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20388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5.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docx

土方开挖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文件之二

 

监理实施细则

(土方开挖部分)

 

安徽省宿州市峙恒建设监理事务所

ZhihengConstructionSupervisingOfficeSuZhou

 

工程名称:

泗县档案馆工程

建设单位:

泗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写人员:

 

编写日期:

年月日

审批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公章)

项目总监:

日期: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细则编制的目的

四、本细则实施的范围

五、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理管理制度

六、监理工作流程

七、监理工作重点及目标值

八、监理工作要点

九、监理工作方法和措施

十、附则

 

1、工程概况及专业工程特点

第一节工程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泗县档案馆工程

2

建设单位

泗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3

设计单位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4

监理单位

宿州市峙恒建设监理事务所

5

勘察单位

安徽两淮地质基础工程公司

6

监督单位

泗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7

施工单位

马鞍山钢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

工期目标

本工程计划总工期:

180日历天。

9

质量标准

合格

10

工程规模

总建筑面积

7218.47㎡。

规划用地面积

1957.38㎡

建设内容

1座四层档案馆及配套室外工程。

11

建设地点

安徽省泗县

12

主要功能

档案存储、会议

本工程为四层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承台基础,天然地基,设计地基持力层为第②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00kpa,Es=7.38Mpa。

基础轴线平面尺寸为1-8轴线长52.2m,A-J轴线宽39.9m。

独立承台基础共计36个。

±0.000相当于1985国家基准高程为+20.600m,自然场平标高约-1.3m(绝对+19.300m)左右。

基础底标高为-2.8m至-2m,大部分基础底标高为-2m。

第二节编制依据

1.技术文件

图纸序号

图纸名称

1

招投标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

2

施工承包合同

3

施工设计图纸

4

地质勘察报告

5

施工现场周边地下管线会签资料

6

施工平面布置图

2.主要规程、规范及标准

类别

名称

编号

国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行业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第三节场区周边条件及地质、水文条件

1、区域地质构造

宿州市泗县地处黄淮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地貌单元为低山剥蚀残丘和冲洪积平原。

在大地构造单元中,宿州位于华北断块东南缘,处在冀鲁断块与豫皖断块东段的衔接部位,处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中段西侧。

南以肥中断裂为界,东止于郯庐断裂带,属华北断块区,该断块经五台运动和中岳运动褶皱回返,硬化固结为基底,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向。

是一个地质构造较为复杂的地区。

新构造时期该区断裂活动主要以老断裂的继承性活动为主,主要有北北西、北东、北西、北西西向四组。

它们彼此之间互相切割和错动,其中著名的郯-庐断裂带在断裂格局上起主导作用,距离建设场地约50km。

2、气候气象条件

宿州地区位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降

雨量880.0mm;七月份多暴雨,历史最大日降雨量可达291.6mm。

最大堆雪厚度25cm,最大冻土厚度24cm。

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其风向频率在11.0~16.0之间波动,年平均风速2.6m/s,次主导风向为东风。

3、场地地形地貌

勘察场地地貌属于黄淮冲积平原,微地貌单元为河间地块。

拟建工程位于宿州市泗县府西路东侧。

场地现为花卉地,场地地形较平坦。

场地钻孔高程为-0.41m~-0.22m之间。

孔口最大相对高差0.19m。

4、土层分布

拟建场地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均为土体,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和上更新统粘性土、粉土。

勘探深度范围内土层共分为2个工程地质层,场地地层层序如下:

①杂填土层:

全场地分布;该岩土层钻孔揭露的一般厚度0.70~1.70米,平均厚度0.98米;钻孔揭露的层顶面埋深0.00米~0.00米,平均埋深0.00米;钻孔揭露的层顶面标高-0.41米~-0.22米,平均标高-0.37米。

杂色,湿,松散,含植物根,碎砖块、石块等,上部有厚约0.6m厚填土,下部有回填的碎砖块、石块等,局部为耕土。

②粉质粘土夹粉土层:

