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9669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docx

《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docx

开题报告

 

《群体智慧对教师成长促进

作用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

李静

2011年11月

课题名称:

群体智慧对教师成长促进作用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决定因素,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教师的高质量、高素质,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不仅是高起点,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把教师发展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

2.与学校市科研课题“基于学校发展的优质教师团队建设研究”相衔接,进一步延伸、拓展“教师团队”的操作性意义。

3.三人行必有我师。

马卡连柯说:

“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强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要比十个各随已愿地单独行动的优秀教师好得多”。

所以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日记,应通过多种形式及时组织交流。

教师的优秀读后感或论文以及教师读后推荐的好文章及时推荐上报教育局。

4.课程整合。

“整合课程”是当代我国正在着力建设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就是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

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

这次研究小组的4名教师分别从教不同学科。

尽管学科不同,但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确是共通的,通过交流,达到了答疑解惑,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在彼此之间的协作中才能了解其他学科并发现彼此的关联,在共同的主题设计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超越自身的学科限制,最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终身教育理念影响下,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世界性潮流。

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在20世纪六十年代成立了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专门研究国家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在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OECD在2005年发表了一份题为《教师事业》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了“留住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口号,报告中指出:

“在我们已经不可能设想一个教师一辈子只接受一次培训,原因不仅在于教学工具的变化,而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也在变,甚至孩子的要求也与从前不同,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及其有效性,目前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重心所在。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及亚洲一些国家,对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探索,通过对教师的研究、教师的成长,最终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因此,课改进入了课堂,教师成为课改的主体,课程改革研究和发展的重点转到教师身上。

在国内,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课程改革,新一轮的课改,突破了过去历次课程改革的局限,从课程理念、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而所有宏观层面的改革都需要体现在每个教师的具体、微观的实践层面上。

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

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即研究者”,在这种状况下,师资培训的最好途径是立足校本从有效培训到有效研修,实施研训一体化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课程改革同步递进。

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利用“群体智慧”,在这国内外已经先行了一步,但尚需对“群体智慧”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延伸和创新。

三.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集体智慧,教师专业发展。

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是一种共享的或者群体的智能,它是从许多个体的合作与竞争中涌现出来的。

集体智慧在细菌、动物、人类以及计算机网络中形成,并以多种形式的协商一致的决策模式出现。

对于集体智慧的研究,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属于社会学、商业、计算机科学、大众传媒和大众行为的分支学科——研究从夸克层次到细菌、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社会层次的群体行为的一个领域。

这个概念也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中,它被当作为联结物种和生化人的心灵感应。

集体智慧被诺曼·L·约翰逊称为共生智能。

有的人士,例如汤姆·阿特利,他们在集体智慧方面宁愿把重点主要放在人类上,并且为改进霍华德·布洛姆所谓的“群体智商”而积极工作。

阿特利认为,可以鼓励集体智慧“去克服‘团体迷思’和个人认知偏差,以使得群体在流程中进行合作成为可能,同时还能大大提高智力表现”。

教师专业化发展

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从专业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

需要教师在专业领域不断学习研究提升,以提高所从事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提升的过程即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

教师的发展也是作为社会职业人的教师从接受师范教育的学生,到初任教师,到有经验的教师,到实践教育家的持续过程。

教师发展的中心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这种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

教师职业不断成熟、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

四.课题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学校教育管理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者要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和归宿,创造具有亲合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促进学校实现从控制性的组织向学习型的团队转变。

优质教师团队的建设也应以人的发展为本,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平台,团队教师要以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进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二)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的应用对象可以分为组织和个人两种。

而我则将木桶定律与团队精神结合在一起,因为团队精神是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建设也是组织和个人互动的过程。

“木桶定律”可以启发我们对团队建设重要性的思考。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的,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一个家园合作群体要想成为一个结实耐用的木桶,有一个方面是绝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不能忽略每一位教师的能力。

教学是集体性劳动,比其他行业更需要合作和团队精神,而教研组合作恰恰就能成为一个团队精神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能最大限度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研究内容。

(1).建立学习机制,搭建学习平台。

成立分享智慧工作室,邀请专家、名师到校讲座、授课,不断地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传达给分享智慧工作室的成员;组内成员把每次外出学习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回来,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

(2).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学习实效。

分享智慧成员首先要与好书为友,读好三类书:

夯实精神底蕴的书、拓宽教育教学视野的书以及学生喜欢的书,惟其如此,才能将学科知识系统整合和灵活调度,才能将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运用自如。

其次要在实践中学习,立足课堂,加强研修。

从听课、评课、磨课、反思中,教师能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研究,体会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再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带到理论研修中,通过学习澄清问题,提高每个成员的认识。

(3).加强交流互动,分享学习成果。

注重同伴协作、加强交流,可以促进每位成员都养成积极合作的态度、彼此信任的诚意和开放的学习心态,从而在分享彼此的智慧中共同成长。

在学习方式上除了一般的共同学习形式外,还可采用撰写博文等。

最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交流与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打造一支学校骨干教师队伍。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在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关注教师教材教法等专业知识提高的前提下,从更为广泛的价值层面来促进教师作为人的一般素质发展和专业素质发展的融合作为研究的主要关键。

(2)、以集体智慧为定位,促使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转换为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倡导者与实践者,从个体教学技能型教师转向建立学习共同体研修团队,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中共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通过外出培训学习和请进专家培训、指导等专业引领,开拓教师视野、释放教师胸怀、抒解教师身心、陶冶教师情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

(4)、通过网络论坛、博客论文、QQ论坛、网上培训的有效研修方式来加强教师信息化学习及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以“同课创新型再构”方式方法研究与实践有效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和专业技能。

六.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叙事研究法、访谈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更好地完成本课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详细计划。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3月开始,到2013年2月结题

1、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2011年3月――2011年6月)

(1)学习有关理论,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方案。

(2)成立课题组。

(3)课题方案论证。

(4)制定阶段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2011年7月-2012年12月)

第一阶段:

(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质量检测等形式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分享智慧”工作室成员和培养教师对象。

(3)初步拟定操作模式,并附之实施。

(4)进行相应的评价考核。

第二阶段:

2012年1月

(1)  对前一阶段的研究进行反思、总结。

(2)  修订前一阶段的研究目标,并对后阶段进行新的部署。

第三阶段:

2012年3月~2012年12月)

(1)根据前期考核和评价情况调整研究目标及内容,重新制定培训方案。

(2)探索总结操作策略。

(3)再次检测研究效果。

3、课题研究的形成成果阶段:

(2013年1月-2月)

(1)收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研究成果,准备申请结题。

(3)申请成果验收,接受课题鉴定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持人:

李静,负责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和研究管理工作。

成员:

宋寅菊王芳李树艳

成员安排:

宋寅菊主要负责实施方案、阶段总结。

王芳和李树艳,提供有关数据,整理活动案例

九.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1.研究基础。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保证活动经费;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每位教师配备电脑,方便资料的查询,交流沟通;学校有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教育科研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2.研究条件。

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参加者有两名小学高级教师,是区级以上名师,他们不仅具备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视野,而且还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

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业务精湛,精力充沛,且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课题研究经验,完全有条件完成研究任务。

十.研究的预期表现形式。

1.阶段性成果:

相关论文、调查报告、教师成长叙事、博文,教师团队发展经验总结。

2.最终研究成果:

《群体智慧对教师成长促进作用的研究》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