓城邦意识就是指古希腊城邦公民以维护城邦利益为最高利益追求的意识。

他们有一种城邦就是最优越的潜意识。

为什么会在古希腊产生这种意识?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是一种最好的国家状态,如果城邦独立就可以保证他们的各种权利和权益,相反,则会威胁到他们每个人的权利和权益。

古希腊人的城邦意识建立在对自己权利的最大维护上。

3.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就是公民认识到自己是城邦的主人,因而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活动,以实现作为城邦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因此,公民意识就是城邦意识,即主人公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城邦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公民为了城邦而存在。

4.自然法精神

自然法的精神主要包含公平、理性、人权。

古罗马法之所以如此广泛传播,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古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分不开的。

自然法的精神是古罗马法的灵魂,它的理性、平等观念正好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罗马社会的进步。

5.公平正义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正义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我们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和古罗马法中已经看到公平正义的影子,如古代雅典民主的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古罗马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真题典例】

1.命题点: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2019·高考全国卷Ⅰ,T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

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满分秘籍]

扣题眼:

紧扣材料信息涉及陪审法庭的职权范围,迁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理解。

析错点:

材料涉及的是陪审法庭的职能,不能体现法律服从民众意愿;陪审法庭的陪审员是由抽签产生的;在古代雅典,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答案试解】 B

2.命题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019·高考海南卷)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

雅典民主的表现包括(  )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满分秘籍]

扣题眼:

雅典民主的政治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析错点:

公民大会的参与者是公民不是“自由民”;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不是司法机关;雅典的公职人员是抽签选举产生。

【答案试解】 A

3.命题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

(2019·高考江苏卷)“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

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

”这意在说明雅典(  )

A.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

B.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

C.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

D.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满分秘籍]

扣题眼:

“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表明公民承担国家公务能够提高公民素质。

析错点:

材料讲述的是国家官员的影响力减小,但依然可以履行管理职责,只不过是轮流坐庄而已;雅典的国家事务是由公民大会最终决定的,不是贵族;材料讲述的是公民承担公务就是一种教育,而不是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

【答案试解】 B

【预测演练】

1.(命题点:

古代雅典公民的素养)据历史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雅典法律就规定,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

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

B.民众个人自由遭到否定

C.人民主权原则遭遇挑战

D.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解析:

选A。

据材料“凡是在城邦陷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可知,雅典强调公民对于城邦集体事务的参加,故选A项;据材料“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意识,而不是强调公民的个人自由,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集体意识,而人民主权原则与集体意识并不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公民集体意识,未涉及法律保障公民权利,排除D项。

2.(命题点:

古代雅典民主局限)古代雅典,在公民大会审议城邦管理事务时,“站起来发言的可能是工匠、铁匠、鞋匠、商人、店主、穷人、贵族或普通人”;在雅典的外邦人“要像奴隶那样闭紧嘴巴”。

这说明在古代雅典演说自由是(  )

A.雅典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B.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

C.区分公民与外邦人的依据

D.政治家左右政局的主要手段

解析:

选B。

工匠等普通人可以“站起来发言”,外邦人要“紧闭嘴巴”,说明演说自由是雅典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界定公民身份的重要标志,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古罗马法律的特点和影响

【真题典例】

1.命题点:

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特点

(2018·高考全国卷Ⅱ,T3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

恩格斯曾评论说:

“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

”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满分秘籍]

扣题眼:

紧扣材料“两个世纪的斗争”“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迁移平民为争取平等权利与贵族斗争的史实进行理解。

析错点:

题干提及平民与贵族斗争,要求在法律上与贵族平等,并不是取消贵族特权;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罗马帝国时期法律(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答案试解】 C

2.命题点: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018·高考江苏卷)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

这表明,罗马法(  )

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

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

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

[满分秘籍]

扣题眼:

恩格斯说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与材料中“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相符。

析错点: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中“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不符;材料“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表明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法的先声”不等于合乎各国的司法现状,与材料中“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不符。

【答案试解】 D

3.命题点:

罗马法发展的原因

(2018·高考海南卷)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

这些斗争源于(  )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

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

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

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满分秘籍]

扣题眼:

据材料“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可得出,意大利人作为非公民与罗马公民的不平等。

析错点:

这些斗争源于罗马法只保护罗马公民,外邦人非公民得不到保护,与贵族世袭特权无关;材料反映出罗马公民与外邦人非公民之间的矛盾,与公民和贵族的矛盾无关;这些斗争源于非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答案试解】 A

【预测演练】

1.(命题点:

自然法的特点与作用)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

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

可见,自然法(  )

A.维护罗马现存政治经济制度

B.是罗马照搬希腊制度的例证

C.是罗马法中具有最高效力者

D.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与正义

解析:

选D。

由材料“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知,自然法具有天赋人权、公平公正的精神内含,推动了罗马法趋向公平正义,故选D项;罗马法维护罗马现存各项制度,排除A项;“照搬”表述错误,排除B项;“最高效力者”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2.(命题点:

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中世纪初期,罗马法长期处于衰落状态,“教会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法庭中都有法律的效力”。

从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对罗马法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无论国主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

据此可推知(  )

A.罗马法开始成为资产阶级反教会的工具

B.《圣经》与罗马法具同等法律效力

C.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圣经》遭到新兴社会阶层的抛弃

解析:

