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9249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排水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排水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排水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排水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排水设计说明.docx

《排水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设计说明.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排水设计说明.docx

排水设计说明

4.3.1管线综合

市政管线是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城市道路的功能,按照城市建设要求应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管线综合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利用城市用地,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

4.3.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宜宾市珙县新规划片区,位于巡场镇北段,北面临山,沿清溪河及宜珙铁路线两侧分布。

主体在铁路北侧,规划区用地总面积为203ha。

该片区主要规划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绿地公园等城市用地。

该片区初步设计阶段共设计金河大道、环山路等14条主、次干道。

除金河大道为老路拓宽改造外其余均为本次新建道路。

本工程城市道路段需同步敷设的工程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燃气管道(输气及配气)、电力管及电信管。

工程管线种类较多,布置难度大。

因此,必须做好工程管线综合工作,各种管线严格按照统一的布置原则,明确各种工程管线的平面和竖向位置,避免管线不合理的空间占用,增加使用和管理维护的难度。

4.3.3管线设计原则

在珙县总体综合管线规划指导下,结合该片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经济、适用、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次方案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珙县总体规划,统筹考虑、近远兼顾、临时和永久相统一;

2)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2)结合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时序,并考虑在施工期间尽量不影响现有管线的使用功能;

3)设计方案合理、便于施工、管理;

4)与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空间、现状管线不发生冲突、协调配合;

5)各管线间的水平及垂直间距尽量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相关要求,实在不能满足的应采取保护措施,且应取得相关专业单位同意;

6)管道应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或构筑物。

7)根据城市道路竖向设计,安排好控制点高程,保证汇水面积内的雨污水能顺畅排除,并在高程上留有余地。

4.3.4采用规范标准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3)

4)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4.3.5雨、污水管道现状及方案

该片区为规划新建区,场地内沿伍家沟已建一段截污干管,管径d1000。

由南至北收集沿岸污水汇入下游已建位于工业园区和金沙湾之间的规划污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

目前已经建成的一期每天处理能力2万吨。

除此之外该片区暂无其他雨污水管线。

本次污水设计各需求道路修建污水管道汇入金河大道、滨河路、山茶路污水主干管。

由上述3条主干管集中排入已建截污干管。

详见附图一:

污水总平面图。

本次雨水设计利用区域内清溪河及伍家沟,由南北走向道路作为雨水主干管集中收集各区域雨水采取就近排放。

详见附图二:

雨水总平面图。

(1)污水设计参数及标准

根据规划,该片区至规划期末用水量为1.3万立方米每日,污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估算,预测规划区平均日污水用水量为1.0万立方米每日(115.74L/s)。

利用该规划片区用地结构可知,该片区居住用地及公共服务用地总面积为101.93ha。

故确定污水面积比流量为q=115.74/101.93≈1.14L/s.ha。

1)污水流量计算方式:

本次采用污水面积比流量进行设计计算。

2)污水量计算公式:

Qmax=Q平·Kz=A·q·Kz(L/s)

污水总变化系数按如下公式考虑:

KZ=2.7/Q平0.11

式中Q平:

平均日污水量(L/s)

3)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

Q=v•A

v=

•R2/3•i

1/2

当h<D/2时,过水断面:

A=(θ-sinθcosθ)r2(m2)

R=(θ-sinθcosθ)/2θ•r(m)

当h>D/2时,过水断面:

A=(π-θ+sinθcosθ)r2(m2)

R=(π-θ+sinθcosθ)/2(π-θ)•r(m)

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09。

(2)雨水设计参数及标准

1)本次设计采用四川省宜宾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其中参数取值:

t=t1+mt2,t1=10分钟,排水圆管m取2,排水暗沟m取1.2,重现期P=2年。

2)雨水量计算公式:

Q=q•F•Ψ

式中Q——雨水量(L/s)

Ψ——径流系数,ψ=0.70,绿地和绿地ψ取0.15-0.4。

F——汇水面积(ha)

