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367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总校陈莉

2012.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感谢刘主任和王老师给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8月29日当我接到任务并拿到这本新书,我就首先发现封皮的变化,由原来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改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由原来的初审改为教育部审定。

随手翻开新书,随处可以看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影子。

几天来,我将旧教材和新教材逐页对比、分析,发现教材的结构更为合理,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更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助于学生轻松地学。

一、全册教材分析

纵观全册教材,根据《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教材的结构进行了调整和内容修订。

变化主要有:

(一)单元内容的变动

数与代数:

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由原来的“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改为“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图形与几何:

旧教材中的四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和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互调。

删除“图形与位置”中的“观察物体”内容,单元标题改为“认识位置”。

统计与概率:

删除第八单元“我换牙了”统计内容。

综合与实践:

旧教材中的2个数学广场删掉。

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删掉。

实验活动“找找周围的数”由第二单元调整到第一单元后,增加“分积木”的实践活动课。

增加了两个智慧广场内容。

更有趣味性。

课标在第一学段的教学内容中提出“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教材中安排的这2个智慧广场,就是引导孩子利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具体修改编排

1.修订前教材中的情境图,信息含量一般都比较大,有主信息,有副信息;有显性信息,有隐性信息。

信息过于复杂,造成对数学本质内容的干扰。

新教材将多信息量的情境图进行删减或调整,减少了情境图中的信息量,降低了信息的复杂程度。

使情境图实用性更强,学生便于观察,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老师在使用教材时更游刃有余。

2.每个信息窗中的“问题口袋”删除,而在每单元后面增加“问题口袋”。

从这个改变不难看出,在教学每单元结束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回顾,对还有疑问的内容进行梳理,放入问题口袋,培养孩子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3.每个信息窗后的自主练习内容都有一定的增加,这也弥补了青岛版练习量少的特点,体现了课标把“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重点提出的理念。

4.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我们重点是培养孩子初步的问题意识,会说三句话。

除了信息窗图以外,教材中有许多地方也加以体现。

如第40页的题目,把我们熟悉的三句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更有趣味,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教材中多处体现对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例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

除了原有的内容外,教材又增加了……第三单元中每个自主练习都有这样的书写练习。

下面我就将教材逐个单元逐个信息窗地进行细致解读,对于变化较大、重点内容我可能说的详细一些,并提出教学建议,而一些变动不大的教学内容因为时间关系就一带而过。

二、单元教材分析

准备课:

海底世界——数数

课本的开页图——“海底世界”属于准备课,和旧教材完全相同。

通过简单的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数数、方位、分类、大小、位置、比较、图形及观察、动手、表达等多方面的情况,在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

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是数的认识的起始阶段,对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内容主要有……

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做了一番调整……有经验的教师肯定记得,在教学旧教材时我们往往会把10先放一放,认完0再回头写10。

新教材把0的认识调整到窗二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信息窗一:

“科技小组活动”(5以内数的认识)

变化:

新教材将主题图进行了修改,只保留了有用的数学信息,少而精。

“你说我讲”红点1中,增加了利用计数器拨数来理解数的顺序,这在旧教材中是一道自主练习题目。

这样安排足以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也弥补了旧教材的知识遗漏,使数的认识体系更加完整。

教学建议:

(1)重点理解1-5的基数意义。

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由物到数”和“由数到物”的过程。

先结合情境图体会数的意义,然后用点子图表现出来,最后抽象出数。

“由数到物”是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1.2.3.4.5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什么,借助具体化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基数意义。

(2)经历数的组成的抽象过程。

教材呈现4的组成,目的是体现有序思考,四个方块,往右挪1个……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考方法,然后再自主学习2、3、5的组成。

老师们也可以先教学5的组成,更能体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有序方法。

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操作,通过分一分形成数的组成的表象。

(3)分散教学难点—写数。

写数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记字形 讲要领 比异同练难点。

为了达到书写规范的目的,建议老师们可以把1-5分散在两至三节课中进行。

2.信息窗二“快乐课堂”(0的认识)

变化:

新教材删将情境图加以简化,只保留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素材,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摘苹果”的游戏。

“一个苹果也没有怎么表示”“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是0,而非其它一些图案或图形,因此新教材将原来的()删除,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绿点问题中,将旧教材中的温度计删除,增加体育比赛中的0。

温度计学生接触的比较少,而各种比赛中的0学生接触比较多,这样修改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学建议: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老师们可以创设更加富有童趣的情境,如小猫钓鱼,小兔吃萝卜,小猴摘桃子等来理解0的基本意义。

(2)理解0不同的含义。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0表示一个也没有,它和1、2等一样,也是一个数。

