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3174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docx

最新中医内科学问答题集共100页

 

中医(zhōngyī)内科学问答题集

中医(zhōngyī)内科学问答题集

(一)肺系病证

感冒

1.感冒有何临床表现?

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感冒的临床表现,初期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

感冒属表实证,治疗取解表达邪为原则,表虚证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2.感冒的病因(bìngyīn)以何邪为主?

并述其病机变化。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夹时令之气,或非时之气而伤人。

其主要病机变化,因风性轻扬,多犯上焦,风邪侵袭,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以致肺卫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痒或痛。

咳嗽

1.简述咳嗽与哮病、喘证(chuǎnzhènɡ)的鉴别点。

咳嗽是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哮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气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症。

发作与缓解均迅速。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是多种急慢性疾病(jíbìng)的一个症状。

2.临床上如何(rúhé)区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起病

病程

症状

病性

治法

禁忌

外感咳嗽

新咳,多兼有寒热身痛等表症

多实

疏邪宣肺

忌收敛

内伤咳嗽

久咳,反复咳嗽,多兼有脏腑内伤证

虚实

夹杂

调理脏腑 

忌辛散

3.论述(lùnshù)咳嗽的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予以散寒、清热、润燥等;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

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并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zhuóqíng)兼顾。

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哮病

1.哮证与喘证如何(rúhé)鉴别?

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不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kùnnɑn),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热哮与寒哮临床特征(tèzhēng)有何不同?

寒哮临床以胸膈满闷如塞,咯痰色白不爽,面色晦暗,口不渴,天气变冷或受寒后易发病,舌苔(shétāi)白滑,脉弦紧为特征;热哮临床以气粗息涌,咳呛阵作,咯痰黄稠难出,面赤,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特征。

3.哮病发作(fāzuò)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

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道挛急狭窄,通畅不利(bùlì),肺失宣降,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4.试述哮证的治疗(zhìliáo)原则。

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哮病的基本原则。

发时攻邪治标,袪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痰浊壅肺应去壅泻肺,风痰当祛风化痰,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攻补兼顾,不可拘泥。

平时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温补,阴虚者宜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5.试述“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

“痰”在哮病发病中的意义有①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②痰的产生,因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③宿痰遇感引触发为痰鸣气喘之哮病。

喘证

1.喘证(chuǎnzhènɡ)与气短、哮病如何鉴别?

相同点是呼吸异常(yìcháng),不同点是喘证临床特征是呼吸困难,张口抬肩,甚至不能平卧。

气短临床特征是呼吸微弱而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尚可平卧。

相同点是都有喘、咳、痰症状,不同点是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一般来说,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

而哮指声响言,为喉中有哮鸣音,是一种有宿根,反复发作的疾病。

2.肺胀与喘证(chuǎnzhènɡ)应如何鉴别?

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由肺脾肾三脏虚损,痰瘀互结,致肺气壅滞,肺体胀满,肺不敛降而成,以喘促、咳嗽、咳痰、胸部胀满、憋闷如塞等为临床特征(tèzhēng)。

喘促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但喘证日久可致肺脾肾虚损,发展为肺胀。

3.实喘和虚喘有何不同(bùtónɡ)?

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

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shǎoyǒu)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

4.什么(shénme)是喘脱?

如何治疗?

喘脱是指喘证严重时,不但肺肾俱虚,也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造成心阳欲脱之重症。

临床症见气喘痰鸣,气不得续,张口(zhāngkǒu)抬肩,不得卧,四肢厥冷,面色晃白,汗出如珠如油,脉微弱。

治疗可采用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之法,选用参附汤合黑锡丹。

肺痈

1.肺痈的主要(zhǔyào)临床表现是什么?

肺痈如何(rúhé)分期?

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要表现。

肺痈按其病程发展共分为四个期,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2.简述肺痈的病因病机。

①感受外邪多为风热毒邪,经口或皮毛侵袭肺脏;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邪热熏肺,肺失清肃,肺络阻滞,以致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

②痰热内盛平素嗜酒太过,或嗜食辛辣厚味,蕴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以致热壅血瘀蕴毒化脓而成痈。

3.如何从溃脓期的病情(bìngqíng)变化来判断肺痈的预后?