全场地分布;该岩土层钻孔揭露的一般厚度8.30~9.30米,平均厚度9.02米;钻孔揭露的层顶面埋深0.70米~1.70米,平均埋深0.98米;钻孔揭露的层顶面标高-1.92米~-1.08米,平均标高-1.34米。

灰黄、黄褐色,湿,可塑~硬塑,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夹钙质结核。

5、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和野外原位测试综合确定。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抗剪指标标准值和变形参数平均值见下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抗剪指标和变形参数

参数

土层

状态/

密实度

设计参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压缩模量

Es1-2(MPa)

粘聚力

cq(kPa)

内摩擦

角q()

(2)

粉质粘土

夹粉土

可塑~硬塑

7.38

31.9

12.08

200

6、场地地基土工程特性评价

(1)层杂填土:

强度低,不均匀,性质、厚度变化较大,工程性质较差,应挖除。

(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

中等压缩性,强度较高,性质变化小,厚度变化较小。

适宜做拟建物的天然地基使用。

7、水文地质条件

7.1、场地水

本场地存在场地水主要为松散层中第

(2)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中赋存的孔隙性潜水。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为水平径流、蒸发。

施工期间测得场地稳定水位埋深在约2.10m~2.40m,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年度变化幅度为2.00m左右。

7.2、场地地下水及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宿州地区环境类型为Ⅱ类,拟建场地周围无污染源。

根据经验资料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见下表。

根据区域资料判定,场地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具有微腐蚀性。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

地下水

状态

环境

类型

对混凝土结构

的腐蚀性

对混凝土结构

中筋的腐蚀性

对钢结构

的腐蚀性

干湿交替

长期浸水

8、场地地震效应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宿州市泗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从场地土的性质、覆盖层厚度(>50米)及等效剪切波速值(区域资料)判定,本场地土属于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地段为抗震的一般地段。

场地特征周期为Tg=0.55s。

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确定本工程建筑抗震类别划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9、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

通过区域地质资料与本次勘探结果综合分析,场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无全新活动断裂构造、地裂缝、土洞和塌陷等其它不良地质作用;地震活动水平属中偏低,属于基本稳定区。

场区内地下水较发育。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场地为稳定场地,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

10、特殊性岩土

根据野外勘探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场区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第①层杂填土,对基础施工有影响。

建议施工前先对第①层杂填土进行挖除,以满足基施工场地要求。

第四节基坑特点、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1.本工程为公共建筑、政府形象工程,且地理位置特殊,决定了本工程至关重要。

因此,本工程技术与质量要求高、社会影响大。

施工对策:

在土方开挖与施工过程中进行优化,确保“安全、质量、工期、功能、成本”五统一的要求的实现。

先降水,后开挖。

严格按照土方开挖方案及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

2.工期紧,任务急。

本工程计划年底进行交付使用,合同工期180天,工期紧凑。

同时基础施工恰逢8月份雨季,给基坑土方开挖带来挑战。

施工对策:

及时查询天气预报,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突击施工,特殊情况下实行两班作业。

3.本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施工中对噪音、粉尘等环保要求较高。

施工对策:

现场配置洒水车,进行洒水降尘,对土方运输车要加强防止遗撒的管理,要求所有运输车卸料溜槽处必须装设防止遗撒的活动挡板,并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出现场。

土方出入口位置设置洗车池,避免土方车辆污染马路。

路面遗洒污染严重时,采用冲洗台冲刷。

环境指标:

施工废水及办公区废水达标排放。

施工现场目测无扬尘,土方渣土运输百分百采用封闭式车辆。

施工现场场界噪声:

白天施工噪音不高于70分贝,夜间施工噪音不高于50分贝;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率80%,有毒有害废弃物集中存放,定点消纳。