教学绿点时,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还见过0,再利用教具和课件直观呈现尺子等理解0的其它意义。

虽然教材中把温度计删除了,但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温度计上有0,老师们就要展示并引导学生理解0的分界线的意义。

3.信息窗三:

“老鹰捉小鸡”:

(6-10的认识)

变化:

“你说我讲”中同样增加了利用计数器拨数来理解数的顺序,使数的认识体系更加完整。

红点3是教学序数的意义,学生是在活动和体验中理解的,旧教材中的结论学生并不能理解,因此新教材果断删掉,并增加了“从前往后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序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

(1)重视数的组成教学。

10以内数的组成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直接关系到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教材在例题中并没有出现6-10的组成内容,但我们教师绝对不能忽略。

前面有了5以内组成的基础,学生会有序地进行操作思考,老师可以逐步放手进行教学。

并通过对口令、玩卡片等练习形式进行巩固,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效率。

自主练习中的3、8、10等都是非常好的练习形式。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分散教学难点。

6-10的写法仍然是难点。

因此我建议大家把6-10的组成和数的意义及写法分课时教学,让重难点分开逐个突破。

(3)重视序数的教学。

老师们可以在班内组织学生站队,以游戏的方式灵活进行,例如XX排第几,排第3的是谁,请排在第5个的同学举手,请从前数4个同学往前迈一步,以此来理解序数的意义,比较“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加深理解。

老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接触到的几个和第几个的问题,理解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4.信息窗四“拔河比赛”。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变化:

旧教材中的中心问题是“怎么还没开始?

”,因为“我们的人少”,“怎么能知道他们的人少?

”拐了一个大弯,才引出本课的中心问题。

新教材直接出现“人数不一样多”“哪边人最多?

简单明了,直奔主题。

旧教材中是比的少,而新教材是比谁多,先学大于,再学小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在这里,新教材增加了三种符号的写法,这个内容在旧教参中有提到,现在放到新课部分,希望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

教学建议:

(1)调整教材内容。

由于教材提供的9、10数太大,学生操作学具浪费较长时间,建议老师们改成比较小的数据和情境,比如给4只小兔分3个萝卜够不够分,以此展开对数的大小的比较。

(2)在操作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在比较时,允许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但要引导学生着重体会一一对应的意义,并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多少。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教材把它独立编排,突出了其重要地位。

旧教材的4幅图突出了“找“,教师操作困难。

而新教材的安排更具有操作性,通过想、找、说、议四个教学流程寻找周围的数。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按照教材中提供的过程进。

在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内容:

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长短、多少、轻重、高矮等。

1、信息窗一:

借助生活经验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这两个问题(…)。

新教材把原来非数学的问题改为引导学生总结发现,从而得出分的方法不同、结果不同的结论,还原数学本质。

这也是修订后课程标准的一大亮色。

教学建议:

(1)设计活动场景,注重动手操作。

老师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素材,引导学生分铅笔、书本等物品,在活动中明确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2)强调分类标准,避免二次分类。

分衣服可以按人、季节、上下衣等来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自然也不同。

在教学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但是要避免二次分类,情况如果出现,一定要及时纠正。

(3)体会分类整理的必要性。

生活中分类的运用有很多,如超市物品的分类摆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体会分类整理的必要性。

2、信息窗2:

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的比较。

变化:

新教材中删掉了情境图中比厚薄的衣服,也把例题比厚薄改为比长短,更加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另外,教材中出现了对比较策略的渗透,引导学生不仅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能获得初步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

建议:

(1)借助直观进行比较。

比铅笔长短时要让学生亲自比一比,比轻重时掂一掂、比多少时数一数。

对学生的比较方法(直觉比较、推理比较)不要强求一致,只要比较正确就要予以肯定。

(2)注重比较方法的指导。

在比长短时,不要只关注结果,还要知道“怎么比的”。

如教材中的一样,(…),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比较方法。

第三单元:

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信息窗由原来的6个改为8个。

原教材中的“知识块”较大,教学难点比较集中,而且练习量不够。

新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适当缩小了“知识块”,把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机结合、交叉编排、同步推进。

(如……)教科书这样调整改变了知识点过分集中的情况,分散了计算难点,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和进度,并能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对于0的加减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先学习加法再学习减法,但是新教材却把减法安排在了前面。

建议老师们可以再重新调整,将0的加法放在前面进行学习。

1.信息窗一:

加法的意义、和是2-5的加法

改动:

红点一的呈现与旧教材相同,有点数法和想组合的方法。

删掉了“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重视学生的“理解”,不必用语言描述。

绿点中增加点子图,图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建议:

(1)初步学会用三句话表述问题。

在观察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数学问题,如:

水帘洞旁有2只小猴,树上有3只,一共有几只小猴?