溃脓期是肺痈顺证与逆证的转折点。

如溃脓后声音清朗,脓血(nónɡxuè)稀释而渐少,臭味亦减饮食知味,胸肋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缓而滑,则属顺证,预后好;如溃后音嘎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煸,胸痛,坐卧不安,食少身热,脉短涩或弦急,为肺叶腐败之候,属逆证,预后不好。

肺痨

1.肺痨(fèiláo)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补虚培元:

调补脏器(zānɡqì)的重点在肺,但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

具体来说,应根据“肺痨(fèiláo)主乎阴虚”的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者则要同时兼顾。

(2)治痨杀虫:

可选用百部、白芨、黄连、大蒜等以杀灭痨虫。

2.如何鉴别肺痨与虚劳?

肺痨与虚劳同属于虚损类疾病的范围,但肺痨具有传染性,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病位主要在肺,病理以阴虚为主,是由体质虚弱、痨虫侵肺所致。

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虚劳是由于脏腑亏损、元气虚弱而致的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不具有传染性,五脏并重,以脾、肾为主,而病理以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为要,为多脏的气血阴阳亏虚,临床特征表现多样,病情严重。

3.肺痨辨病理属性(shǔxìng)是什么?

肺痨的辨证,须按病理(bìnglǐ)属性,结合脏腑病机进行分证。

区别阴虚、阴虚火旺、气虚的不同,掌握肺与脾、肾的关系。

临床总以肺阴亏损为多见,如进一步演变发展,则表现为阴虚火旺,或气阴耗伤,甚至阴阳两虚。

病位主要在肺,病理以肺阴虚为主,常易及肾,并可涉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肺气虚者,常易及脾,而致气阴耗伤,久延病重,由气虚而致阳虚,则可病损及肾,表现阴阳两虚之候。

肺胀

1.简述(jiǎnshù)肺胀与哮证之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涨。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咳喘上气,动后尤甚,胸闷胀满如塞,或伴痰多,心悸,烦躁(fánzào),甚则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脘痞腹胀,颜面四肢浮肿,或发生喘脱等危候。

本病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肺胀与哮证,均以咳而上气,胸满为主症,有其类似之处。

但二者确有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日久渐积而成,是一个常见的老年病。

哮证是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病种,在发作之时,喉中有哮鸣声(mínɡshēnɡ),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2.如何(rúhé)鉴别肺胀与喘证?

喘证与肺胀均可出现喘促、呼吸困难表现。

但喘证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迁延(qiānyán)不愈而成,临床除喘促、呼吸困难外,尚具有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特征,喘促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

喘证日久可发展为肺胀。

3.简述(jiǎnshù)肺胀的病因病机。

(1)久病肺虚内伤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慢性肺系疾患是引起肺胀的原发病。

肺病迁延失治,一方面引起宣降失常,津液不布,或久病肺气虚损,气不布津,津液凝聚为痰浊,或肺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浊潴留,伏于肺间,肺气壅滞,久则气还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肺胀;另一方面痰浊滞留日久,气滞血瘀,或肺虚不能助心主治节而血行不畅,致痰浊与瘀血互结,痰瘀滞留于心肺,进一步加重肺气胀满,不能敛降,而成为肺胀。

此外,长期吸烟、吸入粉尘亦是损伤肺脏,导致肺失宣降的重要因素。

(2)感受外邪久病肺虚,卫外不固,易致六淫外邪反复乘袭。

肺中痰瘀内结也是外邪入侵的重要因素,因外邪每借有形质者为依附,易于形成内外相引。

外邪犯肺,愈加闭郁肺气,损伤肺脏,加重痰、瘀的形成。

反复感邪诱发本病,是肺胀日益(rìyì)加重的主要原因。

六淫之中以风寒、风热多见,尤以风寒常见,故肺胀冬春寒冷时节最易复发。

4.肺胀的辨证(biànzhèng)要点是什么?

