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
课题:
第五单元
一、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富饶的西沙群岛》记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海滨小城》本课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重点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美丽的小兴安岭》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重点是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语文园地是由“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组成。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小学生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关系,把握好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中,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注重借助图画、视频和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阅读,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学会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尽量让学生乐学、乐说,还要适当给予鼓励和肯定,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学会借助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作用,学会分辨字和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借助我国山水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写话能力,激发学生感悟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神奇。
2、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单元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与课文、视频、图片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并积累好词、好句。
2、借助我国山水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看图写话能力,激发学生感悟我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神奇。
3、带领学生品景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品景悟情这条主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和语言积累能力。
学生以“文、图、想、问、画”为基础,从图文中领悟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此外,学生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分析,思考科学的意义。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预计用11个课时安排教学。
课题
17、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情景教学法、点拨法。
学法:
自读自悟、体验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
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
哪些字、词无法理解?
(天门:
天门山。
中断:
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
到这里回旋。
出:
耸出来。
孤帆:
单独一只船。
帆:
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
诗文解释:
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
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
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
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
(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
4、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师范读。
六、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
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
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七、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
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
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
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
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
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
(课件出示:
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展示:
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时可以适时补充:
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八、课外延伸:
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九、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XkB1.com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山水相映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
水——潋滟
雨:
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
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
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
相互 和:
和谐 镜:
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
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
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
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
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
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课件展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
(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课件展示:
《题君山》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
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
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
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
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
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课时作业:
1、写一写:
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
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
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课后反思:
课题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类比学习法、联想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
懒 威武 拣 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
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
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四、课后拓展。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优浅错岩虾
挺鼓数厚宝贵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二、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三、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板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
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课题
19、海滨小城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过程与方法:
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3、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质疑。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师生集体认读生字词,教师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4、教师指名认读生字词,师生集体评价。
5、学生“开火车”认读。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
用“横线”标出来。
(板书:
大海 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板书:
蓝 棕 银白 白 灰 金黄)
小结:
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
(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板书:
贝壳 船队)
6、课件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指导书写。
1、教师用课件出示13个生字。
2、学生观察字的位置和特点,再描红,教师相机提出写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讲解生字的书写。
4、教师示范书写。
5、学生联系书写,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6、小组写字展评。
板书设计:
19、海滨小城
滨灰渔遍躺载靠
栽亚夏除踩洁
课时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
(板书:
美丽、整洁)
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板书:
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
二、导游介绍,导学“海滨”。
1、提出自学要求: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2、检查自学情况。
(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
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
(配乐)
4、风采展现: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
(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
5、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
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
(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
(3)汇报讨论情况。
三、游客拍照,导学“小城”。
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
(学生读书、勾画、交流)
2、抓拍你认为最美的景物介绍给大家。
3、学生自由汇报。
(屏显小城美景图)
4、自由朗读后四个自然段,体会小城的美丽、整洁(音乐)
四、质疑、释疑,深化理解。
1、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如:
课文中说:
“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那贝壳怎么能寂寞呢?
)
(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小结:
肯定学生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1、再现迷人的海滨小城数幅美景图。
2、有感情朗读全文。
(配乐)
板书设计:
19、海滨小城
(1-3)大海沙滩小城
(4-6)庭院花园街道
美丽整洁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词句,读一读,把你认为描写得好的词句抄写下来。
3、学习本课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选择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进行观察。
课后反思:
课题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练习法。
学法:
类比学习法、联想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出示课件,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及美丽风光)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揭示课题:
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特别注意以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