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262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XX地中职教育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积累和努力,XX地中职教育发展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积极变化。

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XX地正常招生中职学校262所、招生16.7万人、在校生42万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13所、1.1万人和10.9万人;校舍面积44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0.6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27.8%和125.6%;对XX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贡献率由2006年的13.9%提高到2012年的24.3%(见表1)。

二是基础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XX地中职教育累计投入44.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24.1亿元,年均增长23.5%。

2012年投入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9%(见表2)。

现有专任教师1.26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3203人,分别比2006年增加4181人和2228人。

“十一五”以来,累计组织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超过2000人次,建成实训基地200多个,合作企业达到1000余个。

三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初步形成了覆盖装备制造、机械加工、电子信息、建筑管理、旅游服务等多学科教学体系,专业门类达到200余个。

积极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方式,如XX高级技工学校“品牌引领、产校对接、学做合一”的行业办学模式,XX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校企一体、实训共建、人才分享”的联合培养模式等,XX地每年为省内外培养输送人才超过4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四是政策保障不断完善。

2006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关于创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意见》等政策文件。

各地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贯彻政策措施,如毕节市明确市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学校专业建设,并要求各县(区)按户籍人口基数,设立人均不少于2元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有力地推动了地方中职教育发展。

尽管如此,XX地中职教育发展仍然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规模实力弱,发展水平差。

2012年,XX地中职学校生均校舍面积不足10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值1972元,分别排西部第11位和第8位;校均学生仅1603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28人。

普安、万山等县级职校仍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修建的楼房内办学,在校生规模不足400人,实训教学靠的是几间小房间、几台旧机器。

各地普遍“各唱各调、各办各校”,市(州)级统筹不力,校际间长期缺乏合作,教学互补性差,资源相互封锁、余缺调剂不足、综合利用率低,办学质量和效益差。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与盘江煤电技工学校相隔不足一公里,但办学几十年来基本上没开展过实质性合作。

二是专业规划、设置不合理,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

很多中职学校安排教学“拍脑袋”多、市场分析少,眼睛“向外”、“盲人摸象”,什么热门就上什么专业,机械加工、电子信息、幼师、计算机等专业“遍地开花”,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能源化工、医药医疗、城镇建设、农林事务、社会管理及服务等专业严重匮乏,“同质化”问题非常突出。

三是办学模式单一,动力活力不足。

传统驻校教学模式多,而外联办学方式少,校企合作大多限于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既无兴趣又无动力,双方在课程开发、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非常少。

多数学校门前挂满了各种培训中心、教学基地牌子,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冷冷清清”,“一单子生意多”,对外合作更多考虑的是学校“创收”,与教学衔接不够,内涵形式单一。

四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

2012年,XX地中职学校师生比1:

30,排西部第9位,明显高于国家1:

20的标准。

按照2013年教育“9+3”计划目标任务,目前教师缺口8000人。

XX地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912人,占7.3%;硕士以上学历446人、高级职称2391人,分别仅占3.5%和19%(见表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25.5%,低于国家标准4.5个百分点。

五是毕业生外流严重,教师队伍长期不稳定。

XX地中职学校学生90%左右为贫困生,每年80%以上毕业生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就业,近年来累计规模超过800万人,教育投入负担留在了XX地,但人才红利却流向外地。

由于省内缺乏产业支撑和用工待遇低,留下来的毕业生转岗现象比较普遍。

教师流失也较严重,近来年转岗、辞职比例10%左右,有的学校超过20%。

六是招生市场混乱,严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据反映,部分省内劳务市场中介组织、民办学校充当“劳务公司”角色,甚至公办中学和村委会负责人也参与其中,与省外职业学校、培训机构暗地勾结,违规组织毕业生到外省打工或就读,从中拿取生均1000元不等的“好处费”,严重影响了省内中职学校正常招生。

区域招生封锁现象比较突出,地方“禁令”不准生源出县、出市(州)。

黔南州多数县出台规定,硬性要求初中毕业生只能就读本地职校,禁止外来学校入校招生,导致了部分区域好学校“吃不饱”、差学校“吃不下”的怪现象。

类似问题在黔东南、安顺等地也存在。

调研还发现,省教育“9+3”计划实施方案下发以后,各地进展情况不均衡,总体形势令人担忧,突出问题主要是:

项目推进难。

“百校大战”工程项目进度参差不齐,碧江、龙里等地推进迅速,而台江、绥阳、西秀等多数县(区)进度缓慢,丹寨县等少数地方甚至还停留在规划设计阶段。

资金筹措难。

受省教育厅与省财政厅资金分配意见不一致的影响,目前省级压缩5%的行政经费和用于高中阶段教育的13亿元资金已到位但未下拨,多数市、县配套资金仍未落实。

许多县尽管采取BT模式或抵押方式加快项目建设,但由于自身财力不足和省级补助迟迟未到位,项目融资和后续支撑面临很大困难。

完成招生难。

2013年,XX地中职学校需完成招生34万人,目前春季招生仅完成了6.33万人,各地普遍反映完成全年任务难度很大,除少数县能确保完成任务外,很多学校预计只能完成80%左右。

