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19655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docx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

必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

1、李嘉图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时提出:

  

资本家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是工人获得的名义工资;工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是工人获得的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对农产品需求上升,致使农产品的价格上升。

这样,虽然名义工资是不断上升到的,但其增加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升速度,结果导致了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真实反映工人生活状况的是什么工资?

  

  

  

(2)如何评价李嘉图的上述观点?

 

  

2、 2008年3月5日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根据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谈一谈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3、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

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

目前全国有近200家整车生产厂,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4家,超过10万辆的为数很少,产量不足1万辆和1000辆以下的厂家众多。

  

(1)我国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

   

(2)怎样才能促使我国汽车工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4、 2007年10月15日 ,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胡锦涛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评析价值规律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5、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

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

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回答:

(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

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二者有什么关系?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5)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有什么意义?

   

  

6、新华社北京2007你 7月16日 电:

据农业部统计,当前奶牛养殖比较效益持续下降,全国40%的奶牛养殖户和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奶牛养殖收益每天平均比2006年减少1500元。

一些地方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现象。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奶业生产与可能出现类似生猪生产大幅度波动的情况。

“倒奶”事件,让人不由联想起70年前美国发生过的牛奶倒进大海的“怪事”。

(1)经济危机中资本家把奶倒入大海与资料中“倒奶杀牛”的本质区别。

 

(2)资料说明了什么经济规律?

 

(3)当地政府应该如何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时间?

  

  

7、材料一:

斯密指出:

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简直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材料二:

(1)李嘉图认为:

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2)效用对于交换价值说来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3)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试对斯密的上述认识进行评价。

   

  

(2)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

在劳动决定价值的问题上,李嘉图的观点和斯密的观点相比较,有何不同?

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什么贡献?

  

  

(3)马克思是怎样理解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的关系的?

他的劳动价值理论与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有何关系?

他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意义是什么?

 

  

  

8、材料一:

李嘉图认为,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运行,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避免一切干预。

  

材料二: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在有效需求不足时,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经济的萧条与失业问题,对此,政府应积极加强调控。

他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

  

材料三:

 2008年3月5日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李嘉图和凯恩斯的什么观点?

 

  

(2)结合材料三,谈谈李嘉图和凯恩斯的观点对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

   

  

9、材料一:

随着罗斯福新政的实施,1935年,美国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上升到近70亿美元;工商企业倒闭数量减少至1932年的三分之一,失业率大幅下降。

  

材料二:

新政的实施带给美国每年60—70亿美元的亏空,仍有700多万人失业。

从1937年下半年起,美国经济又走向衰退。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

  

  

  

  

10、材料一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比较:

  

  

市场作用  

政府干预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  

美国模式  

最大  

最低  

较低  

德国模式  

中等  

中等  

较高  

日本模式  

最小  

最高  

较低  

材料二 2008年3月5日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全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支出五年累计1.95万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41倍。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回答:

  

(1)评价德国模式的利弊。

  

  

  

  

(2)德国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

  

  

  

  

  

1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各种反危机的政策主张,这些政策主张成为不少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因此,有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在致命危险威胁资本主义的世纪里巩固了这个社会,挽救了资本主义。

  

(1)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凯恩斯革命的认识。

  

   

(2)简述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及其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借鉴意义。

  

12、视点一:

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联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

当时苏联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视点二:

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视点三: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自1923年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简要回答:

  

(1)视点一和视点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13、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各有何基本特征?

   

(2)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情况及其影响。

 

  

14、下列材料反映了二战后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

  

材料一:

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  

  行业  

国家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这些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调整措施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2)20世纪30年代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取得的经济成就引起世界瞩目,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你如何评价这一体制?

 

15、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有过这么一些情景:

农村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是集体的;城镇的企业就只有国营和集体二种。

所有的生产均按指令计划进行,企业的盈亏只和国家或集体相关;商品的价格由有关部门制定。

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拿的是同样的工资;粮票、肉票、油票、布票、肥皂票、火柴票、水产票、豆制品票……等票证摆布着人们的生活消费。

  

(1)简述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

   

  

(2)请说明材料中反映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及影响。

  

  

16、我们党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扩展、深化的过程。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直到党的十四大,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计划经济框架的标志及支撑这一标志的理论是什么?

并简要说明这一理论创立的意义。

  

(2)结合经济学常识说明,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如何正确看待计划与市场?

