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9008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2分)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2.(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如图为江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器物名)刻有铭文,大意是:

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香酒、铜器、弓箭和山田、山川、奴隶等。

据此文物,我们可以得出(  )

A.西周是青铜器的创始朝代

B.该文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汉字

C.当时江苏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全国最先进

D.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实

3.(2分)下列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三国鼎立时期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三国鼎立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4.(2分)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D.南方统治着提倡

5.(2分)“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

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6.(2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8年5月盛大开幕。

下列历史人物为“一带一路”发展做出贡献的有

①张骞②隋炀帝③郑成功④郑和(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2分)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五口通商一役,倒像英国的战争,专为强销鸦片而来,中国战败,就不得不承认他贩卖鸦片似的”。

这里的五口通商一役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分)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

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B.急于改造国民的思想

C.侧重学习西方的制度D.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

9.(2分)“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走了很多弯路……直到1935年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材料所述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南昌起义B.第五次反“围剿”

C.遵义会议D.秋收起义

10.(2分)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1.(2分)1948年11月8日,粟裕致电中共中央,认为“如果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渡江的更有利条件”,建议“以主力转向(州)固(镇)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

为实现此战略,中共中央发动(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2.(2分)彭德怀曾说“它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其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13.(2分)历史学家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一书中对新中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的危害做了以下总结。

这一历史事件是(  )

思想上

混淆了是非,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政治上

严重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文民主和法制

经济上

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文化上

文化遭到了极大破坏

组织上

破坏了党的组织建设

A.抗美援朝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

14.(2分)如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C.“一国两制”成功实施D.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15.(2分)如图是《新中国科技成就图》,中国科技研究在改革开放前注重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注重国计民生。

对这两个时期的科技成就的相似之处判断正确的有(  )

①都促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建设

②都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③都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④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16.(2分)“历史上的人类儿童,有粗野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古希腊是人类最美好的童年。

”以上结论得出的最主要依据是希腊的(  )

A.地理位置B.民主政治C.宗教自由D.辽阔疆域

17.(2分)“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下列符合该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大化改新B.新航路开辟C.文艺复兴D.罗斯福新政

18.(2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颁布的《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都体现了近代社会一个共同的法治精神,即(  )

A.法治取代人治B.反对殖民统治

C.否定封建专制制度D.限制王权

19.(2分)有学者统计,在1500年至1800年期间,美洲非裔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西半球正在不断地“非洲化”。

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非殖民者的扩张B.“三角贸易”

C.工业革命D.人口的自然流动

20.(2分)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

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21.(2分)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

其中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B.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C.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D.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

22.(2分)《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理论时说:

“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它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

这指的是(  )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D.达尔文的“进化论”

23.(2分)观察如图表《美国与欧共体经济总量对比》(1955﹣1974年),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  )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

(亿美元)

钢产量

(亿吨)

汽车产量

(万辆)

水泥产量

(万吨)

欧共体

885

270.3

1.0920

936.4

11120.3

美国

426

117.0

1.1931

824.4

6405.6

①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成员国经济发展

②美国与欧共体的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③美国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④欧共体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4.(2分)下了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

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

C.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25.(2分)有人评论冷战时期的联合国:

“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

”可见,他认为联合国(  )

A.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B.加快了两极格局的终结

C.推进了世界的多极化D.促进了美苏两国的联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

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示一、图示二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八年(1730年),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清史稿》卷288《张廷玉传》

根据以上材料,某同学做出如下思维导图,请你补充完整。

(2)材料二涉及到的清朝机构是什么,填写在①处,此机构的职责是什么,填写在②处。

材料三康熙年间设军机,只为西北军情急,跪受笔录间快密,军政独揽顶峰抵。

(3)根据以上材料有同学编制了一首顺口溜,请你改正其中错误。

错误:

  

改正:

  

(4)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上加强对人们的控制,比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这种文化专制大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请问明清时期,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什么?

这种制度形成于哪一朝代?

材料四如图所示

(5)请你根据以上图片,概括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你对这种趋势如何评价?

27.(12分)梁启超是我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的大部分重大历史事件,但其政治思想和主张却以“多变”“屡变”而著称,让后人认识了一个“善变”的梁启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

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梁启超的什么政治主张?

这一主张在哪一运动中得到实践?

材料二至草莽有志之士,多主革命之说,其势甚盛,仆前者亦主张斯义,因朝局无可为,不得不倡之与下也

﹣﹣《梁启超年谱长篇》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发生了什么转变?

同时期有类似主张的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

材料三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3)材料三中“渐渐要求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这绝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

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就是爱国。

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

就是救国。

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4)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分析导致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多变”“屡变”的主要原因。

在各种变化之中梁启超坚持不变的又是什么?

