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578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4030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是()。

A、演示法

B、讨论法

C、榜样示范法

D、评价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四种,分别是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

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现代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3.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D

【解析】:

“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等。

代表人物有荀子、洛克和华生。

4.小刘在做作业的时候喜欢封闭安静的环境,不喜欢有他人在场,更不喜欢他人干预自己的作业进展情况。

他所具有的认知方式为()。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B

【解析】:

场独立型的学生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5.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王阳明5岁还不能开口说话,却能默背祖父众多藏书。

这说明()。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D、人的发展具有整体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B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题干中王阳明5岁还不会开口说话,但却能默背祖父的众多藏书,体现的是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6.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7.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心理健康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全体正常的中学生,一般是通过提供信息、改变环境等方法,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达到优化其心理素质的目的。

8.讲完“体积的大小”后,张老师要求学生回家量一量日常用品的体积。

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物演示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教学法

D、实践探究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答案】:

B

【解析】:

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9.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A

【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0.柏拉图认为,应该为国家统治者的教育开设众多实用性的教学科目,其中他最为重视的是()。

A、算术

B、哲学

C、体育

D、军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B

【解析】:

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最高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柏拉图为哲学家的教育开设了众多的教学科目,包括阅读、书写、体育、军事、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

在所有科目中。

柏拉图最为重视的是哲学(辩证法)。

11.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等教育

D、终身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

B

【解析】:

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

1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在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水平时,采用的方法是()。

A、对偶故事法

B、自然实验法

C、观察法

D、道德两难故事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D

【解析】:

科尔伯格吸取了杜威的个人与社会相互作用说和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思想,在明确区分道德和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道德教育模式。

他的学说属于认知结构主义学派。

13.“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是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这种观点属于()。

A、心理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

C

【解析】:

劳动起源论克服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社会性上的缺陷,认为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是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

14.人在走迷宫时发生的学习是()。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反射

D、模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走迷宫是被试进入迷宫后,经过多次“走错路”(“尝试错误”学习),终于找到出口的过程。

因此,走迷宫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

此题容易与顿悟混淆,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

苛勒的黑猩猩箱子学习实验是顿悟的典型实验。

15.“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符合()规律。

A、德育过程

B、智育过程

C、心理辅导

D、美育过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4节>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A

【解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

根据题干,可以得出知情意行,从而选出A选项德育过程。

16.某学校在一次公开课评比中,学校领导走进课堂进行听课,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的评价属于()。

A、外部评价

B、内部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7节>教学评价的种类

【答案】:

A

【解析】:

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17.首次提出“和谐教育思想”的西方思想家是()。

A、孔子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塞万提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C

【解析】: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分阶段进行教育,提倡对儿童进行和谐的教育。

18.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做出的价值判断。

从评价的功能分析,随堂测验属于()。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安置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7节>教学评价的种类

【答案】:

B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它包括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测验。

形成性评价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9.利用校园的文化墙和黑板报来影响学生的品德,这种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说服教育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5节>德育方法

【答案】:

C

【解析】:

情感陶冶法的种类有: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形式。

环境陶冶法即通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题干中利用学校环境影响学生品德,属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属于情感陶冶法。

20.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属于()。

A、活动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综合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状况

【答案】:

D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2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学习的迁移理论

【答案】:

C

【解析】: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于1963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把迁移放在学习者的整个认知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迁移的理论和见解。

22.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C

【解析】:

情绪记忆指的是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这里对过往“愤怒”的记忆就是一种情绪记忆。

23.“情人眼里出西施”属于()。

A、刻板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心理特征

【答案】:

C

【解析】:

当某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非常突出,给人以清晰鲜明的印象,以致掩盖了对他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判断,即像晕轮一样。

“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一种典型的光环效应。

24.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学校观念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物质文化,以观念文化或精神文化为核心。

25.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

A、学习压力

B、学习兴趣

C、学习期望

D、学习知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的分类

【答案】:

B

【解析】: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26.我国最早开始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1862年建立的()。

A、福建船政学堂

B、天津中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京师大学堂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6节>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答案】:

C

【解析】:

我国最早的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27.“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的结构

【答案】:

B

【解析】: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性格具有态度特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

“自信、坚强、勤奋”表现的是性格的态度特征。

28.(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

A、客观性

B、可验证性

C、综合性

D、伦理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7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答案】:

D

【解析】:

教育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验证性。

29.从活动的形式来看,课外活动具有(  )。

A、自愿性和选择性

B、灵活性和多样性

C、独立性和自主性

D、轻松性和娱乐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案】:

B

【解析】: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受教室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途径。

学生可以采用科技活动小组、读书会、实地调查、游戏、报告会、科普讲座、兴趣小组和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

即使是同样的活动内容和目的,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来实现。

3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  )的工作方针。

A、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B、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C、全员参与

D、个别地区实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答案】:

A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31.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消极的情绪会引起人的各种疾病。

这指的是情绪情感的()。

A、动机功能

B、健康功能

C、调控功能

D、信号功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2节>情绪与情感概述

【答案】:

B

【解析】:

情绪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感染功能。

根据题干可知本题选B。

32.孩子喜欢吃肉,妈妈要求孩子先吃蔬菜再吃肉,妈妈的做法属于()。

A、消退

B、强化

C、惩罚

D、替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解析】:

普雷马克最早提出,利用频率较高的活动来强化频率较低的活动,从而促进低频活动的发生,这一原理被称为普雷马克原理。

由于祖母对付孙子常用这种方法,所以又被称为祖母原则,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后你就可以吃甜点。

”题干中妈妈的做法属于强化。

33.个别教育是指()。

A、学优生的个别教育

B、中等生的个别教育

C、后进生的个别教育

D、全体学生的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4节>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及方法

【答案】:

D

【解析】:

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做好优等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即全体学生的教育。

34.“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原文出自于《荀子•劝学》。

大意为:

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然而,他们长大后习俗却不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35.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课堂纪律

【答案】:

A

【解析】:

教师促成的纪律有结构的创设和体贴,理解、协助、同情属体贴,规定限制是结构创设。

36.“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教师的()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A、尊重

B、期待

C、责任心

D、品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心理特征

【答案】:

B

【解析】:

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说明了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3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

【答案】:

A

【解析】: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也就是受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应当符合什么样的阶级利益)。

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38.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A

【解析】:

《论演说家的教育》即《雄辩术原理》,是昆体良的代表作,也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39.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能得高分,而低水平的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该测验的()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

C

【解析】:

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测验能够区分出高水平和低水平的考生,说明区分度质量指标高。

40.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迁移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