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班主任治班方略九章.docx
《实用班主任治班方略九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班主任治班方略九章.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班主任治班方略九章
实用班主任治班方略九章
第一章班主任的个人魅力是优秀班集体得以形成的灵魂
俗话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部队,没有一个出色将领的领导、管理,很可能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遇有困难或敌情,往往一触即溃。
同样,一个班级的成*****与否最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将领”——班主任。
班主任既是班级建设的设计师,又是班集体的灵魂与核心,他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成*****的班主任,学生在接纳他的同时,也是对其个人魅力的肯定,其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当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学生对自己和班集体寄以较高的期望值,班主任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要求或者奋斗目标,都会易于为学生接受,并积极付诸行动,从而使班集体呈现出一种你追我赶、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反,一个缺乏个人魅力的班主任,学生对其失望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班集体的期望值,这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也影响学生对学校的各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及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执行。
班主任的个人魅力包括其道德风范、外貌、性格、气质、人格以及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等综合因素。
孔明说“古今统兵者,皆以为将也,岂不知将帅之道乃非勇悍之武夫所能通也。
”班主任个人魅力的塑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身作则、品端行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实践证明,班主任能否得到学生的拥戴,首先决定于其“德”行。
纵观那些治班有方、成绩显著的班主任,无一不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人格魅力的。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言行一致。
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赏罚分明;能深入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多为学生办好事、实事;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
在工作实践即社会生活中要能遵守普通人的道德规范,千万不能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班主任建立威信之大忌,一旦“东窗事发”,其威信将迅即扫地。
《论语》所说:
“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服从管理、教育收效的根本保证。
二、博学多才、能力出众
如果说班主任的品德是决定班主任威信的根本性因素,那么班主任的“才”可以影响威信的大小。
孔子推崇六艺,所教学生礼、乐、射、御、书、数皆能,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急剧变革更是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教学与管理实践中,我们常看到那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老师、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
如讲课洒脱,文笔生辉,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首好曲,能与学生共同参加文体活动。
这些都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与好感,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的形象和威信,由对老师的敬佩之情转为自觉服从老师的教导。
此外,班主任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有:
驾驭全班的能力、善于分析综合的决策能力、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创新开拓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
一个才疏学浅,缺乏应有能力和知识的班主任,是很难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魅力的。
三、行端仪美,谈吐文明
班主任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无声地传播着文明与美,向学生暗示着对人生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与充满信心。
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虽然是个心地善良、治学严谨的好教师,却因为经常衣冠不整而倍受本国学生嘲笑,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衣着打扮潜在的教育*****能对教师魅力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交流的工具,班主任的语言艺术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文明礼貌、亲切温柔的用语的适时、适当使用,会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的善解人意、亲切友好。
学生正处在一种“热衷效仿”的年龄,班主任仪表和语言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无小事,只有把仪表、语言这样的小事做好、做细,班主任的魅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现。
第二章爱心教育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石
别林斯基说:
“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
”爱心,是班主任教育成*****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
学生的一切优秀品质的形成,都源于爱心意识的生发。
中华文明的三大支柱——佛、道、儒家思想都将“善”行放在首位。
佛家《涅磐经》中曰:
“大慈大悲,名为佛性。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儒家经典《论语》中说:
“仁者,爱人也”。
对国人影响最大的儒家文化把“仁爱”之“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思想,自古以来被认为是思想道德和人格修养的最高范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
一个人只要怀有仁爱之心,便能爱己爱人,乃至推人及物,由此对整个世界怀有感恩与谦让之心。
仁爱教育具有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最为重要的任务。
一、热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是班级管理成*****的核心。
孙子在《地形篇》中说: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表明了带兵打仗需要对士兵的“真爱”。
班主任感情投资越多,对学生越爱,学生的心灵就会越容易被征服,学生就越有可能言听计从。
相反,如果教师缺乏爱心,师生关系冷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育,而且还会对教师产生抵制心理。
当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了爱,就是得到了赞许,得到了奖励。
这种爱会进入学生的心灵,会在他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美好的情绪体验,会激起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会使他对人对事怀有友善、博爱之情。
爱心更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依恋,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导,在教师没有强迫的情况下主动改正自身的缺点,他会把努力上进看作自发的愿望。
全国模范班主任李镇西老师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过爱学生,这是教育的关键,其余都是次要的。
拥有“爱心”的班主任,才有可能实施“爱心教育”。
即以“爱心”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心。
班主任只有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技巧,找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方法;只有关心、爱护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
”班主任对学生无私的爱,定会开启学生的心扉,将他们托浮至理想的彼岸,这种爱将成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伟大的力量,将成为学生人生前程的行路指南。
二、爱心意识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石
苏霍姆林斯基说:
“爱人吧!