(1)辨标本虚实肺胀为本虚标实之证,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

一般感邪发作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

标实为外邪、痰浊、瘀血,有外感者伴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表证;以痰浊为主者见咳嗽痰粘,浊痰壅塞,不易咯出;夹血瘀者伴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下青筋暴露等。

早期以痰浊为主,渐而痰瘀并重,并可兼见气滞、水饮错杂(cuòzá)为患。

本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但有偏重主次之不同。

后期痰瘀壅盛,正气虚衰,本虚与标实并重。

(2)辨脏腑阴阳肺胀以肺、脾、肾虚(shènxū)损为本,早期以气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证见气短,懒言,倦怠,纳差,便溏,腰膝酸软,或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少津,脉细数等,病位在肺、脾、肾。

后期气虚及阳,则可见怯寒肢冷,心悸,小便清长或尿少,舌淡胖,脉沉迟等,或可出现阴阳两虚,或阴竭阳脱之证,以累及肺、肾、心为主。

5.肺胀的病变与脾、肾、心的关系(guānxì)是什么?

肺胀病变早期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或烟尘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不能主气。

若肺病及脾,子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金水相生,如金不生水,肺伤及肾,肾气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则吸入困难,气短不续,动则益甚,日益加剧。

脾肾虚弱,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生痰化饮成水,水饮迫肺凌心则咳逆上气、心悸、气短;痰湿困脾,则纳减呕恶,脘腹胀满,便溏;水饮溢于肌肤则为水肿、尿少;水饮停于胸胁、腹部则为胸水、腹水等;肺脾气虚,气不摄血,可致咳血、吐血、便血等。

肺与心脉相通,肺气辅佐(fǔzuǒ)心脏运行血脉,肺虚或痰浊阻滞,肺气郁滞,治节失职,则血行涩滞,循环不利,血瘀肺脉,血滞气郁,病久则肺病及心,损及心之阳气,可见心悸、唇甲紫绀、颈脉动甚、舌质暗紫、舌下青筋显露、脉结代等证。

心主血,肝主疏泄、藏血,心脉不利,肝失疏调,血郁于肝,瘀结胁下,则致癥积。

宗气贯于心肺,心阳根于命门真火,故肺肾虚弱,可进一步导致心之阳气虚衰,而呈现喘脱危候。

故其本在于肺、脾、肾、心的功能失调。

肺痿

1.肺痿的病因(bìngyīn)病机是什么?

(1)久病损肺若久病耗伤阴津,以致热壅上焦,消灼肺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肺失濡养,日渐枯萎。

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气,或内伤(nèishāng)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病致肺气伤耗,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有寒,气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肺失濡养,肺叶渐痿不用。

(2)误治津伤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jīnyè),肺津大亏,肺失濡养,发为肺痿。

2.如何(rúhé)对肺痿进行诊断?

(1)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xiánmò)为主证,唾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血丝,咳嗽,或不咳,气息短,或动则气喘。

(2)常伴有面色晄白或青苍,形体(xíngtǐ)瘦削,神疲,头晕,或时有寒热等全身症状。

(3)有多种慢性(mànxìng)肺系疾病史所致久病体虚表现。

3.肺痿的治疗(zhìliáo)原则是什么?

治疗总以补肺生津为原则。

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

治疗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

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补上制下。

4.谈谈肺痿的鉴别诊断。

(1)肺痿与肺痈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而肺痈以咳则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证。

虽然多为肺中有热,但肺痈属实,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痿。

(2)肺痿与肺痨肺痨主证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dàohàn)等,与肺痿有别。

肺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重症。

5.试述肺痿的临证备要(bèiyào)。

(1)重视调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

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气虚者宜补脾气以温养肺体,使脾能转输精气以上承。

另外,肾为气之根,司摄纳,补肾(bǔshèn)可以助肺纳气。

(2)不可妄投燥热,以免助火伤津,亦忌苦寒滋腻碍胃。

肺痿病属津枯,故应时刻注意保护其津,无论寒热,皆不宜(bùyí)滥用温燥之药,消灼肺津,既使是虚寒肺痿,亦必须掌握辛甘合用的原则。

(3)慎用祛痰(qūtán)峻剂。

肺痿属虚,故一般忌用峻剂攻逐痰涎,犯虚虚实实之戒,宜缓图取效。

(二)心系病证

心悸 

1.什么是心悸?

