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2279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部分 音解读.docx

第一部分音解读

第一部分音及音的相关知识

一、音的产生

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我们能够听到的音是非常多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音都是能够听到的。

人的耳朵能够听到音高范围在16Hz--20000Hz之间。

备注:

Hz,即赫兹,是频率的单位,1Hz代表每秒钟震动1次,60Hz代表每秒震动60次。

国际标准音a的振频是440Hz。

二、音的性质

音有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四种性质。

音的高低——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每秒钟震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快,音则高;振动频率慢,音则低。

小常识1:

在拉弦乐器中,在不改变弦的张力(张力指弦的两头与固定弦的部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可简单地理解为弦的松紧程度)的前提下,将弦缩短二分之一,弦的振动频率就是原弦的振动频率的2倍,产生的音即原弦振动音的高八度音;将弦缩短三分之一,弦的振动频率就是原弦的振动频率的3/2倍,产生的音即为原弦振动音的上方纯五度音。

比如:

在板胡中,如果千斤和码子之音的距离是30厘米,并将空弦音作为“5”音,那么将指头按在千斤下方15厘米处,奏出的音即为“5”音的高八度音“”音;如果将指头按在千斤下方10厘米处,则会得到“5”音的上方纯五度音“”,如果将指头按在千斤下方20厘米处,则会继续得到“”音的高八度音“”音(待后面详细讲解其原理)。

音的长短——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的时间,振动时间长,音则长;振动时间短,音则短。

音的强弱——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幅度,振动幅度大,音则强;振动幅度小,音则弱。

音的色彩——取决于发音体的质地、形状、大小、质量等各个方面。

三、音的种类

音由于振动规律的不同可分为乐音和噪音。

乐音:

一般情况下,乐音的振动比较有规律,因此从听觉上来说,乐音就有了固定的音高。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一般都是乐音。

当然乐音乐器发出的音也并不是完全的纯净的,它是由许多的音融合在一起的复合音,除基音外还有许多泛音共同组成该乐器特有的音色。

正因此,我们在挑选板胡时一定要注意鉴别面板,除了薄厚之外,更要看面板的纹路是否规则(可使振动更为规则),质地是否疏松(可使振动更为充分,共振效果会更好。

一般来说,放置时间越长,木料会因风化、氧化变得更为疏松)。

小常识2: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听到的乐音不只是一个音,而是许多个音的组合,这是因为发音体(以弦为例)在振动时,不仅是全段在振动,同时它的各部分如二分之一(二分音)、三分之一(三分音)、四分之一(四分音)……也分别的同时在振动(只是因为这些振动产生的音我们在听觉上不易觉察而已,但正是这些音才让乐音更为丰富,更为动听。

如果板胡音板的纹路比较规则,质地比较那么它各个部分的振动则会更加充分,音色也就更加好听)。

噪音:

噪音的振动比较杂乱,没有规律,听觉上音高也不明显。

如秦腔中的各种打击乐就是噪音,再比如物体的撞击声、风雨声等。

在音乐中,主要使用的音是乐音,但噪音也有很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所以,在音乐中恰当地使用噪音,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比如在秦腔中,正是因为使用了梆子、暴鼓、干鼓、牙子、铙钹等从多打击乐器产生的噪音,才使秦腔更有特色和表现力。

特别是这些打击乐器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有时候能够起到惟妙惟肖的作用。

当然,在音乐中,乐音和噪音各有不同的功能和表现特点,都是为表达音乐情绪、塑造音乐形象服务的,不存在哪个更好的问题,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者是最好的。

四、乐音体系、音列和音级

(一)乐音体系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即乐音)的总和称乐音体系。

在乐音体系中,从最低音(每秒振动16次左右)到最高音(每秒振动4186次),整个乐音体系中约有97个音。

(二)音列

把97个高低不同的乐音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一个序列,这个序列就叫音列。

现代乐器中,钢琴是音域最宽的乐器,能奏出88个音高不同的乐音,除此之外的音在音乐中基本上是不用的。

(三)音级

乐音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分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图1

