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26331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最具有带动性的综合性产业之一。

为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把旅游业尽快培育成我市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在分析我市旅游业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优势条件的基础上,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把握旅游业发展趋势,编制了《三门峡市“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规划了一批关系全局的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提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环境

(一)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旅游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产业基础日臻完善,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

——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大幅度增长。

“十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57798人次、创汇收入894.2万美元,与“九五”期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13.2%和8.9%;国内游客人数1141.2万人次,直接收入19.53亿元,与“九五”期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28.98%和23.22%,旅游综合收入85.98亿元,与“九五“期间相比,年均增长17.8%,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市上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30余处,办理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游区(点)21处,其中4A级旅游区1处(虢国博物馆)、3A级3处(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2A级旅游区2处(黄帝铸鼎原、鼎湖湾)。

2003年进行的旅游资源调查发现了仰韶大峡谷、石峰峪、关山鸿岩、汉山、三门峡峡谷等一批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自然景观,改变了我市旅游资源结构。

特别是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相继开发建设了仰韶大峡谷、豫西大峡谷、甘棠苑、桃林双塔、温泉保健旅游区摩崖造像、瓮城瀑布、吕祖山游乐养生苑等景区、景点。

——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我市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星级饭店发展到25家,旅行社27家,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7000余个。

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交通运输、饮食住宿、信息服务等关联产业趋于完善,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五年来,通过旅行社年检、旅游涉外饭店半年复核和年终检查、A级旅游区(点)评定、旅游服务技能大赛、导游员大赛、讲解词征集等一系列活动,增强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旅游市场开发工作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我市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充分利用旅游节庆活动的轰动效应,不断扩大我市在海内外的影响,提高了知名度,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组织参加国家和省组织的各类旅游宣传活动,接待海内外记者570多人次,有效地开发了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保证了全市旅游客源的稳步增长。

——旅游线路日臻完善。

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奇”的原则,顺应海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潮流,充分利用我市旅游资源优势,经过不断地充实、完善和深加工、精加工,使“黄河游”、“虢国文化游”、“文物古迹游”、“民俗风情游”等旅游线路和项目日趋成熟。

新开发的“大黄河漂流”、“生态旅游”、“白天鹅观赏”等特色旅游项目,深受游客的欢迎。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取得成功。

通过“创优”,在全市上下掀起了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热潮,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得到加快,旅游意识进一步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03年4月顺利通过验收,并高分入选。

2003年12月,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存在问题

——旅游业规模化、系列化、产业化程度低,企业经营水平和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旅游大产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旅游与开放、与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格局尚未形成;二是旅游业结构尚处在初级产业化阶段,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旅游产业规模小,缺乏有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业整体效益难以发挥。

旅游景区交通不畅问题突出,旅游服务质量、综合接待条件和总体效益有待提高。

——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旅游景点、景区数量多,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不新颖,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精品景点较少,现有的景区、景点没有按照旅游市场规律进行包装和相应提升品位,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

——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重景点、景区建设,轻科学规划的倾向,造成某些建设方案思路单一、设计粗糙、内涵浅薄、产品质量低下,缺乏个性和特色;工程布局不合理,破坏了景观的协调和整体观赏效益的发挥。

——旅游业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市场管理,涉及城建、文化、宗教、工业、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管理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体制性矛盾突出,没有形成整合优势,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区位优势。

我市位于黄河中游豫、晋、陕三省交界处,北隔黄河与山西相望,是陕、晋两省进出中原的咽喉要道。

从旅游区位来看,它位于西安、洛阳两个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国家旅游局将“黄河游”列为国家级重点旅游线路,而我市是“黄河之旅一一中华民族之魂”的中心环节之一,也是河南省精品旅游线“三点一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区位十分优越。

——旅游交通便利。

陇海铁路和209、310国道及连霍高速公路在境内交错贯通,黄河公路大桥、黄河航运沟通秦、晋,加上纵横交织的县、乡级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周围有郑州、洛阳、西安、运城四个航空港,交通条件便利,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生态环境良好。