所有土堆、材料采取加盖防止粉尘污染的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

施工中搅拌等可能造成粉尘污染的工序,采取喷水、隔离等压尘措施。

所有环保设施(如工地出口处设置的车辆清洗设施)报环境监理工程师验收。

从遏止噪声源入手,尽可能改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以降低噪声,以噪声小的机械代替大的机械。

现场使用空压机等应设置于设备工棚内隔声间或用吸音材料封闭。

2、监理依据:

3.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4《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3.5关于印发《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的通知(建质【2008】75号)

3.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8业主提供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3.9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3.10国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

3、监理工作流程:

1建设单位是否向施工、监理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地下管线及地下设施资料,查交接手续、资料是否充分

2建设单位是否委托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对毗邻建筑物做安全鉴定,或检查评价评估资料

3建设单位是否对超过7m深的深基坑设计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并提供书面评审报告,设计应对评审意见作出回应.当基坑设计方案发生重大变更,应重新进行评审和审批

4建设单位是否委托第三方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

甲方应做的前期工作

(见右格)

施工单位编制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的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应急预案,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如深度≥5m,或地下室≥3层,或深度虽小于5m,但水文、地质、地下管线复杂的基坑,企业应组织不少于5位专家进行论证评审并提供书面评审意见

监理编制专项安全监理细则

监理审查安全施工专项方案、应急预案,检查是否经过专家论证评审、评审意见是否落实?

施工许可证、开工申请表报监理

监理审查开工报告

余泥排放证,连同运土司机驾驶证、运土车准用证复印件

监理审查相关证件

第三方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自审后,报监理部审查、设计单位认定、安监站备案

监理审查方案和监测单位资质

基坑开挖过程,监理巡查基坑临边防护、坑顶坑底排水措施、审查监测数据、挖土是否按方案进行、运土车是否超载和清洗?

监理收集、归档安全监理资料

4、本工程监理要点及目标值

4.1、监理控制要点

4.1.1、基坑开挖一般规定

1)基坑的开挖注意事项:

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管沟,调节水池的位置,标高,重车道路,材料堆场,塔吊位置等及施工总平面图要确定。

在土方开挖前,工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米,因开挖深度不同,且基底标高不一致,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土方需要分三层开挖,按照从东向西,从北向南的顺序,从东北角开始,依次进行开挖。

开挖第二、第三层土方时留置农用车运土坡道,坡度1:

5(高:

宽),基坑开挖的同时进行人工修坡并进行边坡支护。

第三层开挖采用小型挖掘机配合人工挖土,第三层开挖主要针对局部基础加深部分进行开挖,如电梯基坑、消防基坑、集水井等位置。

挖掘机作业面分别位于自然地坪位置、标高-2.000m位置和标高2.800m位置。

按照从东向西,从北向南的顺序,从东北角依次开挖。

在开挖基础时随时注意基础边坡的土质情况,边开挖边支护同时进行,防止出现塌方或边坡不稳定现象。

的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要求进行放坡处理,挖至距基200-300mm时,采用人工清理修整,以免机械扰动老土,影响基底承载力,如土质发现有异常情况,由设计人员拿出处理方案,施工单位按照处理方案施工。

压实系数达到94%以上。

2)基坑开挖工程包括无围护结构的放坡基坑开挖和有围护结

构的基坑开挖,以及与之相配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3)基坑开挖前,应根据该工程结构形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荷载等有关资料,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和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案。

4)基坑开挖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支护结构的龄期、机械选择、基坑开挖时间、分层开挖深度及开挖顺序、坡道位置和车辆进出场道路、施工进度和劳动组织安排、降排水措施、监测方案、质量和安全措施,以及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需采取保护的措施等。

5)基坑边缘位置,土方和建筑材料或沿挖方边缘移动运输工具和机械,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1m,弃土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并且不能超过设计荷载值,在垂直的坑壁边,此安全距离还应适当加大。

软土地区不宜在基坑边堆置弃土。

6)施工中机具设备停放的位置必须平稳,大、中型施工机具距坑边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支撑情况、土质情况等,经计算确定。

