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661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docx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在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

——在2012年新春开局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西工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冯建文

同志们:

   玉兔蟾宫折桂去,龙展宏图报春来。

   已经过去的2011年,是我区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规范全区管理、教育、教学秩序,夯实发展基础的一年;更是做好区本培训、打造理想课堂、普及阳光体育、推动教育均衡、生成区域教育新文化等多方面取得显著绩效的一年。

   一年来,我们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是第一要务,确保校园安全是第一责任,关注师生成长是第一要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第一目标”的总体思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环境创优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与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一道,以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真抓实干,同舟共济,顺势而为,开拓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工教育的健康和谐发展,树立起了西工教育在河洛大地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口碑。

   1、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围绕年初确定的“44321”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方位提升学校办学条件。

投资580余万元的十六中教学楼已全面竣工,投资110余万元的丹城路小学校舍升级改造工程已投入使用。

投资750万元的健康路小学教学楼和投资486万元的洛浦路小学教学楼主体已完工。

投资50万元对唐宫西路小学、芳林路小学、凯旋路小学西下池小学校园进行了绿化美化;投资105万元修建了唐宫西路小学和西下池小学塑胶操场;投资170余万元完成了十六中学生餐厅和操场硬化;投资155万元在红山乡和洛北乡建造了13个乡村少年宫;投资24万元为全区各学校建起了心理咨询室;投资40余万元为洛北、红山两乡的学校配置了电脑室和电子阅览室;投资25万元为洛北乡学校安装75台空调,使我区的整体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从去年3月起,在全区教育系统广泛深入开展了政务环境创优活动。

成立了区教体局政务环境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西工区教体局“环境创优年”活动政务环境创优工作方案》,切实把开展“环境创优年”活动摆上重要位置。

局机关、二级机构和全区各学校都认真组织,集中学习了《一切立足于实》、《以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作风硬洛阳兴》以及系列评论文章。

选定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南京市浦口区教育局、安阳市殷都区教育局为学习标杆,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了“学标杆、赶标杆、超标杆”活动,努力实现机关效能、工作执行力“两提升”,学校、学生、家长“三满意”。

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对小学招生工作和学籍管理、职称评定工作、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民办学校审批、义务教育收费等事项,面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增强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切实转变行政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促进了我区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3、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依托西工区卓立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进一步推进名师、名校长团队塑造工作。

积极组织学校领导及教师参加中国卓越校长成功办学教育思想研讨会、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卓越局长、校长峰会、全国优秀班主任西工论剑、洛阳市“牡丹之春”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著名教育家孙双金校长报告会、让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大型公益家教报告会、牡丹之约--全国名家作文教学新途径暨策略研讨会、全国中小学教师素养大赛、西工区校长论剑研讨会等,使大家进一步转变了教育观念,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提升了素质,形成了自身特色,推进了教育发展。

去年以来,我区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有25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146人次获得省级奖项,286人次获得市级奖项。

在四月份举行的洛阳市教学技能大赛中,我区30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其中21人获一等奖、8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成绩居全市各县区之首。

在洛阳市首届名师评选活动中,我区有9名教师榜上有名。

   4、教育品牌创建取得初步成果。

“校校有特色”、“个个有特长”,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区教育追求的目标。

去年以来,各学校结合校情,对自身的潜力、优势进行分析、挖掘,找准特色和发展方向,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校园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研教改,以及校风、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造出自己的新优势,新亮点,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

特别是西下池小学所开创的“心教育”,被专家誉为“为中国小学教育树起了一个标杆”,西下池小学也因此被《教育时报》确定为“豫派教育示范校”,被《中国教师报》评为全国十大现代品牌学校。

西下池小学以其先进的办学思想、典型的成功经验,为西工教育打造了一张闪光的名片。

西下池小学的光荣,也是西工教育的骄傲。

凯旋路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教研改革、校本课程开发、德育实践等各项工作等都走在了全市前列。

该校四大文化品牌中的三项“学生文化博览会”、“毕业节”、和“课堂教学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受到洛阳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与广泛好评。

