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x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孙立
课、章、节
二7
课题
教科书第32页、33页。
课时
7
授课日期
9.12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②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教学难点
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①师: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正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②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小组1:
我们小组整理出本单元有这些内容: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
小组2:
还有用数学、加减法的验算。
小组3:
我们小组还知道笔算加法又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减法又分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
小组4:
我们还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组5:
我们知道了加减法的验算。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师: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用数学来进行复习。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①尝试编题,抽象法则。
师:
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教师板书: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订正时提问)
师: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
减法呢?
生1:
笔算加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2:
笔算减法要注意: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
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不同的又是什么呢?
教
学
过
程
生:
都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不同的是:
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
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那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哪位同学还有特别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1:
我提醒大家计算时看清加号还是减号。
生2:
我还提醒大家计算连续进位加时,不要忘记加上一,连续退位减时,不要忘记比原来少一。
生3:
我觉得计算时关键的是要认真,仔细。
师:
以上几个同学对大家提的醒确实非常重要,大家能记清楚吗?
生:
能!
②反馈测试,灵活]掌握。
师:
接下来我们就做一组题目考考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第一题,做对一道,就可以从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
(笔算加法、减法题各4道)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课件演示,集体订正)
(反馈)师:
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
板
书
设
计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
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
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
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
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教
学
反
思
对学生的启发不够,没有完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画面内容,通过学生的说让学生理解主题图的内容,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三1
课题
四边形的认识
课时
1
授课日期
9.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
你喜欢什么运动?
(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
2、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教
学
过
程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四个角
教
学
反
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三2
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课时
2
授课日期
9.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
它们是正方形吗?
是长方形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
)
师:
它们有几条边?
几个角?
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
(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操作:
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5题。
教
学
过
程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
在钉子板上围围看。
(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5题。
板
书
设
计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
学
反
思
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三3
课题
周长
课时
3
授课日期
9.26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
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
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图形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
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
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
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3.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图形?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
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
最少量几条?
为什么
板
书
设
计
周长
周长的概念
教
学
反
思
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三4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时
4
授课日期
9.27
教学目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
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长方形和正方形)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
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a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
b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
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c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教
学
过
程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
有什么感受?
还有问题吗?
板
书
设
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
学
反
思
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三5
课题
估计
课时
5
授课日期
9.28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
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
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
剪一段试一试。
并讨论:
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
你估计得怎样?
有什么感受?
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
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教
学
过
程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
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板
书
设
计
估计
.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
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教
学
反
思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四1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
1
授课日期
9.29
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
[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
(按顺序)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
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6)学生汇报。
(略)
(7)师:
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生:
(略)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
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习
教
学
过
程
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共几份?
2、每份4个,共几份?
还多几个?
3、每根5个,共几份?
4、每份6个,共几份?
还多几个?
四、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板
书
设
计
有余数的除法
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
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
不同颜色的旗子,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教
学
反
思
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四2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
2
授课日期
9.30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点
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难点
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13>3×()47>()×6()×8<26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
(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
2、学P51例2。
(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
[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
“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略
3、作业练习。
教
学
过
程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
师:
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板
书
设
计
有余数的除法
例1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教
学
反
思
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班教师姓名:
孙立
课、章、节
四3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时
3
授课日期
10.8
教学目标
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媒体
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略)
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
列式解答15÷5=3(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多几盆?
如果是17盆呢?
如果是18盆呢?
∶
∶
∶
如果是24盆呢?
如果是25盆呢?
板书:
(略)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除数
4、小组讨论。
师:
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
(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14÷7=[]B、14÷2=[]
15÷7=[]……[]14÷3=[]……[]
16÷7=[]……[]14÷4=[]……[]
17÷7=[]……[]14÷5=[]……[]
18÷7=[]……[]14÷6=[]……[]
19÷7=[]……[]14÷7=[]
20÷7=[]……[]14÷8=[]……[]
21÷7=[]14÷9=[]……[]
教
学
过
程
22÷7=[]……[]
23÷7=[]……[]
24÷7=[]……[]
25÷7=[]……[]
26÷7=[]……[]
27÷7=[]……[]
28÷7=[]
师:
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
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教本P53第2题。
(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
3、教本P53第3题。
(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
师:
[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
[2]发现了什么规律?
[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
(独立完成)
教本P53第4题,用竖式计算。
(注意书写格式)
板
书
设
计
有余数的除法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
学
反
思
利用学过的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育新中小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