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
”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取决于全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普遍具有,而爱心意识的形成则是良好道德观塑造的基础。
当学生受到班主任爱心教育及仁爱行为的影响后,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等美好感情,就会逐步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学生就会由单纯接受别人的爱,转变为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集体、爱公物、爱人民、爱祖国的高尚情感和信念。
子曰: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学生懂得了“仁者爱人”的道理,就会主动帮贫扶困、照顾孤寡、捐资助学、扶老济弱;懂得了“钓而不纲,戈不射宿”、“仁民爱物”的道理,就会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爱惜小动物;懂得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就会主动帮助同学,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班风;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不会去做危害他人,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懂得了“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道理,就会远离不良环境,向品质优秀的人看齐;懂得了“刚毅、木讷,近仁”的道理,就会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作风严谨;懂得了“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道理,就会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舍生忘死。
学生有了爱“师长”的意识,会更加珍惜、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了“爱班级”的意识,就会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于为集体奉献;有了“爱学校”的意识,对于学校交给的任务,就会全力以赴,精心准备,牺牲小我,付出心血,为校争光。
意大利作家但丁曾说:
“爱是美德的种子。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爱心是其它一切美好品质的基础,当一个班级的学生人人都拥有爱心时,一个充满浩然正气、积极进取的班集体也就形成了。
第三章优秀班干部队伍的造就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可靠保证
班主任对班级的成*****管理,常常要依靠班干部的核心力量来实现,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如果说班主任是支撑一座房屋的大梁,那么班干部就是房屋里的一条条柱子。
因此,班干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是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可靠保证,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过程中,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容忽视。
毛泽东同志曾说,“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才能得心应手。
优秀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总的指导思想是老师发现培养、学生自荐和学生民主选举相结合,具体办法为:
一、选准对象,从严要求。
在民主评选、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一是选择敢于管理的同学;二是选择成绩好且有一定能力的同学。
班级干部确定后,班主任应对他们提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
一是行为规范上,凡是要求一般同学做到的,班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处处给同学们做出表率,言谈举止不能让普通同学抓把柄。
二是工作态度上,要具有吃苦耐劳、敬岗爱业的精神。
三是学习上,以自己的刻苦精神去影响同学,学习成绩排名应在班级前三分之一。
四是穿着打扮上,应保持朴素整洁的形象。
五是不结朋党,关心爱护每一个同学,进行班级管理时必须排除个人感情因素。
二、提出目标,教以方法。
班主任给班干部提出的目标是:
愿意管事-敢于管事-管好事情-会管事情-尽量不要老师管事。
这个目标包含着班干部由被动到主动管理的过程,包含着老师由主角慢慢成为幕后指挥的过程。
在整个目标中,干部会管事情是关键。
班主任教授的方法为:
1.从全局考虑问题:
班干部是为全班同学服务的,班长应统筹***排工作,各班委考虑问题不能从局部利益出发,应从全局着眼,协调互助,以利于推动整体班级工作。
2.预则利:
布置工作、组织活动、总结工作必须严肃对待,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
布置工作要言简意明,组织活动要严谨有序,总结工作要全面深入。
3.抓大放小:
班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布置***排工作、统筹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工作,而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4.请示汇报有度:
大事必须请示汇报,小事自己处理或协同其他班委解决。
5.工作过程留有痕迹:
对工作的时间、地点、方法、过程、参与人员、效果、经验等要有详细的记录,以利于工作方法的改进、成果的保留以及对同学和自己的总结、考核。
