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7176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docx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公共管理学院关于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的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实现公共管理学院“人格独立、严禁宽容、追求公平、责任至上”人才培养思路,现参照《西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客观评价标准,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我院依据本实施细则评定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成绩,将作为我院硕士研究生各类评优、评奖和就业推荐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奖学金评比分专业进行,各个专业均按20%的比例选取。

第四条测评小组成员:

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应由党支部书记、班长、团支部书记、学生代表2名,共5人组成。

学生代表要求由全班选举产生。

第二章评分原则

第四条评定对象和时间:

评定对象为在校全脱产硕士研究生;下一测评期对上一测评期进行测评。

第五条评定程序:

本人申报,测评小组评审,学院党总支审核,报学工部备案。

第六条评定范围:

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范围包括研究生课程、科研能力以及素质拓展三个方面展开。

第七条其他:

1.凡在规定时限内未按时完成申报,视同放弃测评。

2.申报加分需出示材料原件并提供复印件,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加分。

3.凡必修课考试成绩不及格或受到警告以上(含警告)处分者,取消评优资格。

第三章评分内容和标准

评定内容、权重值与单位限额分如下:

评定内容

100分

课程A

科研能力B

素质拓展C

基础分C1

奖励分C2

各项目权重值

0.4

0.35

0.15

0.1

各项目分值

40

35

15

10

第八条课程分A(40分)

课程分=∑(单科成绩×学分)/∑学分×0.4

说明:

如果二年级及以后学期无课程学习,或只有少数学生仅有个别课程学习的学期,学院可视情况决定所有同学的课程成绩分按同一分值记入(35分)。

第九条科研能力分B(35分)

B=B1+B2+B3+B4

1.专业论文B1

公开发表刊物类型

得分(篇)

单项限分

权威期刊

15

15

核心期刊

10

10

一般期刊

2

5

译文

1.5

5

说明:

(1)刊物划分标准参照科研处《西南财经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2008年版修订版)》。

权威期刊为A1、A2、B1类所列期刊;核心期刊为除权威期刊外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

(2)境外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按照核心期刊论文标准计算,列入《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总览》目录的按权威期刊标准计算。

(3)同一篇论文被多次转载,只能计一次最高分。

(4)论文为合著的,只对第一作者进行加分;如第一作者是我校教师,第二及其他参与人视同第一作者进行相应加分。

(5)权威期刊、核心期刊的增刊论文降一级评分,一般期刊的增刊按一般期刊得分的50%计分。

增刊累积单项限分3分。

(6)在内部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计分标准为:

国家级内部刊物按核心期刊的60%计分;省部级内部刊物按一般刊物计分。

内部刊物累积单项限分5分。

(7)学校内部刊物《研究生论坛》杂志按1分/篇计分。

(8)截至受理综合测评相关材料之日,已在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可以参评,需提供论文原件及复印件(复印封面、目录及正文);持用稿通知书则无效。

(9)在一般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记2分,之后每增发一篇记0.5分。

累积加分限5分内。

2.科研项目B2

(1)课题

课题级别

计分

国家级

15

省级

10

市校级

5

院级

2.5

说明:

①对合作的课题,只对课题主持人进行加分;如主持人是我校教师,第二及其他参与人视同课题主持人进行相应加分。

②课题需提交立项申请、结项证明及成果,否则不予加分。

③未结项或出版的成果不在测评范围④参加课题的调研活动的加参与分0.2分⑤每一个学年课题积分均从零开始累积⑥科研累积分数不设上限

(2)其他

其他成果类型

计分

学术专著

12

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6

公开发表或出版翻译论著

6

工具书词典类

6

说明:

著作为合著的,只对著作主编进行加分;如著作主编是我校教师,第二及其他参与人视同著作主编进行相应加分。

3.学术奖励B3

(1)公开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0分,公开发表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8分,公开发表论文的观点被新华文摘转载6分。

