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6273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以人为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坚持以人为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坚持以人为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坚持以人为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坚持以人为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以人为本.docx

《坚持以人为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以人为本.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坚持以人为本.docx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发展核心

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有标志性和感召力的命题——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这里“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党要把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新的高度去认识——那就是哲学的层面哲学的高度。

1978年以前,我们往往“谈人色变”。

一讲人性论就是资本主义的。

一讲“人道主义”就是资产阶级的,一讲利益就是利已主义,一讲个人就是个人主义,人们往往把“人”的问题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许多理论家谈“人”的问题——人权问题,人性问题,自由问题,平等问题等等总是羞羞答答,

时间过去30多年,我们共产党人,把“以人为本”作为党执政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按理说这个时间的跨度并不是很长,无非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按照党的执政理念的跨度可以说是180度大转变,从过去谈人色变,到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各行各业都在呼唤“以人为本”,这个转变是来得不容易的。

下面分三个问题谈一谈我这个专题: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首先“以人为本”思想在历史上远远流长,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过程,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就提出过民本思想,把以人为本当作开明统治的一种手段。

教学案例:

以人为本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想称霸,却理不出个道理,一筹莫展之际便询问管仲,“怎么样才能成就霸业?

”管仲说:

“夫霸王之所以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意思是说,成就霸主大业的起始就是要“以人民为根本,这个根本安定好了,国家就稳定了,这个根本乱了,国家就危险了”。

近代欧洲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近代欧洲的人本思想是在反对神本、君本和绝对观念为本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思想资源:

第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为反对神权统治,着重从文化上强调人权高于神权,人道高于神道,人的价值高于上帝的价值。

第二,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为反对封建专制,着重从政治上强调自由、平等、博爱。

第三,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为反对观念为本,第一次着重从哲学上提出“人本主义”的概念,并创立了自己的新哲学——人本学。

(二)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他用毕生的精力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试图建立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

当然,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与马克思当年面对的社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马克思当年面对的资本主义社会可以从四个尺度来看:

第一,用左眼睛看是生产力的尺度,马克思高度评价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说:

资本主义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总和还要多,还要大。

第二,用右眼睛看是人的尺度,马克思论述了四个命题:

第一个命题是资本占有劳动,马克思说:

资本家只考虑资本怎么样增值,而工人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以后,就进入生产过程,劳动就再也不属于自己了,它们的劳动是服从资本增值的,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代表,工人是劳动的价格代表。

从这里可以看出资本占有劳动是以资为本的社会。

而不是以劳动为本的社会,所以是资本占有劳动。

第二个命题:

物对人的统治。

马克思说:

物质财富的积累是以牺牲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代价的,可以概括为物对人的统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浮罗姆,他就把马克思这个命题解释为资本主义社会得以立足的基本原则。

在那个时代,资本主义首先把物质财富看做最高原则,一切包括人都要服从这个原则,人要为它让步,人要为它作出牺牲。

第三个命题:

分工限制人的全面发展。

由于社会分工的发达,使人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畸形的片面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的特点,人的自由也全被限制。

电影卓别林就是资本高强度高效率,限制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

第四个命题:

机器对人的排斥。

由于大机器的广泛使用,使工人失业,生活没有保障。

这四个命题表达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强烈的批判态度,认为这是一个非人性的社会,非道德的社会,必须建立一个未来的理想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和最高价值目标的社会。

所以马克思在《宣言》讲:

在未来的自由联合体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意大利当年有一个出版商,要出版《时代杂志》。

他想把马克思一生当中最核心的思想用一句话加以表述,然后印在杂志的扉页上,这位出版商就征求恩格斯的意见,恩格斯是马克思的学生加战友,对马克思的思想了如指掌,就说《共产党宣言》吧。

那时马克思虽然没有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但确有其思想:

①、物质财富的增长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不是物对人的统治)使人获得自由发展。

②、劳动占有资本(而不是资本占有劳动)使人得到平等发展;

③、消灭旧式分工,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他之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中面临怎么样的命运呢?

