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2952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嘉祥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3日在嘉祥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赵士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完成

  过去的一年,县政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4611”工程,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亿元、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3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8%和11%。

(一)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3.3∶57.1∶29.6。

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6390万元。

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扎实推进,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4万亩、除涝面积9.5万亩。

粮食总产51.6万吨,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

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5万亩、瓜菜面积5.2万亩。

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7个。

林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全年植树483.3万株,林木绿化率达到28%。

实施美国白蛾集中飞防32万亩。

培育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3个,新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106处。

新增各类农机具1038台(套),实施保护性耕作17.3万亩。

完成“一池三改”5100户,流转土地6.5万亩。

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

工业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利税22亿元、利润12亿元,分别增长15%、27.9%、25.5%;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超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21家、12家。

光伏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拉动工业增幅2.4个、7.6个百分点。

实施技改项目170个,完成投资30亿元。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了“山东省圣丰种业科技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3.8%。

新增神力索具中国驰名商标、嘉祥石雕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和3个省著名商标。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同比继续下降。

大力推动全民创业,成功举办了首届山东·嘉祥全民创业博览会。

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95亿元、增长18%。

新增1个省级特色产业乡镇、20个特色专业村。

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

实现三产增加值47.4亿元、增长21.1%。

铁水联运项目被列为省“十二五”服务业重点续建项目,国际商贸城纳入省“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我县被确定为省重点物流节点城市。

济宁银行落户嘉祥,村镇银行获准设立,辰祥小额贷款公司和兴业融资担保公司成立运营,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8%、21.5%。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主攻对台招商,重点引进光伏光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项目。

成立了对台招商委员会,先后组建100个招商局,精心组织3次赴台招商和嘉台经贸洽谈、曾子诞辰2515周年纪念等系列活动。

全年新落地产业项目7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44个、总投资47.9亿元,5000万元以上台资项目10个、总投资1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争取上级扶持项目89个,申请扶持资金8.8亿元,引资项目数量、质量和投资总额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投资2.2亿元的连环筋工、2.1亿元的高异黄酮大豆等1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投资3.2亿元的辰星碳素二期、2.2亿元的嘉德科技光伏等9个过亿元项目进展顺利。

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投资1.3亿元完成了嘉宾路、嘉合路南延等4条、17公里路网及配套工程建设,启动了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台湾工业园3.6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新建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20个最具台资企业投资价值园区”之一。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县域面貌呈现新形象。

2010年是我县城乡建设力度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年,县城区拆迁面积达到63万平方米,57项城建工程全面铺开,完成投资18.5亿元。

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冠亚上城、博物馆片区等重点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

萌山公园开发二期、金都花苑等9项重点工程顺利完成。

毛李庄改造、老赵王河治理及周边片区开发等38项工程启动实施。

改造提升了呈祥大道、洪山路、迎凤路等城区道路,实施了县城区42座楼体和环山路等6条道路亮化工程。

新汽车站启动建设,济董线改造顺利竣工,升级改造327国道至仲山乡驻地、申闫路(西段)等县乡道路,加固改造农村窄危桥16座。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拆除违法建设面积9600平方米。

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37个,新建楼房132万平方米。

铁腕整治城乡环境,为乡镇(街道)配备垃圾运输车37辆,县城区及嘉金线、105国道路域环境明显改善。

南部山区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封育山头32座,拆除“两线三区”石灰窑15座,关停石锯246盘、石塘坑205个。

开展了十万干群上山植树活动,绿化荒山7600亩,启动实施了北青龙山、云头山等山体恢复治理及造景式开发。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质量得到新改善。

“十项民生工程”基本完成。

新增城镇就业3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

新农保参保45.9万人,参保率达到90.6%。

在全市率先实行大病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

建立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发放各项资金3019万元。

老僧堂、纸坊敬老院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模范敬老院。

1687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和466名孤儿得到生活救助。

550户农村危房群众住上新房。

成功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两连冠”。

新增城区集中供热31.4万平方米、集中供气4000户。

城乡客运票价降低21.6%。

加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8.2万平方米,合校并点20处。

职教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县职业中专被列为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农民免费培训工程有序推进。

在全市率先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卫生信息一体化工程。

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

食品药品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居民健康档案、乙肝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实施。

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复核验收。

开展了8000场农村电影放映和“百场戏曲”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

数字电视整体转换6532户,有线电视入户率居全市首位。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降低2.9‰。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

财政供养人员月均增资300元。

考选事业单位人员349名,其中硕士研究生50名。

压煤村庄搬迁取得突破性进展。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平安嘉祥”建设成效明显。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人防应急、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红十字会、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五)改革创新持续深化,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达100%。

实行“点对点”工作法和“天天一线”工作法,建立了“马上就办”工作机制。

成立重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办公室,减化了审批程序,提高了服务效率。

探索推行扩权强乡镇(街道)改革,纪检监察体制、行政审批制度、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完成,职业教育、农村金融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强化政府投资评审,我县被评为“山东省投资评审最具影响力单位”。