全区特色学校建设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基本实现了从重视办学规模和数量向提升办学质量和内涵转变,从注重发展硬实力向增强教育软实力的转变,为全区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校园安全管理得到认真落实。

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在全区教育系统构建了局、片区、学校“三级”安全工作网络,实行局领导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实施学校安全工作分包制,落实学校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

协调公安、交警、社区巡防、工商、城管等部门对区属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安全专项治理,给师生创设了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3月份,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了“中小学生安全工作严查月”活动,各学校共举行安全应急演练40余次,整改安全隐患60余处,召开安全主题班队会200余节,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自救能力,提升了学校安全管理水平。

4月份,在全区学校开展了“中小学校安全工作集中整治行动”,下发了《西工区教体局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进一步深化安全工作集中整治行动的通知》,各学校共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56处。

5月份,组织全区教育系统70余名校长、园长参加了区安监局组织的安全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做好安全工作的能力,确保了全区教育系统无安全事故发生。

   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指导与支持,离不开全区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协作,离不开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与宽容厚爱。

在此,我代表西工区教育体育局,向所有关心、帮助、支持西工教育的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家长朋友及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在于开创。

   2012年,是我们持续落实《西工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持续夯实管理、教育、教学基础,持续追求软件均衡的内涵发展年。

下面,我围绕新的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谈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2年西工教育的发展定位与发展主题

2012年,我区教育工作的一条主线是“一转两提六持续”。

围绕这条主线,教育工作的定位是:

“心文化”建设年,教育发展的主题是:

“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

   何谓“一转两提六持续”?

就是按照市委、区委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提出的今年教育工作的总基调,即:

转变作风,提升教育质量,提升育人环境,持续抓好学校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基础性教育工作、“五名”工程、平安校园创建、教育均衡发展。

   何谓“心文化”?

“心文化”是我们在全国率先提出的一个教育新理念。

我们认为:

教育是一种文化,而文化不仅是一个“场”,更是一种“力”。

以文化来经营区域教育,是我们管理思想的一种飞跃,也是管理模式的一大尝试。

人育文化,文化化人,管理其实就是管心,教育其实就是育心。

一切的管理、教育与教学,只有直抵心灵,根植心田,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所以,我们倡导用心教书,用心育人,用心管理,用心工作、学习和生活。

由此而催生的区本校长文化、教师文化、课堂与课程文化乃至校园文化以及整体呈现的区域教育生态文化等,我们称之为“心文化”。

   我们所崇尚的“教育生态”,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哺育,营造一个真实的、自然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新格局、新状态、新景象。

这种生态的建构,不仅强调人的发展与万物生长的生态意义相一致,而且强调人的成长要与自身成长的规律相吻合;不仅强调人的发展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且强调人的言行与内心世界相和谐。

因此,我们理想中的教育生态,一定是面对鲜活生命的、一定是来自真实生活的、一定是生动活泼发展的、一定是有利于自由生长的和谐的人文环境。

而这种和谐的生态环境的营造,又反过来促进人的完整成长,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促进区域教育的腾飞。

   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是我们西工教育在基本完成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之后走向内涵发展转型期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西工教育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工作重心,也是我们西工教育占领教育理念新高地,呼应素质教育新要求,办好西工教育发出的最强音!

   二、提出用“心文化、开创西工教育新生态”发展主题的三个背景

   提出“心文化、新生态”这个西工教育发展主题,基于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一是“心文化”是对本区草根成功经验的拓展与升华