3)水力计算公式(满流):

Q=v•A

式中Q——雨水量(m3/s)

A——水流断面(m2)

v——流速(m/s)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满流)取n=0.013,塑料管或玻璃钢夹砂管取n=0.009。

(3)雨污水流速范围

最小设计流速:

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m/s;雨水管道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最大设计流速:

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

(4)雨污水检查井

在管道转弯、变径、变坡及管道交汇处均设置检查井,按照管道管径及管道埋深确定检查井规格。

检查井最大间距见下表:

检查井最大间距表

管径或暗渠净高(mm)

最大间距(m)

污水管道

雨水(合流)管道

200~400

40

50

500~700

60

70

800~1000

80

90

1100~1500

100

120

1600~2000

120

120

根据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禁止在市政和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中使用砖砌筑检查井的通知(川建科发[2007]416号),因此,本次设计的检查井全部采用钢筋砼检查井。

检查井根据接入接出管道管径、位置及深度选择圆形、矩形、扇形等不同类型的排水检查井,检查井详见06MS201图集。

检查井井盖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井盖或铸铁井盖。

井盖的荷载等级与道路荷载等级一致。

(5)雨污水管材

在本次工程设计中,管材的选择应从工程的规模、重要性、对管道直径及压力的要求、工程地质、外荷载状况、工程的后期要求、资金控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

由于管道建设所占投资的比重较大,且因管材选用不当造成事故或增加不必要资金的实例比较多,因此合理经济确定管材的选用对节省投资、方便施工、安全运行意义很大。

常用管道各性能比较表

管材及性能

钢筋混凝土管

钢管

HDPE塑料排水管

PE管

玻璃钢管

使用寿命

较长

较长

抗渗性能

较强

较强

较强

防腐能力

较强

承受外压

可深埋,承受较大外压力

可深埋,承受较大外压力

受外压较差,易变形

受外压较差,易变形

受外压较差,易变形

承受内压

较差,最大内压0.1MPa

可承受很大内压

较差

可承受很大内压

较大

施工难易

较难

方便

方便

方便

方便

接口形式

承插式橡胶圈止水

承插式橡胶圈止水

承插式橡胶圈止水

电热熔

橡胶圈止水

重量管材运输

较重,运输麻烦

较重,运输麻烦

较轻,运输方便

较轻,运输方便

较轻,运输方便

价格

便宜

较贵

较贵

较贵

较贵

通过以上表格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我方认为,钢筋混凝土管作为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管材,它具有造价低、承受外力大等特点,若再辅以一定的防腐措施,使用年限可以达到50年以上。

同时根据建设部有关规定,中小管径的排水管道均采用塑料管。

大管径的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因此本工程的管材采用如下:

雨污水管道管径小于d600(包括d600)均采用HDPE塑料管材,管径大于d600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国标Ⅱ级管)。

(6)雨污水管道接口及基础

雨水口联络管采用平口式钢筋砼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满包混凝土加固,具体作法详见06MS201。

钢筋混凝土管:

管道覆土0.7m≤H≤4.5m时,采用承插式Ⅱ级管,橡胶圈接口,180°砂石基础。

管道覆土4.5m<H≤7.0m时,采用承插式Ⅲ级管,橡胶圈接口,180°砂石基础。

管道覆土H>7.0m时,采用平口式Ⅲ级管,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满包混凝土加固。

HDPE塑料管:

当管顶覆土高度0.7m≤H≤4.5采用SN10级HDPE管;热熔接口,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

当管顶覆土高度4.5m<H≤7.0采用SN12.5级HDPE管;热熔接口,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

雨污水管道地基应处理达到道路的要求,在路基填方地段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然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在高填方路段应在回填至管顶以上1.5m时方可开挖管槽,施工管道;待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

在高填方段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再施工管道基础。

管道基础应置于密实的未扰动的原状土层上,要求地基承载力≥0.15MPa。

若遇流砂、淤泥、松散杂土及回填土等软弱地基时应采取换土回填砂砾石等加固措施,使之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7)沟槽开挖及回填

