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621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docx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

西厢记读书笔记3000

【篇一:

《西厢记》的读书笔记】

人们谈起文学中的经典爱情,就不得不说梁祝、罗密欧和茱莉亚、牡丹亭和西厢记了。

而《西厢记》作为反封建礼教的代表,更是被人们津津乐道。

谈起古人的爱情观,今人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古板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诚然,封建传统中礼教的力量之大是不容反抗的,我国古代多少痴男怨女的爱情为封建礼教所扼杀,只得饮恨终生含恨而终。

但《西厢记》让我们耳目一新,精神一震。

张生和崔莺莺相遇,相会,相恋,相爱,一波三折,最终越过那堵封建礼教之墙,步入婚姻的殿堂,有情人终成眷属,让我们现代所谓的屌丝看到了癞蛤蟆迟到天鹅肉的熹微之光,不得不说《西厢记》是一部很好的励志书籍。

先来说说张生和崔莺莺的相遇。

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一日,小姐和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生。

一段美丽的爱情就从游玩开始了。

好的爱情都有一个好的开始,悲剧的爱情是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张生很幸运,猜中了结尾。

当然那傻小子的傻气很令今日我辈的羡慕,现在你敢跟街头一不认识的美女要电话号我不奇怪,你要是敢一直跟着人家不被当做变态那我就要拜你为师了。

再来说说相会到相恋的过程。

一天,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傻气又犯了,硬着头皮溜了进去。

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夫人和小姐准备进香了。

张生想:

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

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

随即吟诗一首: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不得不说古代的女孩太好骗了,一首小诗,夜夜苦读就能让她倾心。

当然,这也是由于青年男女间天然的吸引,也是自然的奇妙之处。

产生爱慕之后,他们就开始欲拒还迎、羞羞答答的勾搭了。

这中间红娘是不二功臣,指望那只有傻劲儿没有计划的张生跟那想越界又过不了自己内心礼教那关的莺莺小姐,我看悬。

红娘的敢爱敢恨、直爽率真颇有江湖儿女的风范,这种气质就算是现在的女性也并不是都有。

再然后就是孙新虎想要抢莺莺,张生找自己哥们救了莺莺,老夫人却反悔自己说出去的话。

依我的看法,老妇人反悔的很合情理。

老夫人说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这句话的时候是有一个前提的mdash;mdash;崔莺莺想自杀,老夫人说出这句话是在心理上打消崔莺莺自杀的冲动,事后反悔也不是大错。

况且,一个趁火打劫的人跟孙新虎本质上也没多大区别吧。

老夫人一反悔,张生就受不了了,大嘴的肉掉了,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想不通嘛。

最难过的是丈母娘那关啊。

这一得一失间,张生就病了。

至于病的多重,从他翻墙的姿势来看,估计不轻,莺莺怪他翻墙下流,可见动作不怎么潇洒。

不过这个病很值得,张生成功的用憔悴的形容激起了莺莺的同情,翻墙成功了!

最后连未来的丈母娘也妥协了,只要张生能考个功名,就皆大欢喜了。

张生跟崔莺莺恋爱成功可以说是占得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mdash;mdash;碰巧遇到崔莺莺在普救寺上香,地利mdash;mdash;寺庙的墙很矮,曲径通幽实在是幽会圣地,人和mdash;mdash;红娘牵红线、绑红线的功夫都是一流啊,其中的一点点小插曲都成了张生的垫脚石,孙新虎成全了张生英雄救美,老夫人的阻拦让叛逆期的崔莺莺逆流而上。

现代人总是认为古代人迂腐,都是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不可违,男子都是诗书仁义,女子都是深藏闺阁、裹小脚绣鸳鸯。

可是我从《西厢记》里却看到了古人对爱的真实渴求,

他们认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纵有门第之见,父母之命,可仍然去勇敢的跨越过去。

其实,残害女子的封建礼教大多是明清时期产生的,我国古风淳朴,不矫揉造作,顺应自然之道,生生不息。

孔子曰:

诗无邪。

那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本质的美。

说古人注重门第之见,现在的人又何尝不是?

