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464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docx

生物四川省沐川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四川省沐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金丝猴,群居在高山密林中。

金丝猴细胞内的某些物质或结构的改变是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内在原因,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发生几率最高,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原材料

B.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发生的几率较高,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原材料

C.能够合成某种色素,不仅与代谢过程有关,还与基因有关

D.不能合成某种抗体,与翻译过程受阻有关,与基因无关

2、调查发现某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捕食蜈蚣、千足虫等。

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蜣螂不属于自养生物

B.蜣螂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D.这种蜣螂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的价值

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多样性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5、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6、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则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B.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7、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D.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8、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A.75%B.50%C.42%D.21%

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形成的

B.自然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突变和基因重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0、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②  B.②③C.②④D.③④

11、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

1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C.HCO3-、HPO42-等离子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D.免疫调节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13、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趋势

B.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C.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D.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15、甘肃玉树县的结古镇海拔3950米,2010年4月,在地震抢险期间不少官兵出现头痛、恶心、胸闷等高原反应,补救措施是针对性的吸氧、强心治疗。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氧有利于细胞的呼吸作用,维持能量的供应B.补液是补充氯化钠溶液,提供能量

C.强心可通过药物维持心率的正常跳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有一定限度的

16、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17、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膜内局部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C.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D.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18、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B.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胞吞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19、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电线(110V)会立即反射性地握紧电线。

被解救后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

这两种反射的正确叙述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一反射中枢在脊髓,后一反射中枢在大脑

D.前一反射中枢在大脑,后一反射中枢在脊髓

20、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下丘脑与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生物节律等功能有关

C.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在脑干

D.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21、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2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23、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C.神经递质在释放过程中会消耗能量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24、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壁;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稳定

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25、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26、下列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C5和CO2反应生成C3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相应的酶水解

⑤碳酸钠与碳酸作用生成碳酸氢钠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B.①③⑤⑥

C.①③④D.①②③⑥

27、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28、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有关选项中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甲图中④处上侧是正电位,下侧是负电位

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像,刺激b肌肉收缩,但不属于反射

C.图甲中结构②都分布在突触小体中为③中物质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D.图乙中的X所示为传入神经元,其右侧结构d可以产生感觉

29、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

在bd中点c处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

B.乙图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

C.乙图曲线处于③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⑤点

D.丙图曲线处于④点时,甲图a处正处于静息状态

30、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31、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

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

该抗体

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

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

32、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

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

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3、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B.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

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来自B细胞

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

34、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

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

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

3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36、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37、下列实验中能够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的是

38、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C.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39、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D.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40、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41、(每空1分,共5分)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

如图为插入外源基因S的显性突变蚊子(AABB)的染色体及局部放大。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

将外源基因S插入蚊子的染色体,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2)图中A、B基因位于    (填“同源”或“非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只有A基因而无B基因的幼虫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得F1再自由交配,则F2群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a基因频率是    。

42、(每空1分,共5分)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通过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液在体温调节中有重要作用。

如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使皮肤的,同时也使汗腺的分泌增多,从而维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一个实例。

43、(每空1分,共5分)诺贝尔奖使“囊泡运输”这个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成为获奖大户。

通过研究,科学家揭开了细胞内物质运输和投递的精确控制系统的面纱,该系统的失调会带来诸如神经学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学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

 

(1)囊泡运输是所有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物质运输方式,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的细胞器主要有。

(2)神经细胞在囊泡运输研究中最具代表性,上图表示突触处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模式图。

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是。

突触后膜通常指该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膜。

从图中信息分析,此时突触后膜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3)I型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囊泡运输问题,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传递到细胞外的血液中,使靶细胞中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活动____________(加强,减弱,不变)。

44、(每空1分,共5分)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       。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    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    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        ,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              (答出两点即可)。

 

45、(每空2分,共14分)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    ,以其作为模板,在    的作用下合成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

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    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      癌细胞的功能。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46、(每空2分,共6分)据图回答问题: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3)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A

B

C

D

C

C

C

B

D

A

B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C

D

D

C

A

C

B

D

C

B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D

D

D

D

C

C

B

C

D

41、(每空1分,共5分)

(1)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2)非同源 3/13 7/13

42、(每空1分,共5分)

(1)②③

(2)6

(3)下丘脑;毛细血管舒张,血液量增加

(4)营养不良(或花粉过敏或肾小球肾炎等)

43、(每空1分,共5分)

(1)内质网、高尔基体

(2)单向传递;细胞体或树突;由负变正(负→正)

(3)减弱

44、(每空1分,共5分)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45、(每空2分,共14分)

(1)RNA 逆转录酶 cDNA(或DNA)

(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T(或T淋巴)

(4)监控和清除

46、(每空2分,共6分)

(1)大于m小于M

(2)小于m(3)大于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