我市地处豫西山区,濒临黄河,山水相依,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辖区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水系发达,环境污染小,有三门峡国家级黄河库区湿地、卢氏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甘山国家森林公园、玉皇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亚武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区。

尤其是许多深山区,人迹罕至,植被良好,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的高达99%),山峰怪石险峻奇特,溪泉潭瀑遍布山间。

——古文化资源特色明显。

我市位于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古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区域周围名人、名关、名水、名山相映成辉,有黄帝铸鼎原、千古雄关一一函谷关、文明圣地仰韶村遗址、佛教圣地空厢寺等。

特别是周代虢国时期的墓葬和车马坑群,尤为国内外所瞩目。

二、“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旅游投入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开发为重点,着力培育骨干旅游企业,精心打造三门峡“文化山水”旅游品牌,加快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化的步伐,为我市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

通过3—5年的发展,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到“十一五”末,全市旅游业及旅游相关产业总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以上,力争把我市建成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和河南省的重点旅游城市。

三、“十一五”期间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是继续坚持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原则,集中财力开发具有较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项目,培育我市的拳头产品。

二是挖掘旅游资源内涵,坚持以开拓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为方向,以休闲度假、寻根朝敬旅游项目为主,加快开发建设自然生态观光项目和地方特色突出的旅游景点。

三是在旅游区域建设方面,重点突出以黄河为主线、以黄河文化为内涵、以自然景观为要素的黄河生态旅游线。

四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是理顺旅游区(点)的管理体制,组建旅游企业集团,统一协调、管理旅游企业。

(二)旅游资源开发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立足全国、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格局,充分挖掘我市的优势,合理整合旅游资源,突出黄河风光、黄河文化、黄土风情、黄金之路四个特色,集中力量建设以三门峡峡谷大黄河漂流、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仰韶大峡谷、黄河白天鹅观赏区为核心的“一河一关一峡一区”旅游重点项目,迅速形成在全省有强大影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高品位的龙头景点,带动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快旅游区(点)的建设步伐。

灵宝市要以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荆山黄帝铸鼎原、亚武山和桐沟金矿为依托,重点打好“老子牌”、“黄帝牌”、“道教名山牌”和“黄金牌”;陕县要以熊耳山空厢寺、温泉保健度假区和天井窑院为依托,打造“达摩圣地”、“温泉度假”、“豫西风情”的旅游品牌;渑池县要以仰韶大峡谷和仰韶村文化遗址为依托,做好“峡谷探险”、“文明之源”的大文章;卢氏县要以绿色山水为依托,建设高品位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湖滨区、义马市和开发区要重点搞好关山鸿岩、鸿庆寺、黄河白天鹅观赏区的开发建设。

形成东部以渑池为中心(含义马、陕县东部)、中部以市区为中心(含湖滨区、陕县西部)、西部以灵宝为中心(含卢氏)36个旅游景区(点)的三大旅游中心区域,构筑起以三门峡市区为中心,以灵宝、渑池、卢氏为支撑点的旅游体系,从而确立三门峡“文化山水”的旅游主题形象。

东部中心旅游区:

仰韶大峡谷旅游景区,重点搞好旅游区内道路,仙峡、神龟峡两大观光区及寺坪中心服务区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争取早日接待游客;韶山景区完成进山公路和几处主要观赏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古秦赵会盟台和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的配套建设工程;鸿庆寺石窟、青风山做好开发的规划、论证、立项和前期工作;空厢寺、安国寺做好复建、修复的规划、论证和立项工作,尽快完成恢复重建;开发义马北露天煤矿、仰韶酒生产线等工业旅游景点。

中部中心旅游区:

完成黄河白天鹅观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尽快向游人开放;虢国博物馆开发完成以古虢战事为主题的演出,增加游客的参与性;甘山国家森林公园重点完成休闲度假设施;三门峡温泉保健度假区完成日式温泉别墅、温泉游泳池、刘秀峰观景平台、温塘摩崖造像的修复、莲花寺重建等项目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完成中流砥柱铭复原工程、观光栈道、大坝下游黄河漂流码头等建设工程;同时要搞好市区南山绿化、观景台、步道及关山鸿岩景区的开发。