28.(14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制度改革,是每个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某校九年级学生就此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世界篇】

材料一动力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正是这场工业革命使英国由农业﹣﹣乡村为主体转变为工业﹣﹣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即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世界近代史》

(1)“动力革命”和“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分别有何具体表现?

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世界近现代史》

(2)20世纪90年代,美国步入什么时代?

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篇】

材料三(如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图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量变化的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国有企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4)农村改革是怎样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综合篇】

(5)综上所述,归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

(至少两点)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欧洲列强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

如图1、图2所示。

截至1878年,欧洲列强实际或曾经控制过的疆域覆盖了当时地球陆地面积的67%.到了1914年,这一比例达到令人瞠目的84%。

﹣﹣摘编《躁动的帝国》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欧洲列强根据各自的利益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请你判断1916年欧洲列强的扩张速度是否在加快,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2018年5月5日,中国外交部第十二届蓝厅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携手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共创合作共赢美好未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作主旨演讲。

程国平表示,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承担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侵略的重任,经历了最残酷的考验,付出了最惨烈的民族牺牲,为二战胜利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

﹣﹣2018﹣05﹣05中国新闻网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个苏联在欧洲战场抗击德国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役。

(3)根据材料二指出程国平演讲的目的。

材料三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宣读一篇咨文,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这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TrumanDoctrine)。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杜鲁门主义是什么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当今世界格局怎样?

 

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2分)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

【考点】12: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13:

北京人;15: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6: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远古人类。

【解答】元谋人遗址在我国云南省,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在北京周口店山洞里的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半坡聚落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部落,距今约5000﹣6000年。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2.(2分)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如图为江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器物名)刻有铭文,大意是:

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香酒、铜器、弓箭和山田、山川、奴隶等。

据此文物,我们可以得出(  )

A.西周是青铜器的创始朝代

B.该文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汉字

C.当时江苏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全国最先进

D.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实

【考点】26:

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的知识点.

【解答】材料“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香酒、铜器、弓箭和山田、山川、奴隶等。

”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江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刻有的铭文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2分)下列对三国鼎立时期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包含着统一趋势,实现了局部统一

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使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C.三国鼎立时期社会生产进一步遭到破坏

D.三国鼎立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考点】43:

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解答】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他们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正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使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局面结束,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因此BCD评价不恰当,A评价最为恰当。

故选:

A。

【点评】本题以三国鼎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4.(2分)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D.南方统治着提倡

【考点】46: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以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的有关内容。

【解答】结合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北方人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所以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知识点。

 

5.(2分)“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

披旎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考点】63: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知识点,应把握赵匡胤的主要历史活动。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陈桥释站披旎冕。

杯酒之间销兵权”,结合所学知识:

“陈桥释站披旎冕”指的是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杯酒之间销兵权”指的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杯酒释兵权的措施。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6.(2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8年5月盛大开幕。

下列历史人物为“一带一路”发展做出贡献的有

①张骞②隋炀帝③郑成功④郑和(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考点】3H: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53:

隋朝大运河;73:

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了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做出贡献的人,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联系所学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促成了丝绸之路的开通。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南海、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故为“一带一路”发展做出贡献的有①张骞、②隋炀帝、④郑和。

故选:

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做出贡献的人。

 

7.(2分)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五口通商一役,倒像英国的战争,专为强销鸦片而来,中国战败,就不得不承认他贩卖鸦片似的”。

这里的五口通商一役指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考点】82: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知道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

【解答】据题干关键词“五口通商一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这里的五口通商一役指的是鸦片战争。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2分)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

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

A.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B.急于改造国民的思想

C.侧重学习西方的制度D.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

【考点】91:

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

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解答】据题干“京师同文馆30年中翻译西书近200部,尤以外交和史地政法一类为多。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40年里翻译的书籍达199部,而以自然科学、实用科学为多。

”从材料中可以获取到洋务运动介绍和传播西方文化,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2分)“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走了很多弯路……直到1935年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材料所述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南昌起义B.第五次反“围剿”

C.遵义会议D.秋收起义

【考点】9P:

遵义会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达到成熟。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走了很多弯路……直到1935年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判断这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达到成熟。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

 

10.(2分)1936年李宗仁发表了《焦土抗战论》,表达“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用大刀阔斧来答复侵略者……”李宗仁的抗战志向与决心在哪次战役中得到体现(  )

A.血染卢沟桥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考点】A9:

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本宁愿全国化为焦土亦不屈服之决心”“李宗仁的抗战志向”可知是台儿庄战役。

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难度中等。

 

11.(2分)1948年11月8日,粟裕致电中共中央,认为“如果能在江北大量歼敌,则造成今后渡江的更有利条件”,建议“以主力转向(州)固(镇)线进击,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

为实现此战略,中共中央发动(  )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考点】AK: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