三、激发热情,树立威信。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他们当班干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当干部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合作能力、交际能力,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在评优、评先、分配奖学金时,依据班干部为班级贡献的大小给予合理考虑,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班主任应有意识地在班上树立班干部的威信,促使他们更好地工作:
1.赋予班干部一定的权力,如班干有权加减同学的操行分数,有权对全班同学进行期末鉴定,有权掌握班费开支,有权评定入团人员,有权评选优秀学生。
2.对班干部取得的成绩,应在班上及时予以表扬、肯定。
3.对班干部付出的辛苦要告知全体同学,赢得学生对班干的感激、尊重。
4.对防碍班干部履行权力的学生要及时批评、处罚。
四、交流经验,重在讲评。
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干部经验交流会,引导他们总结自己工作的经验教训,同时将有效经验加以推广。
此外,对班干部的工作情况要定期讲评,一般两周一次。
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予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关键是教以解决问题方法,使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能够日有所长,以推动整个班级工作质量的提高。
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而且使先进学生锻炼了的能力,同时推进了整个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此,建设好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四章以“正”治班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一、以“正”治班才能班风纯正
《道德经》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指的是以正直的教化来治理国家。
理国要道,在于公正平直。
治班与治国道理同一。
班主任对学生的一切要求,必须符合“正”的原则。
即班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合理、规范,对学生的任务布置、纪律要求必须明确、具体,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批评、奖励、处罚必须公开、公正、公平。
班主任对班级、对学生做出的一切决定必须明确地向学生讲明原委,以赢得学生的支持,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不明就里。
《董仲舒传》对策曰:
“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无有邪气奸其间者。
”以正治班的前提是班主任的身正,只有身正,班主任说话才有底气,才能做到言正,只有言正,才能让学生没有疑虑地、自觉自愿去执行班主任的要求。
在碰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班主任应迅速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能采取躲避、忍让的态度。
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有直面的勇气。
对于一些班级中不良的倾向和不好的苗头,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子曰:
“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班主任坚持以正治班,是塑造纯洁、端正班风的前提保证。
治班绝不能用“奇”。
对敌斗争,可以以奇用兵,兵不厌诈,而学生与班主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统一体,奋斗的目标、所处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班主任应坚持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从正面引导、说理,堂堂正正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而绝不能采用巧诈之术,骗取学生对班主任行为的支持。
再巧妙的伪装时间久了都会被学生识破,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不是一年两年,一旦学生发现真相,班主任也就威信扫地了。
《道德经》云: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以“奇”治班将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缺乏信任,并易在学生中滋长不诚实、不守信的作风。
二、班规明确才能班纪严明
在坚持以正治班的同时,班主任要建立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班级发展打下一个合理的框架。
既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又对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
学校的课程设置、纪律要求,班级的日常管理规范,班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机制,每天的作息制度,校园和班级的环保规定等一旦定下来就相对比较稳定,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一定要使学生充分明确各项要求,严格遵守各项要求。
要使班级管理稳定有序,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符合学校规定、切合班级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之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
班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班级的组成、班级各组织的形成办法、班级各组织职责、各组织负责人的职责、座位的规定、班级成员考核办法、班委值班制、宿舍自我管理条例、班级一日常规考核细则等。