同一文章被多处转载,按最高级计分。

(2)科研成果获奖加分(指党政军团组织的评比和全国各学科专业学会组织的评比。

奖等

国家级

省部级

校级

院系级

一等

8

5

2

1

二等

5

2

1

0.5

三等

2

1

0.5

0.25

说明:

获奖成果为合作的,只对第一作者加分;如第一作者或主持人为我校教师,则第二及其他参与人视同第一作者或主持人进行相应加分。

4.参加学术活动B4

(1)经学院(中心)批准并备案后,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及征文项目:

全国性学术会议4分,省级学术会议3分,校级学术会议(含兄弟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会议)1分。

(2)参加普通活动或是学术讲座、文化素质讲座等不加参与分,但是在活动或是讲座中有突出贡献者可加0.2分。

(3)参加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并投稿的加参与分0.2,如稿件被采纳则按照校内刊物进行加分,如博学沙龙投稿加参与分0.2分,入选校学术交流会加0.5分,刊登在博学沙龙刊物加1分。

在学术活动中投稿获奖加分如下:

奖等

加分

校级一等奖

2

校级二等奖

1.5

校级三等奖

1

院级获奖

0.5

说明:

①严格国际会议的认定。

由各大学组织召开的国际会议,综合主办单位及会议影响力的大小确定其级别,一般归入校级研讨会一类。

②出席国际、国内会议收入论文集,视同一般刊物。

③会议论文收编被SCI、EI、SSCI检索的以核心期刊标准计分。

④参加学校及学院学术活动投稿同一篇文章获奖的取最高分,不重复加分。

依照第二条累加后超过35分的,先记35分,剩余部分按:

剩余分×0.3计入总分。

第十条素质拓展分C(15分)

素质拓展测评分=基本分c1(15分)+奖励分c2(10分)

1.基础分表示每人都获得15分,然后视下列情况从中扣分,扣完为止:

(1)未经批准,学生不参加学校和学院(中心)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会议、形势报告会、各类重要仪式与典礼、观看重要的演出或比赛等,每次扣1分。

(2)无故不参加团支部活动、班会等班级活动者,每次扣0.5分。

(3)党员不参加党支部活动、不接受支部和党总支安排的党内工作,每次扣1分。

(3)普通学生每学期需参加活动或讲座5次以上,班委及研究生会成员、党员每学期需参加活动或讲座7次以上,次数不足的进行扣分,每缺少一次扣0.5分。

(4)学生违反纪律受到处理处分,按下列标准扣分:

通报批评(含贷款欠息通报),扣2分/次,警告处分扣4分,严重警告处分扣6分,记过及以上处分扣10分。

(5)学生无故旷课,以班级考勤记录每次扣0.5分(迟到早退3次算1次旷课)。

扰乱课堂秩序者视影响程度每次扣0.5—2分。

(6)学校或院(中心)组织的卫生检查,不合格寝室成员每次扣1分。

(7)扰乱、破坏校园秩序者每次扣3—8分。

(8)学生干部不履行职责,广大同学意见大的,扣1—2分;弄虚作假者、或因不及时反映班上问题而酿成事故扣3—5分;干部对分管的工作不记载或记载不全、不准确、不客观、给测评造成困难者扣1-3分。

2.奖励分c2

其他奖励分满分为10分,当出现超过10时先记10分,超出部分按剩余分×0.3计入总分。

(1)个人体育、文艺、学科知识竞赛及非学术征文比赛

等级

计分

全国前三名或特等奖

12

全国前十名或一等奖

8

国家级二等奖

5

国家级三等奖

3

省级、区域性比赛前三名或特等奖

8

省级、区域性比赛前六名或一等奖

5

省级、区域性比赛二、三等奖

3

省级、区域性比赛优秀奖

2

市级和校级前三名或一等奖

4

市级和校级二、三等奖、优秀奖

2.5

(2)集体体育、文艺、学科知识竞赛及非学术征文比赛

等级

个人计分

全国前三名或特等奖

8

全国前十名或一等奖

4

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

3

省级、区域性比赛前三名或特等奖

4

省级、区域性比赛前六名或一等奖

2

省级、区域性比赛二、三等奖

1.5

省级、区域性比赛优秀奖

1

市级和校级前三名或一等奖

2

市级和校级二、三等奖、优秀奖

0.5

说明:

①参赛同学没有取得上述比赛成绩,由学院(中心)视准备和训练状况给予适当鼓励加分。

②同一赛事按最高分记,不重复记分。

③为各类参赛项目同学服务、为比赛同学加油助威的,由各院(中心)酌情加分,但加分应明显低于比赛同学得分。

(3)个人受全国表彰者8分,受省级表彰者加4分,受市级表彰者加2分,受校级表彰者加1分(集体或团队获得上述表彰,个人按上述标准的1/2记分。

(4)活动参加分:

参加各类非强制性活动,如学院举办的文化素质讲座、学术沙龙投稿、文艺晚会等增强自身修养与素质,促进学院发展建设的活动,每项加0.2分,上限为2分。

说明:

相同的活动不重复加分。

(5)学生干部工作奖励分

①担任校团委、校研会、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

2分

②担任班委团支委、班长、学院及学校研究生会、学院和学校党团组织干部:

1.5分

③担任除班委团支委和班长外的其他班委、学院及学校研究生会普通干事、党支部委员以及经学校批准的全校性社团主要负责人,:

1分

说明:

在校、院、班兼做学生干部的,不得重复加分,可取最高分加分一次。

担任社团类组织职务的不加分。

如获评“优秀学生干部”者,加分标准自动上调一个等级,校团委、校研会、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上调0.5分。

学生干部所在班级、或所在党团支部、或所在社团受到表彰,主要干部可享受加分:

全国加2分,省级加1分,成都市及校级加0.5分,其他干部由学院酌情加分。

(6)社会实践奖加分:

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实施经学院或学校批准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结束后提供单位实习证明、并提供导师签署评价意见的调查报告,按持续时间记0.5—1/学期。

(学院组织的调研活动需出示有负责该项目老师签字的证明或调研荣誉证书)

(7)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视情况并经核实后加0.3分—2分。

(8)为大型会议、论坛、公益性活动等充当志愿者并受到表彰的,由相关部门开出证明或奖状复印件加0.5分每次。

(9)被考评学期内为学院学科建设、文化建设等做出卓越贡献的,由学院酌情给予奖励加分。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可由学院开出的各项活动参与或获奖证明,由学院研究生会负责组织各年级班委进行收集统计,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第十二条《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细则》由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制定和修订。

第十三条本实施细则未尽事宜,由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负责解释。

 

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

二〇一一年三月六日

 

请删除以下内容后使用本资料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互联网的诞生

互联网诞生的历程;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通过互联网的诞生及知识经济的发展的认识,理解互联网迅速普及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网络在当今时代所起的巨大作用。

通过了解互联网的诞生及特点,知识经济的发展的认识,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问题探究

历史比较

概括阐释

合作交流

通过对互联网的诞生及特点,知识经济的发展的认识,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概况;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对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影响

面临的问题

机遇与挑战;对青少年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互联网的诞生

1.互联网诞生的历程

2.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

1.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

2.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概况

3.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四、面临的问题

重点: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难点:

知识经济的内涵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网络发展的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进行交流,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

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20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世纪,是高科技层出不穷的世纪。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把人类社会引入“信息时代”。

信息网络化成为20世纪新生的事物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都产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互联网的诞生

1.互联网诞生的历程

提问: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诞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虽然它是一个几层楼高的庞然大物,耗资巨大且功能不够完善,但它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

随后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

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时代。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加紧了对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直接推动了互联网的产生。

1969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四大实验室,这是计算机互联网(因特网)的前身。

这个网路的基本要求是当战争爆发时,即使网路上的线路或设备部分遭到破坏,系统仍能正常运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互联网与信息化社会