1)沟槽开挖

基槽开挖前,应对拟开挖场地地下管网及其它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避免施工对其它市政设施及地下管道的破坏。

排水管道采用开槽施工的方式进行,管道基础应能达到《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要求,如现场情况遇到流沙、建筑垃圾、回填土、有机质土等不良地质情况,可采用换填连砂石等措施进行加固,在管道基础承载能力达到一定要求后方可下管进行排水管道安装。

沟槽临时开挖边坡坡率根据现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2)沟槽回填

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及闭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沟槽回填。

回填时应采用良土回填或符合要求的土进行回填。

沟槽的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回填土含水率过高可采用加生石灰或晴天土壤翻晒等办法使其改性。

沟槽回填其他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的相关内容,HDPE管的沟槽回填同时还应参见《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

2004)》的相关内容。

检查井周边50cm范围内路床部分回填级配碎石,基层和底基层部分回填C15混凝土。

沟槽开挖及回填土压实度和回填材料示意图如下:

(8)雨污水特殊节点设计

1)污水管道过河段

本次设计共有4处污水管道需要横穿清溪河、伍家沟及现状沟渠。

分别为:

A处:

金河大道道路桩号K2+14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清溪河汇入对岸已建d1000截污干管;如下图

B处:

环山路道路桩号K2+86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清溪河汇入对岸已建d1000截污干管;如下图:

C处:

S309道路桩号K0+42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现状沟渠排入下游本次设计污水管线;如下图:

D处:

S309道路桩号K2+360处污水主干管下穿伍家沟汇入对岸已建d1000截污干管。

如下图:

该四处过河污水管道均埋设于现有河床底标高以下,过河段均采用钢管,其中A、C、D三处污水管道下穿河道段覆土至少0.5m以上,采用浆砌片石满包基础,其浆砌片石基础深度至少埋设至河道冲刷深度以下。

防止河水掏空管道以下基础后对管道直接冲刷。

B处污水管道过河段覆土较浅,其管道顶标高与现有清溪河河床底标高几乎持平。

该处管道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包,防止河水直接冲刷管道。

再在钢筋砼满包外采用浆砌片石满包基础,其浆砌片石基础深度至少埋设至河道冲刷深度以下。

防止河水掏空管道以下基础后对管道直接冲刷。

该4处污水管道横穿河道段施工均需采取围堰等施工措施,而该4处均在本次桥梁的设计范围内,为节约成本,其管道施工围堰应与桥梁施工围堰同时进行。

2)污水管道道路外敷设段

本次设计共有2处污水管道需要在本次设计道路范围外敷设管道。

分别为:

A处:

S309道路桩号K0+440~K0+840段沿现状老路敷设污水管线排入经一路设计污水管;如下图:

B处:

经八路道路桩号K0+660~K0+880段沿道路下穿铁路范围外原地面敷设污水管线排入下游已建d1000截污干管;如下图:

A处道路受地形及周边铁路限制其道路标高较高,而污水管线受上游现状河流标高限制在此处埋设较深,如沿设计道路埋设管线会导致该处污水管覆土在10m以上,。

根据规划该道路段南侧没有污水接入。

故本次设计污水管线在此处沿片区内原有老路埋设。

避开该处地势较高段。

B处污水管线受道路下穿铁路及下游已建截污干管的限制,如沿本次设计道路敷设管线会导致下游污水管标高低于现有截污干管标高而无法接入。

故该处此处污水管线由本次设计道路外原地面敷设管线,污水管道不进入道路下穿范围。

使其污水顺利汇入现有截污干管。

3)雨污水管道下穿铁路段

本次设计共有2处雨污水管道需要横穿现状铁路。

分别为:

A处:

S308道路桩号K0+600处雨污水管下穿现状铁路;如下图:

B处:

经八路道路桩号K0+740处雨污水管下穿现状铁路;如下图:

该两处管道均埋设于现有铁路铁轨标高以下,下穿铁路段均采用钢管。

其中A处设计道路与铁路平交,雨污水管道在征求铁路部门同意认可的情况下采用顶管顶进方式下穿铁路。

施工时需铁路管理部门、甲方代表、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现场指导施工,确保安全。

B处设计道路下穿现有铁路,其雨水管道由下穿框架桥底板以下埋设,施工时需和框架桥同时施工。

污水管道由于受下游截污干管标高限制,管道由下穿框架桥底板以下埋设会导致污水管标高低于截污干管标高而无法接入。

此处污水管线由本次设计道路外原地面敷设管线,污水管道不进入道路下穿范围,在征求铁路部门同意认可的情况下采用顶管顶进方式下穿铁路。

施工时需铁路管理部门、甲方代表、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现场指导施工,确保安全。

4.3.6给水管道现状及方案

由于该片区为新规划片区,之前未对给水管线进行统一规划修建。

现场有原周边住户自行埋设安装的给水管线,给水管线埋设杂乱无序。

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

废弃原有给水管线,在片区规划范围内各道路统一埋设给水管线,周边各住户根据需要由道路主干管、次干管接入。

规划范围内的自来水由南侧巡场水厂提供,设计供水能力6万立方米/日,能够满足规划区内供水要求。

目前该水厂仅完成其一期工程,供应能力约为1.2万方,并需为巡场镇提供1万方的日供水量。

因此该水厂现状功能设施有待提升,巡场长远水源为新建飘水岩水库。

给水管道在道路下的具体位置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相关要求进行布置。

金河大道道路宽度为45m,道路较宽,故给水管道双侧布置;其余道路均单侧布置给水管线,由道路横穿管供应另一侧住户用水。

该片区给水管线规划为DN200~DN800,各道路给水管线所在位置详见相应道路管线标准横断面图。

4.3.7燃气管线现状及方案

由于该片区为新规划片区,之前未对燃气管线进行统一规划修建。

经现场踏勘未发现该片区埋设有燃气管线。

本次拟对该片区规划范围内各道路统一埋设燃气管线,周边各住户根据需要由道路主干管、次干管接入。

规划区采用中压一级管网供气系统,管线输送至居民用户,大型公共建筑由专用调压器供给。

中压干管在保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靠近用户,缩短支管长度;尽可能避开繁华商业街和交通繁忙路段,以保证安全和便于管理;中压管网应逐步建成,尽量成环布置,环支结合,确保可靠供气。

燃气管道在道路下的具体位置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相关要求进行布置。

金河大道道路宽度为45m,道路较宽,故燃气管道双侧布置;其余道路均单侧布置燃气管线,由道路横穿管供应另一侧住户用气。

该片区燃气管线规划为管径DN89-DN219,工作压力0.4Mpa。

各道路燃气管线所在位置详见相应道路管线标准横断面图。

4.3.8电力管线现状及方案

由于该片区为新规划片区,之前未对电力管线进行统一规划修建。

现场有原周边住户自行接入架空电线,未达到安全用电标准且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

废弃原有电线及电线杆,在片区规划范围内各道路统一埋设电缆沟,周边各住户根据需要由道路主干管、次干管接入。

范围内东侧的金沙湾变电站供应,该变电站主变容量1*12500KVA,为2014年项目。

经过测算,金沙湾变电站不能满足规划期末范围内用电需求,建议扩大容量至2*15000KVA。

片区内所有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电缆沟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上,

