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1193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15册美术教案

《春》——文艺复兴的颂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型: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波提切利创作的一幅经典的世界名画。

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美术欣赏活动,旨在贯彻《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

该标准将美术课程定性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主张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美术作品与文化情境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既能通过一定的文化情境有效地解读和欣赏作品,又能通过作品了解相关的文化情境。

教材所提供的背景资料,正体现出上述美术教学的思想和理念。

对于美术及美术作品自身的一些特点,包括形式语言等也是需要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的。

因此对作品形式语言的关注,也是编者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此外,作为受过一定教育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普通知识。

这些普通知识是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之源,它既是专业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普通知识涉及广泛,美术的普通知识也是其中之一。

对经典美术作品的了解,是当今社会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普通知识。

编者对选择作品的经典性的关注,也反映了对这一间题的认识。

教材采用大版面的呈现方式,旨在让学生获得对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触",获得整体的视觉感受和认识。

第二、三个版面,采用了局部分解、加注、解释和相关背景、作品介绍等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具体地理解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化情境。

而这两个版面的关系也是互相联系的,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在这两个版面之间来回翻看,从而产生整体+局部+整体的一个学习方式和与之相应的综合+分析+综合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理解所表达的创作思想。

(2)在认识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隐性目标:

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的态度,养成珍惜人的生命价值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人文精神。

培养丰富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作品与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关系以及作品的形式美。

难点:

了解作品中神话人物的象征与寓意关系。

教学准备;

该课的学习除了使用美术教材以外,还可以使用历史教科书,重点学习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知识。

电视机和VCD机,观看有关的资料片,利用电脑软件和网上测览,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以问题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导人春天的环境。

问题:

你能描述春天的感觉吗7(要求学生用形容词或一句话表达)鸟语花香,微风习习,富有生气,春回大地,万木争荣。

春天是美好的、富有生机的,春天是作家、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

(出示几幅表现春的美术作品)

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与"春"有关,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1页,欣赏作品《春》。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内容

问题:

你能在仔细观察后,描述作品中的形状、色彩和细节吗?

能客观地说明这件作品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春的印象吗?

(1)描述:

在桶树林里,一群人且行且舞,人物的聚散组合,极富节奏感;满地长着各种奇花异草。

这是一幅蛋彩画。

"蛋彩画"见课本第2页(请同学阅读)'

介绍作者:

(演示课件)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

在他的全部创作中,有相当多部分采用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神话题材。

问题: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词"文艺复兴",大家知道什么是"文艺复兴"吗?

"文艺复兴"见课本第2页。

(请同学阅读,演示课件)

问题:

你能说出画中人物与春的关系吗?

(2)分析:

作者通过对罗马神话中唤醒春天的诸神的富有想像力的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寓意。

这里提到"神",所以我们来了解"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见"希腊神话"注释。

(课件显示)

这件作品是作者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创作的。

中间那位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课件显示局部形象)是全面的+心人物。

她的形象端庄、秀美,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她举着的右手好像控制着整个画中的人物。

左边三位"H惠"三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伙美罗西尼)被描绘得富有生气。

女神沫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翻潮起舞。

右边的一个象征"美丽",中间一个象征"青春",左边一个象征"欢乐",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机和欢乐。

在画的有边(自左向右),分别是花神、春神和风神。

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季节即将来临。

而在画面上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则是最左边那个好像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力神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U。

实际上这位众神的使者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

他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

此外,在维纳斯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

他正在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出去。

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

由于这一群唤醒春天的众神的到来,整个桶树林里洋溢着春天的活力。

这一切,都是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灵写照。

他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象征性地铺陈在这一幅画上。

问题:

作者在画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青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为什么又略显忧伤呢?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尽管描绘的是春,但画面却透出纤弱和淡淡的忧郁。

其实,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

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

早年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后得宠于美第奇家族。

由于当时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身份与众不同,在看到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人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瓦解……使他感到恐俱与彷惶。

而画家内心的忧郁,似乎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中。

他和宫廷内一些文学家、思想家关系甚好,这使得他的作品内容寓意深刻,人物情绪复杂。

问题:

通过以上描述、分析,你能说出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理念和情怀吗?