1.基本音级:

在乐音体系中,具有独立名称的七个音级叫做基本音级(也叫自然音级),分别以字母C、D、E、F、G、A、B来标记。

钢琴上白键所发出的音是与基本音级相符合的。

通俗地理解,基本音级就是钢琴上白键产生的音(如下图)。

在乐音体系中七个基本音级的标记是循环使用的,体现在钢琴上,就是五十二个白键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的名称。

其中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的关系叫做“八度”。

2.变化音级:

在乐音体系中,除了基本音级C、D、E、F、G、A、B外,还有其它的非基本音级。

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

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叫做“升音级”,用“#”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升高半音。

如“#C”,读作“升C”。

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叫做“降音级”,用“b”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降低半音。

如“bD”,读作“降D”。

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叫做“重升音级”,用“×”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升高全音。

如“×E”,读作“重升E”。

将基本音级降低半音,叫做“重降音级”, 用“bb”记号写在基本音级的左上方来表示降低全音。

如“bbF”,读作“重降F”。

小常识3:

①在有些国家,如德国对变化音级的标记有别与上面介绍的方法,这里只对国际通用的标记方法作一简单介绍。

②有些人会简单地理解重升和重降可以以其上方或下方的基本音级来表示,重升、重降没有意义,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因为在和声小调中音阶之间会产生特殊音程关系(七级音要上升半音),所以会产生重升、重降。

对于乐理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理解,故不再多述。

但大家一定要记住重升、重降音绝不是没有意义的。

五、音名和唱名

(一)音名

为方面记忆和演唱,每个基本音级都有自己的名称。

顾名思义,音名就是音的名称。

我们把七个基本音级用字母来标记,分别记作C、D、E、F、G、A、B,这就是音名。

小常识4:

音名在不同的国家中有不同的叫法,大致上分为德、奥音名体系和英、美音名体系两种,我国采用的是英、美音名体系。

(二)唱名

同样,唱名就是乐曲中音的唱法,用读音来表示,以C大调为例,分别将C、D、E、F、G、A、B七个音唱作do、re、mi、fa、sol、la、si,用简谱则记作:

1、2、3、4、5、6、7。

小常识5:

在五线谱中,分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两种唱名法。

而简谱本身就是依据首调唱名法建立的,所以在简谱中不存在固定调唱名法。

秦腔音乐属于简谱,使用不到固定调唱名法。

六、音的分组

前面已经讲过,钢琴上五十二个白键是循环重复地使用七个基本音级名称。

因此,在音列中便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为了区分音名相同而音高不同的各音,我们将音列分成许多个“组”(图见下页)。

我们把音列中央的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它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等。

比小字一组高的组依次定名为:

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

其中,小字二组的音级标记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2来表示,如c2d2e2等。

其它各组依此类推。

比小字一组低的组,依此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及大字二组。

小字组的音级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小写字母表示,如c、d、e等。

大字组的音级标记用不带数字的大写字母表示,如C、D、E等。

大字一组的音级标记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1来标明,如C1、D1、E1等。

大字二组音级标记用大写字母并在右下方加数字2来标明,如A2、B2等。

七、音域及音区

音域是指某一乐器或人声歌唱所能发出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之间的范围。

音域有总的音域和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两种。

总的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即从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C2-c5)间的距离。

图2

个别的人声或乐器的音域是指在整个音域中所能达到的那一部分。

如:

钢琴的音域是A2-c5;秦腔板胡如果按g1、d2定弦,那么它的音域就是g1-a3所以(虽然在秦腔板胡上可以演奏出比a3要高的音来,但因为音质比较差,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

再比如:

一般情况下,花腔女高音的音域是c1-e3,女中音的音

域为g-g2,女低音的音域为e-e2。

所以不同的人、不同乐器的音域是不同的。

音区是音域中的一部分,有高音区、中音区、低音区三种。

在整个音域中,小字组、小字一组和小字二组属于中音区。

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和五组属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大字二组属低音区。