电缆沟在道路下的具体位置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相关要求进行布置。

金河大道道路宽度为45m,道路较宽,故电缆沟双侧布置;其余道路均单侧布置电缆沟,由道路横穿管供应另一侧住户供电。

该片区电缆沟主要规划断面尺寸为1.2m×1.2m和1.0m×1.0m,各道路电缆沟所在位置详见相应道路管线标准横断面图。

4.3.9通信管线现状及方案

由于该片区为新规划片区,之前未对通信管线进行统一规划修建。

现场有原周边住户接入架空电视电话信号线等其他通信管线,通信管线架设杂乱无序。

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

废弃原有通信线,在片区规划范围内各道路统一埋设通信管线,周边各住户根据需要由道路主干管、次干管接入。

本片区规划人口5.2万人,预测移动普及率为90线/百人,规划移动数量约为4.7万线。

移动通信基站按2000米为服务半径设置,每个基站机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左右,基站天线结合周围环境尽量采用隐蔽式,在保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做到美观协调。

规划一处移动通信基站。

通信管道在道路下的具体位置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相关要求进行布置。

金河大道道路宽度为45m,道路较宽,故通信管道双侧布置;其余道路均单侧布置通信管线,由道路横穿管供应另一侧住户。

该片区管道容量满足各类通信线路网远期发展需要。

通信管道管材采用PVC管,管群组合一般为12孔、6孔等。

本规划范围主要通信管道一般不少于12孔,一般通信管道一般不少于6孔。

通信管道过道路路口时,管道容量适当放大30-50%。

各道路通信管线所在位置详见相应道路管线标准横断面图。

4.3.10工程措施

(1)桥上管道

凡需要桥上通过的管道,由双边布置转换成单边布置。

其防护工程的设计,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要便于以后的管理与抢修。

在各管线单项施工图设计时,必须密切配合桥梁的设计,注意各管线过桥必须满足桥梁的安全要求。

条:

不得在桥上敷设污水管、压力大于0.4MPa的燃气管和其它可燃、有毒或腐蚀性的液气管。

条件许可时,在桥上设置的不高于10KV电力线缆、不大于0.4MPa燃气管道须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2)管线拆除

凡需要拆除的管道,必须经过相关管线管理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

(3)管线间距偏小处理

当管线之间间距不够时,在各管线单项施工图设计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安全。

当遇电力、给水和燃气设井时可根据现场情况做局部调整,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4.3.11、管网综合

(1)设计原则

本次管线综合严格按国家《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及规划文本中的相关要求执行。

(2)管线排列

相关管线排列详见以下管线标准横断面图。

(3)管线竖向控制

1)竖向排列顺序

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各管线交叉时,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为:

路灯、电力、电讯、燃气、给水、雨水、污水。

安排原则如下:

a.在竖向上排水管线优先定位,定高程。

b.排水管线上面或下面尽量留足其他管线交叉穿越的空间,本规划考虑如下:

雨水管顶覆土厚1.5~2.0米;

污水管道管顶覆土厚2.2~4.0米,

c.工程管线交叉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一般如下:

a)路灯管(+监控管);

b)燃气管;

c)电力电缆管;

d)通讯管;

e)给水管;

f)雨水管;

g)污水管。

2)具体高程控制

路灯电缆高程:

路面下0.5m;

电力、电讯管管底高程控制在:

路面下1.5m以内;

燃气管管底高程控制在:

路面下1.2m~1.4m范围;

给水管管顶覆土控制在:

1.6m左右;

雨水管管顶覆土控制在:

1.0~2m左右;

污水管管顶覆土控制在:

3.0m左右。

小三线过街预埋管覆土控制在:

1.4m左右。

各管道在高程上应满足规范中对于管道净间距的要求。

局部不满足的地方采用加固保护的方式。

(3)管线建设时序

考虑到本次设计的雨水管埋深较浅的因素,管线建设时拟按如下顺序建设:

1)车行道内的污水管道横穿管

2)雨水管道

3)车行道下面小三线过街预埋管

4)其他管线(位于绿化带及人行带内)电讯、给水、电力、燃气、路灯+监控等

特别注意:

因各种类型管道高程并不固定,施工时应最先埋置深度最深的管道。

4.3.12本工程管线与远期管线的结合

所有管线的敷设考虑与远期管道的衔接,实施时,预留的管线接口均预留到道路路口外,避免远期管道实施时破坏已建成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