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应用讲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231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应用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光学应用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光学应用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光学应用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光学应用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学应用讲义.docx

《光学应用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应用讲义.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学应用讲义.docx

光学应用讲义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教师:

刘传兴学生:

张越时间:

2010年12月11日10:

00—12:

00段

课题

光学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3、理解凸透镜能实像和虚像

4、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5、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6、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与物镜、目镜的作用

【教学难点】

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与物镜、目镜的作用

考点及考试要求

1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2、初步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

3、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展情况及应用前景,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第一节透镜

焦点问答

1.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起会聚作用B.经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交于点

C.平行射来的一束光一定会聚于焦点D.凸透镜对光线起折射并会聚的作用

解答:

光线通过凸透镜发生两次折射;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不局限于平行光线,但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后才能交于焦点。

正确选项是D。

2.关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线起折射并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B.经凹透镜发散的光线不能交于点

C.凹透镜只能对平行光线起发散作用

D.凹透镜的焦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解答:

凹透镜对光起折射、发散作用,它可以使本来应会聚的光线(指向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变成平行光线射出;也可以使很快就要会聚的一束光束延缓了会聚,由此可见,经凹透镜发散的光线也可能交于一点。

正确选项是A、D。

 

3.根据图1所示的光线传播情况,在方框内画上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

图1

解答:

本题要求根据入射光线和射出光线判断方框内光学元件的种类。

根据凸透镜具有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的作用,我们可判定A方框为凸透镜。

图B、图C都是两条可以相交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成两条平行光线。

表面看来这两个图中光线似乎是一样的,仔细观察发现它们有区别,B图中左边的光线射到了右边,右边的射到左边去了;C图中入射光线和射出光线的位置并没有改变。

我们知道两条公聚于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射出。

图C就正是这种情形,所以图C方框中应是凹透镜。

图B中两条入射光线出现了相交,凹透镜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我们知道凸透镜除了具有图A所示作用外,在此基础上,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从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这样一来图B中如果这两条入射光线先在凸透镜前焦点处相交,再由焦点发出,那么相交后主光轴左边的光线就刚好到了右边,右边的就到了左边,且与主光轴平行射出。

由此可见,图B的方框中为凸透镜,且两条入射光线先相交于镜前焦点处。

所以,在图A方框里画凸透镜,并确定主光轴、焦点位置,完成光路图;在图B方框里画上凸透镜,先定焦点,再由焦点和透镜中心确定主光轴,并完成光路图;在图C方框中画凹透镜,确定虚焦点的位置,再由凹透镜中心及虚焦点确定主光轴并完成光路图,如图2所示。

图2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焦点问答

1.用镜头焦距一定的照相机照相,要得到清晰的像,下面的论述正确的是()

A.拍摄较近景物时,照相机的镜头向前伸,所拍景物的像大一些

B.拍摄较近景物时,照相机的镜头往后缩,所拍景物的像大一些

C.拍摄较远景物时,照相机的镜头往后缩,所拍景物的像大一些

D.拍摄较远景物时,照相机的镜头往后缩,所拍景物的像小一些

解答:

照相机的镜头的伸缩是改变像距,在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实验中知道,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也就越大。

所以正确选项是A、D。

2.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有进入镜头,应如何调节照相机()

A.使照相机向后移B.使照相机的镜头向前伸

C.使照相机的镜头往后缩D.使照相机的光圈放大

解答:

出现有人没有进入镜头,是所成的像太大,超出了底片的面积,应该使所成的像再小些,具体办法可增大物距或减小像距。

所以正确选项是A、C。

3.如图3所示,在MN处放有一个透镜,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

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

解答:

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光可以认为是平行光。

将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其附近的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有许多光汇聚在这一点,这一点是透镜的焦点,它也就是太阳光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

我们知道凹透镜是发散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射出,它的焦点是虚焦点,只是发散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此处,用光屏是承接不到的。

所以应排除B、D选项。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平行光照到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即b点,故正确的选项为C。

