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7651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定稿.docx

作业中级汉语听力课中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定稿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

留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姓名:

王彬

学号:

200910841

课程:

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

 

中级汉语听力课中留学生语篇意识的培养

0引言

听力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力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交际和语言能力(李红印,2007)。

从50年代到70年代之后,听力教学经历了由辅助教学到独立开课的过程。

独立开课之后,对于听力教学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从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到教材编写、理论探讨,都是需要对外汉语工作者需要明确的。

但是凡是上过听力课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自己也做了积极充分的准备,学生们也很配合,但是教学效果总是不很理想。

因此,大家都认为听力课难上。

这说明,现在的听力教学的理论与真正的教学之间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缩短期间的差距,就需要我们首先从根源上明白:

听力教学究竟是什么,其教学目标是什么,听力教学的难点是什么。

只有明白了这些根本问题,我们才能够探索听力教学的理论问题。

本文结合中级汉语听力课堂,在图式理论和篇章语言学的指导下,引入听力课的语篇教学的理论,从而进行一次对听力教学的探索。

1听力教学的目标

1.1听力是什么

在XX字典中,“听”的基本字义是用耳朵接收声音;“听力”的基本词义是听觉的理解力。

丁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2004)中写到,“听”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主要方式之一,听力是指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接收和信息转译。

XX字典对听力是从最基本的概念上解释的。

而丁艳则是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论述听力究竟是什么。

根据丁艳的观点,听力理解的本质就是人们利用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解码的过程。

言语信号就是一个个音义结合体、词汇以及语流,接收和解码的过程就是对接收到的言语信号进行分析、辨别、归类,同时与储存在大脑中的旧的图式连接,从而在语音、语法、语义三个层面上建立新的图式的过程。

(如图)

听力理解的过程

图中所指的旧有知识,包括一定数量的词汇、一定数量的语法规则以及与目的语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这三部分的内容组成了储存在学生大脑中的经验图式。

1.2听力教学的教学目标

1.2.1听力教学与听力技能训练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国外外语教师就接受了语言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训练的观点。

其中,说和写被认为是主动技能,而听和读被认为是被动技能。

80年代后,国内的学者开始了听力单项技能的分析。

杨惠元(1991)将听力技能概括成8种听力微技能。

杨认为,听力教学的重点就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微技能。

但是,李红印在《汉语听力教学新论》(2000)中认为,听力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不应该是听力的技能训练,而应该在语言点上多下功夫,听力课与技能训练根本不是一回事。

听力课应该包含听力技能训练,在听力课上,不仅要有技能训练的任务,还要有教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扩大学生词汇量的任务。

多数人已经认同听力课为听力技能训练课,但是,笔者同李红印的观点一样,听力课包含的内容应该更丰富,当然,技能训练也是听力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够忽视。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不可以本末倒置,只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其他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1.2.2听力教学的目标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

听力教学的目标当然也必须同整体语言教学的目标一致,只是有所侧重罢了。

笔者认为,听力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目的语学习者通过听觉系统和大脑接收和理解目的语的能力。

也就是说,听力教学的目标侧重于语言交际能力的输入部分,但绝不是被动技能那么简单。

听力教学的目标有两个重点,一、学习者通过听觉系统接受目的语;二、学习者通过大脑理解目的语。

第一个重点就是说,听力课的教学重点是训练目的语学习者的听力技能,也就是杨惠元所提的微技能的训练。

第二个重点是说,培养目的语学习者将接收到的言语信号转化成可理解的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文章第一部分所说的新信息与旧知识联系,建立新的图式的过程。

而且,听力教学的第二个目标是更加重要的目标,也是听力教学的难点。

因为一方面,它需要学习者能够有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另一方面,它还要求学习者要对目的语的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有所了解。

只有具备词汇、语法、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三方面的图式,目的语学习者在理解言语信息时,才能够准确、迅速。

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我们应该早早的有培养学生建立词汇、语法、文化知识和风俗习惯的图式。

本文提出在中级汉语听力教学中引入语篇教学,其目的不仅仅是需要学习者有语篇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想让学习者有建立图式的意识和练习。

2引入语篇教学的理论基础

2.1图式理论

所谓的图式就是储存在我们大脑中的经验和知识。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与图式有关,语言的理解也与图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听力理解是对言语信息的感知和理解过程。

听觉器官接受输入的语音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听到的内容了,由此可见,理解就是图式的具体化过程,听者储存在记忆中的图式对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陈颖,2005)。

听力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听到的内容,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图式,是不能理解这些言语信息的。

从解码理论入手来揭示听力进阶的一些生理及心理认知机理,强调通过大量有意义的输入语言文化浸润学习,来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和感悟,建立系统丰满的图式,以利于在听力活动中有效地解码、分析、猜测和判断。