解释:

构图以风景衬托人物,人物安排上别具匠心。

以1个人和1组人(3人1组)构成的重复,形成了多与少、聚与散的节奏变化。

以典雅而朴素的色

彩,形成人物明亮、背景深暗的对比效果,突出了人物形象。

画家借助于既富有弹性又节奏感极强的线条来体现人物的形体之美,使画面精致明净,具有一种装饰感。

在维纳斯的花园里,春天是永恒的:

花香袭人,微风吹拂,绿色的桶园挂满了金色的果实;郁金香、银莲花、水仙花遍地开放。

在这春的气息中,代表生命之源的维纳斯略带忧郁的神情更激起人们对美的遇想。

问题:

你能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和栓释的结果,评价这件作品吗?

三.评价。

作者以寓意和象征的形象表现主题。

画中虽为神灵之境,却洋溢着人间的世俗之情,给人间送来爱与美的温缮。

他的作品不仅富于诗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独树一帜。

这就是画家不完全依靠欧洲传统绘画的明暗造型法,重视线条的表现、细节的刻画,追求装饰效果。

整个画面在表现春的欢乐中又十分矛盾地带有一种忧郁的抒情和淡淡的幻想,使作品韵味深长。

四.练习活动。

回顾我们今天欣赏《春》的过程,并思考一些问题,彼此分享。

你可以使用以下词句作为开头,写出两三点收获。

我学到了……

我惊讶的是……

我开始在想……

我再次发现……

我感到……

我想我将……

5.教师小结。

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

当你欣赏一幅美术名作时,如同在聆听一首名曲,领悟和感受其中的思想与美,那真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

今天,我们师生共同体会到了!

教学后记:

第1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指导思想

通过教材突出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无不印刻着历史的烙印。

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以及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选择了一些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以及摄影等,引导学生领会美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过程中,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教材精心策划了四个不同的“思考与讨论”活动,为开展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

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名家关于美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珍惜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培养自己对美术的爱好与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重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是难点。

(五)、学习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图例和文字的学习,如果时间与条件许可,可利用电脑软件或互联网对一些作品进行横向补充。

如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等。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师生之间可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学习。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导学生联系特定的时代文化,从而达到对教材编写意图的深刻领会和认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较的方法,选取恰当的点进行比较,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别。

从中发现时代文化的演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

教材以中国女性着装为例,可以从服装的样式、道具、环境等,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加以比较和引导,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诱导,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关于思考与讨论

1、银狐显然不是传统的中原样式,而是当时辽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骆驼载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个是胡人,后两位是汉人。

《簪花仕女图》表现的人物服饰华美、仪态雍容高贵。

不难看出,唐代是一个工艺发达、经济繁荣、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时代。

2、晚清时期的女装:

中式、布料、缠足,整体形象给人以贞淑、纯朴、贤德的感受。

反映出当时的女性受到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强烈约束和影响。

民国时期的女装:

西式、皮毛质,显得时尚而大气,给人的感觉当时的女性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家庭走上了社会。

现代女性的服装:

更加追求自然与和谐,短裤、质料多样化、运动鞋、贝雷冒、披肩长发、现代自行车、现代建筑与环境,反映出现代中国女性已经日趋开放,精神面貌充满活力,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日益提高。

3、教堂和道观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灵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

4、老北京街道狭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简陋,广告稀少、混乱,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车;现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宽敞,建筑宏伟,店面整洁,广告丰富、有序,交通便利发达,各种现代化车辆穿梭而行。

通过比较,反映了北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一

个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国际性大都市。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欣赏课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积极思考。

(15分钟)

《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画(法国);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岩画(挪威);

《狩猎》(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岩画(非洲)。

在仔细观察和欣赏这几幅作品后,你能感觉到什么吗?