材料准备包括过程性的记录表,考核用的统计表、记分表以及每周、每学期进行汇总的表格、文字材料等。
班级应采用班长监督下的班委值班考核制,班委一日或一周一轮,全面负责当日班级每位同学的纪律考评。
每个学生每日的基本分为10分,按《一日常规考核细则》从德、智、体、技、劳等几方面进行加分或扣分,实行量化管理。
班主任应调动全体班委的积极性和全班同学的参与热情,定期公布每位学生的常规考核分。
每学期末进行分数汇总,作为学生操行评定的依据。
通过对班级实施科学管理,形成有奖有罚的激励机制,在全班学生中形成争先创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
邓小平同志曾说,“好的制度,坏人也可以做好事;不好的制度,好人也能做坏事”,可见制度的重要性。
学校、班级是不是有法可依,是不是有法必依,班主任是不是赏罚分明,学生是不是有榜样激励,班级中是不是正气压倒邪气,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
好的规章制度应该是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应该是能够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的。
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纪律一定是严明的,制度一定是健全的
第五章“宽严相济”、“赏罚并举”是实用的治班技巧
宽与严是班主任治班的风格,赏与罚是班主任治班的手段。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只有科学、能动地展示宽与严的风格,合理、有效地运用赏与罚的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班效果。
一、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宽是班主任的一种风度,一种雅量,班主任对学生不可无宽,无宽则不亲和,不亲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
严是一种威仪,一种力量,班主任对学生不可不严,不严则不能立威,不能立威则政令不行,班级管理就不能成*****。
宽严的运用必须把握好火候与尺度,做到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1.先严后宽
《菜根谭》中讲到,“先严后宽者,人感其恩;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
初接触学生时,班主任一定要示学生以威严。
无威不能立望,学生如果不把班主任放在眼里,学校的规章制度便难以严格落实,难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而班级的初始班风一旦偏斜,今后再想扭转,恐怕非一日之*****可就。
良好的开端是成*****的一半,带班之初形成良好的班风可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级的一切工作走上正轨之后,班主任应逐渐亲善学生,针对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宽严的尺度。
要善于容学生之短,宥学生之错。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班主任以宽松的方式处理为佳。
因为学生的很多错误都是成长中的错误,是阶段性的产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会逐渐意识到以往的幼稚可笑之处,回想到以前不懂事时犯的错误,班主任宽以待之,他们必会心存感激,而以奉献于班级作为对班主任的回报。
2.整体严,个体宽
面对班级整体,班主任应明确宣布规章制度、布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班主任的各项要求。
对于班级出现的不良事件,要面向全体学生讲明问题的严重性,深入挖掘,指出厉害,强调指出事件对班级造成的恶劣影响。
针对具体情况,可点名或不点名地对犯错学生加以斥责,以对全班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面对学生个体,班主任可私下与之交流,可多站在学生角度为之分析违纪的危害,讲明班主任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批评处罚他的原因,相信他今后可以改正缺点,也希望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
这样既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也会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意图,让犯错学生在明理中规范行为,避免因班主任的批评处理严厉而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
3.严后必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场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主任的“师道尊严”都必须维护,对于违规、违纪学生,班主任为达到教育警诫全班学生的目的,必须对其严肃处理,即使学生当时不认可班主任的处理方式,甚至痛恨班主任,从大局考虑出发,班主任也必须“有法必依”,否则不足以正班风、树正气。
对问题学生进行纪律处理只是第一步,后面的第二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少的,即对被处理学生的***抚工作。
《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太高,当使其可从。
”学生的思想境界毕竟还未达到“依理不依情”的地步,不管班主任如何正确,学生只要失了颜面,心中总会有郁结之气。
存有郁结之气,早晚会寻机与班主任对立。
因此,班主任事后一定要找被处理的学生谈心,做好善后工作。
此时班主任应以和缓的语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要挖掘学生日常行为中的闪光点,鼓励他改正错误,并让他理解班主任怒其不争的心情。
在班级管理中,无论宽与严都应饱含着爱的深情,以教育好学生为根本目的。
严是责任,严而不酷;宽是智慧,宽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赏罚并举,赏罚分明
《孙子兵法•计篇》中讲:
“主孰有道?
