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小学卷面分析副本.docx
《第一学期小学卷面分析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小学卷面分析副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学期小学卷面分析副本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全县
小学教学质量测查卷面分析报告
平罗县教学研究室
2015年2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全县小学教学
质量测查卷面分析报告
平罗县教体局于2015年1月14日---1月15日对2014年---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全县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测查。
城镇学校、中心学校、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共计26所参加测查,其中城镇学校7所,农村学校19所。
一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和四至六年级英语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学校自行组织测试。
通过实地巡查、教师访谈、成绩统计表及样卷查看等方式调查了解,各学校组织严谨,过程规范,测查成绩能客观反映教与学实际状况。
现将测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语文学科
(一)基本情况
1.各校成绩统计(见成绩统计表)
2.全县1---6年级语文质量测查成绩统计表
年级
(语文)
全县人数(人)
均分(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全县
城镇
农村
全县
城镇
农村
全县
城镇
农村
一年级
3498
91.08
94.07
86.22
97.7%
99.3%
95.2%
89.8%
97.1%
77.9%
二年级
3657
87.85
91.80
82.27
94.9%
98.9%
89.4%
85.1%
93.8%
72.8%
三年级
3653
84.45
88.17
79.47
94.2%
98.0%
89.2%
77.4%
87.7%
63.6%
四年级
3457
81.54
84.37
77.63
94.0%
97.6%
89.0%
69.5%
79.4%
55.8%
五年级
3439
86.70
89.22
83.33
97.6%
99.4%
95.0%
84.6%
91.8%
74.9%
六年级
3523
85.30
87.55
81.93
96.5%
98.6%
93.3%
78.7%
87.1%
66.2%
3.简单分析
从全县成绩来看,城镇与农村的成绩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城区学校的语文教学成绩比较稳定,有着令人满意的及格率,应做好优中拔优的工作。
特别是农村的一些学校可以自强不息,即使学生少,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如周城小学等一些学校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优秀率,令教师们倍感欣喜。
但是仔细分析试卷,发现语文试卷作文部分的批阅上还是存在着问题,个别学校并没有严格按照作文的四类评分标准操作,导致一些平庸的作文,却得到了一类优秀作文的分数;还有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存在批阅过于放松,对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和表述不清的答案,给分标准不一,致使成绩没有区分度,造成了优秀率过高的假象。
(二)答卷情况及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基础知识训练
从答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储备。
但仍然存在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对学过的知识只知新而不温故,回生现象比较严重,教师的教学不够灵活,存在教法单一,学法单向现象。
就拿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乐园中读拼音写词语一题来说,“蜿蜒”这个词仍有着较高的出错率,“蜒”字的右半部分是“延”而不是“廷”,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仍在出错,导致了小题丢分严重。
说明教师在教学时的强调力度还是不够大,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还有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同音字和字形相像的字,对字词的理解也不好,不能正确写出近、反义词,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对生词进行掌握,只是一知半解,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呆板,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2.积累不够
本次测查一至六年级都有对学生积累知识的考察,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好,但普遍存在错别字较多的现象,可见学生平时良好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
重视语言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从阅读中积累、欣赏、感悟,获取知识。
书本才是知识的海洋,教师应带领学生爱上在书本中畅游的感觉,乐于在书本中吸取知识。
这样,在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时,学生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
3.阅读理解不深入
问题较多的还是阅读部分,每年的阅读部分答题情况都有些不尽人意,阅读能力仍是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从今年阅读的答题情况上看,四、五、六年级学生都存在对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停留在表层意义的理解上的问题,有的理解有偏差,反映出学生没有认真的阅读文章,理解文章。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重在思考。
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匆匆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因而学生在分析、概括、判断、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失分率高,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静下心来阅读、思考。
4.学生习作中语言表达不过关,错别字、病句较多
本次习作测查仍以写人和叙事为主,且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要求贴近生活,选材范围广,学生只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真情实感,叙述流畅便可成为一篇佳作。
问题是虽然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动笔前没有先理清思路,内容叙述平淡,过于乏味,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想法。
有些文章甚至出现思路不清、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乱用,语句不通方面等问题,反映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有待加强和提高,作文能力培养仍需从点滴入手,加强指导,重视训练。
5.书写不规范
从卷面整体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