西部中心旅游区:

重点抓好函谷关二期函谷碑林改造、尹喜故宅、函谷关关楼广场、太初宫景区庭院改造、函谷关城墙、景区绿化等内部改造工程、黄金之路游、亚武山名胜风景区、豫西大峡谷等工程建设工作。

围绕这一工作中心,搞好函谷关、黄帝铸鼎原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搞好鼎湖湾、寺河山高山果园景区、大王明清古枣园、小秦岭黄金生产景区以及窄口水库、鼎湖湾、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九龙洞风景旅游区等新景区(点)的规划及开发工作。

四、“十一五”期间旅游生产力要素规划

“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是旅游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

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加强旅游“六要素”中薄弱环节的建设,尤其是提高旅游者在购物、娱乐方面的消费,使我市旅游业完全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一)旅游区(点)

积极推进旅游区(点)的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到2010年,全市4A级旅游区(点)达到5处,3A级旅游区(点)达到7处。

(二)旅游星级饭店

“十一五”星级饭店发展总的原则是:

控制旅游星级饭店的数量,全面提升星级饭店档次,提高旅游星级饭店的服务水平。

在旅游区(点)比较集中的市区和灵宝市,以提高旅游饭店星级为主,通过更新改造使市区2家饭店达到四星级,争取有一家酒店达到五星级。

在渑池、陕县、卢氏、义马合理发展旅游星级饭店。

同时抓好现有酒店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工程,严格按照标准搞好星级评定工作,到“十一五”末,使全市的星级饭店达到30家。

(三)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行业,“十五”期间我市旅行社发展主要是提高质量。

对现有的国内旅行社进行整顿提高,争取能有2家升为国际社,适当发展新的国内旅行社。

同时,在市职业技术学院和中专开设旅游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和导游员队伍,以适应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四)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旅游创汇收入的重要环节。

但我市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工作目前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旅游商品的竞争力不强,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拳头”产品;二是扶持旅游商品发展的措施不力,经济投入少。

因此“十一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手段开发特色产品。

一是充分利用豫西山区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灵宝苹果、大枣,渑池仰韶杏、牛心柿、卢氏山珍等知名产品,拉长产品加工链条,形成名特山珍产品系列;二是弘扬传统工艺,以黄河澄泥砚、麦秆画、鸵鸟蛋刻、剪纸、面塑、老虎鞋等产品为开发重点,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底韵的传统工艺品系列;三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对大营麻花、灵宝石子饼、观音堂牛肉、湖滨果汁、渑池仰韶酒、陕县矿泉水等食品,按照保质便携的要求进行生产包装。

四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突出纪念性、珍藏性、灵巧性、创新性,围绕金矿及黄金饰品、铝铝制品等研制开发便于携带、具有较强观赏性和适用性的旅游商品;五是充分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开发具有收藏性、纪念性的新闻图片(书)和实物模型,如战车战马、天下第一剑、老子骑青牛等系列商品。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管理机制上,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企业行为。

到“十一五”末,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要达到6家以上,旅游定点商店(场)要达到8家以上,增大旅游商品收入的比重。

(五)旅游文化娱乐

“十一五”期间大力开发旅游文化娱乐产品,使旅游文娱活动逐步走上经济化、产品化的轨道。

一是在有条件的景点开发民间文艺表演项目,突出地方风情,弘扬民族文化;二是三星级以上的高星级饭店都要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文艺表演团体;四是依托青龙涧河,做好城市晚间娱乐、特色饮食开发工作。

(六)旅游交通

一是继续保持黄河游旅游列车现有客票数量,争取其他旅游列车增加客票数量。

增加始发车,旅游旺季或遇到大型旅游团时加挂或增开专列;二是增加旅游车辆和旅游船舶;三是开通市区至甘山国家森林公园、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卢氏豫西大峡谷、灵宝亚武山、渑池仰韶大峡谷五条旅游专线。