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音区划分,也是因人而异、因琴而异,如:

男低音的高音区和女低音的低音区基本上是重合的。

八、复合音

(一)复合音

在音的各类中,我们已经讲过,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许多的音融合在一起的,我们听到的音都是很多音的组合。

所以,我们把由基音和泛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声音,叫做复合音。

复合音的产生是根据物体振动时,不仅是整体在振动,它的部分同时也在振动。

因此,平时所听到的声音,都不只是一个声音,而是由许多个声音组合而成的,于是便产生了复合音。

比如,在钢琴上弹奏某一个音时,琴槌撞击琴弦振动。

这时琴弦的振动就同时包含了琴弦的不同部位的振动:

首先是整条琴弦在振动(也是最强烈的振动--基音),同时,弦的部分也在振动,也就是说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不同部位都在振动(这些振动比较小—泛音),我们听到的就是整条弦振动和弦的部分振动所产生音的复合体。

如果你在钢琴上弹一个较低的音,然后集中精力去听,你也许会听见,除了最响的那个音之外,还有一些非常弱的声音同时在响,乐音也因此显得更加丰富动听。

(二)基音和分音

分音:

构成复合音的各音,叫做分音。

由全弦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做基音,也叫做第一分音。

弦的部分振动产生的音叫做泛音,也就是分音。

由弦的二分之一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做第二分音。

由弦的三分之一振动所产生的音,叫做第三分音。

其余依次类推。

小常识6:

弦的长度和震动频率成反比。

琴弦越长频率越低,琴弦越短频率越高。

如果琴弦的直径、密度及张力不变,而将长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其振动频率则减少到原来的1/2。

同理,将弦缩短为原弦的1/2,那么其振动频率就加快到原来的2倍。

将弦缩短为原弦的1/3,那么其振动频率就加快到原来的3倍。

在乐音体系中,如果两个音的振动频率为1:

2,那这两个音的关系就是纯八度;如果两个音的振动频率为2:

3,那么这两个音的关系就是纯五度(我们也可能通过上述关系计算出:

如果两个音的振动频率为3:

4,那么这两个音的关系就是纯四度)。

比如:

中央a音的振动频率为440Hz,那么它的高八度音a1的振动频率就是a音的2倍,即880Hz;它的上行纯五度音e1振动频率就是a音的3/2倍,即660Hz。

同理,它的低八度音A的振动频率就是a的1/2,即220Hz;它的下行纯五度音就d音的振动频率就是a音的2/3,即294Hz。

以板胡为例,在下图中,A点为琴弦与千斤的接触点,B点为码子与琴弦的接触点(A、B两点之间的弦长为空弦的有效振动弦长);C点将板胡空弦有效振动弦长分为相同长度的两段,D点和E点将空弦有效弦长为相同长度的三段。

同时,我们将内弦定为“1”音,外弦定“5”音。

此时,如果我们把左手最下方手指按在C点位置,那么有效振动弦长为C点和B点之间的琴弦,缩短为空弦有效振动弦长的1/2,振动频率就会加快为空弦震动频率的2倍,我们会在C点得到内弦空弦“1”音的上方八度音“”音,外弦空弦“5”音的上方八度音“”音(同时,因为此音是在空弦的二分之一处得到的音,所以此音也就是空弦音的二分音)。

如果把左手最下方手指按在D点位置,那么有效振动弦长为D点和B点之间的琴弦,缩短为空弦有效振动弦长的原弦的2/3,振动频率就会加快为空弦震动频率的3/2倍,我们会D点得到内弦空弦“1”音的上方纯五度音“5”,外弦空弦“5”音的上方八度音“”音。

如果把左手最下方手指按在E点位置,那么有效振动弦长为E点和B点之间的琴弦,缩短为空弦

图3

有效振动弦长的1/3;同时,不难发现,E点的位置实际上位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