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1离线作业.docx
《中国文学1离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1离线作业.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1离线作业
填空
1、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2、马克思认为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
3、中国古代神话大致分为三大类:
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异人异物。
4、歌舞乐融合在一起是原始人艺术活动的一般形式。
5、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
6、《吕氏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一首《弹歌》《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一首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蜡辞》都是古典文献中保存的原始歌谣。
7、古代神话大都保存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淮南子》等典籍中。
8、《诗经》共收作品305篇。
9、《诗经》之“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10、《诗·大雅》中的《生民》、《 公刘 》、《 緜》可以看作周氏族早期发展的“三部曲”。
11、某些汉代学者如司马迁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12.周代朝廷对诗歌十分重视并建立了采诗、献诗的制度。
13、西汉传《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大家。
其中由战国古文字写定的毛诗,被称为“古文经”。
14、《尚书》是我国散文形成的标志。
15、《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大事。
16、《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17、《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18、《战国策》或曰《短长》,或曰《事语》应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经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遂相沿至今。
19、《易经》包括卦辞与爻辞。
20、司马迁和班固都明确地记载,《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并说他是鲁国的太史。
21、《国语》又称“春秋外传”。
22、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23、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24、《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5、墨子主张“兼爱”与“非攻”。
26、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和“良知论”。
27、《庄子》今存33篇,其中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8、金圣叹称《庄子》为“天下第一奇书”。
29、至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30、宋代研究楚辞的学者黄伯思曾经对楚辞这个名称进行过解释,他说:
“盖屈、宋诸人,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
”(《校定楚辞序》)
31、分析楚辞的形式,其歌辞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兮”、“思”之类。
32、九歌共有11篇,其中《国殇》是一首对为国牺牲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33、《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其篇目为《惜诵》、《抽思》、《哀郢》、《涉江》、《橘颂》、《怀沙》、《惜
往日》、《思美人》、《悲回风》。
34、“建安七子”是指七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
“七子”这一名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
35、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36、徐干是学者,曾著《中论》。
37、蔡琰字文姬。
38、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山巨源即山涛,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39、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要算是曹丕的《燕歌行》。
40、陆机被称为“太康之英”。
41、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了更多的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之称。
42、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
43、潘岳与陆机齐名,是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44、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
《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这显然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45、《扶风歌》是刘琨的代表作。
46、郭璞的代表作是《游仙诗》十四首。
47、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保存在《清商曲辞》中,北朝乐府民歌保存在《梁鼓角横吹曲》中。
48、《乐府诗集》一百卷,分十二类:
(1)郊庙歌辞,
(2)燕射歌辞,(3)鼓吹歌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49、南朝乐府民歌见于《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
50、南朝民歌主要是表现爱情的情歌和反映婚姻问题,诗歌以巧用双关、谐声、隐语见称,工于抒情。
51、北朝民歌主要是反映北方民族尚武精神和反映恋爱、婚姻的诗篇,风格粗犷。
52、南朝抒情长诗《西洲曲》收入《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全篇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
歌辞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宛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
53、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木兰诗》。
54、《古今乐录》为陈释智匠所著。
55、《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诗歌杰出的代表作。
56、齐永明年间,周顒发现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始著《四声切韵》。
57、著名诗人沈约,又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