4.放映幻灯机时,要使屏幕上所成的像再变大些,应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镜头与屏幕的距离,同时增大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B.增大镜头与屏幕的距离,同时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C.同时增大镜头与屏幕的距离及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D.同时减小镜头与屏幕的距离及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

解答:

幻灯机的制造原理是: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幻灯片相当于物体,放映在屏幕上的画面就是所成的像。

放映时,幻灯片放置在镜头后距镜头1倍焦距至2倍焦距之间;镜头前的屏幕放置在距镜头2倍焦距以外。

幻灯片上的画像有确定的大小,在屏幕上出现的放大的实像要越大,屏幕与镜头的距离应当增大,即像距应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物距减小时,像距才增大,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在增大镜头与屏幕的距离的同时,应当减小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即物距。

故正确的选项应为B。

5.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时,为了使看到的像大一些,应把物体()

A.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且焦点附近处B.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外且焦点附近处

C.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且远离焦点处D.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外且远离焦点处

解答:

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它的原理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所以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要把物体放在凸透镜上焦距以内,这样透过凸透镜向物体所在方向看去,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由于物体在经凸透镜成虚像的过程中,只要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就越大,所以为了使看到的像大一些,应把物体放置于凸透镜焦距以内且靠焦点附近处。

故正确的选项为A。

6.把一块玻璃压在报纸上,在玻璃上滴一滴水,通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字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是什么原因?

解答:

在玻璃上滴一滴水,这滴水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的形状,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凸透镜,通过这个水滴看到的报纸上的字,就相当于通过一个放大镜去看,因而看到的字是放大的,正立的,其实是报纸上字的虚像。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焦点问答

1.了解眼睛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

正常成年人其前后径平均为24mm,垂直径平均为23mm。

最前端突出于眶外12~14mm,受眼睑保护。

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如图4所示。

图4

(1)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

前l/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

白”。

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

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

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

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

横径为11.5

~12mm,垂直径约10.5~11mm。

周边厚约lmm,中央为0.6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

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

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

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

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

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

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

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

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

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

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神经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2)眼内腔和内容物

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

三者均透明,与角膜一起共称为届光介质。

房水由睫状突产生,有营养角膜、晶体及玻璃体,维持眼压的作用。

晶体为富有弹性的透明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虹膜、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眼球后4/5的空腔内。

主要成分为水。

玻璃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3)视神经、视路

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视网膜所得到的视觉信息,经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视路是指从视网膜接收视信息到大脑视皮层形成视觉的整个神经冲动传递的径路。

(4)眼附属器

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眼睑分上睑和下睑,居眼眶前口,覆盖眼球前面。

上睑以眉为界,下睑与颜面皮肤相连。

上下睑间的裂隙称睑裂。

两睑相连接处,分别称为内眦及外眦。

内眦处有肉状隆起称为泪阜。

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有孔的乳头状突起,称泪点,为泪小管的开口。

生理功能:

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由于经常瞬目,故可使泪液润湿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泽,并可清洁结膜囊内灰尘及细菌。

结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后面和眼球前面。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

由结膜形成的囊状间隙称为结膜囊泪器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

眼外肌共有6条,司眼球的运动。

眼眶是由额骨、蝶骨、筛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颅骨构成,眶内各组织之间充满脂肪,起软垫作用。

2.关于近视、远视……的基本常识

问:

什么是近视?

答:

近视是平行光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病人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还清楚,用凹透镜矫正近视。

问:

什么是远视?

答:

远视是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

病人主观感觉看远模糊,看近更模糊。

用凸透镜矫正远视。

轻度的远视,通过晶体的调节,主观感觉不明显。

随着年龄的增大,调节力下降,视疲劳,视物模糊等症状慢慢表现出来。

问:

什么是散光?

答:

散光是平行光经椭圆形的屈光面成像后,在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影像,有近视散光,远视散光,近视、远视散光同时存在。

散光可以用带柱镜的眼镜矫正,也可以用隐形眼镜矫正,硬性隐形眼镜矫正散光很好。

问:

远视和老花是不是一样?

