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2752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苏教版化学必修二同步学习讲义专题3专题检测三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三)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电视剧《活色生香》向我们充分展示了“香”的魅力。

低级酯类化合物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下列有关叙述利用的是酯的某种化学性质的是(  )

A.用酒精可以提取某些花中的酯类香精,制成香水

B.炒菜时加一些料酒和食醋,使菜更香

C.用热水洗涤碗筷去除油污

D.不同水果具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不同的酯

答案 C

解析 A项,用酒精提取某些花中的酯类香精制成香水利用的是酯类的溶解性,属于其物理性质;B项,炒菜时加一些料酒和食醋使菜更香利用的是乙醇和乙酸反应生成的乙酸乙酯具有香味,利用的是酯的物理性质;C项,用热水洗涤碗筷去除油污利用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油脂的水解速率加快,属于酯的化学性质;D项,不同水果具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不同的酯的气味不同,属于酯的物理性质。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取代反应的条件是在光照条件下与卤素气态单质

B.乙烯与卤素加成的条件是卤素单质的水溶液

C.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D.苯的取代反应条件是液溴加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 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C项不正确。

3.关于生活中的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可以发生氧化反应、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B.工业上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制取肥皂和甘油

C.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是人体的营养物质

D.皮肤接触浓硝酸变黄是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答案 A

解析 A项,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4.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CH3CH3+Cl2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B

解析 乙烯与氯化氢发生的是加成反应,A项错误;油脂酸性水解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碱性水解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B项正确;Zn+Cu2+===Zn2++Cu中Zn单质被氧化,C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实质上分别为氧元素(过氧化钠中)和氯元素的”歧化反应”,反应中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D项错误。

5.除去括号内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用试剂

方法

A

乙醇(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B

乙烷(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

D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馏

答案 D

解析 A项,应采取蒸馏方法;B项,应通过溴水;C项,应采取分液方法。

6.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煤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叫煤的干馏

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的本质区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物理变化

C.工业上苯、萘等物质可由煤干馏得到,它们主要存在于煤干馏所得的煤焦油中

D.煤干馏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

答案 A

解析 煤的干馏是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使煤分解的过程,因此煤的干馏要满足两个条件:

一个是隔绝空气,以防止煤在高温下燃烧,二是要加强热,A不正确;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煤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而石油的分馏是利用沸点不同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是一个物理变化,B正确;苯、萘等物质主要存在于煤焦油中,C正确;煤干馏的产物主要是焦炭,焦炭可用于冶金工业,D正确。

7.下列过程因发生取代反应而发生的是(  )

A.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将苯、浓硫酸、浓硝酸混合后在50~60℃水浴中加热

D.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答案 C

解析 A项,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错误;B项,将苯加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是因为萃取的缘故,错误;C项,将苯、浓硫酸、浓硝酸混合后在50~60℃水浴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硝基苯和水,正确;D项,液态植物油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是发生了加成反应,错误。

8.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能发生①加成、②水解、③酯化、④中和中的反应有(  )

A.①B.②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含有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

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淀粉和纤维素B.蔗糖和麦芽糖

C.C3H6与C4H8D.C4H10与C10H22

答案 D

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且聚合度有差异;蔗糖和麦芽糖分子式相同;C3H6与C4H8可能是烯烃,但也可能一个是烯烃一个是环烷烃,所以不一定互为同系物;C4H10与C10H22一定都是烷烃,必然互为同系物。

10.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

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乙酸和另一种分子式为C6H13OH的物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C6H13OH分子中含有羟基

B.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C.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

答案 D

解析 酯化反应是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进行的可逆反应,由此可知,酯的水解需要催化剂。

11.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丁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右图,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能用水浴加热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

答案 C

解析 水浴温度不会超过100℃,A正确;长玻璃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B正确;羧酸和醇的酯化为可逆反应,增大一种反应物的用量可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正确;氢氧化钠可以使乙酸丁酯水解,故不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C错误。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丙烯与氯化氢加成的产物有2种