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
特别是有些容易写错的字、错字、别字现象十分普遍。
很多学生在这方面丢分,让人惋惜的同时,也说明平时书写不够认真、规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与学的建议
1.重视语文双基训练
检测中发现有的学生字词书写潦草,字写得歪歪扭扭,简单的生字和词语有的学生写不出来。
并且低年级的书写优于中高年级,部分中高年级学生的钢笔字写得惨不忍睹、书写极不规范,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写话和习作学生提笔有千斤重,即使写了也写得语句不通,文不达意,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要抓好对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和基本能力培养。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加强写字教学,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坚持不懈让学生把字写正确、工整、规范。
做好查漏补缺和重点辅导工作,教师对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训练重点要做到心里有数,对一些字、词、句的运用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在平时教学中加强训练,举一反三;对个别学生要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继续抓好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理解和阅读能力
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尤其是要留足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用心思考,养成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
要经常给学生介绍好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当然,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4.教师要改进教法
教学有法,但不定法,贵在启发。
教师在这个问题上认识理解还不够,放不开手脚喜欢走老路,填鸭式的教学总是舍不得丢。
结果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说例子,学生照样画葫芦。
拼命听,拼命记,照样去模仿,没有思维上的创新。
造成学生思路打不开,学习呆板。
且部分教师在课堂上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认认真真地搞形式,扎扎实实地“讲”与“问”,对“双基”教学不重视,对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
5.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材中出现过的训练形式,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反复练习掌握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练习。
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
在小处把握好学生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
6.读写结合加强作文训练
目前看学生的习作问题也很突出。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打开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
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
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读写结合的渠道有很多,需要老师们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
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二、数学学科
(一)基本情况
1.各校成绩统计(见成绩统计表)
2.全县1---6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汇总表
年级
全县人数(人)
均分(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全县
城镇
农村
全县
城镇
农村
全县
城镇
农村
一年级
3494
91.22
93.51
87.48
98.7
99.3
97.8
92.6
97.1
85.2
二年级
3647
81.83
86.96
74.52
89.3
97
78.4
69.2
80.5
53
三年级
3649
78.04
83.65
70.5
84.1
92.8
72.3
59.5
72.6
42
四年级
3458
81.51
86.54
74.54
88.3
95.1
78.8
69
81
52.3
五年级
3433
75.33
81.44
67.13
80
90.3
66.1
53.3
65.5
37
六年级
3520
76.55
82.22
68.07
83.3
92
70.2
55.3
67.7
36.9
3.简单分析
各项指标中,全县平均分一年级在90分以上,适中,二、三年级平均分接近80分,偏低,四、五、六年级平均分在75分—81分之间,变化幅度不大。
全县及格率各年级在80%以上,优秀率在53%---92%之间,两率随年级逐步递减(除个别年级),且优秀率变化幅度较大。
从中还发现,全县21201名学生中约有2500名学生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下,约占全县人数的11%,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全县各学校每个年级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悬殊,如二年级各校平均分最高93.29分,最低59.21分,相差34.08分;四年级各校平均分最高为90.96分,最低63.83分,相差27.13分;五年级各校平均分最高为85.14分,最低55.60分,相差29.54分。
同时,城乡各学校及格率、优秀率均存在差距,且中高年级差距较大。
这些现状表明城乡教学质量存在差距,部分学校教学成绩偏低。
县城各校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接近(七小除外),农村学校间各项指标差异明显。
城乡学校间、农村学校间教学成绩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改变此现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
(二)学生答卷情况
从试卷的抽样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计算类题目、操作类题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类题目得分较高,但解答灵活性、综合性较强的填空题、选择题、解决问题等失分较多,表明部分学生联系生活的意识欠缺,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较弱,良好学习习惯缺乏等。
具体表现在:
1.数与代数内容
数的认识:
部分学生数概念没有建立。
如一年级填空第3题,四年级填空第4题、选择第1题,部分学生对“最接近”不理解,有的不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导致丢分。
五年级填空第2小题,部分学生没有认真看清数字,误将9.19194……看成循环小数造成错误。
三年级填空第6题、四年级填空第13题、五年级填空第12题都属于数字编码知识,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所学知识填出生年月日、不能根据特定的家庭地址写出编号。
三年级填空第10题、操作第2题、第3题失分较多,对分数意义理解不够,对“倍”概念的认识不深入。
数的运算:
中等偏下学生计算失分较多。
重点体现在:
对运算的意义理解不深入,如一、二年级画图表示加法、减法、乘法算式出错;计算算理不理解,如三年级填空第9题、四年级选择第2题部分学生会计算却不会填计算过程、不会选择正确答案,五年级填空第9题、判断第2题出错较多,部分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没有理解和掌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缺乏观察、思考意识,如三年级计算第3题的第1小题42+30×5有的学生先算加法,五年级2.4+3.6÷(6-1.2),受“凑整”的影响,部分学生看到前面两个数可以相加凑成整数,就这样算“2.4+3.6÷(6-1.2)=6÷(6-1.2)”,六年级计算(
+
)×24时,部分学生不分析数据特点,没有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导致错误;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审题不认真,计算粗心,导致抄错数据、看错算式、弄错符号甚至漏做题目,如二年级选择第2题要求选择积最大的,但部分学生选的是和最大的。
解决问题中,部分学生数量关系混乱,如二年级选择第3题补充问题出错,解决问题第2题,加法、乘法不能正确选用。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第1、4题,部分学生没弄懂“速度、时间、路程”和“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
六年级解决问题第3题部分学生分数乘除法数量关系不明晰;不能正确选用信息灵活解决问题,如四年级解决问题第2题,给出多余信息,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造成解答错误。
各年级对于提出问题再解答、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失分严重。
如一至三年级的“考一考”,考察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拓展内容,大部分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从下手,乱猜答案。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学生审题不清,分析能力差;对题目要求理解不透彻,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数学信息。
同时也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不够。
式与方程:
部分学生用字母表示数掌握不牢,如五年级选择第4题,不能正确理解a+a和a的平方的意义,判断第3题部分学生对a的一半不会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部分学生缺乏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善于找等量关系解题,如五年级解决问题第4题、六年级解决问题第4题失分较多。
探索规律:
五年级选择第5题“循环小数5.6767……的小数部分第十位上的数字是()”,判断第4题,六年级填空第8题都属鸡兔同笼问题,通过探索这些问题,寻找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部分学生却不能正确解答。
2.图形与几何内容
图形的认识:
部分学生对有些图形概念不求甚解,如二年级填空第2题、判断第4题,角概念认识不透。
四年级填空题第7题、判断第2题、选择第6题、操作题第2题考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的知识,以及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部分学生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理解的不透彻,不能灵活应用,造成错误。
二年级部分学生解答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题目出错,看到的图形与观察方位不能对应。
测量:
部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不能选择恰当的测量单位或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如三年级填空第1、2题,四年级填空第3、12题,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缺乏丰富的感知,对各单位名称的大小没有形成鲜明、正确的表象;计算图形的面积与周长,稍加变化出错,如三年级选择第2题、操作第1题,五年级判断第5题、解决问题第5题,六年级解决问题第5题。
说明数学概念只停留在表面的记忆上,没有深刻理解含义,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位置与方向:
部分学生对位置的考察失分,如一年级填空8题、认一认第3题,部分学生没有注意观察致使填错。
五年级操作第2题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个别学生在标出秋千的位置时出错,原因是学生在数的时候只数点,不数段。
六年级填空第9题,部分学生能找到角度,但方向找不准。
现实学习活动中,学生缺乏空间观念,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学习成为学习的难点,成为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
为此,教学时,不能仅着眼于认识一些图形和进行有关的计算,还应致力于如何采用合理的、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内容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中,六年级认识扇形统计图,要求学生能读懂统计图,并会利用扇形统计图的信息解决问题。
但在解答中,很多学生审题不清,不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法错导致失分。
4.数学广角内容
通过二年级搭配、三年级集合、四年级优化、五年级植树问题、六年级数与形渗透初步排列与组合思想、集合思想、优化思想、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推理思想、极限思想等。
解答中部分学生失分,如四年级填空第14题个别学生不能找出做一件事情的同时还能做什么事情,个别学生不能将选择第5题和课本中的“田忌赛马”结合起来,造成失误。
六年级填空第10题、操作第2题部分学生不能将数与形结合起来观察,导致失误。
教学中对课本有关例题、练习要进行拓展,延伸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探究推理能力的训练。
(三)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上述答题情况,认为教与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学习方面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对于数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数、小数、倍等概念的内涵理解浮浅。
(2)学习习惯不好。
没有养成认真读题、审题、分析、解答、检查、操作等方面的好习惯,面对问题或随心所欲,或应付了事。
(3)缺乏数学的思维方法。
学生平时习惯机械、单一、孤立的学习,没有切实经历数学概念的引入,性质的发现,规律的探求等诸多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猜想与验证等思维方法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和掌握,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和应有的思维训练,面对综合性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狭窄。
2.教师教学方面
(1)教学中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有些教师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结论的记忆上,忽视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理解缺失。
(2)缺乏学法指导。