简述心悸的治疗原则。

心悸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心神不宁、心脉不畅而临床以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和或心脉参伍不调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心悸由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神失养所致者,治当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配合应用养心安神之品,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

心悸因于痰浊、水饮、瘀血等实邪所致者,治当化痰,涤饮,活血化瘀,配合应用重镇安神之品,以求邪去正安,心神得宁。

临床上心悸表现为虚实夹杂时,当根据虚实轻重之多少,灵活应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化痰涤饮,行气化瘀,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之法。

2.如何辨明(biànmíng)惊悸与怔忡?

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实证居多,但也存在内虚因素。

病来虽速,但病情较轻,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而怔仲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

病来虽渐,而病情较重,每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xíngchéng)怔忡。

3.心悸与胸痹心痛(xīntònɡ)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胸痹心痛(xīntònɡ)证除见心慌不安,脉结或代外,必以心痛为主证,多呈心前区或胸骨后刺痛、闷痛,常因劳累、感寒、饱餐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多呈短暂发作。

但甚者心痛剧烈不止,唇甲紫绀或手足青冷至节,呼吸急促,大汗淋漓,直至晕厥,病情危笃。

胸痹心痛常可与心悸合并出现。

4.简述(jiǎnshù)心悸证病机的虚实变化。

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

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

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心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jiāzá)或转化。

如实证日久,正气亏耗,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往往兼见实证表现。

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亢或夹痰热,阳虚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见气血瘀滞,瘀血可兼见痰浊。

总之,本病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为虚实夹杂。

5.谈谈(tántán)心悸辨脉象变化的意义。

脉搏的节律异常为本病的特征性征象,故需辨脉象。

如脉率快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

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

脉律不整型心悸,脉象可见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

临床应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证从舍。

一般认为,阳盛则促,数为阳热。

若脉虽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者,为虚寒之象。

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表示元气虚衰、脏气衰微。

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模糊(móhu)者为病危之象。

6.如何(rúhé)理解“虚微动也微,虚甚动也甚”的含义(hányì),对治疗有何意义。

心之阳气(yánɡqì)虚弱,血脉推动无力,心动悸或脉象微弱固然容易理解;但心之阳气虚弱重证,虚阳外浮,也可以表现心动悸明显或脉象跳动加快,这时不能误以为阳气充足,正气未虚,治疗应当温阳益气,滋培根本。

7.谈谈心悸(xīnjì)的辨证要点。

(1)分清虚实心悸证候特点多为虚实相兼,故当首辨虚实,虚当审脏腑(zàngfǔ)气、血、阴、阳何者偏虚,实当辨痰、饮、瘀、火何邪为主。

其次,当分清虚实之程度,正虚程度与脏腑虚损情况有关,即一脏虚损者轻,多脏虚损者重。

在邪实方面,一般来说,单见一种夹杂者轻,多种合并夹杂者重。

(2)详辨脉象变化脉搏的节律异常为本病的特征性征象,故尚需辨脉象,如脉率快速型心悸,可有一息六至之数脉,一息七至之疾脉,一息八至之极脉,一息九至之脱脉,一息十至以上之浮合脉。

脉率过缓型心悸,可见一息四至之缓脉,一息三至之迟脉,一息二至之损脉,一息一至之败脉,两息一至之夺精脉。

脉律不整型心悸,脉象可见有数时一止,止无定数之促脉;缓时一止,止无定数之结脉;脉来更代,几至一止之代脉;或见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

临床应结合病史、症状,推断脉证从舍。

一般(yībān)认为,阳盛则促,数为阳热,若脉虽数、促而沉细、微细,伴有面浮肢肿,动则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者,为虚寒之象。

阴盛则结,迟而无力为虚寒,脉象迟、结、代者,一般多属虚寒,其中结脉表示气血凝滞,代脉常表示元气虚衰和脏气衰微。

凡久病体虚而脉象弦滑搏指者为逆,病情重笃而脉象散乱模糊者为病危之象。

(3)结合辨病来辨证对心悸的临床辨证应结合引起心悸原发疾病的诊断,以提高辨证准确性,如功能性心律失常所引起的心悸,常表现为心率快速型心悸,多属心虚(xīnxū)胆怯,心神动摇;冠心病心悸,多为阳虚血瘀,或由痰瘀交阻而致;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悸,初起多为风温干犯肺卫,继之热毒逆犯于心,随后呈气阴两虚,瘀阻络脉证;风心病引起的心悸,多由风湿热邪杂至,合而为痹,痹阻心脉所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由心阳不振,心搏无力所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悸,乃虚实兼夹为患,多心肾阳虚为本,水饮内停为标。

胸痹(xiōnɡbì)心痛

1.胸痹心痛(xīntònɡ)证的定义是什么?