首先在社会主义国家中:

很遗憾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它的学生后继者、宣传者就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梅林、拉法格、考茨基们,却把马克思的人本思想给丢了,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当中,只把马克思的学说主要解释为经济决定论,这叫做经济突破“人本退出”。

到了列宁、斯大林时代,这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宁更多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当中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暴力革命,而那些关于人的权力、个性、自由、平等发展思想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尽管1923年列宁晚年时也曾提出“塑造社会主义一代新人”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但并不系统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尤其是在斯大林的著作里面似乎见不到一个“人”字。

1921——197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上思想上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让人民当家作主等等。

毛主席的人民战争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在唱《东方红》时就有这样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这些都是以人为本思想,最浓缩最精典的概括。

正是靠人民战争路线——一切依靠人民、战争胜利果实由人民享受(北大历史学教授谈“人民战争思想)

蒋介石所以失败,究其原因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好:

一个是农民土地问题,一个是发展民族产业问题。

如果老蒋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共产党的发展空间就没这么大,中国历史的去向也不一定是现在这个样子。

因为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就解决了民生问题,也就解决了社会问题。

也就会得到占人口众多的农民的强大力量的支撑。

1948年蒋下野,蒋介石读毛主席的书,可惜国民党没有做到。

到了台湾之后,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土地改革,而且非常有成效;第二件大事就是改革开放。

很快把台湾发展起来了。

蒋介石在搞土地改革成功之后,他一声长叹:

说我做了一件晚做20年的事件。

20年前在大陆就搞土改,毛泽东就不会有今天。

但是当时的蒋介石在大陆根本做不成土改,因为有个根深蒂固的专制势力阻碍他,他当时的主要社会支撑力量是大地主大资本家,若搞土改首先就是触及他自己的社会基础。

而中国共产党整个革命时期做的却是抓住农民和土地问题:

1、十年大革命就叫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首先抗日,可中国共产党还在保护农民利益,减租减息;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人民军队走到哪里,就先把土地分给农民,然后告诉农民:

国民党再回来你们的土地没有了,怎么办?

送丈夫上前线,送儿子上战场,保卫自己的战果。

共产党有这样社会力量支撑的时候,回过头来再打国民党就不是打仗了,就象赶鸭子一样。

中国共产党是靠维护中国人民大众的利益起家的,是靠人的思想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成员的,其实,国民党蒋介石与共产党毛泽东是中国当代历史两批精英、而且蒋介石精英团队从个人修养和文化程度上都要高一些,大部分是黄埔军校毕业,美式装备;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精英团队,很多似《亮剑》里的李云龙,没有多少文化,延安时期毛泽东给军官们上课,大多人是听不懂的,只是鼓掌相信。

就是有一个良好的愿望——为劳苦大众谋幸福,谋福祉。

所以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列宁主义主要讲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暴力革命,而没有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理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上讲必须以人为本,这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

这一面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面讲以人为本。

因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占主导的社会,而社会主义是以人的自由平等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

但遗憾的是从1957年到1977年我们搞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运动,一次又一次的阶级斗争,谈人色变,伤害人的精神世界。

反右斗争扩大化,多少人遭残害,十年文革,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命不担保。

多少人得了精神病,多少人心有余悸。

所以历史与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本来是为社会主义国家说话的,我们必须高举人本思想大旗,但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实践者继者,不同程度上把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搁至一边了。

那么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在资本主义国家命运又怎么样呢?

