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991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1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docx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全套考点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一声现象

(易错清单+名师点拨+提分策略+专项训练)

易错清单

1.产生声音和听到声音

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但由于受人的听觉、声音的响度等因素影响,有些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人们听不到;人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振动发声;

(2)有介质传播声音;(3)声波能够引起人耳鼓膜振动.

重要提醒:

人的听觉还受到声音的频率的限制,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范围内的声波.

2.声与光的对比

传播条件

传播速度

传播速度与

介质的关系

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在15℃的空气中约为340m/s

在固体中最大,液体中较大,气体中最小

不需要介质

在真空中为

3×108m/s

在固体中最小,液体中较大,气体中最大

重要提醒:

光属于电磁波!

3.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定义

决定因素

举例说明

音调

声音的高低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声音“粗”的音调低,声音“细”的音调高;如女声比男声音调高

响度

声音的大小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距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大

音量的大小;如“震耳欲聋”响度大,“轻声细语”响度小

音色

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本身

演奏相同的曲子,也能辨别是小提琴的声音还是二胡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名师点拨

“声现象”实验三种典型研究方法

一、转换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显著,可以直接观察,而有些声源的振动效果较弱,不易直接观察.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些转换,对声源的微弱振动进行放大,进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比如:

在发声的纸盆上放小纸屑,纸屑跳动;将敲击后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桌面上放小豆粒(小玻璃球、小纸屑、一杯水),敲击桌面,观察其跳动等.

【例1】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解析】 A是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选项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选项C探究发声体是否在振动;选项D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D.

【答案】 D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猜想与所研究量有关的因素有几个,就要设计几个实验;

②研究什么因素对实验的影响,什么因素就是变量,而其他量一律控制不变;

③控制方法一般是用相同的器材和相同的实验方案,改变所要研究的量.

【例2】 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编号

规 格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0.5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    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 

(3)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解析】 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长短和材料等多个因素有关,所以应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即:

(1)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该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即应选编号A、C的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在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时,应该让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表格中长度和横截面积数据应该与B组相同,即应该是55.

(3)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 

(1)A C 

(2)55 (3)控制变量法

三、类比法

声波比较抽象,借助水波进行类比,从而认识声波.利用“波形”判断乐音和噪声、比较振幅对响度的影响.如图所示,通过波形理解乐音和噪声的根本区别:

“乐音的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杂乱的、无规律的”.

【例3】 将话筒按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将三种声音输入,且发出声音的时间相同,示波器的屏幕上分别出现如图所示的三种波形,根据波形分析:

(1)B和A相比,B振动的    高,所以    高. 

(2)C和A相比,C振动的    大,所以    大.(填“频率”“振幅”“音调”“响度”或“音色”) 

【解析】 

(1)通过对比图A和B,可以发现在相同时间内,B振动的次数多,说明B振动的频率高,所以音调高.

(2)通过对比A和C,C波形图中波峰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远大于A图,说明C振动的幅度大,即C的振幅大,所以响度大.

【答案】 

(1)频率 音调 

(2)振幅 响度

提分策略

【趋势总览】

从近三年的各地中考来看,对本部分的考查呈现如下趋势:

1.声学部分的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

2.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速、乐音的特征、噪声的控制和声的应用等知识.

3.试题所占分值不大,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与现代科技、生活联系以及声的应用方面的试题较多.

中考命题方向预测:

仍然坚持前几年的趋势,亮点将是“结合最新的生活、生产、科技发展的新材料进行考点的考查”.

【锦囊妙计】

1.掌握声学基础知识

(1)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在气体中最小;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真空不能传声.

【典例】 学习了声音的有关知识后,贝贝带着锣来到空旷的田野里做了一个实验:

用锤子使劲敲击锣面后发现,锣面振动发出很大的声响;而当他用手捂住锣面停止振动后声音随即消失.但站在离贝贝400米远处的欢欢却明显感觉到“贝贝捂住锣面后过了一小会儿才听到锣声”,为此对于声音的产生两个同学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支持欢欢,声音的产生根本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B.支持贝贝,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不再产生

C.产生声音时,物体可以振动也可以不振动

D.贝贝的听力有问题,“听觉”延迟了

【解析】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声.由于声音从产生到形成听觉需要在介质中传播,这个阶段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欢欢感觉到“贝贝捂住锣面过了一会儿(大约1.18s,同学们可以计算)才听到锣声”,因此应选B.

【点评】 物体发声的条件——振动;声音的形成条件——振动、传播、感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切勿将二者混淆.

(3)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5)应用:

①利用声传递信息:

声呐、B超、回声测距等;

②利用声传递能量: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击碎结石等.