胸痹心痛证候特征(tèzhēng)是什么?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xīnmài)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年龄:

多见于中老年;部位(bùwèi):

左侧胸膺、膻中;性质:

憋闷、疼痛(隐、胀、刺、绞、灼痛);放射:

左肩、背、前臂;时间:

突发、短暂,一般小于15分钟,很少超过30分钟;伴证:

心悸、气短、喘促、惊恐、面色苍白、冷汗出、脉结代;诱因:

情志波动、气候变化、暴食、过劳或无。

2.试述真心痛证候特征

真心痛(xīntònɡ)的证候特征:

心痛(xīntònɡ)甚,时间长,大于30分钟,服药无效(wúxiào),伴汗出,面白,肢冷,甚至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实验室检查:

心肌酶谱、心电图序列性变化(biànhuà)。

3.谈谈(tántán)胸痹的治疗原则。

基于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的特点,其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先从祛邪入手,然后再予扶正,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

标实当泻,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和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则;本虚宜补,权衡心脏阴阳气血之不足,有无兼见肺、肝、脾、肾等脏之亏虚,补气温阳,滋阴益肾,纠正脏腑之偏衰,尤其重视补益心气之不足。

在胸痹的治疗中,尤其对真心痛的诊治,必须辨清证候之重危顺逆,一旦发现脱证之先兆,必须尽早投用益气固脱之品。

失眠

1.失眠的临床表现形式有哪些?

有何兼证?

临床上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深度不够,前者可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后者可表现为夜间时醒时寐,寐而不酣,或夜寐梦多。

如失眠长期不愈或病情较严重者,常兼有头痛、眩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耳鸣、烦躁,甚则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2.试述失眠(shīmián)的病因病理要点。

失眠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脾、胃、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性有虚实之分。

发病原因在内因方面,有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病后、年迈、秉赋不足、心虚胆怯等。

其病因虽多,但主要病机不外心、肝、脾、肾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致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

失眠实证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suǒzhì);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

但失眠久病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或瘀血所致。

3.试述失眠(shīmián)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失眠的辨证,当分清脏腑(zàngfǔ)、虚实:

①辨脏腑:

与心、肝、脾、胃、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如急躁易怒而失眠(shīmián),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

②辨虚实:

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者为实;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者为虚;而失眠久病,病机复杂,可表现为虚实夹杂,当辨证论治。

失眠治疗原则应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虚者宜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实者宜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在针对病因以治疗的基础上酌加安神定志之品,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并配合精神治疗。

癫狂

1.狂病如何与癫病、蓄血发狂进行(jìnxíng)鉴别诊断?

癫病与狂病均有精神失常的证候特征。

狂病以动而多怒、精神亢奋为主。

常见喧扰不宁、躁妄骂詈、不避亲疏、逾垣上屋、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至持刀杀人等凶狂之象;癫病以静而多喜为主,常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dànmò),沉默痴呆,语无伦次或哺喃自语等症。

蓄血发狂则为瘀热交阻所致,多见于伤寒热病,具有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大便黑亮如漆等特征,本病既不同于狂病动而多怒、兴奋性精神失常,又异于癫病精神抑郁、静而多喜少动的特征。

2.癫狂(diānkuáng)的治则有哪些?

本病以邪实正虚,阴阳失调(shītiáo)为主,治以祛邪扶正,调整阴阳。

初期理气解郁、降火豁痰、化痰通窍;后期补益心脾、滋阴养血,清除虚火、调整阴阳。

同时注意癫与狂治疗有区别,癫病多为重阴之病,狂病为重阳之病,临证治疗有所侧重。

心理疗法不容忽视,做到移情易性,加强护理。

痫病

1.痫病与中风(zhòngfēng)中脏腑、厥证如何鉴别?

中风中脏腑与痫病的共同点是均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

但中风病又有偏身瘫痪、口舌歪斜(wāixié)等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