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22257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docx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案1

三字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2.学习第一句到第四句。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的一个著名学者。

这本书被很多人知道,因为它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就叫它《三字经》。

从那以后,大家把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

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知识。

板书课题:

《三字经》齐读课题两遍。

二、诵读句子

1.出示学习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2.自己根据拼音试读生字,要读准字音。

3.同桌相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5.读通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6.读读议议。

说一说:

你读明白了什么?

你能讲讲你的理解吗?

三、讲解句子

1.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2.讨论:

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3.讲故事:

曹操儿子们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

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4.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5.苟不教,性乃迁

这句的意思是:

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6.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专心,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7.昔孟母,择邻处

(1)请一个同学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大家讨论:

孟母为什么要三迁?

母亲是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四、诵读新学的句子。

五、课堂小结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样的,不管是善还是恶,我们都有完全一样的开始。

后天的生活环境,每个人受到的教育,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专心程度,使我们渐渐差别越来越大。

有人经过努力成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人,也有人变成了大家都不喜欢的人。

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应该从现在开始,专心学习,和善良的人交朋友,听父母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五句到第八句。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多种形式练习背诵三字经一至四句内容。

2.说说每句的意思。

二、诵读句子

1.出示授课内容: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组织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三、讲解句子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对每一句的理解。

2.教师逐句讲解句意。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1)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

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

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2)讲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

3.出示课件讲解其余三句的意思

四、指导背诵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九句到第十一句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能背诵所学的句子,并能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懂得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熟读成诵,理解句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字经前两段试背或朗读。

2.前八句内容复习:

(板书)善——教育——专,从小学习

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可以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好人,一个阳光的人。

二、出示授课内容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初读感知

1.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出示句子)先听一段录音!

(播放录音)

师:

瞧,他读得多好呀!

有小朋友已经跃跃欲试了,谁先来读读看?

谁敢来跟他比试比试?

注意读准字音!

2.男女生交叉读,女生读红颜色标注的部分,男生读蓝颜色标注的部分。

女生先读,香九龄——(引读)

四、讲解故事

其实,这段话蕴藏着两个小故事呢!

先来看第一个故事吧!

(配乐,结合动画叙述黄香温席的故事。

1、师:

古时候,有一位叫黄香的小朋友。

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

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

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

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着凉。

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师:

多懂事的孩子呀,咱们也要向他学习!

《三字经》里是怎样写他的呢?

(相机出示句子: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

3.学生练读

4.师: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谁呢?

先来认识一下主人公吧!

(出示孔融的图片)他叫孔融!

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

谁来说说?

师:

听了刚才的故事,一定有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谁来说?

5.师:

对呀,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么长,可古人只用了十二个字就概括了,真神奇呀!

(出示句子: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一起来读!

师:

小孔融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要把大梨让给哥哥们吃,他对兄弟是多么友爱!

6.过渡:

在刚才的句子中,我们知道了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其次才是学习各种常识。

这就是《三字经》中所说的——(出示句子: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五、指导背诵

1.补充句子

香九龄,_________。

孝于亲,_________。

融四岁,_________。

弟于长,_________。

首孝悌,_________。

知某数,_________。

2.练习背诵。

六、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认识了黄香和孔融。

他们都是孝顺父母、团结兄弟姐妹的好孩子。

你们身边也一定有许多这样的小黄香、小孔融。

利用下课时间,去收集他们的故事交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十一句到第十五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朗读理解

1.出示学习内容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

读两遍:

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4.讲解句子

(1)三才者天地人

“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一句意思是:

古人认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

天、地、人。

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讨论:

人真的能有天地那么大吗?

总结:

“天人合一”另一重含义是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努力探索自然,认识自然,以自然为师,在自己的内心建设一个和天地一样广阔丰富的世界

(2)三光者日月星

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

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

(光有什么作用?

)人会“发光”吗?

(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3)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提问:

四个季节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总结:

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与上节课的“感恩”主题相呼应)

(5)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5.内容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三、扩展知识

齐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四、指导背诵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三字经》第十六句到第十九句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概念:

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所学内容,感受“诚信,承诺”和“知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2.引入新课

二、诵读新句子

1.出示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

请学生指出生字,老师把读音标注在黑板上,学生开火车读

3.展示朗读:

第一遍请1个学生上台领读;第二遍集体诵读。

4.解释概念

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对传统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影响非常大,现在也可以看到它的影子(比如福娃的设计就包含五行的元素);

五常:

为人处世方面五种最重要的东西:

仁指仁爱,义指得体,礼指合乎规范,智指明辨是非,信指专一守信。

智和信要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成为优秀的品质,所以说“不容紊”。

这五种品质现在仍然重要吗?

(可以请孩子们联系实际生活讲一讲)

六谷:

人们种植的几种粮食作物:

稻:

即大米;梁:

高粱,小米(粟);菽:

大豆;黍:

黄米(粘的);稷:

黄米(不粘的);麦:

大麦,小麦;人们常说的“五谷”是更早的提法,没有包括稻,因为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

现在,除了黄米,其他几种作物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六畜:

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期,根据自身生活的需要和对动物世界的认识程度,先后把马、牛、羊、鸡、狗和猪进行饲养驯化,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成为家畜。

5.连起来说说每一句的意思。

6.再次集体诵读一遍

7.内容小结:

这几句介绍了组成万物和为人处世的五种重要的东西,以及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六种重要主食和家畜。

三、指导背诵

四、总结与回顾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活动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