答:

不一样。

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主要表现视远不清,视近更不清,视物疲劳。

远视自幼发生。

老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老化现象,随着调节力下降,从四十岁左右开始,无论有无近视或远视均会发生老花。

表现为将阅读物放远些才能看清楚,到一定时候需用凸透镜帮助看清。

问:

近视眼如何治疗?

答:

(1)配眼镜:

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达到正常视力(1.0),是一种最普遍、最经济的方法。

(2)隐形眼镜:

适合于屈光参差,中高度近视,圆锥角膜,或某些职业的需要。

(3)试戴:

通过客观眼光,主观验光得出的结果让病人试戴,必要时作一些调整,让病人看得清楚,看得持久,看得舒服为止。

问:

什么是屈光参差?

答:

两眼屈光度相差大于2.00D(二XX)以上称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如不及时矫正,度数高的眼会发生弱视,因此早期发现并早期矫正屈光参差是很重要的。

问:

验光度数不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答:

验光度数偏低偏高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度数偏高偏低。

使病人无法达到正常视力,而且,会出现眼睛易疲劳,眼痛,恶心等各种疗状。

近视度数偏高会诱导病人调节。

使近视度数加深。

高度近视、远视的儿童,如果度数不准确,在视力发育阶段不及时正确地矫正,错过弱视治疗的时机,以后的视力将无法提高。

问:

验光处方为什么有瞳距这一项?

答:

瞳距即两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配镜时需要镜片的光学中心与人眼的瞳孔距离相一致,否则会出现视物疲劳,恶心呕吐,双影等症状,度数高的病人尤其明显。

3.近视发生有信号

人们一直认为,视力减退是“悄悄”地降临,直等到发现视物模糊时,则木已成舟。

其实,在视力减退之前,近视眼的发生是有预兆、有信号的,在这里告诉大家,希望引起注意。

眼睛疲劳:

有些高年级的小学生或中学生,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抬头再看面前的物体。

有若即若离、浮动不稳的感觉。

有些人在望远久后再将视力移向近处物体。

或望近处久后再移向远处物体,眼前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现象。

这些都是眼睛睫状体调节失灵表现,是由眼疲劳所致。

另外,有的少年儿童会反复发生霰粒肿、麦粒肿或睑缘炎。

这些儿童视力虽然可达到1.0以上,其实已经“奏响”了近视眼的前奏曲。

知觉过敏:

在发生眼疲劳的同时,许多人还伴有眼睛灼热、发痒、干涩、胀痛,重者疼痛向眼眶深部扩散,甚至引起偏头痛,亦可引起枕部、颈项、肩背部的酸痛,这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发生疲劳性知觉过敏所致。

全身神经失调:

原来成绩好的小朋友对学习会产生厌烦情绪,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反应也有些迟钝,脾气变得急躁,对原来喜爱的东西也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下降,晚上睡眠时多梦、多汗,身体容易倦怠,且有眩晕、食欲不振等症状。

这些变化也是即将发生近视的信息。

以上三点,眼科医生称之为“近视前驱综合症”。

从中可见近视前首先出现的并非视力下降,而是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

近视眼也并不单单是眼睛的问题,而是与全身变化息息相关。

据眼科专家统计:

近视眼发生的先兆症状,40%先表现在敏感的三叉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有一位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就诊前6个月已有较严重的眼疲劳症状和知觉过敏症状。

检查发现,双眼视力均为1.5,双眼眼压2.30千帕,均属正常,其他检查也在正常范围。

经用维生素B、谷维索及滴眼宁液治疗3个月,眼疲劳症状有增无减,且视力减退,右眼为0.8,左眼为0.7。

进行散瞳验光检查,发现他右眼已有150度近视,左眼为175度近视。

可见,近视发生是有信号的,及早发现近视先兆,就能及早防治近视。

创新训练(眼睛和眼镜)

●同步创新训练

1.人用眼睛观察一个物体,例如观察一棵树,其光学原理就像图3—29中的一支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一样.__________就相当于图3—29中的蜡烛,人眼睛的_________就相当于凸透镜,_________就相当于光屏.