   西下池小学首创的“心教育”,凯旋路小学创新的文博会、课博会、毕业节等文化品牌,白马小学创设的“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区实验小学提出的“让师生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第二实验小学探索的“读书与运动,成就师生多彩人生”芳林路小学打造的“做文雅学生,儒雅教师,高雅校园”,金谷园小学的“用心管理”,丹城路小学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第三实验小学的“走进孔子,做少年君子”,第四实验小学的“用读书引领师生精神生活”……等等做法都是我们西工教育思想百花园中的朵朵奇葩,是我们西工区土生土长的草根经验,也是西工教育弥足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它号准了当今教育的“病”——过多的关注“头脑的教育”,而不太关注“心灵的教育”,因此主张不光要开发“头脑”,更要滋养“心灵”;它突出了当今教育的“魂”——培养完整而有个性的人,并将教育作为促进人完整成长与个体生命潜能释放的过程;它找到了当今教育的“根”——育人先育心,通过改变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改变人的外在修为,这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心灵觉醒与自我革命;它发现了当今教育的“道”——不同形式爱的表达与自由舒展的生命空间的创造,乃至于内心秩序感与和谐度的提升,把教育中的生命引向精彩与极致。

所以,以上各学校对教育的种种探索和实践,是对教育真谛的回归与解码。

而我们西工区所追求的教育,正是这样一种真教育。

   基于此,我们提出“心文化”的理念,也可以说,“心文化”是放大了的各校的做法,各校的做法是具体了的“心文化”。

我们把大家的做法提升到“心文化”层面,内涵拓展了,主题升华了,工作的着力点改变了,随之而来的一定是西工教育的新变化,这是我们的期许,也是我们的信念!

因为我们的理念来自本土的实践,并且是用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念,再用正确的理念来指导实践,那将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

   二是文化立教,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需要

   教育传承文化,文化引领教育。

教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立教,是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加快教育强区建设的步伐,今年我们计划投资2500万元,持续加大办学条件的改善。

新建健康路小学、洛浦路小学、四实小三栋教学楼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修建市直七小、四实小两个塑胶操场;做好芳小、市直三小、市直七小、十六中、王村沟五个学校的校园绿化美化以及部分学校的美化提升;完成区实验小学校门改建,打通消防通道;在区实小、凯小、芳小等10所学校率先实施班班通工程,另在区四实小、健康路小学、市直七小等学校建成4个电脑室,在红山十六中、樱桃沟和王村沟等学校建5个多媒体教室,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10所学校安装空调,解决部分学校取暖降温问题。

   但是,学校硬件建设相对容易,而软件建设相对较难。

软件是什么?

就是一所学校的内涵,就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格,就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

薄弱学校与名校的差距,往往不在硬件建设上,而在内涵文化上。

例如:

校长办学理念的确立与办学思想的建构,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管理机制的创新,教师专业发展与精神成长的引领,德育活动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适合学生多彩发展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理想课堂的打造,学校亮点的放大、个性的张扬与特色的彰显等等,这些都是学校的文化。

文化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决定竞争力。

因此,西工教育要走在洛阳乃至中原教育崛起的前列,文化是抓手,文化是突破口,文化是着力点。

   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应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一种办学境界。

让文化成为撬动西工教育发展的支点,通过创生我们的教育文化,进而改变区域与学校的管理模式,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改变师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

   三是文化强教,是打造教育强区的美好愿景

   西工区地处十三朝文明古都洛阳的核心地带,一千多年来,都是洛阳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工教育的发展可谓占尽地利,同时兼具天时和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区委、区政府对教育事业格外重视,党以重教为任,政以兴教为责,民以助教为乐,师以从教为荣。

可以说,如今的西工教育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所谓“人和”,就是从局班子成员到机关和二级机构的每一位同志,从全区每位中小学校长,到每位教师与教工,人人都在谋发展,个个都在真干事。

凡是来我们西工区进行教育考察的,没有人不被我们西工教育人的精神状态所感染、所振奋、所叹服。

这也正是西工教育崛起与腾飞的希望所在!

   西工区要办真教育,办强教育,办学生满意、家长认同、社会赞誉的好教育,是我们局领导班子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坚定的信念。

因此,从本学年开始,我们举起“文化立教,文化兴教,文化强教”的旗帜,实施“心文化”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构建西工教育文化体系,创造区域教育文化新生态,这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引导行动,行动谱写教育!