我们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费投入长期不足。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中职教育发展不重视,重普轻职思想严重,所有资源、财力都优先保障普通高中,而对中职教育少有投入。

2007—2012年,XX地中职教育累计投入80.1亿元,平均每个学校每年不足500万元,而同期普通高中226.6亿元,是中职教育的2.8倍;XX地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中职学校的比例仅为12.1%,明显低于国家30%的要求。

受此影响,多数中职学校基础设施破旧不堪,教学设备陈旧老化,与普通高中办学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加之受社会普遍重文化轻技能偏见的影响,中职教育对社会、家庭、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弱,陷入越办越差、越差越难办的恶性循环。

二是体制机制障碍多,瓶颈制约问题突出。

目前,XX地登记的各类行业协会432个,其中产业类行业协会约占40%,绝大多数规模小、实力弱,对中职教育既无指导力又无影响力,难以与学校建立有效的教学衔接机制,加之各级政府统筹不够,行业、企业长期与教学脱节。

各级职能部门管理体制长期不顺,政出多门、职责不清,经费渠道不畅,多数行业、部门领办学校既得不到应有指导和投入,又无法享受到与教育部门主管学校相同的经费、土地政策待遇,同校不同酬,办学十分艰难。

XX地中职教育整体缺乏统筹规划,区域间恶性竞争,校际间缺乏沟通,中高职教育相互割裂,难以形成办学合力和适应市场变化。

此外,国家“严格就业准入制度”政策落实难,企业用工门槛低,违法监督成本高,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正常招生。

三是职业平台培育发展滞后,束缚教育教学改革。

由于XX地产业发展缓慢,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可供选择的专业技能岗位严重不足,省内就业渠道也不畅,客观上造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长期缺乏“方向感”,难以建立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紧密对接、深度融合的专业和教学体系,只能面向省外发展职业教育,极易受到外部市场和产业变动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XX地工业化、城镇化两大主战略的深入实施,尽管人才有所回流,但产业项目投产、达产率低,企业发展预期不稳定,中职学校专业对接观望氛围浓厚,调整“外向型”培养方式惯性存在较多顾虑。

四是管理、师资人才严重匮乏,难以支撑教育教学需求。

多数学校领导班子专业背景不突出,主要领导多为“照顾性”安排,年龄偏大,精神不振,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无法适应现代中职教育发展需要。

各地在公开招考中职教师时,往往设有学历、专业、年龄和编制限制,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被拒之门外,而招来的基础课教师和大学毕业生难以胜任岗位需要。

受聘教师不仅待遇低,而且职称、职级评定无政策支撑,学校不仅招不到“双师型”教师,而且现有人才流失严重,留下了大量知识老化、缺乏活力的教师群体。

针对XX地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形成原因,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从完善长远规划建设着眼、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入手,打破常规思维和格局,创新采取硬办法、硬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XX地中职教育发展总体考虑

(一)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趋势。

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部提出了下一步重点要推进六项工作: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研究起草《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推进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步走”战略,到2015年基本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衔接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格局。

二是全面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研究制定中高职衔接三年行动计划,以课程衔接为重点,统筹设计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建立多种形式的中高职衔接制度。

三是着力提高行业指导能力。

研究制定支持、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指导职业教育的模式、方法和政策,建立行业对职业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体系O四是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

出台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组建一批由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的全国性职教集团,推进职教集团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

五是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

印发推进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举办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系列对话活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深度融合。

六是加强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制度,研究制定职业教育建设标准,在学校、专业、教师能力、实训教学等标准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总的趋势可概括为“四个加快”: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和分工协作,走内涵式、开放型发展道路。

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中高职衔接瓶颈,促进人才梯度培养、一体化发展。

加快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充分调动教育、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及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全社会办学强大合力。

加快推进集聚集约发展,支持组建产业关联度高、覆盖产业链长、培养层次结构全的职业教育集团,推动创新、跨越发展。

基于此,我们认为,国家有望在这四个方面加快政策制定,加大资金、项目投入,XX地应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尽快完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和布局,拿出务实举措和项目,做出实实在在成绩,争取国家更大支持。

(二)外省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我们广泛查阅、整理了外省(区、市)职业教育相关资料,分析梳理了其中有益经验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

辽宁印发了《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1-2015年)》,湖南印发了《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规划》,对包括中职在内的职业教育年度改革突破任务进行了明确。

二是建立中高职衔接机制。

江苏以学制贯通为突破口,实行了3+2、3+3和五年一贯制等多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遴选了17个专业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

三是强化行业指导作用。

陕西组建了9个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覆盖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