2.关注生活中的声学知识

生活中遇到的声现象很多,应善于将这些现象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声速比光速小;

在摩托车上加有消音器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回声是声的反射现象;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3.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1)科学推理,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虽然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但可以根据声音的变化和罩内空气的关系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2)把微小变化放大,也是物理学中的一种常用研究方法.在观察发声物体振动时,采用在鼓面(或扬声器)上,放上小纸片,或将音叉放入水中等,都是将微小的振动进行放大,有利于观察实验现象.

(3)控制变量,在很多的探究实验中经常用到,例如:

在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实验中,要控制振幅不变.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丁

2.电影《地道战》中的日军指挥官让人在地下埋几口水缸,并时不时地把头探进缸里,以下有几种解释,你认为哪种说法正确?

(  ).

A.甲说:

“从水缸中能看见地道里游击队员的像,判断有无游击队员.”

B.乙说:

“从水缸中能听见地面下传来的声音,判断有无游击队员挖地道.”

C.丙说:

“防止自己的讲话被游击队员偷听.”

D.丁说:

“是为了藏匿物品.”

3.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4.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5.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D.传播声音的物质

6.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交接服役,如图所示是两名佩戴防护耳罩的起飞指挥员用“航母style”动作向舰载机歼15飞行员下达起飞指令.指挥员佩戴保护耳罩是因为舰载机起飞时所发出声音的(  ).

A.响度很大,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了噪声

B.音调很高,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了噪声

C.响度很大,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了噪声

D.音调很高,佩戴保护耳罩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了噪声

二、填空题

7.小王喜欢唱歌,看看如图所示的这段歌谱,这是小王最喜欢的一首歌《托起明天的太阳》中的一段:

小王唱到    字时音调最高,唱到    字时响度最大,如果换小陈来唱,他俩的    是不同的. 

8.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

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1)        ;

(2)        . 

9.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又发生7.0级地震,引发了建筑物毁坏,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后来人们在清理现场时很少发现有猫、狗、老鼠等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地震时产生的    声波,动物可以听到,而人听不到. 

10.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在    控制噪声;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 

三、实验探究题

11.现在一个气球、一盆水、几个玻璃杯、铅笔、文具盒、钢尺、一块小木质三夹板、一次性纸杯、若干橡皮筋,利用上述器材能做哪些声学实验,分别写出三种,对于每一种实验,写出器材、现象及可得出的结论.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甲图:

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乙图: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丙图:

太空中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丁图:

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因此声学知识相同的是乙和丙.故选B.

2.B 3.C 4.B 5.D 6.C

7.已 响 音色

8.

(1)飞船的巨大爆炸声 

(2)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

9.次

10.声源处 能量

11.

器材

过程及现象

结论

实验一

水、一个玻璃杯

用手沾水摩擦杯内壁发声

发声物体在振动

实验二

文具盒、铅笔、橡皮筋、钢尺

将橡皮筋套在文具盒上,用铅笔、钢尺侧插在橡皮筋中间,用手拨动橡皮筋,音调不同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实验三

一盆水、钢尺

用大小不同力分别敲盆,观察水的振动情况

力越大,声音越强

【中考物理常考易错点】专题二光现象

(易错清单+名师点拨+提分策略+专项训练)

易错清单

1.影和像

影在不同词语中的含义不同.如:

“阴影”或“影子”指光线被挡住后的阴暗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倒影”一般指由于光反射形成的虚像,如树在水中的倒影;“电影”、“投影”、“摄影”等屏幕上的画面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

像分为实像和虚像.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

①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像为实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②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③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另外,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小孔所成的像是实像.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区别

(1)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人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矫正方法是在眼前放一个凹透镜.

(2)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

3.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1)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①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②颜料的三原色:

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因此把红、黄、蓝叫做颜料的三原色.

(2)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名师点拨

知识点:

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示及说明:

凸透镜

凹透镜

过光

心的

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平行

于主

光轴

的光

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与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过焦

点的

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延长线过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例】 完成下列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解析】①凸透镜中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过焦点.

②凸透镜中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③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⑤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

提分策略

【趋势总览】

从近三年的各地中考来看,对本部分的考查呈现如下趋势:

1.光学部分的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和实验题.

2.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考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方面: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光的颜色等;一般重点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及透镜成像方面的知识.

3.与生活相关的试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等问题;作图题一般考查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实验题一般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和探究凸透镜成像.

中考命题方向预测: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区分各种基本光现象;重视考查光学作图题;重视考查实验探究题.