选C。

材料“无论国主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罗马法被重新发现”说明罗马法复兴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2世纪还没有资产阶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被重新发现,不是罗马法与《圣经》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罗马法的复兴,不是《圣经》的衰落,排除D项。

 近代西方代议制与社会主义运动

一、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过程

1.17—18世纪欧美民主制度的确立

(1)背景

①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最深层的原因。

②政治基础:

革命或者独立战争使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是民主政治确立的前提。

③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为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④历史条件:

英国限制王权的传统和美国较少受封建制度的影响都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确立。

(2)事件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18世纪上半期责任制内阁的形成,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②独立战争胜利后的美国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和共和政体,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③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先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政体。

2.19世纪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

(1)背景

①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工业革命是推动民主政治继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原因:

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社会主义运动兴起,都直接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2)事件

①在工业革命大背景下,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君主立宪制完善。

②法国政体经历反复变迁,直至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才以法律形式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德意志在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的基础上,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君主立宪制。

④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进一步巩固了联邦制。

⑤俄国农奴制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⑥日本明治维新:

内外危机之下,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改革。

通过改革日本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但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1.由空想到科学

(1)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天才的设想。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由理论到现实

(1)《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1.西方民主制度确立的特点

(1)过程:

传统与创新平衡

①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度,发展了中世纪形成的议会制度,开创了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

②美国保留了殖民时期的州自治制度,也没有废除奴隶制度,在妥协的基础上形成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③德国政治体制中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地方各邦拥有较大的自治权。

(2)内含:

权力制约与平衡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含,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政治体制的设置。

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政治体制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特点。

(3)策略:

斗争与妥协的平衡

①英国:

国王和议会相互妥协,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②美国:

地方与中央相互妥协形成了联邦制;理想与现实妥协,保留了奴隶制度;大州与小州妥协,形成了独特的选民分配制度;社会精英与普通民众相互妥协,形成了参众两院制度。

③法国:

君主派与共和派相互妥协,制定了1875年宪法。

④德国:

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相互妥协,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2.美国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的比较

(1)背景

①《独立宣言》在独立战争正在进行的情况下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独立和一系列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鼓舞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1787年宪法则是在独立战争结束后,为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的统治,为建设新国家而制定的根本大法。

(2)目的

①《独立宣言》的目的在于反对殖民统治,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②1787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平衡各州之间的矛盾,发展经济并稳定社会秩序。

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3)内容

①《独立宣言》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人民主权和人民革命的权利。

②1787年宪法确定了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是一大进步;但在民主性方面,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与《独立宣言》相比,具有一定保守性,这主要表现在《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多样性与特点

【真题典例】

1.命题点:

1832年议会改革

(2017·高考江苏卷)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满分秘籍]

扣题眼:

抓住材料信息“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可知,法案的通过是保守势力让步的结果。

析错点: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与题目时间不符。

【答案试解】 C

2.命题点:

1787年宪法

(2019·高考海南卷)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

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满分秘籍]

扣题眼:

“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说明1787宪法存在局限性。

析错点:

“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明不是禁止立法;国会掌握立法权,1787宪法赋予国会立法权,而不是修正案;国会掌握立法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不是破坏三权分立原则。

【答案试解】 D

3.命题点:

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2016·高考全国卷Ⅲ,T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满分秘籍]

扣题眼:

改革前议会处于中心地位使政局不稳;改革后总统处于中心地位,有利于革除原来的弊病。

析错点:

1875年宪法早已“确立”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议会的主要权力”是立法,并未被“剥夺”;法国是多党制,不是“两党制”。

【答案试解】 A

4.命题点: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2015·高考江苏卷)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

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满分秘籍]

扣题眼:

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与“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相符。

析错点: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能表明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与“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不符;国家元首“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际惯例,不能充分体现是否为资产阶级代议制;宰相同时是联邦议会主席,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只对皇帝负责,表明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答案试解】 D

【预测演练】

1.(命题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1743年英国的《议会法》规定,享受王室俸禄和任命的相当一部分官员不得担任议员。

这一议会改革举动表明(  )

A.工业资产阶级获得参政权

B.英国责任制内阁尚未形成

C.国王对议会的影响受到挑战

D.议员不再由国王任命产生

解析:

选C。

“享受王室俸禄和任命的相当一部分官员不得担任议员”这是减少国王对议会的影响,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命题点:

美国共和制政府运作的特点)美国1787年宪法中,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活动。

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

这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  )

A.实用主义精神

B.分权制衡理念

C.联邦主义宗旨

D.有限政府原则

解析:

选D。

据材料“对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有明确规定……政府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可知1787年宪法对政府行为进行了限制,体现了其有限政府原则,故选D项;材料“必须保证个人权利和自由”说明是以保障权利为前提,不是实用原则,排除A项;材料表明政府的权力受到限制,未提及分权,排除B项;联邦主义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材料只涉及政府,排除C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国际工人运动

【真题典例】

1.命题点: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2018·高考全国卷Ⅰ,T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

“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

”这一变化说明(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满分秘籍]

扣题眼:

紧扣材料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者同盟,结合所学马克思的革命理论进行理解。

析错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人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试解】 A

2.命题点: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9·高考海南卷,T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