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三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
《武汉市第十三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第十三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第十三医院医药护技人员考试试题及解析
说明:
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人的意志活动的前提是()。
A、克服困难和挫折
B、随意运动
C、崇拜
D、自觉确定的目标
【答案】D
【解析】意志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是意志的首要特征,也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人在确定目的后,就会能动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以目的来指导和修正自己的行动,使个体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故选D。
2、下列哪一种细菌是专性厌氧菌()。
A、变形杆菌
B、霍乱弧菌
C、脆弱类杆菌
D、炭疽杆菌
【答案】C
【解析】脆弱类杆菌属专性厌氧菌。
3、克氏双糖铁琼脂培养基属于()。
A、营养培养基
B、鉴别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基础培养基
【答案】B
【解析】克氏双糖铁琼脂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4、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
A、舒张压
B、收缩压
C、外周阻力
D、心搏出量
【答案】D
【解析】肺循环血管管壁薄,可扩张性高,对血流阻力小,所以肺动脉压远较主动脉压低,但左、右心的输出量是相等的。
5、COPD患者肺功能回报:
FEV1/FVC<60%,FEV1/预计值:
45%,患者PO250mmHg,PCO266mmHg,该患者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属于()。
A、COPD高危因素
B、极重度COPD
C、中度COPD
D、轻度COPD
【答案】B
【解析】COPD的严重程度可使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后的FEV1进行评估。
轻度:
FEV1/预计值≥80%;中度:
50%≤FEV1/预计值<80%;重度:
30%≤FEV1/预计值<50%;极重度:
FEV1/预计值<30%,或FEV1/预计值<50%,伴呼吸衰竭。
COPD高危因素:
有罹患COPD的危险因素,肺功能在正常范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6、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表现是()。
A、肺泡腔内大量红细胞
B、纤维素渗出达到高峰
C、渗出物种肺炎双球菌大多数被消灭
D、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答案】AD
【解析】一般与发病后的第3-4天,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故称红色肝样变期。
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而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及大量红细胞,其间夹杂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其中纤维素可穿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中的纤维素网相连,有利于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细菌,防止细菌进一步扩散。
此期渗出物中仍能检测出多量的
7、关于氧中毒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主要因脑部损伤引起
B、主要因活性氧引起细胞损伤
C、其发生取决于氧浓度而不是分压
D、病人的Pa02都很高
【答案】B
【解析】集体暴露在高压氧环境下,氧自由基产生过多,超过了机体抗氧化系统清除能力,氧自由基能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并破坏蛋白质的多肽链,引起细胞损伤。
8、能使细菌黏附到上皮细胞上的结构是()。
A、荚膜
B、性菌毛
C、普通菌毛
D、鞭毛
【答案】C
【解析】普通菌毛遍布菌体表面,主要起黏附作用,可是细菌牢固地黏附在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黏膜细胞表面,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9、分子量最大的是()。
A、IgG
B、IgA
C、IgM
D、IgE
【答案】C
【解析】人类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排序如下:
IgM950kD、IgE190kD、IgD184kD、IgA160kD、IgG150kD。
10、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后,常可发生()。
A、坏疽
B、梗死
C、脂肪坏死
D、凝固性坏死
【答案】A
【解析】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等类型,前两者多为继发于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缺血坏死。
故选A。
11、男患,30岁,地震余生半年后,其半年来焦虑万分,经常被噩梦如逃跑、追踪、地震复现所惊醒。
有时发作性惊恐,心慌,气闷,腿软,跌倒,精神崩溃感,大汗淋漓。
最可能诊断为()。
A、急性应激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适应障碍
D、惊恐发作
【答案】B
【解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遭遇严重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无助、恐惧、焦虑或厌恶等心理反应,常延迟出现并长期存在。
本案例中患者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
故选B。
12、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液检查,最常见的是()。
A、漏出性
B、脓性
C、乳糜性
D、渗出性
【答案】D
【解析】结核性胸膜炎多为渗出性。
若胸液检查为漏出液,多数情况下可排除结核性胸膜炎。
13、下列物质代谢调节方式中,属于快速调节的是()。
A、产物对酶合成的阻遏作用
B、酶蛋白的诱导作用
C、酶蛋白的降解作用
D、酶的别构调节
【答案】D
【解析】酶的调节分为快速的活性调节和缓慢的含量调节。
快速调节是通过别构效应和化学修饰改变酶的活性来进行调节,作用较快。
缓慢调节是通过调节酶蛋白的合成或降解以改变酶的含量来调节酶促反应的速率,往往起效较慢。
对酶蛋白合成的调节实质上就是对酶的基因进行表达调控,能促进基因转录合成蛋白的属于诱导作用;能抑制基因表达的属于阻遏作用。
故选D。
