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7983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docx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中的三公与西周世卿制度

沈建华

【英文标题】ThreeDukeandthePoliticalSystemoftheWestZhouDynasty

【标题注释】本文得到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09JZD0042)”的资助。

【作者简介】沈建华,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2010年《文物》第5期刊载了李学勤清华楚简九篇综述,其中有祭公临终前与穆王对话时,诏请了毕

(桓)、

(井)利、毛班三公旨意辅佐穆王。

清华《祭公之顾命》楚简三公的出现,澄清了长期以来传本《逸周书•祭公》“毕桓于渊黎民般”传抄讹误。

本文通过三公在传世文献上和出土西周铜器中均有相应的史迹记载,对于先秦古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下,三公制度的形成和演化,展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祭公/毕桓/井利/毛班/三公

   有关祭公谋父的史迹,传世文献很多,最详细者莫过于《逸周书•祭公》篇。

祭公谋父临终告诫三公之语,不仅见于传世《礼记•缁衣》篇所引的《叶(祭)公之顾命》,①而且又见于近年刊布的郭店楚简和上博楚简。

②更值得庆幸的是清华楚简《祭公之寡命》篇完整再现,与传世本《逸周书•祭公》基本可以对应。

祭公患病不瘳,临终前告诫前来请益的周穆王,总结夏、商失败的教训和周先王成功的历史经验,祭公对穆王、三公,提出五点如何守业的告诫之言,是一篇西周政治文献,历来成为儒家引用的经典。

   最新公布的清华楚简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记载祭公临终前与穆王对话时并诏请了毕

(桓)、

(井)利、毛班三公旨意辅佐穆王。

③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下称清华简《祭公》)三公的出现,终于使历史真相大白,澄清了长期以来《逸周书•祭公》“毕桓于渊黎民般”传抄讹误,④清华简《祭公》作:

   允

(哉)!

(召)

(毕)

(桓)、

(井)利、毛班。

  (第9简)

   更重要的是穆王时期,此三公在传世文献上和西周铜器铭文中都有相应的史迹记载。

被祭公推举的三公大臣之一,井利,楚简作“

利”,即邢国诸侯。

邢国,原商代的井方,西周封国沿袭商王时期的名称,在东北方,今河北一带。

近二十年来邢台地区先后出土多批有关邢侯的墓葬和铜器及南小汪西周甲骨,为邢国的地望提供重要的依据。

⑤《汉书•王莽传上》:

“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子皆有茅土。

”⑥井利,其先祖为周公庶子,金文《邢侯簋》和《麦尊》就记録了成王时期第一代井侯,被最初册封到宗周朝见周王的情景。

⑦邢侯为先祖而“作周公彝”,由此也说明了邢侯是周公后裔。

1978年在河北省元氏县出土一批昭王时期青铜器,⑧其中《臣谏簋》记载了“邢侯搏戎”亲自率軝(氐)族抵御戎狄侵犯之事。

   井利又称“邢伯”,属邢氏另一支,在周王室供职。

见于西周穆王时期铜器《长

盉》记载“穆王飨醴即邢伯大祝射”王室活动。

⑨由此可知邢侯在穆王时己任“大祝”,《周礼•大宗伯》“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

”,⑩即执掌国家祭祀的重要职务。

井利被册命见于《利鼎》曰:

“唯王九月丁亥。

王格于般宫。

邢伯入右,利立中廷,北向,王乎作命内史册命利。

”(11)“井利”又称“宰利”,《穆公簋》曰:

“王夕飨礼于大室,穆公侑御,王呼宰利锡穆公贝二十朋,穆公对王休,用作宝皇簋。

”(12)此器当属穆王早期,为穆公自作,穆公系生称。

又《师遽方彝》:

“王乎宰利赐师遽面圭。

”(13)“宰利”之“宰”,即周时职官名,为王室内务家臣。

《国语•晋语四》:

“官宰食加。

”韦昭注曰:

“官宰,家臣也。

”(14)张亚初、刘雨认为:

“西周之宰主要是管理王家内事务,与《周礼》的小宰、内宰地位相当。

”职掌分为两种:

“一、管理王家的内外,传达宫中之命(蔡簋),二、在锡命礼中作宾右或代王赏赐臣下(师遽方彝、师望簋等)。

”(15)井利随穆王西行,又见于《穆天子传》卷一:

“辛丑,天子西征,至于

人。

河宗之子孙

柏絮,且逆天子于智之□先豹皮十,良马二六,天子使井利受之。

”郭璞注:

“井利,穆王之嬖臣。

”(16)按《周礼•天官》大宰为卿,从《穆天子传》和西周铜器铭文记载,井利参与王家的各种活动所担任的职务,符合西周时期大宰的身份。

   被祭公推举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毛班”。

长期以来由于《逸周书•祭公》误写作“民般”(般通班),导致了多少学人误解,清华楚简作“毛班”,终于还历史真相,可知是由于“民”与“毛”字形相近导致错讹。

“毛班”,是周文王之子毛叔郑的五世孙,毛班的先祖“毛叔郑”,(17)史书又称“毛叔聃”。

《左传•定公四年》:

“聃季授土。

”杜预注:

“聃季,周公弟,司空。

”又“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

”杜预注:

“五叔,管叔鲜、蔡叔度、成叔武、霍叔处、毛叔聃也。

”(18)《尚书•顾命》记载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时,其中就有“毛班”的世辈“毛公”,孔传:

“司空第六,毛公领之。

”(19)在《班簋》中称“毛父”。

金文多见称“司土(徒)毛叔”。

(20)司徒官职为西周始置,属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人民之数”,按《周礼•司徒》叙官曰:

“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21)毛父地位显赫,属于《毛公鼎》所言“三有司”即国中之三卿司徒、司马、司空的职位。

西周中期的《师毛父簋》就记载过毛父被周王册命受赏,同时在场的有井伯如,“师毛父即位,井伯右(佑)内史册命”。

(22)由此也说明毛父和井伯共同执政辅助周王,至少在昭王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从西周金文所知,司徒不仅掌管籍田和征发役徒,而且担当军事将领,这可能与其职能范围有一定的关系。

《班簋》记载,周穆王征伐东国

戎,毛班接受天子之命继替虢成公,辅佐王室统率繁、蜀、巢三军,成为执政大臣,并命吴伯和吕伯从左右协助毛公率领族人出征,《班簋》云“甲戌王令毛班更虢成公服”,又曰:

“王令毛公以邦冢君、徒御、

人伐东国

戎,咸。

王令吴伯曰:

‘以乃师左比毛父。

’王令吕伯曰:

‘以乃师右比毛父。

’遣令曰:

‘以乃族从父征!

出城,卫父身。

’”(23)经过三年,成功平定东淮夷,毛班受到穆王的嘉奖。

毛班不仅在平定淮夷战役中,为穆王立下赫赫功劳,并随从穆王周游西域各国。

《穆天子传》卷四记载穆王返还宗周时“命毛班、逄固先至于周,以待天之命”,接着又记载穆王在回归路经濩泽,祭公从圃郑来拜见穆王,以后毛班又参与祭公为许国男爵在洧河上举行的祭祀活动。

卷五曰:

“见许男于洧上,祭父以天子命辞曰:

‘去兹羔,用玉帛见。

’许男不敢辞,还取束帛加璧,□毛公举币玉。

”郭璞注:

“毛公,即毛班也。

”(24)毛班作为三公大臣,随穆王西行途中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

   三公大臣除了毛班和井利之外,还有一位,楚简作“毕

(桓)”,最早指出其为人名的是于鬯,见于他的《香草校书•逸周书》:

“‘毕桓’者,人氏名,疑毕公高之后。

毕公高为文王第十五子。

”(25)“毕公高”是以“周、邵、毕、荣”著名的文王四臣之一,(26)毕公的封邑在周王室畿内,今咸阳一带。

《史记•魏世家》说:

“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

”《集解》:

“杜预曰:

‘毕在长安西北。

’”《正义》引《括地志》:

“毕原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

”(27)按“毕桓”作为王室重臣,也应是显赫世家,但金文和传世文献均没有提及。

楚简“

”与“矩”字形相近,李学勤疑毕

(桓)即《穆天子传》中随穆王西行的“毕矩”同一人,(28)可备一说。

   西周初期,王灭商后,为确保社稷安定,有效治理国家,册封三公,任用与王室有血缘的近亲。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富辰说: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管、蔡、

、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

邘、晋、应、韩,武之穆也。

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29)这二十六国据杜正胜统计,分为三个战略线,(30)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世卿宗族政治结构,作为西周稳定社会的重要基础。

   三公世卿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世文献有不少记载三公职官,《礼记•文王世子》曰:

“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

”(31)师保在文献中又称三公。

《墨子•尚贤下》曰:

“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

”《尚贤中》曰:

“傅说被褐带索,庸筑乎傅岩,武丁得之,举以为三公。

”(32)夏商时代,生产力滞后,社会风气纯朴,商代的伊尹、傅说与王室并无血缘关系,君王举师保为任贤标准,“秉德明恤”、“用乂厥辟”。

(33)

   武丁时期留下的不少祭祀伊尹的卜辞就证实了这点。

《史记•殷本纪》:

“伊尹名阿衡。

”《索隐》:

“《书》曰‘惟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号,非名也。

”(34)可知阿保为尹的起源,“其名即由媵臣而起”。

(35)卜辞又称“辟臣”、“多辟臣”。

(36)商代虽并不像西周职官职掌如此具体细化,但仍然可从卜辞记録知道商时“保”和“尹史”职官,已初具雏形。

   

(1)丁亥贞:

王令保老因侯商。

(《屯南》1066)(37)

   

(2)……令保老因……(《合集》1082)

   (3)三

事王保。

(《合集》4551)

   (4)丙寅卜,大贞:

甾有保,自右尹。

十二月(《合集》23683)

   (5)甲午贞:

其令多尹作王寝。

(《合集》32980)

   上述卜辞(4)(5)“保”和“尹”、“多尹”并举,可见二者的职官相互兼之,可能都属于掌王室生活起居的内臣。

陈梦家认为金文之尹氏与史同义。

(38)卜辞“三尹”的职能,也可能相当于西周早期三左即大史、大祝、大卜之类。

史”又见于《合集》20092:

“贞

史”,又有作“伯

史”(《合集》42),“

史”即“尹史”,殷代史官名。

   值得注意的是“

史”多见于甲骨子午组,说明“

史”已属王室的重要大臣。

而近年殷墟花园东地甲骨的出土,更进一步证实了占花东甲骨主体非王卜辞“子”的身份,(39)可以看作隶属王室大宗分立下的一个宗主,由子族率众家臣“多臣”(《花东》34)、“多御”(《花东》37)、“多尹”(《花东》352)等向“丁”和“妇好”进献贡品,并担任王室养马的职责,(40)充分显示了花东子族对于商王室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地位的显赫和独立性。

同时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商王宗族职官层层结构的严密制度,为后来西周职官的发展奠定了系统机制。

   西周职官制度基本沿袭商朝,到了中晚期已趋完善。

在周人的思维理念中,“朕身尚在兹,朕魂在于天”。

(41)皇祖烈祖虽已去世,但其灵魂依然在先王之处,周人的江山社稷,周人的子孙都认为是天命给予的。

西周铜器铭文显示周代的大臣官职是世袭的,如1974年陕西省扶风县强家村出土的西周中期铜器窖藏《师

鼎》,(42)主要讲述师

任职于穆王之时,受“伯大师”之举荐,赞颂“伯大师”秉承先祖美德,与己同样继承先祖“师”的职务。

据朱凤瀚考证,与师

有关的传世铜器如《师望鼎》,(43)其族谱最早可追溯至显赫的虢季氏,长达六世,都担任周王朝“大师”之职。

(44)