7)采用机械开挖土方时,需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应在基坑底留500mm厚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

同时,要设集水坑,及时用泵排除坑底积水。

8)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9)基坑周围地面应进行防水、排水处理,严防雨水等地面水

浸入基坑周边土体。

10)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减少暴露时间,防止暴晒和雨水浸刷破坏地基土的原状结构。

11)基坑验槽后,及时浇筑垫层封闭基坑;垫层要做到基坑满封闭。

基坑中基槽整平处理应在垫层铺设前进行。

12)土方开挖过程中,特别是冬季、雨季、汛期施工时,注意气候、降雨、降温等预报,按施工方案的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1.2基坑开挖

1)基坑开挖前,应熟悉围护结构撑锚系统的设计图纸,包括支护挡墙的类型,撑锚位置、标高及设置方法等设计要求。

2)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撑锚与挖土配合,严禁超挖,在软土层及变形要求较严格时,应采用“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快挖快撑,先形成中间支撑,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头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等方式开挖。

3)在挖土和锚喷过程中,由专人作检查、观测,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查清原因,采取技术措施。

4)限制坑顶周围振动荷载作用,并应作好机械上、下基坑坡道部位的支护。

5)基坑挖土时,做好挖土的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挖土的顺序及周围堆土位置安排。

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和工程桩,损坏截水帷幕。

6)基础结构完成后,应及时在基础和坑壁之间进行回填。

回填土通常用原挖出的土(不得用腐植土、冻土及含水量大的土等作为填土),或按图纸要求的填料,分层回填夯实,满足设计密实度要求。

4.1.3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事故处理

4.1.3.1事故预防措施:

1)开挖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或引发的事故应预先制定抢救方案;

2)应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掌握基坑施工边坡、围护结构的变形值和变形速率,及时查明坑周地面的裂缝及其变化等;

3)调查相邻基坑施工情况并协调双方的施工;

4)了解本地区类似场地已发生过的事故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防范;

5)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地面荷载,设计时不漏算荷载,施工时不乱加荷载;

6)对基坑周边的地上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应进行监测,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7)基坑施工过程应随时密切注意气候(降雨、台风、地震、降温等)预报,以便做好相应防灾措施。

4.1.3.2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受基坑的开挖卸载、气象、环境等较

多的可变因素影响而改变,不可仅按某些特定的参数判断基坑工程的安全度,忽视基坑工程的实际动态变化。

应对基坑工程的安全度进行随机分析,掌握可能引发病害事故的不利条件,提供有效的安全对策。

4.1.3.3事故的处理:

1)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时,应查明其确切原因,对基坑、相邻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造成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处理;

2)制定基坑病害事故处理方案时,不仅要对基坑事故能进行有效抢救,还要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及相邻基坑进行保护,不应产生不利影响;

3)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时,应及时迅速组织抢救,避免丧失抢救时机,酿成更严重后果;

4)基坑施工中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见附录B;

5)事故处理后,应在事故发生部位及相邻部位增加监测点加强监测,及时进行预报工作,严防事故再度发生。

并应抓紧进行诱发事故原因的整治工作,彻底清除事故隐患;

6)基坑事故造成工程桩或地下结构损坏时,应根据损坏状况和其重要程度,采取有效加固方法进行处理,恢复正常使用功能。

4.1.4.基坑变形控制

规定基坑变形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第三方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并出具检测报告

4.1.4.1一般规定

1)在密集建筑群中间开挖基坑,围护结构设计除满足稳定性要求

外,基坑变形还必须满足坑内和坑外周边环境两方面的控制要求。

2)坑内变形控制要求:

a围护体系向坑内位移不得影响地下室底板的平面尺寸和形状;

b围护体系向坑内位移不得影响工程桩的使用条件。

3)坑外周边环境控制要求:

a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允许值;

b基坑周边土体变位不得影响相邻各类管线的正常使用或变形曲率允许值;