14、下列抗结核药物中,哪一种须空腹服下()。
A、异烟肼
B、环丙沙星
C、吡嗪酰胺
D、利福平
【答案】D
【解析】利福平空腹顿服,吸收快而安全,进食后则大大降低了对利福平的吸收。
15、对丘脑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引起特定感觉
B、切断特异传导通路的动物将出现昏睡
C、投射至皮质特定区域,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D、其纤维主要终止于皮质第4层
【答案】B
【解析】切断特异性传导系统,则不产生特定感觉。
16、经圆孔出颅腔的神经是()。
A、动眼神经
B、迷走神经
C、上颌神经
D、视神经
【答案】C
【解析】上颌神经:
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17、以下哪项不符合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原则()。
A、应用免疫调节药物
B、禁酒、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C、抗病毒治疗
D、注射乙肝疫苗
【答案】D
【解析】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原则
1、休息
2、高蛋白饮食
3、抗病毒药物治疗
4、免疫调节剂
5、免疫抑制剂
6、护肝
7、中药。
注射疫苗属于预防措施。
18、面神经核位于()。
A、端脑
B、延髓
C、中脑
D、脑桥
【答案】D
【解析】面神经核起自脑桥。
19、面神经核位于()。
A、端脑
B、延髓
C、中脑
D、脑桥
【答案】D
【解析】面神经核起自脑桥。
20、老年男性,有糖尿病病史,发热、咳嗽10天,咳痰,呈砖红色胶冻状。
应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病毒感染
B、支原体肺炎
C、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D、军团菌肺炎
【答案】C
【解析】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表现类似肺炎球菌肺炎,但其痰呈黏稠脓性,量多、带血,灰绿色或砖红色、5胶冻状。
21、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向心性肥胖,原因是影响了一种物质代谢,这种代谢物质是()。
A、糖代谢
B、蛋白质代谢
C、脂肪代谢
D、水电解质代谢
【答案】C
【解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诱发和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溃疡;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无明显影响。
大剂量长期使用可促使皮下脂肪分解,还使脂肪重新分布,造成满月脸,水牛背和向心性肥胖。
故选C。
22、最容易诱导免疫耐受的细胞是()。
A、T细胞
B、B细胞
C、单核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A
【解析】考查要点:
T细胞耐受的诱导。
常见错误:
选B细胞。
这是混淆了诱导
T、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条件。
通常T细胞耐受易于诱导,所需Ag量低;而诱导B细胞耐受,需要较大剂量的Ag。
23、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尿量增加的原因是()。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肾小球滤过率增高
C、有效滤过压增高
D、醛固酮分泌增加
【答案】A
【解析】静脉注射20%葡萄糖50ml后,由于血糖浓度升高而使超滤液中的葡萄糖超过近端小管对糖的最大转运率,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近端小管重吸收,造成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结果使水和NaCl的抽吸收减少,尿量增多。
故选A。
24、动脉粥样硬化病灶中可见()。
A、脂肪细胞
B、泡沫细胞
C、阿少夫细胞
D、心衰细胞
【答案】B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泡沫细胞圆形,体积较大,胞浆内有大量小空泡(原为脂滴,制片过程中被溶解)。
此外,可见较多的基质(蛋白聚糖),数量不等的合成型SMC,少量T淋巴细胞,嗜中性、嗜碱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等。
25、腹腔穿刺的部位有()。
A、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B、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C、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
D、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相交点
【答案】AD
【解析】腹腔穿刺部位选择: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间连线的中点上方lcm,偏左或右1~2cm,此处无重要器官,穿刺较安全且容易愈合。
(2)左下腹部穿刺点:
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
(3)侧卧位穿刺点:
脐平面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交点处,此处穿刺多适于腹膜腔内少
26、HLA属于()。
A、共同抗原
B、半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肿瘤相关抗原
【答案】C
【解析】HLA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其化学本质为一类糖蛋白,由一条α重链(被糖基化的)和一条β轻链非共价结合而成。
其肽链的氨基端向外(约占整个分子的3/4),羧基端穿入细胞质,中间疏水部分在胞膜中。
HLA按其分布和功能分为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
27、中动脉又名()。
A、弹性动脉
B、肌性动脉
C、无名动脉
D、输送动脉
【答案】B
【解析】中动脉主要由大量环行排列的平滑肌和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
因此管壁的收缩性大,故又称为肌性动脉。
具有调节局部器官供血量的作用。
故选B。
2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期复极化的原因是()。
A、K+外流
B、Na+内流
C、K+内流
D、Cl-内流
【答案】A
【解析】窦房结细胞是慢反应细胞,其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原因是Ca2+内流;心室肌细胞是快反应细胞,其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的原因是K+外流。
29、与非特异投射系统有关的结构是()。
A、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神经元
B、下丘脑外侧区
C、丘脑的髓板内核群
D、基底神经节
【答案】C