图3—29

2.图3—30中分别画出了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的各两种光路,在A、B、C、D四种光路中,__________描述了正常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__________描述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AB

图3—30

CD

3.眼镜店交给小红一个塑料袋,里面用纸包着四种眼镜镜片.小红知道这里面有刘老师+150度和李老师+300度的镜片,还有小华的-175度和小玲-350度的镜片.回到学校里打开纸包,发现四种镜片上都没有标明度数,小红仔细观察镜片的形状,并且特别注意镜片的厚度.他把四种镜片的截面画成了图3—31中甲、乙、丙、丁所示的形状,如果小红的作图是准确的,则可以知道:

__________是+150度的;__________是+300度的;__________是-175度的;__________是-350度的.以上四种镜片中,__________是近视眼镜的镜片.

图3—31

4.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一天晚上,小明想估测这副眼镜的度数,小明把房间的窗户打开,使得在房间里能看见窗外很远地方的一盏明灯.小明站在白墙旁边用眼镜片把这盏灯的像成在白墙上.小明测得此时镜片到墙的距离是约等于34cm.这样,可以认为,这副镜片的焦度是_________,镜片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5.图3—32描述了眼球在以一定视角观察某一物体时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如果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图3—32

A.站在20m远的1.6m高的人

B.18m远的一棵1.7m高的小树

C.20m远的1.7m高的栏杆

D.40m远的1.8m的竹竿

6.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3—33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___中的那一副.

图3—33

7.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

矫正近视眼的模拟实验

取一个凸透镜(家庭用放大镜),蜡烛(或电灯)、白纸板(做成光屏状)和近视眼镜.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3—34所示摆好,调节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使得在光屏上得到一个蜡烛的缩小实像.我们用白纸板模拟眼睛的视网膜,上述实验,表示正常眼看物体时,能在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像.

图3—34

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此时蜡烛的实像不再落在光屏上,光屏上蜡烛的形象变得模糊,用另一张白纸在光屏前移动,可得到蜡烛清晰的像.这个实验模拟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近视眼视网膜的前方.

用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前,模拟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视力.这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凹透镜发散后再进入眼睛(凸透镜),可以看到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蜡烛像.

请按上述过程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的数据,描述实验现象.

五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望远镜:

1、组成:

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叫做物镜

2、活动: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

(2)两个凸透镜(其中一个焦距较小)

3、伽利略望远镜和开普勒望远镜

(1)伽利略望远镜:

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2)开普勒望远镜:

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视角: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二、显微镜:

1、组成:

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

2、原理: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3、活动:

自制水滴显微镜

物体在物镜中成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⑤学习并跟画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

三、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极其相应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极其应用(包括与凹透镜的组合应用)

分类

成像条件

所成的像的性质

实际应用事例

1

2

3

4

5

①阅读上几节课的笔记或课文,归纳一下凸透镜能成几种不同的像?

这些像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这些成像规律分别有什么应用?

 

望远镜与显微镜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1)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2)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的距离,观察近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镜的结构模型.

2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组成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_______________,目前从太空中观察宇宙的望远镜是______________,一种分辨率高,可以操纵单个分子或原子的显微镜叫___________显微镜.

二.作图题

4.下面两图中两组透镜的焦点都重合,请完成光路图.

 

照相机、眼睛视力的矫正同步检测

填空题

1.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_________,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相当于焦距变_________;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相当于焦距变_______。

2.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眼的占40%,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当人眼距物体太近时,长时间迫使睫状体处于收缩状态,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________,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填“前”或“后”)。

3.矫正近视眼时,在眼睛前放一个_____透镜,利用_______的特点,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4.矫正远视眼时,在眼睛前放一个______透镜,利用_______的特点,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5.通过调节晶状体,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

正常人近点大约20cm处。

近视眼的近点______20cm,远视眼的近点__________20cm(填“大于”、“等于”、“小于”).

6.在我们使用照相机摄影时,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

(1)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距离______________胶片离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大于”、“小于”或“等于”);

(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时,物体在照片上所成的像越_________;(3)照相机胶片上所在的像一定比物体小;(4)物和像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

7.在我们使用投影仪时,我们发现一个这样的规律:

(1)光从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_________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填“大于”或“等于”);

(2)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屏幕上所成的像越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