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推进讲话.docx
《电子政务推进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推进讲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推进讲话
有效利用电子政务网络
推进应用项目建设和资源共享
崔玉发
2007年7月26日
刚才,赵铭副秘书长做了重要讲话。
我们一定要按照秘书长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电子政务工作的认识,加快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一定要完成秘书长提出的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网络及信息安全(包括电子认证)、政府门户网站及电子政务外网网站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任务,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各方面工作。
秘书长最后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保障措施,强化科学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工作整体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领导,把电子政务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队伍建设作为关系电子政务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提高电子政务工作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电子政务干部队伍。
在这里,我向刚刚获奖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就如何发挥我省电子政务网络作用以及如何共享电子政务资源做简要说明。
我认为,充分认识和利用我省的电子政务网络是目前的重要问题。
我省网络建设已经延伸到县(市)级,但是很多政务部门对我省的电子政务网络功能及所能提供的服务认识和了解不够,使用和利用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省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
因此,请参会同志通过我的介绍之后,我们之间要加强交流,认真探讨,你们做具体工作的要先弄明白我省的电子政务网络功能及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是网络现在怎样,能做什么。
同时也恳请你们多提宝贵意见,加快我省整体推进电子政务的进程。
我先从国家电子政务网络讲起。
一、国家电子政务网络
中办发〔2002〕17号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为适应业务发展和安全保密的要求,有效遏制重复建设,要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网络平台。
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构成,两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政务内网主要是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政务部门的办公网物理隔离。
政务外网是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要统一标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促进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也就是说,17号文明确了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本框架,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提出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的要求。
中办发〔2006〕18号文(《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
政务内网由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业务网络互联互通形成,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进一步说明了政务内网的特性和用途,也就是政务内网除了满足17号文件规定的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特殊办公的需求外,还满足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开展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
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社会服务的需要。
文件还明确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结合实际,逐步整合业已存在的专用传输骨干网;确有需要的,经审批后允许继续存在。
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己重新铺设独立线路和组成传输骨干网。
”国家的目标是:
“用3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中央到地方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建成基本满足各政务部门业务应用需要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健全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管理体制,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网络支持。
”
国信〔2006〕2号文件,《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包括:
“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
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
框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动态变化。
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指导下,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
二、我省电子政务网络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完全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建设和调整的。
按照中办发〔2002〕17号文,构建在省网通网络体系之上,我省建成了一个覆盖面广、带宽高、稳定性强、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包括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两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覆盖省市县三级网络,与互联网逻辑隔离。
按照中办发〔2006〕18号文,进一步扩展了政务内网的建设范围。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从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强建设。
(一)我省电子政务外网
1、基本情况
我省政务外网,上联国家,在省内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利用一个专用、公共的网络平台,采用ATM+IP技术、MPLS-VPN技术,实现纵向网及三级横向网的信息交互,既保证了业务部门内部纵向通讯的相对封闭(允许纵向网间的IP地址重复),又实现了横向的信息互访,从而达到每个单位只需建设一个局域网、通过一条物理线路联接实现纵向及横向的全部通信需求。
按17号文要求,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也就是在政务外网上的计算机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也可以把政务外网的信息发布到互联网上,而互联网上的用户绝对不会访问到我们的政务外网;这为实现18号文中提出的“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社会服务的需要”提供了前提条件。
因此,我们用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同时上局域网、电子政务外网及互联网,实现了“三网合一”。
在我省政务外网内,县市到地市一条网络(传输)链路,地市到省一条网络(传输)链路,构成了统一传输(承载)平台,省到国家也是一条网络(传输)链路;我省政务外网内部承载了至少N+1个独立的网络。
其中N就表示说政务外网承载的委办局的私有专网数量有N个,这些专网在我省网络内习惯被称为“纵网”,而那个1就是指政务外网承载的另外一个专网——委办局之间的“互联网”——委办局互联互通的专网,这个互联互通的专网在我省网络内习惯被称为“横网”。
省政务外网上,各个政务部门实现了通过一条上联的网络(传输)线路,进入政务外网,实现的是一个“纵网”+“横网”的双网络应用。
省政务外网上的“纵网”具有很好的专有特性,采用的是MPLS-VPN技术在骨干网内构建而成。
在政务外网上,我省很好地进行了IP地址规划,解决了IP地址冲突问题。
解决方式:
保留各部门原有的IP地址不变,用MPLS-VPN和部分IP地址重新规划的解决方案。
在每个部门内部建立一条VPN,部门之间再建立一个VPN。
在原有的IP地址基础上重新分配一段横向IP地址,用于部门之间横向的访问。
横向IP地址采用独立于因特网的合法地址,即192.X.X.X,电子政务网为每个部门分配了一个B类的横向IP地址,可为65536台机器上网使用。
例如:
财政系统:
192.16.X.X;地税系统:
192.32.X.X;公安系统:
192.10.X.X等。
2、如何利用政务外网的“纵网”
政务外网上的“纵网”在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可以构建成县市以上相同部门的专有网络,可以承载办公和业务系统的运行,广域网支持全透明访问,支持各种应用,并具有相对很高的安全独立特性。
其采用部门自行规划的IP地址,不同部门的自行规划的IP地址可以采用相同的地址范围,推荐使用的是10.0.0.0/8(10开头)的地址段,不能使用192.0.0.0/8(192开头)的地址段,也不能使用172.16.0.0/16(172.16开头)的地址段,不建议(某种程度上是禁止)使用互联网的地址段,因为不利于逻辑隔离技术的实现。
目前对于没有自行规划省内专有网络地址的部门,省政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已经有推荐的IP地址分配固定方案,采用的是10.23.0.0/16(10.23开头)的地址范围,有计划建设省内专有网络的部门,最好使用省内已经固定分配的专有网络方案,并及时上报本部门的国家主管部门。