   周代不仅文官制世袭,武官也有世袭,多出于王室近臣。

最著名的是1976年在陕西扶风法门公社庄白大队出土一百零三件窖藏微氏家族重要铜器。

(45)《史墙盘》铭文中墙自述其先祖从“青幽高祖”(商晚期)至史墙(共王至孝王时),微史家族历经武、成、康、昭、穆五世,辅助并参与了周王朝的历代对外征伐和重大事件,铭文记载微史烈祖随武王“遹征挞殷”有功,获得“乃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宇于周俾处,用惠乙祖弼匹厥辟”。

(46)微氏家族沿袭商代氏族习俗,从一个以宗为氏家族,到后来以国为氏的世家大宗,定居于周原,直至微氏传到墙改变了身份,从事农事。

到了微氏第七代(见《十三

壶》)(47)微伯

,已成为周王室的重臣,辅佐尹氏。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又出土二十七件逑氏家族铜器,其中《逑盘》(48)作器者逑是单氏家族的一个分支,自称“叔五父”。

逑的七世从文王到厉王,先祖曾“夹诏文王、武王挞殷”参与“昭王、穆王,?

{政四方,扑伐楚荆”、“辅保厥辟孝王、夷王,有成于周邦”等王室的重要政治事件,宣王时逑继承先辈的职业,担任周王室的虞官,负责山林川泽为王室提供“用宫御”物产资源。

对《四十二年逑鼎》铭文,李零认为:

“虞的职能,除掌山林川泽?

,也管驯养鸟兽和畜牧业,其中也包括养马。

……我想逑参加战争是与他管养马或御马有关。

”(49)联想到花东甲骨子卜辞,被分出的宗子担任商王室畜马,与逑的马政职能多有相似之处,这样就可以理解养马和御马官,自古以来就是王室的交通大臣,其地位为何如此重要了。

出于稳定、可靠的考虑,西周时期的王室近臣,多半选择与王家有血缘关系的世家子弟,故一身兼多种职业。

   祭公谋父便是其中之一,其为周穆王时期卿士老臣,历经昭、穆二世辅佐王室,乃周公之后裔。

穆王时期的祭公的封邑在河南上蔡,祭,为封地邑名,在今郑州东北一带。

(50)而祭公病不瘳,又推举毕

(桓)、

(井)利、毛班,此三公辅佐穆王,都是周公世卿后裔嗣子,其祖、父辈均为彪炳史册的周朝大臣,追溯毛和毕的世袭封邑,早在周文王、武王时期就受封于西方,逐渐扩展至东方,都是后来周公之子的势力范围。

祭公辅佐周穆王,秉承先贤周公明德治国的思想,镜鉴前代“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总结桀、纣淫乱亡国的历史教训,遵循周公“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的理念,(51)强?

{国君只有“修德”纔可配享“天命”。

穆王继位后,违先王五服之制,多次征伐西戎,《国语•周语上》和《史记•周本纪》分别记载祭公谏阻穆王西征,竭力主张“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先王非务武也,勤?

恤民隐而除其害也”。

(52)这与《祭公》“修德”、“敬天”、“保民”、“慎刑”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周人不断用“天命靡常,惟德是辅”来告诫自己,用德化天下,纔能安邦久治的道理,劝诫三公,既有政治谋略和事功的一面,同时也带出祭公对周王室未来的无奈和忧虑一面。

   张亚初、刘雨在他们的《西周金文官制研究》中说:

“西周中期的中央机构设有两寮的具体称呼出现,但从职官配属看,很有可能仍是两寮执政。

”(53)两寮即卿史寮和大史寮,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专从一职,从出土文献证实了他们的看法。

代表着王室最高的大臣,到了西周中期世卿官制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有的世袭臣子继承先祖“师”的职务(《师

鼎》),有的世袭大臣职能上开始互为兼之(《逑盘》),由此而知,王室对世袭卿大夫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授予他们执掌土地、山川、林泽和征发徒众的权力,还执掌着神权,成为宗庙的主祭,其权势远远超过了周武王时期。