其次在资本主义国家中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本来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出场的,按理说资本主义思想家应该讨厌抨击、反感批判马克思主义。

但是二战后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反而把马克思主义学说里边的社会主义因素——人本思想引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当中:

1、用来缓和紧张的劳资关系和阶级冲突;

2、用来改善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

3、用来提高工人的地位和福利。

西方发达国家还大讲特讲以人为本,创立了一系列人本理论学说:

比如:

⑴、西方的发展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⑵、西方的管理者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⑶、西方经济学理论强调人的资本投资理论等等。

并以此来抨击社会主义国家。

结果,社会主义在实践当中走了不少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资本主义社会二战后反而焕发勃勃生机,没有腐朽垂死。

2003年,我们国家的学者去意大利、英国考察,与当地的汉学家交谈;两地汉学家持同一个观点:

你们社会主义国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受益者,我们资本主义国家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受益者,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以人为本基本价值的回归

1978年以后我们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人的作用。

在总结东西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78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异化问题的大讨论,取得的最新成果就是确立了人在马克思和社会主义中的地位,正本清源,还本归真,逐步回归到以人为本这一马克思和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体系上来。

1978年学术界大讲特讲“以人为本”成立了人学研究会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共产党也极力倡导人本思想。

从邓小平到胡锦涛,都从不同层面讲了人本思想。

首先是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角度来确立人的地位,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观讲了五句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如果说邓小平主要从社会主义本质观来确立人的地位的话,那么江泽民从党的执政本质的角度来确立人民的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如果说江泽民从党的执政本质的角度来确立人民的地位的话,那么胡锦涛在发展本质上来确立人的地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所以32年来从不同的层面来确立人在马克思主义当中地位,今天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从总结中西方社会发展经验教训,从总结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训,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重申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价值导向,是在各种价值中的首选,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各种共识。

二、“以人为本”的基本涵义

(一)正确认识以人为本中的“人”

“人”这个概念从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另一个“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

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相对于以物为本,大致来说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相对于物本思想提出来的,主要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

”而不问马,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目前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种认为“人”仅仅指广大人民群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涵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

“人”不仅仅指广大人民群众,是指所有的人,不论身份、国籍、民族、信仰、宗教,只要是自然的人都包括进来。

这里是哲学概念,仔细分析这两种观点与政治立场有关:

比较传统的观点认为:

“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这是政治学概念。

而思想右一点的人认为“人”就是指所有的人,不仅指广大群众,是相对于神物的,是哲学概念。

十七大报告认为:

从政治角度讲,以人为本的“人”就是从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关系角度来讲的,主要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点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十七大报告是政治报告,所以它的命题就是政治命题,政治命题要有政治理解,不能代表其它,也不代表一切。

我们的党员干部除了与人民群众发生关系以外,还要发生种种关系:

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当中,就不能说以人为本的“人”专指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就是指所有的人,是人与人互相为本。

比如我坐在这里讲课就不能说为民讲课,我不能称他们是“民”,只能说为人讲课,以民为本只能在特殊的关系当中——在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当中使用的特殊概念。

这里领导干部是主体,群众是客体,主客体是相对的。

超出这一范畴的其它很多种关系,以人为本的人就是指所有的人。

再比如:

医生看病,不能因为是“人”而不是“民”就不给看病,无论是好人坏人,男人女人、大人小人,只要是病人就必须给看病。

有人可能要质问如果以人为本的“人”指所有的人,那么敌人也是人,坏人也是人,难道还要以他们为本吗?

比如有人说陈水扁是个大贪官难道还要以为本吗?

事实上,西方有的发达国家的法律根本就没有死刑犯,数罪并罚可判到上千年。

我国的刑法也是暴力和教育相结合的,抗战时期我们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战争时期我党提倡优待俘虏,有的通过教育改造为共产党服务;现在我国法律也在教育人,改过自新,给重新做人的机会;而且死刑犯可以用注射死亡,减轻一些痛苦,死刑犯要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临行前给酒喝。

而且对未剥夺权力终身的人要对它提供学习、改造的环境,让他尽早的回到人民群众身边。

所以面对敌人有两手:

一手是常规的做法——专政、斗争、暴力;另一手是特殊的做法,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用特殊某种特定的人性化方式来感化他,改造他,化敌为友。

 

(二)科学界定“以人为本”的本

从字面上理解,“本”的原意是指树“根”。

而有本就有末,末是指树稍,比喻事物的根本和细枝末节。

所以相对来说,本就是指根本,主要的;而末就是次要的,非根本的,这是二者的逻辑关系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是在人和物的关系当中使用的一个概念,讲的是在人和物的关系中哪一个更根本更重要,更植得我们关注。