“纵网”与国家对口部门相连,省政务外网技术上支持两种技术方案。
一种是利用现有的“纵网”中省级部门与国家已经联接的链路方案。
这种方式对于在省级已经有与国家相连的出口的情况是较好的解决方案,可参考的目前成功的部门为统计局等;另外的一种(将来的主流)是从省政务网络与国家政务网络相联接的总出口(多单位复用)实现与其上级部门实现网络联接。
可参照省监察厅的联接方案。
今年内即将有几个部门利用该方式实现与国家联接,该方式优点是上联国家的链路带宽高,并且无需支付任何线路费用。
总之,政务外网的“纵网”内可开展部门系统内部的广域网应用,适合非涉及秘密的但是又不对其他部门公开的业务、办公等应用,包括单一部门通过逻辑隔离提供的面向社会的服务应用和社会管理应用等。
构架在电子政务外网上的统计、工商、检察院、审计、建委、技术监督等业务专网建设初具规模。
3、如何利用政务外网的“横网”
“横网”在省内联通多个政务部门,准确的说是集合政务外网上的每个部门中的一部分主机(服务器和工作站)总和而成,这些主机具备一个最明显的特性就是都使用省政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规划的“横网”IP地址,也就是192.0.0.0(192开头)的IP地址。
“横网”在省内构建的是县市以上不同部门之间实现交互办公的网络,可以承载办公和业务系统的运行,全透明访问,支持各种应用。
围绕这个网络,可以将现在政府工作中超过两个以上部门之间的手工或者半手工的办公和应用,进行网络化电子化实现,实现电子和政务的融合以及相互促进共同改进,可以快速取得电子政务工作成绩。
并且“横网”目前已经与国家联通,支持全国性的应用,特性与省内相同。
需要简单说明一点,政务外网“横网”在物理上已经与国家联通,但是在省内接下来涉及到政务外网的一些技术同步,各个地市和县市要预留这部分调整专项工程资金。
调整的内容是由于国家政务网络采用的是59开头的64个B类地址段的缘故,我省分配了一个B类的IP地址,各地都需要进行具体的技术落实工作和工程,更改网络配置将国家政务外网的横网IP地址下发落实到各个单位(每个单位初步确定为5个),各个单位可利用这个IP地址段实现政务网络全国范围内部门间业务应用,开展各种服务和应用。
国家的政务外网统一分配的IP地址是公网范围地址,我们在省级与国家对接出口处采取安全措施,将限定可访问的范围(允许59开头的64个B)。
总之,政务外网的“横网”,要以部门间业务协同、政府电子政务门户为主要应用方向,实现资源共享。
(二)我省电子政务内网
我省政务内网与其他网络物理隔离并全面采用IP加密机技术,有N个独立的网络+多个(交互)平台构成,其中N代表接入的政务部门的数量,全部在一个网络环境下(政务内网)承载。
在政务内网覆盖范围内支持建立绝对安全独立的部门广域网网络,并且技术上可实现利用网络中省级对国家的统一网络出口,实现部门网络上联国家主管部门的网络需求。
网络内各个部门的网络具有绝对充分的独立性,部门间的数据交互,在由各自所属领导机关政务内网管理服务单位负责建设的分平台内进行。
领导机关之间的数据交互在网络的总平台内实现。
政务内网每个部门自行规划网络IP地址,建议相互不冲突。
但绝对不能与平台使用的IP地址冲突。
平台使用的IP地址为223和222开头的IP地址。
政务内网分为省级内网和省地内网,省级内网和部分业务专网与国务院、国家相应部门联接。
该工程建设分两期进行。
一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省级网平台,实现省级领导机关与省级内网平台的接入,具体单位是: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检委、省法院、省检察院和省政府系列包括省审计厅、民委、宗教局等14个单位。
已经完成了此阶段的建设任务。
一期工程第二阶段完成省委办公楼内网平台、省政府办公楼内网平台建设,包括省委办公楼内网平台及省委12个部委的接入、省政府办公楼内网平台及省政府办公楼以外的41个委办厅局的接入。
此阶段的线路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
目前,在网络上开展与国办的各项应用,实现厅局与国家部委的联接和应用开展。
省信访办、法制办、民委、宗教局、技术监督局等通过省内网平台与国家互联。
三、政务外网共享的资源
在“横网”内业务展开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需要,这些需要如果分散各自开发,会受到投入制约,既开发效果不理想,而且还会出现大量的低水平重复问题。
因此省级分析总结共性并且当前比较急需的内容,在“横网”内投资建设了可共享的共性资源,供全省推广使用。
包括:
(一)交互平台
省政务网络数据交互平台,建设在省级,位于“横网”内,属于共性可用资源。
交互平台是在电子政务外网上运行的、提供多种通讯机制、支持订阅、发布的通信模式,完成不同的协议和格式、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和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能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一网式”办公)情况下的数据相互交换和交互,支持实时工作。
交互平台是政务网络下依托“横网”和“纵网”的数据交换技巧完成的共性平台,支持任意两个部门间的数据和信息的交换。
所谓交换是指从一个单位的私有工作数据库内,抽取相应的数据内容,传输到其他部门的应用系统中来使用的过程。
交互平台基本组成为“横网”内省级中心有一个交互的引擎,与各个部门内(部门局域网)的前置服务器(必须使用“横网”IP)配合,从部门内的私有数据库获取数据源。
而对应获取方法和技术是通过数据模板的相互订阅,实现了数据互补和数据共享,通过数据泵的方法,实现了脱数据库、脱应用软件的数据交换。
该平台采用先进的软件中间件技术和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技术开发的。
可以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安全、可靠和快速的数据交换,支持数据库数据、文本数据、图形图像数据等任何类型的数据格式,具有良好的二次开发能力和应用接口。