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网络发言人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热线电话、领导下访等形式了解并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

督查考核力度不断加大,社会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

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显著提升,政府廉政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动摇,主动适应宏观经济环境新变化,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全力做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这五年,是嘉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的五年。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五”末增长2.2倍、年均增长17%;人均GDP增长2.1倍、年均增长15.9%。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4倍、年均增长2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倍、年均增长18.8%。

这五年,是嘉祥深化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的五年。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继续深化,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税费等改革取得实效。

成功举办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机械制造业高层论坛、首届中国(嘉祥)手套节等活动,对外开放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010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实际到位资金分别是“十五”末的7.3倍、9.8倍;“十一五”期间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9倍和2.8倍。

这五年,是嘉祥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

城市建设累计投入19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年均增长27.9%。

孝文化广场、萌山公园、嘉祥大酒店等28项重点城建项目建成使用,县城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框架逐步拉开,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8.6平方公里拓展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0.9万增加到12.7万,城镇化水平达到38%。

城市供水、供电、供热、供气等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这五年,是嘉祥致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和援助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医疗、文化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有

了更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十五”末的2.1倍、1.8倍,年均分别增长11%、9.8%。

连续五年提高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月人均增资1374元。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2平方米和35.6平方米。

这五年,也是嘉祥成就瞩目、获得荣誉最多的五年。

我县被确定为“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示范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中国手套名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全省首批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

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

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得益于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积极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向驻嘉部队、武警官兵和驻嘉各单位,向关心支持嘉祥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资源依赖性较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大产业性项目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城镇化水平较低;财政支撑能力较弱,公共投入不足,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少数部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服务不优,开拓意识不强,落实力度还不够。

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既要敢于正视,更要想方设法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统筹谋划“十二五”,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崛起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

综合分析宏观形势,尽管面临诸多压力和困难,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孕育新突破,国家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实施“一区三带”发展战略,成为国内外投资者高度关注的区域,将为我县创造出更多产业协作配套机会。

济宁市“千亿级”产业发展规划和大运河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启动实施,“西跨”战略加速推进,呈祥大道与太白路即将贯通,将使我县全面融入“济宁半小时都市圈”,承接更多产业转移和发展辐射。

特别是我县“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优势逐步显现,园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梁宝寺煤矿、辰星碳素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晶新光伏、连环筋工、红旗煤矿、梁宝寺煤矿二号井等过亿元项目进展顺利,多年投资积蓄的发展能量将加速释放,城市建设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空间,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面向未来,我县有较好的物质文化基础,有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各级干部越来越强的发展本领,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拼搏实干,就一定能够谱写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新篇章!

  根据《中共嘉祥县委关于制定嘉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嘉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大会,请一并审议。

  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为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融入大济宁,建设新嘉祥”的发展定位,突出培育大产业、引进大项目、建设大园区,着力推动产业转型、着力打造山水城市、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解决民生民计,加速推进济嘉同城化、新型工业化、特色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建设产业发达、生态文明、和谐幸福新嘉祥。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

人均GDP达到4万元。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翻番。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三次产业比调整为9∶49∶42。

经过五年努力,逐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力支撑、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生态农业稳步提升的实力嘉祥。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50%以上。

县城区人口突破22万,疃里、纸坊、金屯、大张楼等小城镇和其他乡镇驻地建设扎实推进。

经过五年努力,逐步建成城乡布局合理、区域协调发展的魅力嘉祥。

 ——生态环境日趋优化。

南部山区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33%以上,大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2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经过五年努力,逐步建成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宜居嘉祥。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初中升学率达到95%以上。

实现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经过五年努力,逐步建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和谐嘉祥。

三、扎实做好今年工作,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按照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体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以“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为基调,紧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突出抓好大产业、大项目、大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山水城市、城乡发展、生态环境、民生民计等重点工作,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倾斜,促使更多有效投入和先进要素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集聚。

优先发展光伏光电产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扶持培育新兴电碳、东洋炭素等示范企业,着力抓好佳华电子万吨石英砂、莱特光电科技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单晶硅、石墨及石英坩埚等高新技术产品。

年内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10%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引导企业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和国产技术装备补助等政策,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实现工艺和产品优化升级。

着力抓好辰星碳素、圣润纺织等技改扩能项目,年内完成技改投入30亿元。

重点围绕梁宝寺煤矿大力发展涉煤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

推进大力专用汽车等装备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拉长产业链条。

大力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企业现场管理年”和“百家企业财务管理达标”活动,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和创税能力。

年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均增长20%以上。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支持装备制造、光伏产业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合资合作等途径做大做强、晋档升级,着力打造“双百亿”产业集群。

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开展“政策扶持、协调服务、月月对接”帮扶活动,着力推进手套、水泥制品等特色产业壮大实力、做优品牌。

实施“百家企业成长培育计划”,力争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企业分别达到25家和15家;扶持中小企业进规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

