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5209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原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注释:

寻:

寻访。

隐者:

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

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

没有成年的人,小孩。

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

回答,说。

云深:

指山上的云雾。

处:

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案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媒体运用: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

唐·贾岛

小结:

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

寻?

隐者?

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

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

童子?

只?

深?

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

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五、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

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

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六、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七、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

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课堂上,当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课堂的时候,课堂必定是其乐无穷的!

小学《劝学》的优秀教案

小学《劝学》的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

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1.介绍《荀子》

学生看课本注①,教师补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时人尊称为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

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

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生。

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缜密,多排比,善譬喻。

《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2.题解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

《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二.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4.指名2~3名学生朗读课文(分节读)

教师作朗读提示: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

例,第一段:

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

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

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5.分组齐读课文(通过读、听,强化记忆)

三.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

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整理、归纳文中重要文言知识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列出要归纳的项目,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教师投影提示强调,其中难句理解、特殊句式等应让学生动手翻译,以训练其翻译技能。

A.字词解释

(1)通假字(结合思考和练习二)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

(2)词类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②名词作状语: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名词用作动词: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一词多义(结合思考和练习二)

B.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

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

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

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2)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点拨:

青冰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改造人的品性。

这五个比喻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智能、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3)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是论述什么观点的?

(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点拨:

这个比喻是论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个观点的,强调了学习的作用。

(4)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点拨:

这就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

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5)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点拨: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第二层论述学习要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

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四.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比喻的有关知识,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

引入对本文论证艺术的`最大特点采用大量的比喻进行说理的艺术特色的鉴赏。

点拨: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

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

例如: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

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

每段说明一个问题。

第二、三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则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

论证中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

灵活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3)语言特点:

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流畅。

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这一特点)

指导学生齐背课文,进一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和论证艺术。

五.小结

本文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其中阐述的关于学习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同时,本文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关键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这些仿佛信手拈来的通俗明了的比喻,都会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

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六.课后作业

以《新劝学》为题,结合当前实际,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600字以上。

《操场上》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操场上》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十四个字,会写“八、入、大、天”四个字,认识五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察生活,收集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

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乐于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认识偏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字写字,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运用了学生看图说、归类识字、表演和游戏等教学方法。

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画、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在操场上学生活动的情景。

本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一类,反映的是学校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也较感兴趣。

教学时,可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教材又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新理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看图说,再通过反复多种的形式学习词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增强了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2.自主识字,感受乐趣。

学生在课文中初读生字后,让学生拿出生字卡片,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

3.探究识字,培养能力。

探究识字就是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识字,初步寻找汉字的规律,培养自主认字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

小朋友观察得都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现在老师把小朋友刚才说的用一句话连起来:

“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小朋友有的拔河,有的跳高,还有的拍皮球。

”老师这句话说得好听吗?

因为老师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

在其中,你最喜欢哪些体育活动?

能试着用“我喜欢……”的句式来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吗?

【设计意图】看图片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出示课题,读读词语

1.师:

同学们这么喜欢运动,就让我们一起来到操场上做运动吧!

借助拼音正确读读课题。

2.齐读课题。

3.读词语。

师:

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些体育活动的词语呢?

看书读一读。

师:

在小组内读一读词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读生字词。

(三)学习字词,认识偏旁

1.多种形式,反复认读。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

下面我们来开火车读,比一比看哪列小火车开得速度最快,声音最响亮。

2.读字摆字卡。

师:

请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把生字卡片在桌上摆开,听清要求:

请你读一个摆一个,老师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

3.词语归类,发现规律。

师:

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其他孩子读词语,让他表演。

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哟,老师一会还要有问题提出呢!

师:

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动作,这回你发现了什么?

“拔河、打球、拍皮球”都是用手的;“跳高、跑步、踢皮球”都是用脚的。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个新偏旁,一个和手有关,叫“提手旁”。

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手──扌,还有一个跟脚有关,叫“足字旁”。

足──?

,“足字旁”由足变化而来,当他做偏旁时腿一缩,多有礼貌。

4.学生跟老师书空新偏旁。

师:

举起你的小手指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偏旁吧!

小结:

我们的中国汉字非常奇妙,同一偏旁加上不同的生字宝宝,就能变成不同的新字。

平时善于观察的小朋友们,就可以用偏旁加字的方法去记住其他的生字宝宝了。

5.指读认读字,巩固生字。

师:

新的偏旁我们认识了,大家一定会把生字读得准、记得准。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教学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快乐识字。

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四)读读儿歌,感知大意

1.自己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

师:

有位有一位作家把这热闹的场面写成了一首儿歌。

请你在儿歌中找到生字用铅笔圈出来,再借助拼音读一读。

师:

老师也圈出了今天要学的`生字,看看你圈得和老师圈的一样吗?

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生字。

生自学生字。

2.指名读,感知儿歌内容。

师:

谁能把这首小儿歌再读读?

注意生字读准确。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熟悉本课内容。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习书写“八”“入”。

(1)观察字形。

师:

孩子们读得真不错,现在老师要看看你们写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八”“入”)

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八”和“入”有哪些不同?