力求作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58、谢灵运《登池上楼》有曰: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59、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有曰: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60、梁简文帝萧纲是“宫体”诗派的核心。
61、总的看来,骈文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62、押韵的骈文即是骈赋。
63、《芜城赋》的作者是鲍照。
64、《北山移文》的作者是孔稚珪。
65、《恨赋》和《别赋》的作者是江淹。
66、《小园赋》的作者是庾信。
67、《哀江南赋》中“哀江南”一语,出于《楚辞·招魂》的“魂兮归来哀江南”句。
68、《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衒之。
“伽蓝”是梵语“僧伽蓝”的简略,就是佛寺的意思。
69、《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这本书是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弟之书。
70、《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本书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71、纯粹记录人物轶事的小说,最早的作品是东晋裴启的《语林》,比较完整流传至今的只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72、志怪小说《搜神记》的作者是王宝。
73、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论,尊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74、陆机《文赋》以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75、钟嵘的《诗品》是专门评论五言诗的,它将诗人分为三品,将陶渊明列入中品。
76、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最系统的著作。
77、现存的文章总集,以萧统的《文选》为最早,他在《序》中提出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名词解释
1、神话
答:
神话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神话。
神话不同于传说、寓言和宗教,它主要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传说中的历史内容、寓言中的道德训诫、宗教中的劝箴意味都少见于神话。
神话起源于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表达出远古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2、《山海经》
答:
《山海经》是一部书名,全书共18篇,作者不详。
各篇著名时代亦无定论。
主要内容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3、赋比兴
答: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毛诗序》提出“《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后来学者大率以“六义”之“赋”、“比”、“兴”总结《诗经》的写作艺术手法。
朱熹《诗集传》云:
“赋者,铺陈其物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一般,古人把《诗经》中常用的直述手法称为“赋”,把《诗经》中常用的比喻手法称为“比”,把《诗经》中常用的借景启情、借物发端的手法称为“兴”。
4、郑卫之音
答:
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
郑、卫两国的音乐多新乐,因《诗经》中的《郑风》、《卫风》被一些人目为“刺淫”之作,遂以郑卫之音与附会,而有“郑声淫”之说。
故后也用作淫靡之乐的代称。
5、春秋笔法
答:
古代学者认为孔子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史记•孔子世家》),“以一字为褒贬”(杜预《左传序》),含有“微有大义”(《汉书•艺文志》),后因称文笔曲折而含意深奥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6、春秋三传
答:
春秋三传指阐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丘明的《左传》、穀梁赤的《穀梁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
7、九流十家
答:
秦诸子之学,司马迁在他的《太史公自序》中载其父司马谈之说,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汉书•艺文志》增以纵横、杂、农、小说,为诸子十家。
并言“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其中去小说家,谓之九流。
8、稷下学派
答:
稷下是指当时齐国的国都临淄(现山东淄博市)的稷门附近,作为一个地名是因为附近有一座稷山,因为这个地方在稷山之下而得名。
战国时代,齐宣王曾经继承他的祖父齐桓公和他的父亲齐威王,在这里建立了学宫,招揽当时各国的学者到这个地方来讲学争鸣,因而就成为战国时代各家学派的一个会萃中心。
当时稷下讲学的,有些都是当时很著名的人物,如荀子等。
9、楚辞
答:
楚辞亦作“楚词”。
本为楚地歌谣。
战国楚屈原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洪篇巨制,后人仿效,各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楚辞”。
西汉刘向编辑成《楚辞》集,东汉王逸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10、九歌
答:
《楚辞》篇名。
“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
《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
《东皇太一》、《云中》、《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
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
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11、建安风骨
答:
建安风骨是易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
12、竹林七贤
答:
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
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事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13、田园诗
答:
田园诗是诗歌的一种,歌咏农村景物或农民、牧人、渔父的生活,格调恬静悠然。
东晋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被称作“田园诗”的代表作,如《饮酒》[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
其形成主要是诗人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抗争,从而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隐逸避世的思想情绪。
14、游仙诗
答:
游仙诗的来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诗》,汉乐府中也有这类作品,建安、正始时期更不断有人继作。