在听力理解中,学生应具备多个层次的图式:

语音图式、词语图式、语法图式、文化与习俗图式等。

在中级听力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正处于从词汇语法阶段到短文阶段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有助于学生图式的培养。

反过来,这些图式的培养,也能促进学生语篇意识的养成。

2.2语篇语言学

语篇语言学是近30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学问,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语篇的结构、句子的排列、句际关系、会话结构、语篇的指向性、信息度、句子间的语句衔接和语义连贯等。

(黄国文2000)

语篇语言学者Beaugrande&Dressler(1981)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必须具有七项标准:

衔接性、连贯性、意向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

在七项标准中,“衔接”和“连贯”尤为重要,是实现其他标准的基本手段。

衔接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语义概念,体现语篇的表层结构。

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结构上的衔接。

因此,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连贯也是一个语义概念,它也是语篇特征的重要内容,指语篇中语义的关联。

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

因此,它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胡壮麟在《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2001)中,将语篇教学引入到汉语课堂中,分别论述了语篇在阅读、写作、翻译、文体学、语法等教学中的应用。

他在文章中说,“我们每一节课实际上都与语篇打交道”。

因此,根据胡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听力教学中也有必要引入语篇教学的概念,培养学生语篇的意识。

这方面,国内外学者对英语听力研究的比较多,而对外汉语听力的语篇教学的研究还很薄弱。

在中国知网中以听力、语篇为关键词搜索,所得的30多篇文献皆是针对英语听力教学的。

因此,对汉语听力语篇教学的研究,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的。

尤其是对于汉语中级听力教学而言,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应当开始形成相应的语言文化图式,培养在听力过程中的语篇意识,这有这样,才能提高汉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3培养学生汉语听力语篇意识的手段

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级三汉语听力课堂教学,以李铭起、王彦老师所编著的《中级汉语听力》为例,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汉语听力语篇意识。

该教材的每篇课文在设计上共分为两个部分,以短文听力为主,以单句或对话听力为辅。

每篇短文都讲一至两个小故事,篇幅虽小,但蕴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从字、词、语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都有所涉及。

并且,在大部分的小故事开始之前,都有一个文化输入的过程。

在单句听力或对话的部分,编者也引入了语法点和新词汇。

大约每四课就会有一次听力练习。

词、语法、故事、文化,这样的编排,为语篇教学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3.1文化输入

在进行课文的听力之前,我们的听力教学应该有一个输入的过程,根据该教材的特点,我们主要进行的是文化的输入。

比如第二课《初雪》,在第一段中,“农历的纪年与公历很不一样,它以‘天干’、‘地支’来表示某一年的顺序,六十年后再重新开始。

农历没有星期,但是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比如,农历十月上中旬是‘立冬’,这个节气表示冬季的开始。

”课文涉及了中国的传统历法—农历、二十四节气。

其中,最难懂的部分恰是在课文不宜涉及过多的部分,如天干、地支、节气。

这时候,就需要汉语老师有所设计---对该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尤其是文化方面的补充。

但是,这里的文化输入又不是简单的讲解,而是结合听力教学的特点,把文化讲解变成正式听力之前的一次热身。

在文化输入之前,告诉学生并不是简单的听,还要把关键的词句记下来,听完之后,老师要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通过对问题的提问,引入课文正文。

例如,我们输入这样的文化内容:

“现在很多的家庭中有日历。

日历就是记有年、月、日、星期的本子。

在中国,城市的人用公历,也就是世界上通用的日历。

而农村的人用农历。

农历产生于中国的夏朝(简单解释一下夏朝),所以又叫做夏历,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的人观察月亮,发现每经过二十九或三十天,月亮就由圆到不圆再到圆变化一次,所以就把每二十九或三十天称作一个月。

一年有十二个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除此之外,农历还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地球绕太阳转的周期来制定的(此时给学生看二十四节气的图片)。

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采用农历的日子,比如,春节是农历一月的第一天,中秋节是八月十五,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农历是非常重要的。

讲完之后,要问同学们五个问题:

1.中国的城市和农村的人分别用什么日历?

2.农历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3.判断:

农历中,一个月有三十天,对不对?

4.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作用是什么?

5.春节和中秋节分别是农历的哪一天?