4)当基坑变形不能满足坑内控制要求时,应采取土体加固、卸载等减少基坑变形的措施。

5)当基坑变形不能满足坑外周边环境控制要求时,应对被影响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管线采取防范的措施,如土体加固、结构托换、暴露或架空管线等。

6)在软土地区,开挖深度大于6m的基坑,除环境简单,基坑面积过大支撑有困难外,不宜采用重力式围护体系。

7)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围护体系必须有良好的截水系统,当有渗漏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制止非正常变形发展。

8)在地下水位低的地区,围护体系必须有良好的地表水泄水和排水系统。

9)基坑内存在的水井、灌注桩预成孔、钻探取样孔等,必须用粘土等低透水材料回填,防止造成涌水或流砂。

10)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基坑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寒冷地区还应避免越冬暴露。

4.1.4.2基坑变形控制的设计措施

1)支护体系的平面形状,应使围护结构整体均衡受力。

在转角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

2)对于无支撑重力式围护体系,边长过大时,应采取中部加强的措施。

3)在软土地区,支护体系的插入深度除满足稳定要求外,当有较好下卧土层时,支护体系的根部宜插入好土层。

4)当坑底土层比较软弱时,宜对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

5)被动区土体加固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并应有充分的养护期,保证加固土体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开挖基坑。

6)用钢管或型钢作支撑时,应施加预应力,减少墙体的位移,预应力水平可取设计支撑轴力的30%~50%。

7)对被保护的建筑物采取加固措施时,应考虑加固施工过程中土体强度短期降低的影响;必要时要采取保护措施。

4.1.4.3基坑变形控制的施工措施

1)基坑工程施工,必须以缩短基坑暴露时间为原则,减少基坑的后期变形。

2)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a控制场地施工用水;

b做好坑内降水,降水效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c做好止水堵漏的准备工作;

d做好底板钢筋的加工工作,缩短底板施工时间。

3)围护体系有渗漏时,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堵漏措施。

基坑暴露后,必须及时铺筑垫层,必要时可在垫层中加钢筋。

4)严格控制基坑周边的超载。

在载重车辆频繁通过的地段,应铺设走道板或进行地基加固。

5)放坡开挖的边坡,坡度和坡高应通过计算确定,分级放坡时,应同时验算小坡和大坡的稳定性,并考虑卸荷回弹,雨季施工,土壤扰动等影响。

控制在坡顶堆放弃土或其他荷载。

保持坡体干燥并做好坡面和坡脚保护措施。

6)基坑周边防止地面水渗入。

当地面有裂缝出现时,必须及时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封堵。

7)应采用分层有序挖土,不得超挖。

4.1.4.4基坑变形控制的应急措施

1)当基坑变形过大,或环境条件不允许等危险情况出现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底板分块施工;

b增设斜支撑。

4.1.5基坑工程现场监测

4.1.5.1一般规定

1)现场监测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重点对东部围墙及西部原有建筑物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2)支护结构设计图纸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对现场监测的要求,包括观测项目、测点布置、观测精度、观测频度和临界状态报警值等。

3)在基坑开挖前制定现场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测点布置、观测方法、监测项目报警值、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等。

4)严格实施现场监测方案,及时处理监测结果,监测工作应由有资质的勘察单位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作信息反馈。

必要时,应根据现场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5)基坑工程现场监测除应符合有关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

4.1.5.2监测内容

1)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基坑底部及周围土体;

c支护结构;

d地下水位;

e周围建(构)筑物;

f周围地铁、水管、排污管、电缆、煤气管等重要地下设施;

g与基坑相邻的周围城市道路路面。

2)应根据基坑工程的安全等级和实际情况具体特点选择确定现场监测项目。

4.1.5.3监测方法

1)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以仪器观测为主、仪器观测和目测调查相结合。

2)调查当地的气象情况,记录雨水、气温、台风、洪水等情况,并检查自然环境条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