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美术第14册教案.docx
《浙教美术第14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美术第14册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美术第14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序号
课题
时间
备注
1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2
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1
3
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2
4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1
5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2
6
图表设计1
7
图表设计2
8
诗情画意1
9
诗情画意2
10
诗情画意3
11
诗情画意4
12
暑期生活记录册1
13
暑期生活记录册2
14
北京故宫
15
巴黎卢浮宫
第一课……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
学生可以在课内或课后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本册教科书中的第4课《诗情画意》和第6课《北京故宫》,让学生谈谈各自对我国山水画的认识和体会,如自己最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和画家,了解哪几种山水画的表现方法等。
目标:
欣赏中国古代的大师名画
范宽,字中立,华原人。
北宋初的山水画大家,与关仝、李成并驾齐驱,被称为“三家山水”。
《宣和画谱》说他:
“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常往来京、洛。
”又因为他为人豁达大度,故有范“宽”之称。
范宽的山水画初师李成,也曾师法荆浩、关仝。
中年后艺术借鉴“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
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
”于是范宽舍其旧习,隐居在终南、太行山中,“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
一寄于笔端之间,则千岩万壑,恍然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欲挟纩也。
”由于范宽的山水师造化而来,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峻拔深厚的艺术形象,雄阔伟美的品格,苍老沉着的笔墨。
故《圣朝名画评》就给范宽以极高的评价:
“范宽以山水知名,为天下所重。
真石老树,挺生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物表,而又不资华饰。
在古无法,创意自我,功期造化。
而树根浮浅,平远多峻,此皆小瑕,不害精致。
亦列神品。
”范宽的风格在北宋极受人重视。
“关陕之士惟摹范宽”。
可见他在北宋的艺术地位。
关于范宽画迹,米芾在《画史》中记载有30本。
但这些精美的画迹,随着历史的变迁,早已湮灭,至今大多不存了。
传世名迹中唯《溪山行旅图》是流传有绪的赫赫名迹。
《溪山行旅图》,现存台湾故宫。
这是一幅双拼绢的大山水画,迎面耸立的主峰,堂堂正正,占去五分之三的位置,逼迫在眼前。
山骨嶙峋,坚硬挺拔,都是用雄健的笔力勾勒出山的轮郭和石纹脉络,并用密密麻麻的“点子皴”表现山石坚厚的质感,浓黑的墨点点出山上的灌木林,山石间缝深处,一线清泉宛转而后直下,给整个画面带来清新的生机不息的活力,山下巨石林立,各色石树,山溪古道蜿蜒,商旅和殿阁布置得井然有序。
无怪乎董其昌评此画为“宋画第一”。
而画家徐悲鸿也赞道:
“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
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此幅既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三分之二。
章法突兀,使人咋舌!
”。
教学反思:
第一章……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标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种类、特征以及设计方法。
3.欣赏作品,体会现代标志的美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
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标志设计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用多媒体设备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提示学生思考:
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
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
(3)演示中外标志设计中的经典作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他们较熟悉和喜爱的标志设计,可以边演示边进行讲解。
2.深入教学。
(1)演示课本中的标志设计。
内容包括“中国联通公司标志”、“Windows软件标志”、“美国麦当劳公司标志”、“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及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等。
演示重点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及其设计步骤。
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讲解各国的奥运会标志,向学生讲述标志的象征意义及标志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重点演示“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步骤,提示学生思考:
该标志的造型象征什么?
五种色彩各代表什么含义?
体现了哪些文化内涵?