指导:

“八”和“入”同是一撇一捺,同是撇低捺高,但“八”的两笔分开,“入”两笔相连。

(2)教师范写。

(3)生书空。

(4)生描红,仿写。

(5)全班展示并反馈。

2.学习书写“大”“天”。

(1)仔细观察“大”“天”,比一比,说一说。

(2)生书空并描一描。

(3)全班展示并反馈

3.用“八、入、大、天”组词。

师:

本课的生字我们都会写了,谁能用这些字来组组词语?

(学生组词)

【设计意图】对比字形,发现不同,书写生字。

(六)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九个生字,老师给大家留一项作业:

请你下课后注意观察,你在哪儿见到了这些字,它和谁在一起,咱们下节课再交流。

这节课我们还学了许多关于操场上的知识,我想小朋友们一定很想去操场上玩了吧,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做运动吧!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八、入、大、天”4个字。

认识“王、足、口、讠、亻5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同学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

教学准备:

1、游戏用品准备。

2、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活动

听录音。

同学伴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

师:

指黑板上的挂图说:

现在我们到了哪里?

生:

(看图后齐说:

现在我们到了操场上。

师:

指课题,说:

“请读拼音。

”操场上。

(先写好课题)

请坐下。

二、看图。

1、师:

指挂图,操场上的小朋友们玩得可开心了!

谁能说说他们在做些什么体育活动?

(生回答一个,师就出示词语卡片让同学先读拼音,再读词语,最后让同学把词语卡片贴到相应的图上。

)再领同学读一遍。

(不读拼音)

2、好了,图上的体育活动,你们都说出来了,请读这些词语,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指着图说话。

同学们真棒,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读了。

三、小组活动。

1、等下,我们来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全部认识这些词语。

还要把这些卡片分成两类,一类是用手的活动,一类是用足的活动。

教认“足”字。

并认识“口”字旁。

(摆在4号的桌子上)

板书:

手足

拍皮球踢足球

打球跳高

拔河跑步

2、好现在请小组长打开老师发给你们的小信封,拿出卡片组织你的组员进行学习。

3、开始活动,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台上摆。

4、检查分类情况。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分对了没,这边是用手的活动(齐读),这边是用足的活动。

(齐读)

四、识记生字。

过渡语:

刚才小朋友们学习真认真!

这些生字娃娃呀,都等不和了,都想和大家做朋友。

你们想和它们做朋友吗?

(想)

1、认识“打、拔、拍”

①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好类了,那看看这三个字(师边指卡片上边说)它们都是用手的活动,所以它们都是“扌”(出示卡片)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如:

“扌”加“丁”打打打。

②认识“球”字和“王”字旁。

2、认识“跳、跑、踢”

(1)请读用脚的活动那边的词语。

那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旁啊?

(师指跳、跑、)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足”)跟读

(2)那你们来做做动作看:

师出示卡片,全体同学起立做动作。

(3)那谁能说说为什么这些字都是“足”旁。

(4)“足”字旁与“足”字比较

教同学认识“高”字。

去掉拼音读一遍(投影出示)

课中活动:

12拍拍手,34点点头,56拍拍肩,78扭扭腰

22伸伸手,34摇摇头,56耸耸肩,78跳一跳910快坐好。

五、句子练习。

过渡语:

我们下面的活动更有趣了,第一:

要比一比看谁认识的字最多,第二:

要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

要用上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六、找朋友的游戏。

下面我们来学一学本课的儿歌。

七、学儿歌。

1、先齐读生字的拼音。

(投影出示儿歌)

2、同学自身试读。

3、师领读、请小老师领读。

4、下面可要插红旗了,看哪一组能得到红旗。

5、小组读。

哪组读得好,就给他们插上红旗。

6、练习背诵。

八、进行积极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九、巩固练习。

连线。

把图片与相应的词语连起来。

最后下课的铃声,同学起立一边踏步一边读儿歌走出教室。

小学信息技术名片DIY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名片DIY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灵活应用页面设置选项调整纸张大小、边距;

了解名片的作用以及名片需要包含的信息

2.技能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的Wrd技能完成名片的设计与制作,并通过名片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能以附件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名片发送给同学;

3.情感目标:

通过名片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非IT资源:

各种自制名片(纸质)、打印纸

IT资源:

多媒体教学网、名片范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4分钟)

(一)、猜谜语

师:

在大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市非常重要的.。

而一张小小的纸片却能成为沟通的桥梁。

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

师:

板书

引出课题:

名片DI(解释DI的意思)

DI:

DOITOURSELF自己动手做

二、探索新知(29分钟)

(一)出示,引导学生了解名片的组成(3分钟)

1、出示

师:

老师在课前已经做好了一些电子名片,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生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名片,找出制作名片的相同之处(地址、电话、住址等)(教师板书主要信息的关键字)

3、欣赏生活中人们的名片,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4、小结:

看了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名片大家说说怎样的才能名片吸引人(构思新颖的、色彩亮丽的、构图夸张的、有独特标志的)

(二)技术指导

那你知道该怎么制作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