通过这样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学生既会对农历和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进行课文听力的时候不会太难,又进行了听力的热身运动。

不仅如此,这样的输入输出过程还会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课文整体的把握,培养了学生的语篇意识。

当然,在选择输入材料的时候,要根据的克拉申的“i+1”输入理论,进行可懂性输入。

材料不宜过难,也不宜过于简单。

最好能够跟课文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3.2词汇的语篇意义

副词、连词甚至是名词、动词并不是只有语义和语法意义,还有语用和语篇的意义。

如何让留学生能够听到这些词之后想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基本词义,还能够通过对词汇语用语篇意义的把握并联系已有的图式来理解上下文的意思,是我们对外汉语工作者应该在课堂上下研究的。

3.2.1副词

词典和字典中对大部分的词的基本意思进行了详细和清晰的分类,有的副词甚至会有七八个义项。

比如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副词“倒”共有七个义项。

彭小川在《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这篇文章中认真分析了这七个义项,并做出了“人们往往是在进行对比并表达某种语气这样一种语境下使用‘倒’的”结论。

他认为无论是副词“倒”有几个义项,它都具有同一种语篇意义,那就是“某种语气下的对比”。

在此基础上,彭小川讨论了“倒”的语篇功能,并将“倒”在语篇中的使用分为了四种模式:

1.A+(X)+B倒

2.A倒+(X)+B

3.(A+B)+C倒

4.(B)倒

在听力教学中要不要将副词的语篇意义讲的如此明白呢?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做一些教学设计,简单的讲解副词的应用语境和最基本的意义。

比如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比较听力课文中用“倒”和不用“倒”有什么不同,也可以让学生把几组有意义关联的单句用“倒”连结成段。

3.2.2连词

连词是语篇意义很强的一类词汇。

连词通常表示顺承、转折、对比、假设等的意思。

在语段中,它们起到了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因此,连词对于语段的衔接与连贯来说,非常的重要。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就是让学生更多的掌握连词。

形成好的图式有助于学生对听力的材料的理解。

在《中级汉语听力》第一课《不幸的梨树》中有这么一段话:

“每年冬天为了取暖,老王都要到山上去砍一些干树枝回来。

但这很不容易,因为山上的风很大,又很冷,如果下雪,山上还挺危险的呢。

”在这段话中,共出现了五组连词。

分别表示不同的语句关系。

如果学生没有懂或弄混这些连词的语篇意义,就会对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难。

王建昆、喻波在《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逻辑连接偏误分析》(2006)中,选取了10篇初级水平的作文进行了分析,将语篇结构层次上的逻辑连接成分分为了五大类,其中有四类是连词。

语义关系

常用的连接词语

按连接语义

区分的范畴

添加

还有而且也其实还再说

转折

但是可是虽然不过却

转折

因为所以因此

转折

以前现在那个时候以后……的时候

转折

如果要是

这些成分虽然是作者在10篇初级学生的作文中总结出来的,但是同样适用于汉语听力的语篇教学。

对于这些连词的语篇功能讲解,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综合填空的形式。

比如将听力材料的关联词全部去掉,然后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进行填空。

例如,第一课《不幸的梨树》中的这段话:

“每年冬天为了取暖,老王都要到山上去砍一些干树枝回来。

但这很不容易,因为山上的风很大,又很冷,如果下雪,山上还挺危险的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处理:

“每年冬天取暖,老王都要到山上去砍一些干树枝回来。

这很不容易,山上的风很大,很冷,下雪,山上挺危险的呢。

3.2.3名词和动词

这里所说的名词和动词的语篇意义,并不是它们的本意,而是具有文化知识的引申用法。

听力材料与口语材料非常的接近,因此许多口语化的语言中的文化义会影响听力的效果。

如果学生没有某些特殊用法的名词或动词的图式,就很难理解整篇的意思。

在第八课《吵架》中有一句话:

“你今天吃了枪药是不是?

凶个什么劲儿?

”在这句话中,“枪药”这个词的意义就不在是简简单单的“子弹”的意思了,而“吃枪药”是一种比喻的说话,形容人的火气大。

这里要给学生讲明白,汉语为什么会用“吃枪药”来形容。

在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比如一些比喻词、歇后语、成语、惯用语等与中国的历史风俗有密切的联系。

这些词对留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补充,帮助他们理解。

在《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短文听解图式的建立》(2005)一文中,陈颖举了这样一个例句:

“他们电视都已经买好了,就等着办事了”,中国人可以很迅速的就能明白,他们是快要结婚了,但是对于留学生来说,就会产生理解障碍:

“办事”是什么意思,要办什么事?

因此,我们就要向留学生讲解“办事”的特殊意思,是结婚、举行婚礼的意思。

3.3三种听力方式结合

这里所说的三种听力方式,包括录音听力,听力老师读、学生听,最后一种就是让某一位同学读、大家听。

我们上课是通常用的听力方式是录音,因为录音发出的声音标准清晰、语速适中。

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听力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用于交际。

而在实际的交际中,对话双方所进行的言语交流并非是标准、清晰的,有时会快,有时会慢,有时甚至是含糊不清、带有口音的。

基于交际的目的,我们在听录音的基础上,还得培养学生适应正常交际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让学生进行录音听力的同时,还要设计老师阅读听力材料、学生听并回答问题,某一位同学阅读听力材料、其他同学听并回答的环节。