演示其他国家的申办奥运会标志。
提问:
不同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各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学生从不同标志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进行思考。
(3)组织学生讨论:
标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标志在现代生活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待学生讨论后,教师作出补充,然后进行归纳。
3.课堂延伸。
根据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国家的奥运会标志,寻找这些国家的相关资料,了解背景知识,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作品设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4.布置作业。
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公共标志的含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标志设计作品图片
(教师)录像机或多媒体课件、拍摄制作的资料、标志设计制作步骤图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录像展示飞机降落的过程,放大显示机身标志(手形鸽子或其他标志符号)。
(1)用录像或多媒体演示这段影像资料,当显示机身标志时,启发学生思考:
标志设计如何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2)教师作出总结:
标志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出下面的学习内容。
2.深入教学。
(1)演示并讲解标志的种类,可按商业性标志和非商业性标志分别演示。
提问:
标志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提请学生思考:
商业性标志与非商业性标志有何异同?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进行引导。
(3)介绍标志设计的象征意义,展示具象标志和抽象标志,并试着说明哪一种更利于表达象征含义。
(4)重点演示标志设计制作的方法,包括课文中的“比例标识法”、“方格标识法”以及其他方法。
3.课堂延伸。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用电脑设计制作出标志设计作品,并说说标志设计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思:
第二章……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难点: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环境标识设计图片
(教师)多媒体设备、中外优秀环境标识设计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各种手段,如走出户外实地观察、利用相关网站等,了解标识设计的形式和特点。
(2)由欣赏作品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环境标识设计,教师可适当介绍一下有关标识设计的资料,结合标识设计艺术的特点去赏析作品。
2.深入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各处看看,引导学生从环境中发现美,激发学生美化环境的强烈愿望。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一些标识设计用相机拍摄下来,然后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分为“环境标识设计的特点是什么”,“哪些环境标识设计存在缺陷,如何加以改进”等,最后,引导学生用设计草图或模型制作的方式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只作启发式指导,不加是非评判,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由思维空间。
3.课堂延伸。
美术教师安排一些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到公园、展览馆、广场、街道等场所实地观察环境标识设计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环境标识设计的热情。
教师应抓住时机,鼓励他们学好标识设计,肩负起美化环境的重大责任。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公园、商场、街道……都成为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美术课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体现了美术教学的社会意义。
4.布置作业。
为自己的校园设计一件环境标识作品,要求构图简洁、明快,设计思路清晰。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的设计、制作工具
(教师)展示校园环境标识设计的图片或其他影像资料、必要的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考察校园环境,用文字、影像的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要求学生通过考察,初步确定环境标识设计的内容。
2.深入教学。
(1)图片欣赏。
教师把自己收集、整理过的校园风景图片通过课件的形式放映给学生观看,同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
不同的地方放置怎样的环境标识比较合适。
(2)请学生结合观看的图片和自己准备的资料,讨论环境标识设计的形式和色彩,以及与校园环境协调产生的效果。
可以分成小组讨论,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3)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观点,运用适当的材料加工制作环境标识。
(4)教师根据学生做成的环境标识进行评比,并展示关于校园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自己设计制作的环境标识放在校园哪个地方最为合适。
3.课堂延伸。
标识设计作品制作完成后,召开一次班会,邀请其他班级的部分学生、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参加,共同进行评议。
提示:
必要时可以邀请生物、地理教师配合。
4.布置作业。
组织学生运用工具将设计制作好的环境标识放置在校园内的合适位置,并要求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安装时不要毁坏绿化。
教学反思:
第三章……图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图表的绘制方法,能够独立运用电脑或其他工具绘制图表。
3.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工具进行工作交流,传达思想情感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图表设计的对比手法。
难点:
利用电脑绘制图表。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记号笔、彩色笔、画纸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类型的图表挂图或幻灯片、录像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带领学生观察学校附近几条主要街道路线,要求学生分别用文字或画图的方式进行表达。
(2)展示“生活中的道路指示图”,提示学生思考:
从这张图表中能识别出道路交通中的哪些信息?
(3)学生比较自己手绘的道路交通图与范图中的道路指示图有何异同,哪种形式更利于表达交通信息,引出课题《图表设计》。
(4)用教学挂图展示各种类型的图表作品,让学生讨论不同类型图表的形式特点及其所表达的信息,教师强调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形式的图表来表达。
2.深入教学。
(1)以“树形示意图表”为例,分析图表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让学生讨论树形示意图表与道路交通图表各有什么特点,各有哪些优缺点。
(2)学生讨论并回答:
“树形示意图表”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领域适用。
教师提示:
如学校机构。
(3)分析“多媒体图表”,让学生展开讨论:
文字和图形在图表设计中的作用。
(4)分析“统计图表”的形式,统计图表能十分具体、直观地传达信息。
3.布置作业。
让学生以自己的几次测验成绩为内容做一个统计图表。
4.课堂延伸。
通过演示各类图表范例,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图表形式,要求学生做一个社会调查,并以草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勾线笔、直尺、彩色笔、画纸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外优秀图表范例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多媒体演示中外优秀图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体验不同图表的形式美感。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图表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及每个要素在图表中的功能。
(3)引导出课题——图表设计的方法。
2.深入教学。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表构成的三大要素——图像、文字和数字,重点讲解三要素的特点及其在图表中的功能。
(2)教师演示运用几种常用对比手法的图表范例,提示学生思考:
这些图表都用了哪些对比手法?