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真正描写游仙的诗;一种是借游仙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一些作品就是如此。
郭璞的《游仙诗》显然是继承后一种传统,借游仙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
15、《乐府诗集》
答:
《乐府诗集》是总集名。
宋郭茂倩编。
书凡一百卷,分十二类:
(1)郊庙歌辞,
(2)燕射歌辞,(3)鼓吹歌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
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
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颇多优秀作品。
全书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源和发展,都有考订。
每题以古辞居前,后人仿作列后,资料丰富。
16、梁鼓角横吹曲
答:
所谓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做“鼓角横吹曲”。
这些歌词的作者也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
北朝的鼓角横吹曲曾先后输入齐、梁,并由梁乐府保存,陈释智匠著《古今乐录》因冠以“梁”字,后人遂沿用不改。
17、山水诗
答: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
开创于南朝宋谢灵运,经过谢朓的发展,何逊、阴铿等人的创作实践,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诗派。
唐代王维、孟浩然都是山水诗杰出的代表作家。
18、永明体
答: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萧赜的年号,从公元483年始,至公元493止,共十一年。
“永明体”就是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新诗体。
“永明体”的形式特点是利用汉字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将四声音调不同的文字按一定规则组织排列起来,使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
“永明体”主要指五言诗,要求讲格律对偶,“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具体运用时应避免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等声病。
“永明体”的声律特点同样适用于骈文及其他各类文章。
19、《芜城赋》
答:
赋篇名。
南朝宋鲍照作。
写其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故城时的感受。
其时广陵曾因北魏南侵和竟陵王刘诞的叛乱,受到两次重大破坏。
赋中以广陵全盛时的情状,与当日满目凄凉的景况相对照,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分裂、统治阶级之间相互争夺的战争对社会所造成的严重损害。
但情调低沉,杂有“人生无常”的感叹。
语言工丽中见清峻,状物生动,是南朝小赋中的著名作品。
20、《别赋》
答:
赋篇名。
南朝梁江淹作。
叙述征人、思妇等不同人物与家属、亲友远别时的悲伤之情,以申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主题。
全篇虽多哀怨之思,而风格俊拔,并善于运用自然风物来烘托别情,情景交融,与《恨赋》同为南朝抒情小赋中的名作。
21、《哀江南赋》
答:
赋篇名。
北周庾信作。
庾信本仕于梁,后出使西魏,被羁留而仕北朝。
文中结合身世,叙写梁末侯景之乱及西魏攻陷江陵事。
对梁末统治集团的倒行逆施,有很多揭露;于侯景军及西魏军的凶残、人民所受的灾难,也有所反映,而其主旨,则在悼念梁室的覆亡。
通篇文辞凄恻,情调低沉。
22、《搜神记》
答:
《搜神记》为志怪小说集。
东晋干宝作。
二十卷。
今本由后人缀集增益而成,非原来面目。
所记多为神怪灵异之事。
作者喜欢阴阳术数,在《自序》中说写此书的目的是:
“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诬也。
”本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描写很细致,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
23、《世说新语》
答:
《世说新语》为笔记小说集。
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
原为八卷,刘注本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记载汉末到东晋士族的轶事和言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放诞生活和清谈风气。
在中国小说中自成一体,后代仿作者甚多。
由于作者用清谈家的观点来品评人物,所以书中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批判黑暗、讽刺奢淫、表彰善良的记述。
全书语言精炼,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形像和精神面貌,韵味隽永。
刘孝标所作的注释,引书达四百余种,现多失传,故资料价值很大。
简述题
1、谈谈文学艺术的起源。
答:
1、文学艺术的产生和起源并不是在人类有了文字之后,而是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经产生了。
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也就是在原始人当中口耳相传的一些作品,就是古老的歌谣和神话故事。
2、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最早的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之中,它是根据劳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3、文学艺术产生之后,成为组织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一种手段;或者是模仿和再现劳动生活情景,以巩固劳动经验,熟悉劳动技巧;或者出于某种幻想,企图用它来战胜自然,争取丰收。
4、离开人类的社会性,离开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基本的生活实践——生产劳动,去探索和解答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都只能是唯心主义的,是错误的。
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等,莫不如此。
2、谈谈《诗经》对后世产生过哪些重要的影响。
答:
(1)、《诗经》为我国文学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奠定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直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也创作了许多被后人称作“汉魏风骨”的诗歌,这“汉魏风骨”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再现。
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也继承了《诗经》写实传统。
唐代陈子昂、杜甫、白居易等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光大发扬了这一传统。
宋以下,凡重视国计民生的诗人,如王禹偁、范成大等,无不在创作中联系实际、反映现实。
(2)、《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比兴手法,给后世以极大的影响,且在以后的创作中愈传愈新,愈用愈妙。
如屈原《离骚》、荀卿的赋,还有阮籍、李白、李商隐、李贺等诗作中多有比兴手法的继承与运用。