【锦囊妙计】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介质是指光可以在其中传播的透明物质.理解均匀介质是指两点:

一是同一种介质;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

2.认识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大的,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一定相同.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传播稍慢一点,通常情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认为是3.0×108m/s.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在水中是真空中的.

3.正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理解反射定律从两点着手: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记作:

“两角相等,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间”.

可见对于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是唯一的.因此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正确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对上述规律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①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也不是和界面的夹角.

②光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的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③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通过分界面后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时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度.

④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就随着增大或减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如果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入射光线就会全部被反射,这时没有折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全反射.

⑤折射现象的光路是可逆的.

【典例】 周末,同学们组织起来到森林公园参加野外考察活动时,发现了一颗高耸入云的银杏古树,向导说:

“这可是这片原始森林里最高的树!

”同学们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建议测量一下树的高度,同学们正在为怎样测量一筹莫展时,物理老师建议:

“同学们,动动脑筋,利用你们随身带的卷尺和一小块平面镜就能达到比较精确的测出这棵大树的高度!

(1)在图中画出示意图表示同学们的测量方法,并简述实验步骤.

(2)用字母表示需要测得的物理量,并写出计算大树高度的表达式.

【解析】 本题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测量,方法见下图所示.

测量步骤:

①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地面上,人沿着树根A与平面镜B之间的直线,眼睛看到地面上的平面镜前后位置的移动,人在镜中恰能看到树梢D的像D'时,记下此时人在地面上的位置.C.②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a,B、C间的距离b,人眼离地面的高度h.

计算方法:

因为△ABD'∽△CBE,所以有AD'∶CE=AB∶CB,即H∶h=a∶b,则有:

树高H的表达式为H=h.

方法总结:

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因此数理结合是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光学基本定律

特点

共同点

光的直线传播

传播方向不变

光路都是

可逆的

光的反射定律

传播方向发生

改变

光的折射定律

5.怎样记住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

有四种方法可供采用:

(1)利用凸透镜的应用加以记忆.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弄清了这些仪器的原理就记住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列表将像距、像的情况和应用填入表格内.

物的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性质

物像同异侧

应用举例

u>2f

u=2f

f

u=f

u

  (3)口诀记忆.

成像规律口诀

涵义解析

一倍焦距

分虚实

u=f时不能成像;uf时成实像.即:

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

定大小

f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u

实像总是

异侧倒

成实像时,总是像、物异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的.

虚像总是

同侧正

成虚像时,总是像、物同侧,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

物近像远

像变大

物体靠近透镜时,像要远离透镜,同时像要变大.

物远像近

像变小

物体远离透镜时,像要靠近透镜,同时像要变小.

像的大小

像距定

像距变大时像变大,像距变小时像变小.

像儿跟着

物体跑

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运动.

(4)作图记忆.通过三条特殊光线,在头脑中作图可以清楚地理解成像规律.

透镜中有三条特殊光路:

其一是过中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其二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它的焦点是虚焦点,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其三是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对凹透镜是虚焦点,是入射光的正向延长线过焦点,三条光线如图所示.

6.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是否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要聚集在一点,才可称会聚?

把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它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并没有相交成一点,这是否可以认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呢?

如图甲,我们将入射光线FA、FC延长,即图中的AA'和CC'与经凸透镜折射的光线AB、CD比较.显然折射光线是相互“靠近”而会聚了.

在图乙中光线AB、CD入射到凹透镜上,将入射光线AB、CD延长,如图中虚线BP和DP.折射光线BE和DE'与入射光线的方向BP、DP相比较,它们相互“远离”了,这表明凹透镜对光起了发散作用.

由此可见,透镜对光是会聚还是发散,不是看折射光线是否相交,而是体现在它们使光线较入射光线相互“靠近”了还是“远离”了.

7.光的反射画图步骤

(1)先确定入射点O.

(2)通过入射点O,作法线ON,注意要用虚线.

(3)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反射光线,注意不要忘了表示方向的箭头.

注意:

确定了反射平面后要先画法线,使法线在入射点上垂直于反射面,之后再确定入射或反射光线.

8.掌握4种解答物理问题的方法

(1)作图法:

在解答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等问题时,必要时要作出规范、严格的光路图,然后进行解答.

(2)理想模型法:

例如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这个理想概念,从而使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变得具体化.

(3)等效替代法:

例如在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用一根与镜前蜡烛完全相同的蜡烛来确定像的大小与位置,从而巧妙的解决了虚像无法用光屏接收的问题.

(4)数理结合法:

在研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时,结合画出的光路图,要灵活运用数学中的数学知识,例如:

平行中的边角关系、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等进行解答.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

2.我国经常提到的像:

①小孔成像 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