全球信息网(WorldWideWeb),音译为万维网,顾名思义就是包罗万象的可存取信息的全球性网络。

它是人们可以进行相互交流的抽象空间,主要由互联的文本页面、图像、动画、音像及三维世界构成。

引导学生回顾必修教材Ⅱ,媒介发展的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然后指出:

一般认为,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而互联网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以比特为计量单位的电子媒介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

提问:

互联网的优势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

快捷、方便、高效等。

国际互联网可以提供电子邮件收发、资料检索、浏览新闻、休闲游戏、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谈心等等。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具有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的特点。

互联网不仅具备传统媒体的所有用途,而且具有传统媒体不具备的优势,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源,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显著标志。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社会既是科技革命的成果,也带来了一场经济革命。

在互联网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

1.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在美国首先出现。

提问:

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

传统工业陷入了困境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经济出现的时代背景。

然后教师指出:

20世纪60年代以后,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废弃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生态危机,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查的工业经济陷入了发展的困境。

于是人们开始反省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源消耗低,技术含量高的经济。

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经济的出现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应运而生。

2.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概况

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新型经济模式。

在美国首先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

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成分,信息经济有、知识经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智能经济等各种叫法。

知识经济是是21世纪的经济主流。

知识经济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大大提高劳动力和资本的使用效率。

因此,知识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资源,知识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得到全面发展,信息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的有关内容,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相关知识。

然后教师指出:

1992年9月,克林顿把“兴建信息高速公路,推动经济增长”作为其竞选总统的口号。

1993年9月,克林顿政府推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雏形,兴建“信息高速公路”。

随后,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也纷纷提出了激励政策,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在当今社会,信息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源于知识的增长,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本储备。

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3.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

提问: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信息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

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和信息技术促进了传统的产业的更新改造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后教师指出: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信息发挥了比传统经济更加重要的作用,它本身已经成为巨大的实际生产力。

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

据统计,在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是9比1,中等程度机械化是6比1,全盘自动化是1比9。

信息工业是知识密集型工业,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加,主要靠知识。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差别日益被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所代替,“白领”、“蓝领”的差别正在逐渐消失。

信息技术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

促进生产工艺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互联网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的革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工作方式的革命。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使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成一体。

在互联网时代,许多工作的办公地点可以选择在家中或者野外,办公场所的变化,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工作的乐趣。

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给我们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极大的方便。

如在互联网时代,根据网上的求购信息,商店及时把货物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银行则自动处理转账支付业务。

这就是所谓的“室内购货”和“室内银行”。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国际互联网还为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库、知识库,互联网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录像、电视教育和人工智能课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网络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互联网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

四、面临的问题

国际互联网在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地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提问:

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巨大的挑战?

学生阅读教材后概括指出:

垃圾信息、网络安全、网络犯罪、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等。

然后教师指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利用网络,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造成世界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国际互联网上色情信息泛滥成灾,虚拟社会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巨大挑战。

【课后研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互联网已经逐渐进入家庭,并深入人心。

只要条件允许,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就可以上网,互联网的生活逐渐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要知道,当前的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互联网信息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了解时代潮流的重要工具。

最近,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评论了一下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在网友之间引起了相当广泛的争论。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

试结合你对互联网的认识,谈谈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

思路引领:

充分理解、包容、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正确地诱导、引导、使用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

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信息,日本的前首相铃木幸善曾经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座右铭“安分顺时”,日本的另一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也曾讲“挡不住,就和它一起走”,这两个人对于新生事物的态度,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个人只有在安分守己的同时,做到顺应时代潮流,才能真正与世界和时代一同进步,才会真正不落伍。

如果用鄙视、敌视、仇视的心态面对新生事物,只有说明你的落后、愚昧和无知,最后,你必然被时代和世界所淘汰。

【本课小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信息化社会开始。

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在美国出现,人类开始从工业化迈向信息化、知识化。

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就是这种转变的突出标志。

以信息高速公路为特征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然而,互联网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能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当今的青少年一代在信息化的今天,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让网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