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考研政治试题与解析453.docx
《最新整理考研政治试题与解析45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整理考研政治试题与解析45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整理考研政治试题与解析453
考研政治练习题(457)
单选题
1、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是在()。
A.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有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
B.2005年2月7日,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C.2004年11月21日至25日,曾庆红在江苏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提出
D.2005年2月6日,贾庆林到北京牛街考察时提出
答案:
A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
多选题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D.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
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
A、C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简答题
3、评述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及其原因。
答案: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传播高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暂无解析
单选题
4、党的十五大主题是______
A.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政策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答案:
C
[解析]1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本题选C。
单选题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如此一批来自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人,在战乱之后来到弹丸之地香港,开始他们的白手起家的创业生涯。
C.凡是具有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的个体,都最有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D.张老先生家中藏书丰富,为了查找写论文的资料,我把他家中珍藏的古书几次借回家去详细翻阅。
答案:
C
(A搭配不当,“沿着”与“方向”搭配不当:
B杂糅,应为“来自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的上海人”;D语序不当,应改为“我几次把他家中珍藏的古书借回去详细翻阅”。
)
简答题
6、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
答案:
(1)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特征。
(2)认识主体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
当代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使主体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日益突现出来。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迫切需要增强主体认识能力,同时也为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
(3)在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改善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各方面潜能;以恰当的方式把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结合起来,使个人主体上升为社会主体,突破个体的局限性;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认识的目的、内容、发展水平以及认识向实践的转化都离不开主体的能动作用。
推动这个问题深入研究的原因,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主体的创造能动性的意义与作用的增长。
该题的解答,首先应从解释认识主体的含义、特征人手;其次,简述认识主体的形成及增强认识主体能力的现实意义;第三,结合改革开放实践的要求,分析增强认识主体能力的基本途径。
有的考生未能完整回答,或者离开论题随意发挥。
简答题
7、下面是有关文化建设的材料:
材料1毛泽东认为: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在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反映帝国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统治或半统治中国的东西……在中国,又有半封建文化,这是反映半封建政治和半封建经济的东西……这类反动文化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阶级服务的,是应该被打倒的东西……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江泽民指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摘自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材料3毛泽东说: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
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于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
摘自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材料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方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l,分析文化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1、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3)结合材料3、4,简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人类历史上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
(4)结合材料4,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答案:
(1)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是基础,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和保证;文化是对经济和政治的观念反映,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反作用。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政治,具有不同的文化;同样,不同的文化服务于不同的经济和政治。
文化如同经济力量、政治力量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解析]本题是一道跨学科的综合题。
着重考查对文化、政治和经济关系,以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时,首先回答文化、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关系。
人类社会是由文化、政治和经济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
三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次,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共同点和区别。
再次,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和借鉴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人类创造的文化精华。
最后,回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考生应对此题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和掌握。
单选题
8、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法制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法律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作用
B.法律通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良好社会秩序
C.法律及其调整机制已经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
D.法律通过强制手段调整人们之间关系,使社会成员和睦相处
答案:
C
暂无解析
多选题
9、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定不移地
A.坚持解放思想
B.推进改革开放
C.落实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D.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简答题
10、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答案: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涵:
①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墓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即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矛盾双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这些不相适应而相矛盾的方面,不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②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来说,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来说,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在我们国家里,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还有可能转化。
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
因此,对前者要采用专政的方法,对后者要采用民主的方法。
③为什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及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阶级斗争没有完全结束),我国社会大量表现出来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因此,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要造就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正确处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等等。
暂无解析
单选题
11、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是在()。
A.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有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提出
B.2005年2月7日,温家宝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C.2004年11月21日至25日,曾庆红在江苏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上提出
D.2005年2月6日,贾庆林到北京牛街考察时提出
答案:
A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全面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
单选题
1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D.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答案:
B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十七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创新实践的理论升华,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总结,从根本上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
故本题答案选B。
单选题
1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答案:
A
本题是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试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的了解。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只有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而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因此,选择A项是正确的。
发展科教事业、营造文化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虽然都可说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关,但都不是根本任务,是本题的干扰项。
单选题
1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注重科学执政,坚持民主行政。
而依法执政、坚持按规律执政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故选A。
单选题
15、《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答案:
A
暂无解析
单选题
16、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二者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答案:
B
【解析】考察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监督实施。
多选题
17、“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
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
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和模式
答案:
A,B,C,D
[解析]考查对“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掌握。
“一国两制”的构想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本来是用来解决国际间的问题的,现在把它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这是一个创造,坚持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例,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的重大贡献。
所以,A、B、C、D项都是正确答案。
多选题
1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B.改革是动力,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稳定是前提,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D.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
答案:
A,B,C,D
[解析]ABC三项是一般教材多年来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主要提法,D是十五大的新增观点,本题全选。
本题可以作为有关分析题的答案要点。
多选题
19、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写人党章的是()。
A.科学发展观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D.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
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多选题
20、胡锦涛指出,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展现了()。
A.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力量,人民军队的伟大力量
B.13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C.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答案:
A,B,C,D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