作为我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公共软件支撑平台。
该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必将对我省电子政务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7月6日,黑龙江省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经过省工商局应用系统的验证,通过了专家验收。
作为省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数据交换平台是政务信息公开很重要的桥梁,是政府各部门信息交换重要的载体,是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
该平台已经应用在电子政务信息交换中,第一个应用是以省工商局为试点开展的示范应用。
随后即将开始基于省级交换平台开展各省级部门之间的应用。
通过规范和建立交换数据标准和协议标准(XML),采用数据交换适配器(由省工商局提供),利用统一应用平台的预留接口,实现政务信息的整合。
交互平台促进和规范政务工作的电子化流程和各种交换标准,在较多部门之间实现专业数据的交互和共享,在此基础上,解决多部门之间数据有效和实时的交互,进一步开发、充实、提升专业系统。
加快工商、投资、采购招投标、经济、财政、金融、物价、就业、统计等应用系统建设。
丰富支撑应用平台的数据交互和共享,为构建宏观经济决策平台提供数据基础和保障。
有关交互平台的具体使用技术方面的问题,将专门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
(二)基础资源建设
基础政务信息资源,包括部门业务信息资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主题信息资源、公开信息资源、决策支持信息资源等。
这些资源数据库建设在各个基层,应根据本地特点和需要抓紧建设。
部门业务资源是基础,其建设和管理由部门负责,但是其作为基础,应对外提供其中的共性信息资源(不是全部资源提供),成为基础信息、共享主题信息、公开信息、决策支持信息等数据库的数据源。
总之,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资源是丰富的和基础的,而综合集成的信息资源则是体现跨部门的简化的。
其中主要的技术要点是同步的、统一的、标准化的。
这些基础信息库分级投资建设、分级运行、分级管理、共享共用。
应按照“一个数据一个源头、多家使用”的基本原则,拥有部门业务资源的部门也就是基础资源数据库中数据项的责任部门在建设和应用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信息资源,逐步达到数据项的准确、完整、标准、鲜活。
这样综合数据库可保证统一、有效、实用,我省应本着这些基础资源边建设、边使用、边完善、边发挥作用的思想,不怕初期的不完整,也不要在初期不完善的情况下相互埋怨相互拆台,本着发现问题是好事,积极解决完善是目标的工作方法去展开工作。
基础资源数据的形成,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上述的交互平台就是很好的技术手段之一。
我省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从2006年9月开始的,利用集中存储和分布存储两种方式,将目前分散在地税局、发改委、工商局、公安局、技术监督局、经委、劳动局、民政局、审计局、统计局的专业数据统一进行整合。
通过了解各部门所涵盖的数据范围,目前所具备的数据条件等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搭建了综合数据库管理平台,形成了服务流程管理、数据采集交换系统、综合信息管理、综合信息发布、综合信息发布管理等五个子系统,实现了对数据接口定制、数据采集、交换、综合、统计分析、查询、报表导出等功能。
后续将扩展数据覆盖面、开发利用数据资源、进行数据管理拓展,对电子政务系统为政府服务做更优化的调整。
(三)CA中心
上述的资源提供的可信问题、确认提供对象问题、合法性问题等等应用系统中的身份问题,在电子化和网络化非人和人对话情况下,如何实现确认,也是电子政务应用建设中的共性问题之一。
为此成立了电子政务省级CA中心,并已经开始投入运行。
国办发〔2006〕1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关于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工作。
2006年11月17日省编委批准成立省电子认证服务中心,在省政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加挂牌子,增加“承担电子认证服务工作”职能。
我省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目标是:
在“十一五”期间构建全省统一的网络信任体系。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基础条件已经成熟。
2006年12月,黑龙江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正式成立,2007年2月,黑龙江省数字证书认证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6月作为网络信任体系核心的证书认证系统(简称CA),已经在黑龙江省政府和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建设完成。
因此,下一步的任务是在前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
省CA系统可在政务网络内提供服务,以及政务网络内服务器向互联网提供业务处理时的CA服务。
有关CA具体在地市分中心的建设、技术以及如何利用、使用CA的问题,将专门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