五、“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客源市场开拓规划

通过对旅游市场和资源优势的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业的主打产品为:

以三门峡“文化山水”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游;品牌形象为:

神秘的黄河金三角,感悟黄河文化、体验山水激情,神奇的“四黄世界”(黄河风光、黄河文化、黄土风情、黄金之路)。

(一)国内市场开发

“十一五”期间,国内市场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是:

全力开发一级客源市场(包括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四省),积极拓展二级客源市场(包括河北、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以及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兼顾三级客源市场(其它省份及地区)。

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十一五”末,争取招徕入境游客7.08万人次,比“十五”增长22.5%;国内游客1800万人次,比“十五”增长57.7%。

“十一五”期间开拓国内旅游市场的工作思路是:

以西安、洛阳、郑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客源市场为主,以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为主要消费形式。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适度超前发展旅游产业。

二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旅游消费多样化为目标,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把我市的旅游产品与经济因素、文化特点、生态环境、民俗色彩等有机地结合,注重发挥传统文化旅游优势,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景区、景点品位,开发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

三是在软件建设上,采取多渠道、多方位、多岗位地大力培养旅游人才,要在大旅游的环境中展现出高质量的员工形象,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高质量的管理水平。

四是在线路上要发挥我市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以长距离为轴线,以中短距离为主体,纵横交叉,以点成线,以线成串,东接洛阳,西连西安,南达南阳,北联运城,形成“东西连线,南北连片”的大格局。

(二)国际市场开发

根据我市国际客源市场实际情况,“十一五”期间国际旅游市场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是: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日本、港澳台客源市场,大力拓展韩国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强化对欧美市场的客源开发,形成以日本、港澳台客源为中心,东南亚、韩国和欧美客源为两翼的国际市场格局。

工作思路是:

在宣传上依然是突出黄河、黄河文化和生态旅游,继续办好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老子诞辰纪念、甘山红叶节等节庆活动,积极筹备“三门峡黄河白天鹅观赏节”,逐步将其办成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活动。

建立一支精干的宣传招徕队伍,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促销活动,加强联合,共图发展;收集旅游市场信息,为旅客提供最佳最合理的旅游线路。

(三)强化促销

强化旅游形象的理念设计,通过独特的创意、精心策划鲜明的旅游口号,科学包装设计“白天鹅之城--三门峡”、“西有秦皇兵马俑,东有西周车马坑”、“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仰韶文化的故乡”、“仰韶大峡谷”、“陕县温泉”等特色景点,在全省、全国、乃至国外叫响景名,叫响三门峡。

实施“金旅”工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完善“三门峡旅游网”,积极开拓旅游电子商务。

实行三门峡总体形象宣传与景区、景点宣传相结合,政府宣传和企业宣传相结合,传统促销方法与高技术网络促销手段相结合,使三门峡旅游业在国内外树立富有强吸引力的品牌形象。

六、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发挥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主导作用。

一要强化政策导向,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扶持政策,保证旅游投入。

二要做好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完善和实施工作,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上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严格执行项目基建程序,要做到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要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重点抓好旅游规划、政策的研究制订和行业管理。

改变政出多门、各部门职能重叠交叉、相互牵制的状况,形成各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旅游管理运行机制。

(二)积极发挥企业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为各类旅游企业注入活力。

一要打破政府包揽过多、市场准入障碍重重的状况,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法规指导下,放开旅游市场。

二要深化旅游企业改革。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旅游企业集团。

认真解决目前旅游业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使企业真正走向市场。

企业要下决心深化内部改革,加强管理,真正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三)完善旅游业投融资机制。

要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建立多渠道筹资发展旅游业的市场机制和投融资机制,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突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界限,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加速运营资本向市场转化,吸引国内外资金加快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开发。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政策,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共同参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四)搞好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在旅游队伍中进行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旗帜鲜明地贯彻“三禁”,树立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旅游意识,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旅游环境。

(五)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方针,理清旅游资源“家底”,建立旅游资源信息库,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序列,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执法和行业管理,强化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监督,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