讲解:

大约是在1-2万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类用红泥、木炭或动物的鲜血等最简陋的绘画工具材料,在岩壁或洞窟壁上创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岩画。

这些作品所描绘的各种动物形象,如牛、鹿、马等,或是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农业还未形成之前,人们主要是依靠渔猎手段来获取食物的生存状态。

大约在200-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人类。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也没有国家,大家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

那时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力极其低下。

最初的生产方式就是狩猎,以后逐渐发展到种植和养殖。

这几幅作品所描绘的就是当时人们集体狩猎的场面,它告诉我们,原始人类狩猎的工具极为简陋,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获取足够的猎物并战胜自然,以维持人类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们从原始岩画中简单质朴的绘画手法和简约夸张的动物及人物形象,使我们从一定的侧面大致了解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早期人类的生产方式。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涵的时代文化及其意义。

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

又是人们审美需要和艺术家表达个人情感的产物。

所以,它除了能带给我们一定的美感和某种实用价值之外,还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们提出许多信息,我们便可籍此来了解一个地域、一个时期社会的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

(利用作品和问题将学生迅速导入课题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美术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载功能。

通过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

2、接下来请同学们接着欣赏《簪花仕女图》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5分钟)

设问:

(1)从作品各个仕女的姿态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怎样的生活内容吗?

(2)从她们华美的服饰和精美的首饰中,你又能感受到当时的纺织和工艺水平如何吗?

(3)从她们的面庞、体态,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进行归纳:

作品描绘的是五个宫廷贵妇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闲步游乐的场

景。

全卷分为四段:

采花、观花、漫步和戏犬。

(1)虽然整个画面流露着高雅华贵、安逸祥和的气氛,但她们优雅的体态和奢华的服饰依然掩饰不了人物空虚的内心世界。

她们从容闲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们感受到封建社会中这些上流社会的宫廷贵妇人们,尽管锦衣玉食、物质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却十分空虚寂寞,显得百无聊赖。

(2)她们身披薄纱、薄如蝉翼,衣着华美艳丽、高贵典雅。

她们高髻凌风,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从画面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和精美首饰,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经相当高超。

(3)她们体态丰腴柔美、脸庞圆润,浓黛蛾翅眉,薄纱下丰满的前胸和圆润的肩膀,这种浓丽丰肥的理想化的“罗绮人物”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和心态。

那时崇尚女性美的标准就是丰腴,而当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画面上的人物、动物被描绘的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可见唐代画家不仅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绘画工具材料,而且在绘画技巧上也已经十分娴熟。

3、思考与讨论:

(10分钟)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师讲解:

(1)银壶不是中原样式,而是辽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壶形盛水器具。

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

《舞马衔杯纹银壶》1970年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

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银质。

陕西省博物馆收藏。

银壶形似皮囊,壶口位于扁圆形壶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莲瓣形壶盖,盖顶系有银链与弓形提梁相连。

银壶腹部两侧均有舞马衔杯纹饰。

此壶纹饰、提梁均作鎏金处理。

皮囊式壶形多见于辽金,见于唐代还是首次。

(2)骆驼引颈直立,神情悠闲。

背上垫有菱格纹圆毡,驼架上有乐舞俑五人;前三人为胡人(中国古代对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称),后两位为汉人。

胡人所弹奏的乐器是一种波斯式的四弦曲项琵琶。

此陶塑表现了不同民族的艺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颇为新颖。

反映了唐代少数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与汉族的社会交往活动频繁。

陶塑结构完整,工艺精美。

人物形象和动作都很生动。

《三彩骆驼载舞俑》1957年陕西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

通高66.5厘米,陶质三彩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第二课时

4、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接着观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这些照片是不同时期中国女性着装的真实写照。

你能看出三种服饰有什么区别吗(从款式、质料、道具、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你能从服饰的衍变看出时代的变化吗?

5、思考与讨论(10分钟)

仔细观察第6、7面中两幅不同时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从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设计、商业广告以及两张照片的摄影水平上分析一下两个不同时

代北京的发展与变迁吗?