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3)针对每一种对比手法,分析其特点及适用范围,重点为学生讲解,教师评述。
(4)以疏密对比方法为例,说明其适用范围。
如“道路指示图表”即是运用疏密对比法来表现。
综合各类图表设计,组织学生分析它们分别运用了何种对比手法。
3.布置作业。
运用一种常见的对比手法,如长短对比、疏密对比、动静对比或高低对比,观察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设计一张图表。
4.课堂延伸。
组织一次图表设计展,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参加。
教学反思:
第四章……诗情画意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难点:
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
演示古代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使学生对作品有较详细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示学生思考:
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
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2.深入教学。
(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感受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
(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3)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各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诗情画意?
(4)组织学生分析:
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归纳总结。
3.布置作业。
让学生归纳出宋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4.课堂延伸。
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山水画作品,体会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示:
创作优美的山水画必须先掌握山水画基本要素的画法。
(2)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树,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树的基本结构——由干、枝、叶组成,引出本课内容——树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要求学生根据演示中对树的认识,结合生活中关于树的印象,用笔墨的形式把树表现出来。
(2)教师展示关于如何画树的教学挂图,使学生对于树的结构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3)教师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渲染等步骤详细讲解并逐步示范,使学生对树的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4)讲解树枝的画法,树枝一般可分为鹿角枝和蟹爪枝,并说明鹿角枝和蟹爪枝各适合于表现哪些树。
(5)讲解树叶的画法,树叶一般可分为夹叶和点叶,并说明夹叶和点叶各适合于哪些树。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布置作业。
综合运用画树的知识,观察自然界中树的样子,画出一棵树。
4.课堂延伸。
收集古今山水画名家作品,观摩其中树的画法。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关于山石画法的课件、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名山的风景图片,分为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两大类,请学生分析这两类山有何不同。
(2)教师画一山石,加以皴、染,请学生观察,山石就是山的模型,而山就是由山石组成的。
引出本课内容——山石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鼓励学生画出石的造型,根据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强调说明石的造型是不规则的,用笔应挺劲有力,用墨应干湿结合。
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让学生观摹。
(2)请学生讨论回答:
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有何不同?
创作时应如何去表现这些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
北方的山宏伟、雄奇、险峻,适合用斧劈皴表现,而南方的山多秀丽、平缓,适合用披麻皴表现,并分别就这两种皴法逐一作出示范。
(4)再次展示这两类山的图片,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认识。
(5)要求学生进行画石的练习,并分别用斧劈皴和披麻皴表现,体会这两种皴法所表现出的意境。
(6)教师示范,用色、墨结合的方法给皴好的山石染上颜色。
3.布置作业。
用色、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山石。
4.课堂延伸。
有条件的地区,让学生对着周围的山、石进行写生。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录像、挂图、背景音乐、毛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背景音乐,放映表现黄山云雾的录像,请学生留意观察并说说各自的感受。
(2)播放一段表现瀑布的背景音乐,放映瀑布和溪水的录像,放映后让学生说说瀑布、溪水的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
云、水是山水画中表现意境的重要因素。
2.深入教学。
(1)放映表现黄山景象的录像,配上抒情诗朗诵,使学生体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2)讲解云、水是山水画表现意境的重要媒介,介绍画云、水的基本知识,并作范画。
(3)综合山水画的知识,教师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并题上诗词,让学生观摩。
(4)选一首李白或其他作者的诗词,仔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组织学生讨论:
创作何种形式的山水画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5)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自己学习山水画的心得体会。
3.布置作业。
选出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其意境的体会,分别题上相应的诗句。
4.课堂延伸。
了解某一著名诗人(如李白等)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情感,择其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创作出一幅山水画作品。
教学反思:
第五章……暑期生活记录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难点:
书籍整体设计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几本不同装订形式的书籍、纸张
(教师)几本开本不同、装订各异的书籍、教学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以录像或幻灯演示书籍发展史,内容重点在于比较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在形式、装订方面的区别。
(2)提示学生思考:
现代书籍与古代书籍相比,有哪些优点?