这样一来,还可以让阅读的同学能更快的熟悉听力材料的整体构架,而听的同学也会在心理上认同听力材料的交际价值。

比如在听了第三课《三个旅客》的课文两遍之后,让同学们回答问题或者听力填空。

全部的问题回答完之后,老师不要急于对答案,这时需要叫起几位同学来,分别阅读听力材料的段落。

每读完一段,就处理该段落所涉及的问题。

3.4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应该是回忆前节课听力内容的最佳手段,同时也是训练学生语篇意识的很好的方式。

因为复述课文可以将对词汇(尤其是关联词和副词)的语篇理解、综合填空、学生阅读等几种方式结合起来运用。

这也就是陈颖(2005)所说的篇章结构图式的训练。

陈颖认为,篇章的结构对于学生听懂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的篇章讲究“起、承、转、合”,了解汉语听力文章的这样的结构顺序对听情事情的发展线索十分有利。

在复述第三课《三个旅客》这篇课文时,前两段是:

“前年秋天的某一天,因为雾很大,有三位旅行者在山下的树林里迷了路,一位是商人,一位是银行家,另一位是政治家。

为了走出这篇树林。

他们三人就结伴同行。

找了大半天,他们才找到一家农户。

这是天已经很晚了,他们三为就要求在这农民家住一晚上。

农民说:

可以。

但是我这只有供俩个人休息的地方,你们中的另一个人只能到牲口棚里去找个地方,那里的气味不太好。

我们会有这样的设计:

“前年秋天...因为...一位...一位...另一位...为了...就...找了...才。

这时...就要求...农民说...但是...只能...气味...”

将设计好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之后,就先听一遍文章,这时只让同学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听,不用回答问题。

然后在找同学进行复述。

3.5话题听力练习和不同体裁的听力练习

听力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可以和口语教学进行深入的沟通,并与口语教学相辅相成。

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言语输出的能力,听力教学培养学生的言语输入能力。

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交际能力培养的两个方面。

因此,在内容上如果能够达到一致的话,就能够互相促进。

3.5.1分话题听力

《中级汉语听力》是以短文的听力教学为主的,并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的。

笔者认为,根据听力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图式理论为根据,还应该向学生补充实用、完整的交际听力材料。

如果把这些交际材料分类的话,可以以不同的话题为分类标准,每次课能够给学生进行一个话题材料的听力的练习。

话题可以根据交际目的分为饮食、交通、运动、网络、婚恋、饮食、校园生活、入乡随俗、整容、旅游、学外语、污染与环保、法律与犯罪、男女平等、求职与就业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讲解和练习,学生会逐渐形成对话题项目的图式,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与语篇结构的把握。

例如在餐馆吃饭的图式就有服务员、点菜、吃完结账等场景。

3.5.2分体裁听力

听力材料的体裁包括叙述体、说明体、议论体。

不同体裁的听力材料有不同的篇章结构。

刘月华在《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1998)中讨论到,不同的语体所涉及的语法现象不完全相同。

在研究篇章时,更要区别语体,因为在不同的语体中,句子连成段落、段落连成篇章的连接手段和连接成分都有所不同。

他将语体分为对话体和非对话体。

在非对话体中,又分为叙述体、描写体、说明体、议论体等。

陈颖(2005)是从图式的类型方面归类短文听力材料的,她将其分为记叙图式、说明图式、议论图式等。

叙述体的文章常常包含事件的图式。

这个图式以事件进行的顺序为串联,包括时间上的连续、因果关系等。

在听力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记下时间、地点、人物等,然后再鼓励他们将事情的经过说出,以帮助学生建立叙事图式。

说明体的听力材料通常会引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事物,然后在对问题或事物进行特征和原因的描述。

在听说明体的材料时,要提前根据材料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听材料说的是什么东西或什么问题,介绍了哪些方面和特征。

议论体听力材料的篇章结构更加明显。

提出论点—给出论据—解决问题是一般议论文的模式。

在听这种体裁的材料时,要求学生听出作者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才能逐渐培养对不同体裁的文章的语篇意识,建立不同篇章类型的图式。

4总结

除了以上讨论的这些手段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的篇章意识,比如给学生讲解文章衔接的方式等。

这些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听力教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听力教学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月华.关于叙述体的篇章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8.

[2]彭小川.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北京大学学报,1999.

[3]李铭起,王彦.中级汉语听力.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4]李红印.汉语听力教学新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

[5]胡壮麟.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外语教学,2001.

[6]丁艳.对外汉语教学中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及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

[7]彭小川.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汉语学习,2004.

[8]陈颖.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短文听解图式的建立.语言文字应用,2005.

[9]王建昆,喻波.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语篇逻辑连接偏误分析.

语言文字应用,2006.

[10]刘颂浩.对外汉语听力教学新模型.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