(3)、《诗经》的四言体诗,流行于汉魏六朝,曹操之诗,工于四言,嵇康、陶渊明、王维、柳宗元等诗集中均有四言体诗作。
四言诗还影响了其它文体,如赋、颂、赞、诔、碑、箴、铭、序等。
还有历代统治阶级用于祭祀的乐歌,一般也均用四言。
《诗经》中的杂言体,对对后世诸如两汉乐府民歌也有一定的影响。
(4)、《诗经》的词汇、押韵等,后人也习用之。
如诗用叠字,从《楚辞•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到汉《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皆源于《诗经》。
《诗经》的用韵有首句次句连用韵的,有一起即隔句用韵的,有自首至末句句用韵的,后世诗歌用韵的类型皆源于《诗经》。
3、简述《诗经》中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答:
《诗经》中的民歌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
西周至春秋,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
从事农业生产、担负官府徭役的主要是依附领主土地、缺少人身自由的农奴。
在残酷的剥削下,农奴过着的悲惨的生活,唱出了一首首反映生活艰难、劳作艰辛的诗歌。
《诗经》中《豳风•七月》、《魏风•硕鼠》、《伐檀》等就是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代表作。
其二,反映兵役、徭役痛苦的诗歌。
西周初年,国势不安,内叛严重;西周后期,外患多次发生;春秋时,诸侯争霸,时有战事,兵役、徭役不断。
大量的平民和农奴被迫当兵打仗,致使田园荒芜、骨肉分离。
士兵之歌大多抒发厌战思乡之情。
《诗经》中《豳风•东山》、《卫风•伯兮》、《齐风•东方未明》是反映兵役、徭役痛苦的诗歌的代表作品。
其三,表现热烈的男女恋情的诗歌。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
谈情说爱的民间歌谣,在山乡田野、河畔溪边,时起时落。
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以《诗经》中占的比例很大,大都收在《国风》之中,这些情歌,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恋人的喜怒哀乐与音容笑貌。
《邶风•静女》、《郑风•溱洧》、《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等是表现热烈的男女恋情的诗歌的代表作品。
其四,悲戚的弃妇之歌。
周代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的维系完全取决于丈夫的好恶。
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使许多妇女遭受厄运。
《诗经》中的一些诗,如《卫风•氓》、《邶风•谷风》都是弃妇诗中的代表作。
《诗经》当中的弃妇诗,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不幸遭遇,说明在当时社会里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反映了广大妇女受压迫的现实,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五,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
在《诗经》中有一部分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
如《周南•芣苢》就是一首描写一群妇女在田野中采集车前子的诗。
《诗经》中还有一部分诗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如《秦风•无衣》就是一篇著名的爱国诗篇。
4、谈谈《尚书》是怎样的一部书。
答:
产生殷商末年和西周初年的一些散文,后来被收到一本书里,叫《尚书》。
我国最早的长篇散文,保存在《尚书》中间。
《尚书》就是上古之书,“尚”是上古的意思,“书”是史书的意思。
儒家曾把这本书奉为经典,所以又叫《书经》。
这部书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
它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和夏书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某些传闻编写出来的,比较可信的还是商书、周书这两部分。
从性质上说,《尚书》中的文章都是些官方的文告,这些文章是用语录体写的,可以说是商、周两代统治者讲话的记录。
5、简述《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答:
《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其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主要是记言。
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语言简练,用意深远,表现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
如“岁寒,然后知桦柏之后彫也”(《子罕》),借对松柏的礼赞,概括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
又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看见孔子有道不仕。
问道:
“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
求善贾而沽诸?
”孔子说:
“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善贾者也。
”(子罕)宛转曲折地表达了孔门弟子间的亲切谈话,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2)、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的形象。
如《先进》篇弟子侍坐章,仲由的坦率,冉求、公西赤的谦逊,曾点的洒脱,以及《微子》篇长沮、桀溺、丈人遗世傲慢的隐逸的形象,都写得具体生动。
(3)、全书浅近易懂,接近口语。
如《八佾》篇“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及“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等都可以见出这一特点。
6、简述楚辞体的来源和它的主要文体特点。
答:
楚辞体的来源:
(1)、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所谓楚声与楚歌有着直接的关系。
楚声就是指楚地的音乐、乐调,楚歌就是指楚地的民歌。
对楚辞体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楚地的民间巫歌。
在楚地,祭祀时用巫,他们“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从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可明显看出这种楚地巫歌的影响。
(2)、明显地受到北方诗歌代表《诗经》的影响。
比如《橘颂》、《天问》是四言诗,这主要是《诗经》的诗歌形式。
(3)、战国时代纵横家铺叙华彩的言词和当时记载这些繁词华句的散文作品,对屈原的楚辞也有相当的影响。
楚辞体的文体特点:
楚辞,按其名称的本义来说,就是指楚地的歌辞的意思。
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宋代研究楚辞的学者黄伯思曾经对楚辞这个名称进行过解释,他说:
“盖屈、宋诸人,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词’。
”(《校定楚辞序》)“书楚语”,即是用楚国的方言来写的;“作楚声”,楚声就是楚地的乐调;“纪楚地”,楚辞作品记述的是楚国的地方;“名楚物”,它写到的事物如动植物、文物都是楚国的品物,所以“可谓之楚辞”。
7、简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答:
(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