加强上市后备企业管理,扶持嘉冠油脂、神力索具等企业上市。

  切实强化自主创新。

深化企业自主创新和工业企业科技特派员活动,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实训基地,成立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分院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7%。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全年新增授权专利100件以上。

继续实施质量兴县和品牌带动战略,争创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年内新增2个省著名商标。

实施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企业家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

提升创业平台承载能力,建立创业集聚区和创业服务中心。

依托县委党校、职业中专等创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本领。

成立创业咨询顾问团,对创业者实施一对一、点对点辅导帮扶。

实施创业典型带动,积极培育创业示范基地和示范户,评选20名创业之星。

年内新增民营企业300家、个体工商户3000户,全县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增加值、上缴税金均增长15%以上。

(二)突出重大项目带动,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坚持招商引资“天字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完善招商体制机制,强化择商选资理念。

突出招大引强,下大气力引进落地10亿元以上的重大龙头项目,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国内300强和行业20强企业上实现突破。

突出对台招商,坚持举办嘉祥台湾经贸洽谈系列活动,积极组织赴台招商。

突出产业招商,重点拉长光伏光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链条,实现集群发展。

突出税源型项目招商,进一步完善项目论证制度,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的项目。

突出专业招商,充实调整专业招商力量,优化驻点招商区域,加强招商队伍管理。

突出企业招商,充分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企业拿出优势资产,挂大靠强联名,壮大规模实力。

年内力争新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每个乡镇(街道)至少落地2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

全力推动园区发展。

牢固树立“园区是全县人民的园区”理念,举全县之力支持园区发展,将2011年确定为“园区建设突破年”。

按照“特色立区、规划引领、配套跟进、龙头带动”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修编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光伏等主导产业规划和供热、供电等专项规划。

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实施嘉丰路、桃源路等7条、16公里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启动建设商务服务区。

提高入园门槛,扶持大项目和龙头产业项目。

鼓励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实施二次创业。

加强在建项目管理,确保按合同投产达产,对限期达不到合同要求的坚决实施“腾笼换鸟”。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建立落实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机制,继续实行项目建设指挥部体制。

进一步健全重点项目驻警制度,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等各种干扰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切实优化施工环境。

推进龙祥煤矿、博思特叉车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促红旗煤矿、铁水联运、山特数控焊机、梁宝寺煤矿二号井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新河煤矿、润鹏单晶硅、华宇金属制品等项目顺利达产。

启动高新区、马村两个220千伏和庞庄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加强重大项目规划、筛选、包装、储备和动态管理,增强项目后续生成能力。

切实抓好外经外贸。

引导圣润纺织、神力索具等骨干出口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

加快外贸出口新增长点培育,支持鼓励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展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0家,实现外贸进出口9000万美元。

全力抓好外资项目引进,提高外资到位率,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

建立外派劳务服务平台,加强专业技能和适应性培训,境外劳务输出300人以上。

(三)突出重点优势领域,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充分发挥省级物流节点城市优势,加快临港物流园区、新汽车站、洙水河三级航道建设,引进发展2家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

提升国际商贸城、西关农贸市场辐射集散功能,扶持发展城西汽车商贸中心。

加快新建居民区生活服务设施及商业网点建设,重点引进名牌连锁经营店,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和5条特色商业街。

完成济宁(金屯)空港经济区规划,启动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

充分挖掘汉文化、孝文化、吉祥文化、民俗文化,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

建设孝文化主题休闲区、青山—武氏祠—曾庙风景名胜区、城郊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周边环境,提升规模档次。

重点抓好武氏祠景区开发,推动景区村庄搬迁。

制订纸坊镇旅游总体规划,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山区。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

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机构,支持农村信用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

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兴办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

深化银企合作,引导促进金融单位创新经营机制及金融服务产品,帮助解决个体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金融风险。

(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启动新一轮水利建设和山东创建现代水利示范省的有利时机,争取更多水利工程列入上级扶持计划。

突出抓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金屯灌区二期和重点平原洼地利用外资项目等工程建设,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

实施红旗河一期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

出台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养护管理办法。

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涝洼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年内新增高标准农田6万亩。

积极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快水稻和经济作物机械化进程,全县玉米机收率达到80%以上,实施保护性耕作20万亩。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抓好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设施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新增设施蔬菜大棚1500亩,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4处,积极打造济宁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深度开发紫皮大蒜、白菊花、细毛长山药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年内新增“三品”和地理标志认证6个。

进一步加快黄垓牛羊标准化生态养殖场建设,加强畜禽良种保护与开发。

切实抓好万张、仲山苹果基地建设,推广荒山承包经营、立体林业、围村经济林等模式,发展旅游采摘为主的林果业,打造南部山区生态超市。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着力扶持六合、嘉冠等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联合、技术结合、品牌整合等方式,膨胀规模实力。

研究出台支持种子行业做大做强的意见,扶持圣丰、祥丰等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形成带动效应。

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引进精深加工项目,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