【解析】下丘脑控制摄水的中枢与摄食中枢极为接近,位于下丘脑外侧区;丘脑的第三类核群,是靠近中线的所谓内髓板以内的各种结构,主要是髓板内核群,属于非特异投射系统。
30、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细菌及毒素
B、进食量的多少
C、未及时使用抗生素
D、人体的抵抗力
【答案】A
【解析】常见错误:
①选答“人体的抵抗力”、“进食量的多少”,这两项因素与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情轻重有关系;②选答“未及时使用抗生素”,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不用抗生素,伴有高热的严重患者可按不同病原选择有效抗生素。
要点细菌在被污染的食物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是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条件。
31、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途径传播
B、垂直传播
C、虫媒传播
D、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答案】D
【解析】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虽也可经性接触、母婴传播途径传播,但主要是由输血、血制品注射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90%。
32、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
A、肺总容量
B、每分通气量
C、肺泡通气量
D、用力肺活量
【答案】C
【解析】肺有效的通气量是指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
33、20岁农民,因高烧伴呕吐2天于8月入院。
查:
神清,面潮红,结膜充血,胸前有散在性出血点,颈软,周围血WBC11.0×109/L,N0.75,有异型淋巴细胞,尿蛋白++,发病前2周曾到某地参加水利建设。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伤寒
【答案】B
【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症,典型病例表现为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34、在判断人的死亡上,我国适用的是()。
A、一元的心肺死亡标准
B、一元的脑死亡标准
C、心肺功能标准与脑死亡标准并存
D、任意自由选择
【答案】A
【解析】目前世界各国一元死亡标准和二元死亡标准两种形式并存,有的国家采用一元的心肺死亡标准,即心肺死亡是判断死亡的唯一条件,如我国,长期以来判断人死亡的标准是“心肺死亡标准”,即以心跳和呼吸不可逆转的停止作为确定死亡的标准。
多数国家采用两个标准并存的形式。
故选A。
35、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简称()。
A、ABO
B、HLA和MHC
C、HLA
D、MHC
【答案】D
【解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hietocompatibilitycomplex)简称MHC。
36、男,30岁,乏力、咳嗽1月余,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1周。
胸片示:
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癌性空洞伴感染
B、肺囊肿继发感染
C、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D、浸润型肺结核
【答案】D
【解析】患者有乏力、咳嗽,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
结合病史及胸片考虑为浸润型肺结核。
3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病理性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是()。
A、红细胞丢失过多
B、各种原因的缺氧
C、造血功能障碍
D、造血原料不足
【答案】B
【解析】由于造血原料供应不足(如缺铁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红细胞破坏、丢失过多等原因引起,简称为病理性贫血。
故选B。
38、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氧,主要是因为()。
A、以上都不是
B、可引起氧中毒
C、兴奋呼吸中枢,促使CO2排出过快,诱发呼吸性碱中毒
D、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答案】A
【解析】Ⅱ型呼吸衰竭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其兴奋性因此,应采用限制性给氧,通常采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24%~28%,氧流量1L/min~2L/min。
若氧疗浓度及吸氧方式不当常导致氧疗失败。
39、女性,24岁,干咳、低热、盗汗半月,今日突然咯血而就诊。
左上肺可闻及湿啰音。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肺结核
B、肺脓肿
C、支气管扩张
D、肺炎球菌肺炎
【答案】A
【解析】青年女性患者,干咳、低热、盗汗伴咯血,为典型肺结核临床表现。
40、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
A、药物的剂量
B、药物的脂溶性
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D、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答案】C
【解析】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
称为选择性。
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不同;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故选C。
41、在神经细胞一次兴奋性周期变化中,兴奋性最高的时期是()。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答案】C
【解析】可兴奋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将出现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超长期是在相对不应期之后,细胞的可兴奋性可稍高于正常,用低于阈强度的刺激也能引起兴奋。
时间上相当于负后电位的后半期,这时Na通道虽未完全恢复,但是膜电位距离阈电位较近,容易引起兴奋。
故选C。
42、医学伦理学的尊重原则包括的内容是()。
A、保守病人的秘密
B、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
C、公平分配卫生资源
D、尊重病人及家属的自主性或决定
【答案】ABD
【解析】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使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享有参与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的权利。