 

  

1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1)我国最基本的市场主体是什么?

为什么要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

  

  

  

(2)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有何意义?

  

  

  

(3)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其中主要的手段有哪些?

  

  

  

18、材料一:

目前有些地方,当某种商品紧张时,就筑关设卡,禁止这些商品外流;当本地商品销售疲软时,则不准外地质优价廉的商品流入。

有人认为,这也是市场竞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定》指出,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任何形式阻挠、干预外地产品或工程建设类等服务进入本地市场,不得限制公平竞争。

  

(1)请运用有关经济知识,对材料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析。

 

  

(2)说明国家为什么要作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决定。

 

  

选修2《经济学常识》文字题答案  

1、

(1)真实反映雇用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

  

(2)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指导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趋势,这是李嘉图的一大贡献。

但他把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归于人口的增长,对此问题没能作出科学的分析。

  

2、

(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充分发挥斯密所强调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根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我国要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积极“走出去”,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占领国际市场。

同时,“引进”我国急需的没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技术、管理等,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但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要注意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3、

(1)①汽车行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②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的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③入世后,进口汽车的增加,汽车厂商为占用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降价增强竞争力。

  

(2)①提高汽车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②依靠科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汽车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我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③积极引导推动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提高市场集中程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

④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4、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2)价值规律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这一方面有利于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造成两极分化,需要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5、

(1)原材料  

(2)2美元、5小时  

(3)不是。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②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1)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

但是,前者反映的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鲜奶销售渠道不畅导致的结果,不是经济危机的征兆。

  

(2)这个案例说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通过市场机制自发地起作用,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

人们过多、过快地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行业,一旦供过于求,企业就会压缩鲜奶收购量,奶农只好倒奶。

这个案例还说明,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逐步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

  

(3)①由于奶农和企业往往缺乏充分的信息和对市场风险足够的认识,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予以引导和服务。

如着力帮助奶农和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和分析,开展事前的供需调研;②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链条,采取优惠措施,帮助企业和奶农开拓乳品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扩大内需;③监督奶农和企业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促使其改进生产技术。

  

7、

(1)①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②他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③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

他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2)①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同时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②李嘉图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家伙子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③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问题上个别劳动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把劳动价值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3)①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李嘉图和斯密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③他的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捏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8、

(1)李嘉图的观点是:

应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反对国家干预,主张经济自由。

凯恩斯的观点是:

对经济的发展不能完全的自由放任,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2)李嘉图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未能看到市场的不足,反对国家干预是不对的。

凯恩斯的观点正确地看到了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能准确地阐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二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9、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①整顿金融业。

②恢复和稳定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影响:

①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③但加剧了通货膨胀,扩大了财政赤字,不能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

④罗斯福新政对其他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深远影响。

促使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

  

10、

(1)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发挥市场的作用来提高效率,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缓解各种社会矛盾。

但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大大削弱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国的国际竞争力。

  

(2)社会福利制度应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即社会福利的项目设置和给付标准应当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与我国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11、

(1)①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②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

这既掩盖了经济危机、失业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又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④凯恩斯的政策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应当看到,凯恩斯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清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内部矛盾,其作用是有限的。

  

(2)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这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有借鉴意义。

我国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其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2、

(1)视点一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视点二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人民情绪高涨;视点三反映尽管干旱,但国民经济依然快速发展的事实。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意义:

1、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13、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存在严重问题;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建立了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2)苏联:

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产值产量,忽视轻工业的发展,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

美国: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导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苏联:

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方面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但逐渐束缚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为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美:

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扩展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

(1)政府通过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投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国家通过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缓解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2)这一体制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是,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地缺陷和弊端,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

后来,它日益严重地阻碍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15、

(1)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2)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方便群众生活。

②忽视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作用。

不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不利于资源合理流动,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严重影响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16、

(1)①标志是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

支撑这一标志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②意义:

指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了旧的思想束缚,为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促进了建设事业的发展。

  

(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消除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用好计划和市场两个手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

(1)①企业。

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2)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大增强。

  

(3)①包括调控目标、任务、手段、方式等。

②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18、

(1)材料一的现象是一种地方保护主义。

搞地区封锁,割裂全国统一市场,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开放性,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只有遵循规律,打破地区垄断和封锁,通过公平竞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2)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正常的秩序和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务院对限制公平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作出“决定”,是为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竞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