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吾以此知胜负矣。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从古至今,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都把合理赏罚看作是激励士气、惩诫不法、取得成*****的重要手段。
治班亦是如此,没有赏罚不足以明制度、立规矩,没有赏罚不足以励士气、扬正气。
班级管理必得有赏罚,赏罚必得有依据、讲方法。
1.赏罚有据
所谓“赏罚有据”,是指“赏罚”必须有事实和规章的依据。
“赏”,一定要给予有*****之人;“罚”,一定要给予主观上有过之人,不能随心所欲。
无论是赏还是罚,班主任一定要在全体学生面前充分讲清赏罚的理由。
若赏罚无据,赏罚不当,不但班主任的威信会下降,而且会使受赏的学生会遭到其他学生的排斥,受罚的学生会赢得其它学生的同情。
这样校纪班规就不能正常推行了。
要使赏罚公正,班主任一定要事先多了解情况,弄清事实原委,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只要做到客观公正,一般就不会出问题。
2.赏罚有信
所谓“赏罚有信”,是指该赏则赏,该罚必罚,全班学生概莫能外。
在赏罚中班主任必须一视同仁,绝不能将个人的感情因素掺杂在赏罚之中。
对于班级的优秀学生犯错误,班主任要给学生讲明,尽管他是优秀班干,犯了错误同样也要接受处罚。
但同时要说明,只要是人,都会犯错误,希望大家能够看人以长,今后还要支持这位班干的工作,绝不能拿他这次受罚作为不服从他管理的理由。
对于不喜欢的学生班主任也要做到该赏则赏,这样反而能增加全体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感,也会化解该生对班主任以前的抵触情绪。
3.赏罚有度
不管是赏还是罚,都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赏过头,会造就受赏学生的傲慢心理,同时也会激起其它学生的忌妒心理;赏不足,会导致当事学生的失落心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同时丧失了一次在全班树立典型教育形象的机会。
罚过量,会导致受罚者对班主任的愤恨及全班学生对班主任的疏远;罚不足,今后就仍会有效尤者。
因此,赏罚适度是班主任必须要慎加考虑的。
尤其是对于同一类型事件的首次赏罚,班主任一定要慎重对待,因为这将成为日后每次遇到这一事件时学生心中的处理参照,如果以后的赏罚与此差距较大,学生必会拿第一次的处理方式与班主任论争,那么班主任将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
4.赏罚有方
赏罚一定要讲究方法与策略,方法掌握不好往往会影响赏罚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1)赏罚并举
战国军事家吴起曾说:
“进有重赏,退有重刑”。
有罚必要有赏,重罚必有重赏。
赏与罚都不应单独存在。
只罚不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抗拒心理,即使最终达到了目的,隐患也定然潜伏了下来。
只赏不罚,会降低班主任的威力,受赏的没有深刻感受到特殊的礼遇,未受罚的也依然会我行我素。
赏罚并举,甚至是同时进行,对学生将会起到最好的触动作用。
在处罚犯错学生之后,最好立刻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行赏。
罚之前一定要明确表明班主任对此事件的态度,并强调今后累犯者将从重处罚。
赏之前一定要讲明赏的原因,并大肆表扬受赏学生。
这一冷一热的瞬间变化达到的效果有二:
第一,教育中间学生去恶趋善,找准自己的方向。
第二,赏罚同时进行,互相印衬,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加强了教育效果。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身体处罚与精神处罚并行
“赏”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
物质奖励一定要有,因为实物是直观的,效果是直接的,学生拿在手里,心里是满足的。
兵法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指的就是物质奖励。
但比物质奖励更有价值的当是精神奖励。
士为知己者死,虽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的例子古往今来大有所在。
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缺吃少穿,贫病交加,但仍愿跟着共产党走,就是最好的例子。
它的前提是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树立起来,物质的作用是一时的,而精神信念的作用是长久的。
所以班主任对学生长期而有效的正确价值观的教育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前提。
对于问题学生,批评教育、纪律处分虽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但身体处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问题学生之所以会犯错误,就是因为思想上有偏差,认识上还未达到高层次,纯“理”的说教往往还难以让他受到触动,这时辅以身体的处罚就很有必要了。
对于身体的处罚,最有效、最可靠的做法就是令犯错学生罚站。
罚站算不算体罚呢?
注意了,这里有个前提和度的把握。
前提是:
一、该生确实有错。
二、该生屡犯此错。
三、该生错而态度不好。
度的把握是:
一、该生身体健康、四肢健全,无精神性疾病,能够长时站立。
二、该生当天无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