显然人是更根本的更重要的,更值得我们关注,人是本,物是未,不能本末倒置。

比如:

讲桌上的水杯,若没有人使用时它仅仅是一个物,一个客观存在,毫无意义;但教师来上课用它喝水,它就与教师发生了价值关系,利益关系,公用关系,水杯因教师使用而有了价值,因教师使用有了意义,所以教师是本,水杯是末,不能本末倒置。

如果本末倒置,我们就会付出代价。

80年代,解决温饱是目的,为此我们利用资源,这是手段。

开始时这种关系是比较清析的,但是后来有些模糊了,甚至颠倒了。

把GDP增长看成是最高目的了,很多地方上级汇报首先都是看GDP的增长数字,至于当地的民生问题,人民的生活状态、人民的幸福感,在文件中根本看不到了。

把目的放在次要地位了,把手段看成是最高目的。

因为GDP上去了就能做官、就能升迁。

所以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

——环境污染了、生态失去平衡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下降了

再比如:

人和钱的关系,挣钱是手段,好好活着是目的。

这个关系开始时也是清楚的,但是后来在有些人那里就颠倒了,把赚钱当成唯一的目的,人是不能带着金钱进入坟墓的,但是金钱会把有些人送进坟墓——成克杰、胡长清他们的金钱观错了,把金钱看作目的,把自己看成手段,最后让金钱把自己的命送进了坟墓。

所以越是高级领导干部越是应该视金钱如粪土,国家给的待遇够丰厚的了,一定要多为人民谋幸福

(三)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十七大报告,有三种基本内含的哲学概括:

1、把人当成主体、依靠人

相对于把人当成客体而言,把人当成主体。

用十七大报告的表述就是: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

即发展依靠人。

这里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解决的是人的主体地位的某种缺失。

所谓人的主体地位缺失,就是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仅仅具有的被动性、受动性和依服性。

比如每当春节领导拿着慰问品看望单位职工,这是以人为本的表现,但仅仅是把人看成救济、怜悯、恩赐的对象,是较低层次的。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要求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和首创性,把人民群众当成一切活动的主体,当成依靠人的力量,这是较高层的。

大家想一想:

农村改革、国企改革,哪一次改革把人民群众当成主体当成依靠力量哪一次就成功,否则就吃了教训。

现在正要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是否把人民群众当成改革主体当成改革的依靠力量,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中央政治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后一个阶段的总结材料中写到:

到现在为止,容易改的都改了,能够改的都改了,剩下的就是难啃的硬骨头。

今后我们要面临难啃的硬骨头,就是政治体制改革。

2、把人当作目的为了人

相对于把人当成手段而言把人当成目的,用十七大报告的表述就是: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即发展为了人。

这里有两个涵义:

一个是为民做主,一个是由民做主。

为民做主的提法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法为公,执法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等,这是较低层次的。

由民做主:

这是较高层次的,就是指人民群众自己作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这种民众权力注重民主监督、民主参与、民主协商。

比如:

在孩子不满18周岁以前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情况下,我们家长体现以人为本就是:

一切事情都要为孩子做主,但孩子大学毕业,走上工作了工作岗位,有了经济收入,思想也成熟了,人格也独立了,这时家长再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让孩子自己为自己做主,家长提参考意见,起引导的作用,若是一味做主,就会产生矛盾。

3、把人当成尺度尊重人

相对于人本理念的缺失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最高尺度。

用十七大报告表述:

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即发展尊重人。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说到:

要让人民生活得有尊严。

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又说:

要让人民活得有尊严。

用人和牛的辩证法说明这一点:

当我们的组织仅仅把我们的成员当作“牛”来使用时,只让他埋头拉车,不让他抬头吃草,它就开始发牢骚——我不是牛我是人,于是开始磨洋工,不好好干,结果蛋糕做不大,效益出不来;换一种思路当我们的组织把我们成员当人看,尊重他,关心他,爱护他,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会说:

组织对我这么好,关怀我,我要好好回报他,怎么回报?

