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1045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历史结业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

㈠列强的侵略(中国近代屈辱史):

⑴四次侵华战争

战争名称、时间

侵略者、条约、暴行、主要影响

19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八上2~5页)

⑴原因:

①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大门。

②直接原因:

林则徐实行禁烟运动。

⑵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严重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便利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④关税协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⑶主要影响:

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第二次

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八上7~8页)

⑴原因: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⑵罪行:

①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火烧圆明园;②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⑶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面对这段残垣断壁你最想说什么?

圆明园是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现在只剩下矗立在那里的石柱,向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它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甲午中日

战争

(1894年~1895年)

(八上16~19页)

⑴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同时,开始了对外侵略扩

张。

⑵结果: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⑶《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挠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增辟通商口岸。

⑷影响:

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⑸《马关条约》与其它条约不同之处:

①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②便于资本输出;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④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特征。

20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年~1901年)

(八上20~23页)

⑴原因: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天津进犯北京,犯下涛天罪行。

⑵结果: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⑶《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洋人的朝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驻兵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⑷影响:

①给中国人民增加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⑸《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最突出不同点:

列强获得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近代中国同西方进行的第一次军事较量、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近代中国三大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①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②赔款数额最多的不平等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③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你的爱国举动是什么?

呼吁变法;反对与日本议和;支持公车上书;反对日本割占台湾,谴责清政府投降卖国。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

地点是

广州

⑵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p八上8~9页)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

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及

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㈡中国人民的抗争:

⑴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牟取暴利,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鸦片的大量输入,一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二腐蚀了清政府的统治机构,三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1839年6月3日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体现坚决禁烟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⑵左宗棠收复新疆:

①背景:

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俄英对新疆虎视眈眈,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②经过: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讨伐中亚浩罕国入侵者阿古柏。

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

1881年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⑶邓世昌是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率全舰官兵英勇抗敌,最后壮烈牺牲。

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p八上16~17页)

⑷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共同的精神:

大无畏的、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专题㈡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①开始: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②结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任务:

反帝反封建;

⑤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㈠近代史列强侵华的重大历史事件,如:

火烧圆明园、黄海海战、八国联军侵华等;

㈡中国人民的抗争(反侵略斗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为国捐躯,这些体现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精神。

㈢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或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愈挫愈奋,遭遇困境而英勇不屈。

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此期间,中国丧失多少领土?

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

从1858年至19世纪80年代,俄国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中国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从这部屈辱史中,作为一个爱国者,你看到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①清政府的本质是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革命。

②在当时,要想改变中国命运,作为一名学生,首先应该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宣传革命思想,痛斥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和帝国主义侵略罪状,组织起最广大的中国人民,发动革命斗争,推翻清朝的统治,赶走帝国主义。

⑵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

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青少年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局、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这段话描述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比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比如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

历史事件

领导阶级

口号

性质

第一

阶段

经济、器物

武器、技术

洋务运动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二

阶段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救亡图存

变法图强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第三

阶段

思想文化、

观念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陈独秀、李大钊

鲁迅、胡适

民主、科学

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化特点:

经历了由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发展过程。

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它们的共同之处:

挽救危亡。

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戊戌变法;⑵孙中山——辛亥革命;

⑶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⑷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

㈠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经济、技术)——洋务运动(p八上28~30页)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自救运动,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⑴主要活动: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②后期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⑵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和破产。

⑶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⑷评价(失败原因):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只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⑸积极作用: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北洋舰队的覆灭并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

”“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是指洋务运动。

㈡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

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

1、戊戌变法(百日维新,p八上32~34页):

⑴背景: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⑵时间:

1898年6月到9月。

⑶主要内容:

①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②经济上,鼓励私人工矿企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④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⑷性质:

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⑸领导人: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⑹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⑺结果:

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最后失败,历时103天。

⑻作用: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⑼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2、1911年辛亥革命(p八上36~39页):

领导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⑴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

④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

⑵辛亥革命:

①标志: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

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②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A.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君主专制制度、最重大历史意义),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B.也有失败的一面: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的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④教训和结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㈢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p八上40~42页):

⑴开始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

⑵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

⑶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⑷口号: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

⑸主要内容:

①前期:

“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

主要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了十月革命。

⑹评价:

a.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

c.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㈠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200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

⑴时间:

1919年5月4日。

⑵原因(导火线):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⑶过程:

①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聚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陈独秀、李大钊领导这场学生运动,爱国浪潮席卷全国。

北洋军阀政府逮捕学生,镇压学生爱国运动。

②发展扩大:

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转向工人。

③五四运动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b撤销三个卖国贼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⑷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口号得以实现的有:

“外争国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但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

⑸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或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⑹青年学生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青年一代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勤于学习,发扬五四先驱所倡导的科学精神。

要善于创造,不断开拓,甘于奉献,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无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

㈡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

⑴时间: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⑵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⑶主要内容:

①会上通过了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③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

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㈢国共第一次合作:

⑴黄埔军校:

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军校培养一大批优秀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⑵北伐战争(p八上51~52页):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以叶挺独立团为先锋,正式北伐。

①目的:

推翻北

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②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③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④重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⑤战果:

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国民革命军的胜利进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⑥北伐胜利进军原因:

A、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B、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C、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国民革命歌》诞生于北伐战争时期。

㈣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⑴八一南昌起义(p八上54页):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

⑵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p八上55~56页):

①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1928年4月,朱德、陈毅到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③最大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闽西和赣南两个根据地组成),成为共和国的摇篮。

④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

它犹如中国革命的一点“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⑤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p八上59~63页)

①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

②红一方面军(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闽西长汀等地)→血战湘江→向贵州进军→渡过乌江,解放贵州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在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③长征胜利、三军大会师: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④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集体,从而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⑤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江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⑥长征精神:

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乐观向上、紧密团结的长征精神。

⑦你将怎样落实长征精神?

热爱祖国,不怕困难,勇于拼博;努力学习,为正义事业英勇奋斗。

⑧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⑨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少数民族的阻挠、缺少粮食给养或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

⑩走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在分属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11个省。

专题㈢时间换算

1、中华民国

基本公式为中华民国X年+1912-1=Y年

中华民国8年发生的大事:

8+1912-1=1919年五四运动。

2、公元前与公元后

基本公式为公元前X年+公元Y年-1=Z年

如某人出生于公元前60年,去世于公元8年,他活了几岁?

60+8-1=67,这个人活了67岁。

3、世纪年代

如1949年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2010年为公元二十一世纪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㈠局部抗战开始标志(p八上70~71页):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以此为借口,占领沈阳城。

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东北三省沦陷。

东北人民及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时期。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的和平解决(p八上71~72页)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

“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该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西安事变。

㈢全面抗战开始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