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docx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第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1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
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
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
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
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
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
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
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
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
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
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
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近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2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
共有9辑。
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
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
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
杜威说:
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
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
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
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习。
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
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
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
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习。
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平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
他就向平老师取经,平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
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
后来他也照着做。
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
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平老师学习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平老师学习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
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
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
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
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
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三、从哪里寻找教育的力量。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
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
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
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四、学生第二。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
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
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3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
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
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住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学校以“教师第一”,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
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关爱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
想一想我们有些学校,更多地给教师是压力。
不错,压力就是动力。
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
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
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师也,《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要我说:
教师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围绕做人、做事如何教给学生知识。
什么课改、培训、进修等等,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识转。
这个传统的常识一定要守住。
一万年不会变。
我们教师不用怕学生,只要我们凭良心教学生做人、做事。
做人,做最好的我!
做事,做尽力的事!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4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人。
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
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
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
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
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
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5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
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
“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
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
“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
”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
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为“努力做一个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自己,培养各具特长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努力中……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6
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
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
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感觉班里缺了一股凝聚力,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班级常规扣分,与己无关;地上有废纸,懒得去捡……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
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
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
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
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如果教师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怒火走进课堂,学生一个个噤若寒蝉,哪有幸福可言?
如果教师带着学校施加的压力而非出于自身的热爱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怎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热情?
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
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读。
《学生第二》的读后感7
“打自己的鲜明旗帜”、“张扬教学个性”、“学会终点思考”,李希贵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剥掉种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
更加难得的是,他在“共同走过”中,为读者列出了给他影响最大的几本书。
这些书中有我喜欢的,也有我还不曾看过的。
让我感悟到了他的豁达与细腻。
一位整天垂头丧气、焦头烂额的老师怎么能教出一群健康活泼的孩子呢?
“学生第二”,相信每一位教师看到这本书都会为他的题目而感动,会为书中的文字而鼓掌。
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这是我接触语文主题学习以来读到的第一本李希贵老师写的书,却被文章所表现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打动。
被李希贵老师的人格所折服,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进行主题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