关注学会,忽视会学,没有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放在教学的重心上。
(3)课程目标意识不强。
数学课程总目标“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不够。
(4)复习脱离课本。
测查内容力求以课本和学习之友为本,知识点紧紧围绕课本,试卷中有些题目只是将课本、学习之友内容稍加改动学生就不会解答。
部分教师在复习时脱离课本,而将购买的复习资料作为重点,片面的让学生大量地做题,搞题海战术,缺乏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
(5)教师个人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隐性知识的挖掘、课标理念的理解、践行等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建议
1.树立数学课程目标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目标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达成的目标,又是师、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学习应该达成的目标,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成长发展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要围绕课程目标来进行。
对于总体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程目标是为了“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让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铭刻在学生头脑中,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受益终身。
2.用心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只有备得深,才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
有人提出备课的四种境界是“写在本上、写在书上、写在心上、写在纸上。
”即写在教案本上、批注在教科书上、记在心里、编写教材。
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课后,一位教师请教这位教师“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
”那位教师说: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十五分钟,不是忙着写教案,而是熟悉一下教材。
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下一番苦功夫,甚至花上一辈子的精力用心备课,对教材相当熟悉,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得心应手,才能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碰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
潜心研究课标、教材、学生,吃透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用心备课。
3.围绕“趣、实、活”上课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的回答是“趣、实、活”。
首先,上课得有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全神贯注、积极参与。
其次,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课堂气氛要活,学生思维要活。
三方面互相促进,有趣才能做到实在,才能激活思维;学生获得知识,取得成功,才能对数学产生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
因此,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数学学习特别是新概念、例题教学要扎实,突出分析、解题过程的指导。
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教学有法,是指有规律可循的,承认存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是指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机械套用。
力求各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应用由零散走向系统,由肤浅逐步深化。
教学中构筑一种以学载教、以学带教、知识主线清晰、学习线路流畅的简明课堂。
将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学、尝试、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
教师的教更多的是点拨、鼓励、欣赏、提醒、引导。
潜心学习、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素养,逐步达到“趣、实、活”的教学效果。
4.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学,教学生自己学;学问,引学生自己问。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有效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习习惯是学习方法经常化的行为表现,标志着学习方法的最终形成。
所以方法是基础,习惯是提升。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归纳、概括出可操作的一系列学习方法,如阅读问题的方法:
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关键字词、每个符号、每个情境图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阅读书本的方法:
通读教材,从课题到结语一次性阅读,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了解。
细读教材,找出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词,读要与划批结合,读思结合。
整理思路做自学笔记,笔记可采用提纲式或图表式;提问的方法:
创设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提问题,把能够提出问题和提出多少问题作为评价学生和评课的指标之一。
针对一堂课,问三个问题:
今天要学什么?
已经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三问”中不仅梳理学习内容目标,理清学习脉络,还让学生提问质疑;思考的方法: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以问促思,重视直观、借助表象、发展思维,以旧学新、促进迁移、启迪思维,进行逻辑推理训练,指导学生多方面、正逆向思考;解题的方法:
简要摘录条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画简易图、线段图理解题意,批注标出相关数量,看条件补充问题、讲说思考过程;检查的方法:
留有时间自批,小组互批,当堂订正,相互评价;整理复习的方法:
对每章节内容进行系统归纳,画知识树、知识图,反思哪些已学会,哪些遗忘或不会,学生进行简单的命题练习。
对章与章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内在联系,使书本知识的结构、知识的体系,达到脉络清晰,知识点明确;有序做、有序说、有序想等等学习方法。
具体操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揭示、外显、引导,通过学生反复实践,适度的训练,常规化、常态化,量的积累产生质变,内化为自动行为,促进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四能”
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