6、思考与讨论(10分钟)

请同学们再接着观看第7面的两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观分别是作什么用的吗?

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

你能从这两种不同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这三个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让他们举手自由发言,教师口头启发诱导并作适当补充。

布置作业:

1、在上面的三个思考与讨论中,自选一个写出你的认识。

2、自学第7面的“名家论述”。

(四)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1、引导观察。

2、将观察结果向社会背景引伸和联系。

(五)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对特定的历史不熟悉,可以简要的向学生适当提供。

三、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方法:

学生自我评价

(二)教学评价点1、对学习活动参与程度。

2、对本课主要观点的认同程度。

3、引伸能力。

(能否从其它美术作品中发现它们与特定文化的关系。

) 

教学后记:

 

第2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生活中设计对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实例,认真学习手绘线条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出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整体的认识,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培养综合能力。

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物象进行多角度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难点:

对一个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⑴、对“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①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水壶、汽车模型,将它的前面、侧面、背面(顶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个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

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

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②共同研讨。

对物象多角度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举例:

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时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你也能认出来。

为什么?

B.当你购买一件物品时,一定会从各个角度对物品的外观进行反复观察。

C.生活中的的一些现象:

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正面的发型,理完发,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脑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

b.电视播放的手机广告,你仔细观看是会发现,广告中不仅要展示手机的正面,还会展示侧面、背面等。

c.旅游时,导游图上引出旅游景点的图像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d.在其他学科,如几何、物理、生物等教材中有很多物体多角度的示意图。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角度的表达与我们的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立体地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所设计打下基础。

⑵、物象多角度的表达方法。

①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举例:

产品说明书、家具制作图等。

②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如建筑、家具等)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平面方位图,将物体的空间位置进行展示。

举例:

园林规划图、家居布置图、校园说明图等。

③表达方法:

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分析课本上的范例,理解物象的多角度表达方法。

二、学生练习

⑴、教师拿一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等),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与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⑵、画出学校的示意图。

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时图与校园平面图。

⑶、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

⑷、设计一个课桌或写字台,画出课桌的示意图,表达前面、后面与侧面的造型,说出自己的设计。

三、作业评价与研讨

⑴、把同一题材的多角度表达的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⑵、将学生的学习创意进行展示,对照图画进行说明,看大家能否看懂你的设计,通过看图纸,是否在脑子里有了物体的具体形象。

教学后记:

 

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对中国水墨画的传统背景、历史源流有所了解。

通过多作品欣赏,知道“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应会:

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感知到一花一草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泼墨、破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教学(课前)准备

生宣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

学生初步尝试

1.纸张和以往所用有什么不同?

2.水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3.墨色先后涂抹效果有什么不同?

第二步:

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1.墨彩交融的神奇效果。

2.独特的表现方法。

第三步:

教师作简要示范

1.浓淡墨的互渗。

2.磨破色、色泼墨的方法。

3.水与墨与色相互之间的关系及表现方法。

第三步:

欣赏彩墨经典作品

1.作品中的意韵。

2.使用的各种表现方法。

3.可以借鉴的形式。

第四步:

学生操作练习

1.随意涂抹稍作添加。

2.完成完整的作业。

3.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方法。

第五步:

作业展评小结

1.作业进行展示。

2.互相评价、讨论。

3.老师点评。

教学后记:

 

第4课《笔墨的情趣》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业类型:

造型·表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⑴、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⑵、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⑶、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2、隐性内容与目标

⑴、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⑵、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

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课前)准备

生宣纸、毛笔、墨汁、中国画颜料、毛毡、调色盘、笔洗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趣

教师: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

学生:

了解诗和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二、经典回放

教师: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学生: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三、互相研讨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面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四、酝酿创作

教师: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

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五、教师示范

教师:

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提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六、学生作业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话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要求画面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七、展示评价

构图是否有新意与深度;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用笔用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