此时宗族结构弊端已经显露,权力集中在几个宗族执政大臣手上,成为外部无法约束和制衡的力量。

尽管外部约束是缺乏的,但内部约束尚相对有效,只是周王室的内部权威基础,已经开始削弱,加上穆王多年西征戎狄,边疆战事不断,社会矛盾加剧,无法抵挡周王朝衰退的趋势。

   写于2010年2月14日

   2010年6月23日修改

   注释:

   ①《礼记•缁衣》,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0年,页1649上—中。

   ②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缁衣》,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页130;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衣》

(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页187。

   ③李学勤《清华简九篇综述》,《文物》2010年第5期,页55。

   ④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页931。

   ⑤任亚珊等《1993-1997年邢台葛家庄先商遗址、两周贵族墓地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三代文明研究

(一)——1998年河北邢台中国商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页7-25;李学勤《邢台新发现的西周甲骨文》,《中国文物报》1993年3月7日。

   ⑥《汉书》卷九九上,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页4049。

   ⑦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页161;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三),《考古学报》1956年第1期;李学勤《麦尊与西周邢国初封》,《邢台历史文化论丛》,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98-105。

   ⑧李学勤、唐云明《元氏铜器与西周的邢国》,《考古》1979年第1期。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六),香港中文大学出版,2001年,15.9455。

下简称《集成》。

   ⑩《周礼注疏》卷二五,十三经注疏本,页808下。

   (11)《集成》

(二),5.2804。

   (12)同上书(三),8.4191。

   (13)同上书(六),16.9897。

   (14)《国语》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页371,373。

   (15)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页40-41。

   (16)郭璞注《穆天子传》卷一,四部丛刊缩印本,107册,页3上—下。

   (17)《史记》卷四《周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页125。

   (18)《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四,十三经注疏本,页2135上,下。

   (19)《尚书正义》卷一八,十三经注疏本,页237下。

   (20)《集成》(三),8.4310。

   (21)《周礼注疏》卷九,页702上,697上。

   (22)《集成》(三),8.4196。

   (23)同上书8.4341。

   (24)分见《穆天子传》卷四,页11下;卷五,页12下。

   (25)转引自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页931。

   (26)《国语•晋语四》,页387,389。

   (27)《史记》卷四四,页1835。

   (28)李学勤《清华简九篇综述》,《文物》2010年第5期,页55。

   (29)《春秋左传正义》卷一五,页1817中。

   (30)杜正胜《古代社会与国家•西周封建的特质》,台北,美术考古丛刊1992年,页484-485。

   (31)《礼记正义》卷二○,页1407上。

   (32)孙诒让《墨子闲诂》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页61-62,53-54。

   (33)《尚书正义•君奭》,页224上,中。

   (34)《史记》卷三,页94。

   (35)刘师培《历代中央官制之变迁》,《国粹学报》1907年3卷2号。

   (36)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27604,27896。

下简称《合集》。

   (3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简称《屯南》)上册第一、二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38)陈梦家《史字释林》,《考古学社社刊》第五期,1936年,页7-12。

   (3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页26。

下简称《花东》。

   (40)沈建华《从花园庄东地卜辞看“子”的身份》,《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1期,页50-55。

   (41)《逸周书汇校集注•祭公》(修订本),页926。

   (42)《集成》

(二),5.2830。

   (43)同上书5.2812。

   (44)朱凤瀚《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修订本),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页362,363。

   (45)《陕西扶风庄白一号西周中期青铜器窖藏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3期。

   (46)《集成》(六),16.10175。

   (47)同上书15.9723。

   (48)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文物局、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编《盛世吉金》,北京出版社,2003年。

   (49)李零《读杨家村出土的虞逑诸器》,《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3期,页21。

   (50)《穆天子传》记载祭公与圃泽关系,李学勤主陈盘说“祭封于郑州东北,可能取代了原来的管”。

《祭公谋父及其德论》,《古文献丛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页97。

   (51)《尚书正义•召诰》,页213上,中。

   (52)《国语》卷一,页1,3;《史记》卷四,页135-136。

   (53)张亚初、刘雨《西周金文官制研究》,页106。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4期第379~38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