可以把完整的问题板书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学生表述不清也不要紧,以后在练习中还有专门的题目进行练习。

(2)重视理解加法意义。

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操作、语言表达、解释算式”三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含义。

在操作时,要有把学具合起来的过程,同时用手势做合起来的动作,理解把3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列式后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算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自主练习第1题也应引起老师们的重视,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3)因为计算的数目比较小,这里并不把算法放在突出的地位教学。

教师可以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和是2~5的加法算式,并利用对口令等方式进行练习,鼓励学生熟练掌握,培养计算能力。

2、信息窗二:

减法的意义、被减数是2-5的减法、0的减法

改动:

信息窗由“游水帘洞”改为“小猴子下山”。

在红点1中增加了画图的方法,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去掉”的过程,有助于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和加法一样,教材去掉了小博士(…),在绿点中也增加了点子图。

帮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中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可以先观察前两幅图,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减法的意义。

后两幅图可作为练习巩固的内容。

减法的意义和2-5的减法可分2课时进行。

(2)重视操作,理解意义。

教师应指导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加深对“去掉”意义的理解,从而揭示“从4里面去掉1,用减法计算”,初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同时,还要讲清楚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意义。

(3)整理被减数是2~5的减法算式,加强练习。

3、信息窗三:

和是6、7的加法、有关0的加法

特点:

你说我讲中小学生的对话包含2个内容,左边呈现的是计算方法:

接数法和想组成的方法。

右边是加法交换律。

针对教学内容我提几点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1)重视计算方法的教学,指导择优。

计算时学生可能用数数、接数、想组成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并优化算法,体会用数的组成想算法的便捷性。

(2)渗透“加法交换律”。

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求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可以用4+2,也可以是2+4。

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4+2=2+4,初步了解交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但教师不要讲解加法交换律,只要学生能结果具体算式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可以了。

(3)用好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是新增练习,通过饼干图来整理有关6的加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操作理解中整理知识。

而对于7的加法,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形式进行整理并加以练习。

第3题是图画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建议老师们可以参考人教版教材,先观察图画,然后…,体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第5题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一图二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看图说话,在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完成。

第9题是用讲故事的形式呈现最原始的数学问题(三句话),老师们可以按照人教版的教学步骤进行,并且要引导学生多说多练。

4.信息窗四: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本信息窗教学6、7的减法,在例题中呈现了3种计算方法:

一个一个地减、用数的分成或“想加算减”,完全脱离了实物和图形。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体会哪种方法简便,体会想数的分成和想加算减的便捷性。

另外,自主练习中的第1、3、5、11等题目的处理和加法一样,就不一一介绍。

5.信息窗五:

有关8、9的加减法

当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对8、9的加减法学习就非常地容易,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还要适时整理和是8、9的加法算式和被减数是8、9的算式,并结合自主练习进行巩固。

也可以让学生做成口算卡片练习。

练习题中,第6题是一图四式,凸显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沟通加法和减法的联系。

第8题是“填未知加数”。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好后先画一画,然后再填一填。

并且增加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填未知数的方法。

6.信息窗六:

有关10的加减法

本信息窗的问题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通过分桃子思考“可以怎样分?

”,来学习10的加减法。

建议:

(1)在本节课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按照规律来分学具,这样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问题的习惯。

(2)重视记录方法的指导。

在操作时要鼓励学生边操作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

在教材第15页练习中有一道题目,通过摆一摆填出7的分成。

因为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可能会出现用表格记录。

但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用算式记录下来。

教师要及时评价,并将加减法算式进行梳理。

向学生渗透学习的策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

7.信息窗七:

10以内的连加、连减

变化:

本信窗的例题形式和旧教材相同。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连加连减,记忆中间得数会有一定困难,教学时要让学生在先算的部分画线并写出第一步的得数,引导学生用“先算…再算…”的方式说清运算顺序。

另外,自主练习题由5道增加到12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8.信息窗八:

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本窗的内容基本没变。

由于加减混合类型的图画内容不容易观察先后顺序,老师们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弄清楚先后顺序,然后再列加减混合算式进行解答,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单元:

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本单元是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与旧教材相比,删除了窗2观察物体。

信息窗变化:

新教材把旧教材中信息窗指鼻子眼睛的游戏放入自主练习中,而把原来的自主练习第1题改为例题,删除“反反正正”。

这样的变动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帮助学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初步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新教材在你说我讲中增加了图画,学生更容易对左右进行辨认,同时补充了稍息时伸左脚,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判断左右的方法。