这是属于医学伦理学公正原则的内容,不属于尊重原则的内容。
故选ABD。
43、我国规定,麻疹疫苗免疫的起始年(月)龄是()。
A、8月龄
B、1岁
C、1.5岁
D、7岁
【答案】A
【解析】出生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
1个月月龄,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
2个月月龄,接种(服)第一次脊髓灰质炎疫苗。
3个月月龄,接种第二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一次百白破疫苗。
4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第二次百白破疫苗。
5个月月龄,接种第三次百白破。
6个月月龄,接种第三针乙肝疫苗。
8个月月龄,接种麻疹疫苗。
故选A。
44、质粒为细菌的()。
A、胞质颗粒
B、异染颗粒
C、致病物质
D、染色体外DNA
【答案】D
【解析】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45、以下哪项属于周围免疫器官()。
A、肾
B、腔上囊
C、脾
D、胸腺
【答案】C
【解析】外周免疫器官由胸腺、脾、淋巴结组成。
“骨髓、腔上囊、胸腺”为中枢免疫器官。
46、血液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多见于()。
A、败血症
B、登革热
C、钩端螺旋体病
D、流行性血热
【答案】D
【解析】焦痂和溃疡是恙虫病的特征性体征。
血液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血小板减少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
腓肠肌压痛是钩端螺旋体病的特征性体征。
47、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的是()。
A、IL-2
B、IFN-α
C、EPO
D、IL-3
【答案】D
【解析】由于IL-3可刺激多能干细胞和多种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又称为多重集落刺激因子和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48、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天花、霍乱
B、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
C、鼠疫、霍乱
D、鼠疫、霍乱、爱滋病
【答案】C
【解析】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49、能通过胎盘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性疾病的螺旋体是()。
A、雅司螺旋体
B、钩端螺旋体
C、梅毒螺旋体
D、回归热螺旋体
【答案】C
【解析】梅毒螺旋体能通过胎盘传播引起胎儿先天性梅毒。
50、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
B、高血压
C、组胺
D、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答案】A
【解析】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脑组织的化学环境,CO2分压增高时脑阻力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影响毛细血管滤过的因素涉及与有效滤过压形成有关的四方面因素。
但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的因素主要是毛细血管血压,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可使滤过量增多。
51、O2的弥散系数与CO2的弥散系数相比较()。
A、基本相同
B、前者大,因为O2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C、前者小,因为O2分子量小
D、前者小,因为O2的溶解度低
【答案】D
【解析】气体在液体中的弥散(扩散)系数=溶解度/分子量。
虽然O2的分子量
(32)比CO2的分子量
(44)小,但O2的溶解度(
2.36)比CO2溶解度
(48)小很多,所以CO2的弥散系数仍较O2的弥散系数大。
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级预防就是病因控制,疾病预防
B、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属于二级预防
C、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指在疾病的临床前期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预防工作
D、促进疾病康复,预防残疾发生,属于三级预防
【答案】ABD
【解析】
(1)第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
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
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生,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进功能恢复、心理健康,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早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故选ABD。
53、正常调节每搏输出量多少的决定因素是()。
A、心率
B、心肌收缩力
C、动脉血压
D、静脉回心血量
【答案】D
【解析】每搏输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是相适应的,即当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时,播出量也相应增加,而射血分数基本保持不变。
54、以下属于医学伦理学的应用原则的有()。
A、知情同意原则
B、医疗最优化原则
C、医疗保密原则
D、生命价值原则
【答案】ABCD
【解析】医学伦理学的应用原则包括知情同意原则、医疗最优化原则、医疗保密原则、生命价值原则。
故选ABCD。
55、对子宫正确的描述是()。
A、呈前倾后屈位
B、分为两部
C、子宫底高出小骨盆上口
D、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
【答案】D
【解析】子宫位于小骨盆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是腹膜间位器官。
未妊娠时,子宫底位于小骨盆入口平面以下,朝向前上方。
膀胱空虚时,成年人子宫呈轻度前倾前屈位。
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分。
56、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则出现()。
A、肢端肥大症
B、呆小病
C、侏儒症
D、艾迪生病
【答案】D
【解析】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