   三、“心文化”建设要实现的三大目标和愿景

   

(一)转变教育行政的管理模式

   传统上的教育行政管理靠文件、靠开会、靠约束、靠奖惩,而高品位的教育管理则要靠文化。

教育的终极是文化,文化具有凝聚力、教育力和战斗力。

“心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文化力是区域教育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以“心文化”的方式来改变我们当下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为区域教育管理和学校管理洞开了一片新视域,找到了一个新抓手,提供了一种新武器。

   

(二)弥补区域教育的文化缺失

   教育的趋行政化现象,导致当今的教育成为行政的市场、文化的荒漠。

教育文化缺位有多种表征,如:

以文化现象代替文化建设,以硬件优势掩盖内涵浅薄,以急功近利漠视文化积淀,以求异出新忽略文化传承等等。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同时也肩负创生文化的使命,作为教育的躬行实践者,要引领区域教育育人的方向,担当创造区域教育文化的重任。

因此,改变教育文化缺位的现状,我们上下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三)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幸福指数

   心文化就是用“心管理、心教育、心教学”的方式,以学校的办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幸福成长为目标,引导和促进全区所有学校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目标和策略,建构个性鲜明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学校文化,最终实现全区学校都能健康、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进而为教师的幸福增值,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总之,通过“心文化”这一势能的充分发挥,营造一个“文化化人”的大磁场,推出一批名学校、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带头人。

成就西工教育,催生教育强区,这应是我们每个西工教育人的历史担当。

   四、心文化建设的十大战略

   

(一)阅读文化——开掘教育文化的源泉

   宋代理学家朱熹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是文化的源头活水,缺少了广泛而有选择的阅读,文化便会枯竭。

回顾西工教育的发展,我们得益于全员阅读、全方位阅读、全过程阅读。

阅读,让我们的教师理解了教育;阅读,让我们的学生变得灵气;阅读,让我们的学校文化因此而厚重;阅读,让我们西工的教育更有底蕴。

去年,我们西工区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就是读书蔚为风尚。

我们不仅向校长和师生推荐书目,而且各个学校通过举办读书沙龙、读书论坛等方式分享读书心得。

“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品味书香,品味人生”,已成为西工教育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新的一年,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生区本阅读文化:

一是编制出台《西工区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纲要》,对学生高效阅读进行理念与方法上的指导;二是阅读课程化,结合区本、校本实际,研发适合学生阅读的区本、校本课程;三是进行阅读指导课、阅读展示课、阅读汇报课、新书推荐课、经典诵读课、美文鉴赏课等阅读课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四是建立师生阅读成长档案袋;五是建立课外阅读评价体系和激励体制;六是举办校园读书节和全区读书文化节;七是以校长的爱读书引领教师的爱读书,以教师的爱读书引领学生的爱读书,以全校师生的爱读书引领家庭和社会的学习风尚。

   

(二)校长文化——勾勒学校发展的轮廓

   校长文化,从很大程度上讲,决定和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文化。

一个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引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引领。

这种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校长不但应成为学校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和践行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校文化的创造者。

   2012年,我们对校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1、有核心的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2、有校训、校歌、校徽及“三风”;3、有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校章程;4、有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校本精神和发展愿景;5、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而且比较科学的办学思想体系。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办学思想不是口号,不是标签,而是能够切实引领学校发展的教育智慧。

   (三)课程文化——抓住文化建设的重点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中之重。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除了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深入开发之外,还要开发适合学生多彩发展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家本课程和社区课程。

凯旋路小学上学年倡导“一师一课程”,把韵律操、扬乐团、古典音乐欣赏、脱口秀、金嗓子小主持等都开发成“小课程”,这是一个创举。

因此,各学校要根据各自的校情、教情与学情,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只有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四)教师文化——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名师辈出,一定有名师成长的文化土壤。

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与精神成长的营养品。

   教师文化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建构:

专业理想、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道德和专业情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特别关注从以下几方面去建设教师文化:

1、打造和谐人文氛围,让教师诗意的栖息;2、在关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内心世界的建构;3、以“名学科带头人、名班主任、名师”三名工程,打造品牌教师;4、问题即课题,研究即成长,解决即成果。

激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小课题”研究的能力与实效;5、建立学科组与教师成长共同体之间的学习文化,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6、加强教师的区本培训与校本培训,在培训中借鉴,在培训中反思,在培训中成长,从而创生富有区域特色的教师教育新文化;7、举办第二届学术论文节,让教育蕴含思想,让教学充满学术。

   (五)学生文化——彰显文化育人的功效

   学生文化是全体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在生活形态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

加强学生文化建设,首先,要关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长期开展“日行一善,周明一礼,月养一习”的道德长跑;其次,要以规则的内化,形成学生的社会秩序和内在智慧;第三,坚持开展行之有效的系列主题德育活动,让学生过一种有主题的教育生活;第四,探索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新策略、新途径、新方法;第五,尝试德育导师制,通过警示卡、“优点树”、表扬信等激励方式,帮助“问题学生”重拾自信,促使他们转化变优;第六,直面学生文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发挥“熔炉效应”和“雁阵效应”;第七,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课堂文化——孕育师生生命的摇篮

   教育改革最终要发生在课堂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

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课堂文化的问题。

课堂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教学观为指针,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促进学生逐渐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文化意识形态。

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课堂文化的建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文化。

走出“全国课堂九范式,全校课堂一模化”的误区,创造适合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七彩课堂;2、创造生动、灵动、律动的课堂氛围文化;3、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对话文化;4、创造课堂质疑文化,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通过合作解疑,通过精讲释疑,通过扩展生疑,通过巩固化疑;5、创造合作共赢的课堂团队文化;6、创造激励、赏识、认同的课堂管理文化;7、建立课堂效果的综合评价文化。

   (七)班级文化——构建学生学习的乐园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细胞,是班级形象的名片和窗口,是班级精神风貌的缩影。

班级文化是构成学生精神成人的微型生态气候,具有环境磁场的性质。

同时,班级文化也是一门有待开发的课程资源。

   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意很多。

例如:

设计个性化的班名、班训、班歌、班诗、班徽;学生自己创作教室标语;班级根据实际开发班本课程;建立各种班级节日;开辟班级风采展示栏;评选十星级文明学生与新三好生等等。

   班级文化的建设重在理念提升,重在创意策化,重在细节。

班级文化建设应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

班级文化建设应在主题、和谐、创新上作文章。

   (八)环境文化——营造学校文化的磁场

   学校文化场,即学校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教师和学生主体精神的载体,是学校教育力和教学力辐射的文化时空,它对全校师生起着激励与凝聚、熏陶与浸润、感染与化育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如下走势:

主题上,从多元聚焦一元;内容上,从标语口号转向丰富多彩;视觉上,从美化、绿化兼具课程化;空间上,从平面转向立体;品质上,从人为走向生态;功能上,从点缀到发挥教育力;氛围上,从文化符号到文化气息和气候。

   2011年,我们重点抓了校园文化中的办公室文化、走廊文化和教室文化建设,这仅是校园文化的三个重要部分。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真正体现“创意者的匠心独运,受教育的不知不觉”,使校园文化起到润物无声的功效。

这就要求我们各个学校要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创设富有童真童趣、富有儿童感觉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

   (九)文化评价——建立文化评价的体系

   文化评价是指在一定的学校文化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手段,全面而系统地收集、整理、测量和分析学校文化的相关信息,对学校文化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文化评价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文化评价理论研究目前尚比较薄弱,评价目标不清晰,评价标准不一致,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二是缺少专业的学校文化评价机构和学校文化评价专业队伍;三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评价陷入一个误区,即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内涵发展。

因此,对学校文化进行评价是衡量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尺。

   全国目前尚未有完整的学校文化评价体系,我们可以率先尝试。

可以将总目标分为几级指标体系。

例如,学校的理念文化,可以分为六个二级指标:

办学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