B.乙炔与氯化氢1∶2加成的产物有2种

C.立方烷的六氯取代物有3种

D.联二苯的二氯取代物有15种

答案 D

解析 A项,丙烯和HCl发生加成反应得到CH3—CH2—CH2Cl和两种物质;B项,CH≡CH+2HCl―→CH3—CHCl2或;C项,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所以六氯代物也有3种;D项,联二苯的二氯代物有

共12种。

13.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答案 A

解析 乙烯与溴水可发生加成反应,苯与溴水不反应,故A不正确;乙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皂化反应,B正确;糖类、油脂、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基本营养物质,C正确;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D正确。

14.下列实验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钠和乙醇反应的现象与钠和水反应的现象相同

B.在淀粉溶液中加入20%的稀硫酸水解后,立即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证明有葡萄糖生成

C.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立即加入麦芽糖溶液并加热,能证明麦芽糖具有还原性

D.在乙醇溶液中插入一根红热的铜丝,能证明醇氧化成醛

答案 C

解析 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缓和且钠沉在乙醇下面;在淀粉水解后应先加NaOH溶液中和硫酸,然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在乙醇溶液中反复插入红热的铜丝多次后,才能闻到乙醛的气味。

15.今有高聚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B.其单体是CH2===CH2和

C.其链节是

D.其单体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2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

a.除去乙醇中的乙酸用图Ⅰ装置

b.形成原电池用图Ⅱ装置

c.制取乙酸乙酯用图Ⅲ装置

d.石油的蒸馏用图Ⅳ装置

e.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用图Ⅴ装置

(2)下列去除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乙醇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b.乙醇中含乙酸杂质: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c.乙醛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

d.乙酸乙酯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e.乙烷中含乙烯杂质:

光照条件下通Cl2,气液分离

f.乙烷中含乙烯杂质:

将气体通入盛装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

g.乙烷中含乙烯杂质:

将气体通入装有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洗气瓶

h.苯中含溴杂质:

加入足量KI溶液,分液

i.苯中含溴杂质:

加入足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3)乙酸乙酯可采用如下装置制备: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圆底烧瓶中所加的液体物质为________和乙醇,为防止反应混合物暴沸,在圆底烧瓶中加入________。

②用酒精灯小火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③若用上图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d 

(2)bdgi (3)①无水乙酸、浓硫酸 沸石或碎瓷片 ②蒸出乙酸乙酯、防止乙醇和乙酸的挥发、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任写两个) ③未小火加热、未加碎瓷片、烧瓶的导气管太短造成混合液过度挥发(任写两个)

解析 

(1)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a不正确;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形成原电池,b不正确;制备乙酸乙酯需要加热,且要用饱和的Na2CO3溶液来处理产品,收集乙酸乙酯的大试管,不能密封,否则加热造成装置内气压增大而出现事故,c不正确;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互不相溶,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用分液法,而不是蒸馏法,e不正确;分离互溶液体用蒸馏法,d正确。

(2)乙醇与水互溶,a项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a不正确;生石灰与乙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碱,蒸馏得乙醇,b正确;乙醛与水互溶,c项操作溶液不分层,无法通过分液达到分离、提纯目的,c不正确;乙酸乙酯不溶于Na2CO3溶液,而乙酸与Na2CO3溶液作用转化为乙酸钠而进入水层从而与乙酸乙酯分离,再加干燥剂吸水,蒸馏得乙酸乙酯,d正确;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时,乙烷和Cl2发生取代反应,消耗乙烷,e不正确;乙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生成CO2气体,引入新的杂质CO2,f不正确;乙烯与溴反应生成液态物质1,2二溴乙烷,气液分离,g正确;Br2+2KI===2KBr+I2,生成的I2溶解在苯中,引入新杂质,h不正确;Br2+2NaOH===NaBr+NaBrO+H2O,生成的盐易溶于水,分液分离,i正确。

(3)①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加入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小火加热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蒸出乙酸乙酯,防止温度升高引起乙醇和乙酸的挥发。

③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