埋头拉车,黄牛精神。

当你仅仅把他当牛来使用时,他偏要做人,当你把他当人看的时候,他又愿做牛。

这就是人和牛的辩证法,所以尊重人是我们领导干部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三、“以人为本”的贯彻落实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的批判》中讲了一句话,值得我们回忆: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纲领固然重要,纲领是目标、是方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行动纲领、指导思想。

但纲领制定出来,实现这个纲领的每一步更重要,否则雷声大雨点小,雨过地皮湿,做口号的巨人,做行动的矮子。

(一)在济建设领域:

由以物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本的经济展方式转变

我国2003年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式用哲学语言来概括就是“重物轻人”的经济发展方式,或叫“目中无人”的发展方式。

有四种表现:

第一种表现:

消耗资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吃煤。

靠油吃油,靠路吃路。

上个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一片呼声,要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这说明很多地方的经济是资源依赖型经济,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好处在当代,代价在未来。

把煤油一卖钱就到手了,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

但有没有想到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是资源的破坏和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山西煤多,矿主都很富,用麻袋装钱,去北京买房,可富的也仅仅是这些人,一旦煤矿的煤被挖掘尽,靠什么发展经济呢?

所以山西还不是最富的省。

浙江省几乎没什么资源,反而自主创新能力很强,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指出:

浙江没什么资源,但我们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最大的资源,所以浙江是我国最富的省份之一。

再看看国外:

伊拉克曾是全世界人均收入第一的国家,靠的是什么——石油,所以战争打起来石油禁运了就没有了生存的后盾,就变成最落魄的国家。

而日本同样是个小国,没有自然资源,但自主创新能力强,却变成世界最发达国家之一。

同样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越是外向型经济,越是资源依赖型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就越大,反之越小,我们东北三省是内向型经济,所以受进金融危机冲击就很小,而东南沿海一带大多数饭店都没有人吃饭,不得不关门了。

第二种表现:

企业污染,开办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水泥厂、化肥厂、造纸厂。

第三种表现:

资本投资过大。

第四种表现:

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这四个方面因素说明物本的经济发展方式代价越来越大,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这就向共产党人向温总理提出一个睡不着觉的难题——如何寻求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再生之路?

回答只有一个: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向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在政治建设领域,由传统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作方式,逐渐向公民社会结构转变。

中国社会传统的权力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

可以概括为:

政治权力过大,经济权力过小,社会权力微弱。

把今天的体制改革进一步延伸到结构性改革上来,应该怎么样改呢?

就是把过去的金字塔式层级结构改成:

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三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公民社会权力结构。

把过去的集权型权力结构变成分权型权力结构,把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变成相互制约的运作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在文化建设领域,由约束人规范人逐渐向解放人、开发人转变。

文化有两个基本功能:

一个是对人的约束和规范,一个是对人的解放和开发。

约束和规范主要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解放和开发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创新。

二者应统一在一起,不能割裂。

在中国的传统封建社会,文化上的规范功能、约束功能发挥的比较多,而解放人、开发人的功能发挥的不够。

儒家文化提出的道德学说,规范、控制、约束功能较强,封建统治者需要用它来约束老百姓,听话服从。

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就是他认为中国过去的文化太控制人、太约束人。

“两个凡是”更是走极端了,只能照着说,不能接着说。

所以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两个凡是”。

改革开放32年来,文化的解放功能越来越突出了。

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都是解放人、开发人的。

(四)在社会建设领域,贯彻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公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讲过一个观点:

公正即和谐。

我们现在社会上出现某些不和谐现象,肯定是公正出了问题。

对党员干部来说,有三大公正:

机会公正、分配公正、结果公正。

三大公正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具有内在的联系,也会带来三大结果:

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机会公正必然是各显其能;

分配公正的实质是各得其所;

结果公正的实质是和谐相处。

这三大公正是用公平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