(3)演示“暑假生活记录册”资料图片,请学生回答:
生活记录册与书籍有何区别?
(4)教师说明:
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深入教学。
(1)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书本,了解书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书的了解作简要介绍。
(2)教师示范一本标准书籍,详细介绍书籍的基本结构及其名称。
(3)请学生将准备好的整开纸对折,再对折……折六次,体会书籍开本大小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
哪些书适合用大开本,哪些书则适合用小开本?
教师说明:
根据特殊需要,还有异形开本的书籍。
(4)用实物或录像展示装订风格各异的书籍,让学生分析哪种装订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5)教师讲解装订知识及其技巧,并操作演示其中一种装订方法。
3.布置作业。
设计一本16开本空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并装订成册。
4.课堂延伸。
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参观,观摩书籍的制作程序。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式及内容的图书
(教师)中外优秀封面设计图片、不同风格的内页设计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演示中外优秀封面设计作品。
(2)请学生思考:
封面设计包含哪些内容?
这些内容应该如何编排才能使形式美观?
(3)教师提问:
封面设计与书籍内容应是一种什么关系?
2.深入教学。
(1)讲解构成封面设计的基本要素,展示封面设计常见的四种结构,提问学生:
哪种结构在视觉上更易于接受?
(2)教师讲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思考:
根据内容应采取什么形式的封面结构?
(3)组织学生讨论: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根据内容需要,应采取何种色彩来表现?
(4)展示一本标准书籍,请学生观察书籍内页设计的版式构成,教师讲解版式设计的构成及其名称。
提示:
内页设计应不拘形式,一切为内容服务。
(5)请学生思考:
暑假生活记录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应当采取何种版式?
怎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的兴趣?
(6)教师可演示一本简易生活记录册的制作。
3.布置作业。
在制作好的空白生活记录册上添加封面设计和内页设计,可用手写或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本完整的生活记录册。
4.课堂延伸。
将制作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放入学校展览橱窗内展览。
教学反思:
第六章……北京故宫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独立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热爱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故宫藏品的艺术特色,认识我国传统艺术种类,体会古典绘画的魅力。
难点:
理解传统艺术的特点。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师)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录像机或多媒体设备、故宫藏品资料、《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录像放映故宫博物院影像资料,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词,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师向学生介绍故宫的建筑历史、特点及功用,说明故宫在明清时期作为皇宫,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现在被作为国家博物院,保存着为数众多的珍贵文物,包括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
2.深入教学。
(1)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让学生欣赏作品《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青绿山水画中的重要作品,设色光彩鲜亮。
教师讲解北宋青绿山水画的风格特点,提示学生思考:
北宋青绿山水与现代重彩山水有何区别?
(2)作品赏析《韩熙载夜宴图》。
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将图中的五个局部分别放大,供学生更清楚地观察韩熙载本人的不同神情。
提示学生思考:
韩熙载与众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分析作品形式及意义。
(3)作品赏析《清明上河图》。
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按照画面顺序从左至右,犹如沿途观赏一般,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提示学生联想:
自己在家乡的庙会、集市是否观察过类似场面?
教师讲解:
《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民间风俗画,描绘了北宋汴京清明时节各社会阶层的生活景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习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教师对故宫藏品,包括玉器、青铜器、瓷器、漆器等文物作简要介绍。
3.布置作业。
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或互联网,让学生查找、欣赏一些具有传统价值的中国画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七课……巴黎卢浮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罗浮宫内藏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欧洲古典艺术作品。
2.培养对艺术的热爱,提高多元文化的艺术修养。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西方雕塑、绘画的风格及艺术特征。
难点:
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
课前准备
(学生)罗浮宫的相关资料
(教师)录像机、罗浮宫三宝图片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