教学建议:

(1)依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左右。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要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来判断,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来判断哪边是左、哪边是右。

可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得到对左右方位的切身体验。

(2)注意左右的相对性。

可以借助同桌两个面对面做游戏,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并用“×在×的×边”完整地描述。

避免“×在左边”“×在右边”这样简单化的、不具备相对性的表述。

智慧广场一

课程标准修订版在“四基”中增加了“数学基本思想”,在学段目标中也提出“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因此,新教材将原来第62页的聪明小屋独立安排在智慧广场中,使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画图”,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通过汇报交流,对画图的方法给予肯定,指导学生理解画图的步骤和方法,从而了解“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教学新课后,可以先练习第2、3题,巩固新知。

第1、4、5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具体的指导,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的2个信息窗内容变动不大。

但有几个小细节需要老师们关注。

1.信息窗一“认识11-20各数”(数数、写数、数的组成、计数单位和数位。

变动:

数海鸥的只数时旧教材呈现了估计的方法,老师们教学时会发现学生并不会估计,也完全没有估计的必要。

所以新教材删掉了估计内容,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新教材将方块改成小棒,学生更容易操作。

在教学20时,新教材呈现了从19拨到20的过程,渗透“满十进一”,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

建议:

(1)突出计数单位“十”的教学。

教师要利用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特别是用好小棒和计数器来认识数位,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自主练习中的第1题是“圈十练习”也要把握好。

(2)增加11~20的顺序的内容。

在学生充分认识11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摆小棒从11接着数,一直数到19,说一说组成,也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自主练习第9题在原教材中是先数再估,新教材删除估计内容后,题目就改为先圈再数,引导学生圈一圈,然后五个五个数,渗透数数的方法和策略。

2.信息窗二:

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

变动:

在计算12+3时,新教材除了提供接数法外,还通过操作小棒和计数器理解先算个位再算十位的道理,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同时掌握算法。

教学建议

(1)体现算法多样化,优化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多种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对比,意识到先算个位再加10有优势,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口算。

(2)加强对比练习。

自主练习第1和3题,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在计算十几加几和十几减几时体会先算个位是比较简捷的算法。

(3)补充十加几的练习。

自主练习第8题是关于十加几的加法题,在练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计算。

智慧广场二

在这里教材安排的内容同样是低年级最典型的同样多问题。

有了上一个智慧广场的基础,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想到用实物或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老师们可以把例题中数据变小一些,便于学生画图和操作。

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掌握画图的正确步骤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六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变化:

新教材将主题图的呈现形式做了改动,删掉了红点问题下的对话。

并在初步认识图形后增加了感知物体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建议:

(1)加强操作。

让学生在课前多准备一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模型,课上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拼搭。

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活动,建立表象。

(2)多感官参与,充分感知。

在观察特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辩一辩、滚一滚,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充分感知图形的特点。

(3)不拔高知识技能目标。

本单元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操作活动,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辩认就可以,不要做过高的要求。

实践活动:

分积木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对许多种积木的分类,进一步巩固分类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

教学时,老师们可以鼓励学生带来实物进行活动,也可以利用教材附页中的图片进行。

分一分时,学生可以按照形状或颜色来分一分,然后通过议一议得出结论:

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分类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数学思想。

第七单元:

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本单元有6个信息窗,将旧教材的窗2分成2个信息窗,分散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新教材将最后一个窗删除,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在各种练习中,更便于教师和学生使用。

1、信息窗一:

9加几、几加9

改变:

教材的中心问题把…改为…,将非数学的内容删除,还原数学问题的本色。

计算方法和旧教材基本相同,有接数法、凑十法、多加再减的方法。

但新教材对凑十法有了更清晰的演绎过程,突出了重点地位。

计算6+9时教材删掉了凑6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加法的交换律来计算。

教学建议:

(1)重视操作,理解算理。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教材列举了数一数、把9看成10多加再减、凑十等三种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方法,只要学生提出的算法有道理,都应给予肯定。

(2)注重比较,优化算法。

在课堂中出现多种算法后,老师们有必要组织学生比较各种算法,体会哪种算法更简便,从而优化出“凑十法”,为下一步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3)整理9加几的算式。

学习新课后,老师有必要组织学生总结9加几的8道算式,并在练习中做到熟练掌握。

(4)重视6+9的学习。

教材中把6+9安排在9+6之后,目的就是强化在计算小数加大数时,可以转化成“大数加小数”的方法,渗透交换两个加数和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这个内容建议老师们安排在第2课时学生熟练掌握9加几之后进行。

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优化算法,帮助学生用合适的计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