没有房子车子票子谈什么爱情,情比金坚?

过时了吧。

人们物质的欲望越来越重,爱情反而成了物质的附属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读西厢,我们赞美张生莺莺翻过封建礼教的束缚,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减轻对物质金钱的欲望,还爱情本来的淳朴,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纯真。

这是我读《西厢记》的一些感想,浅浅的谈一些自己对爱情的看法,如有偏激,实在是无心之过。

文章最后祝有情人忠臣眷属。

家有所帮助以上是小编为代价啊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

【篇二: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字】

《西厢记》读书笔记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是我国古代的爱情戏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戏曲作品之一,第四本第三折的一首《正宫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

”颠倒了(转载于:

《西厢记》读书笔记2000字)多少风流文人!

一句“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就了眷属”,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

王实甫的《西厢记》虽然是在《董解元西厢记》的基础上编写的,但它的根本基础是唐代诗人元稹(元微之)的《会真记》。

据说王实甫写至第四本第三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千古名句时,已是力竭心枯,呕血而死。

西厢记之境界: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神奇璀璨,异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作者用着如珠似玉的语言不着痕迹地将环境,人物,感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剧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词: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

?

?

这河带齐梁分燕晋隘幽燕。

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苍龙偃;洞悉愧九州,南北串百川。

归舟紧不紧如何见?

却便似弯剑乍离弦。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当然也有绮丽婉转的小词: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

绎台高,金荷小,银镇尤灿。

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接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般的气氛。

读来余香萦绕。

而在剧中情节有悲苦性质的场面里,作者的描写依然笼罩着诗般的气氛。

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其语言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离愁别绪的特有表现

手法来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种诗意的浅浅哀愁和无奈的色调来表现主人公离别时的悲苦的。

“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更表现在该作品语言的文采性。

西厢记可谓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这些绝妙好词在剧中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

如第一本第一折张生的唱词: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

”便是化用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又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

“[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里化用宋苏东坡词《蝶恋花》中句: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还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

读完作品后,我们不禁感叹,这是一部“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大作。

西厢记之爱情:

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的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

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

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大团圆给大众一个交代。

而我却不太喜欢这

样的结尾,我觉的过于通俗化,所以有时我会去看一些国外的经典电视及作品,我觉得他们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我觉的这样才让作品更有意义,才会促使人们去回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结尾,西厢记之精神:

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还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篇二:

《西厢记》读书笔记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江十六出聚以看完,自觉辞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的记诵”。

这是《红楼梦》二十三回中黛玉对《西厢记》的赞词,其实也就是曹雪芹的赞词。

读西厢,想红楼。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张生念及莺莺夜不能寐,叹道,想及我多愁多病身,怎配你倾国倾城貌。

--------------黛玉听得,向宝玉懊恼,哪里来的艳词欺负我。

待宝玉看到---落红成阵----一霎时,满树的桃花随风飘落。

月上柳梢头,张生在西向外弹琴,“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假借上香祷告在西厢内对句“兰闺久寂寞。

无事度芳春,料得行临者,应怜长叹人。

-------------那日,宝玉挨打,想黛玉一定悲伤,白白的着晴雯送两只旧帕子去,别人不解,笑其痴颠。

黛玉见帕,可惜可叹可畏可怜,无限心事,也管不得避嫌,吟诗帕中,泪痕重重,自顾镜中面羡桃花,却不知病已侵。

一样的爱恋,一样的身不由己。

只是,宝黛成棒打鸳鸯,张生和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张生被逼科举,莺莺嘱咐“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莺莺把自己压上了赌注,何况在封建社会的压力下,就是当今,哪个女孩愿意换数载飘零。

那年,当我们分隔异乡,仅仅是一工作,又多少忧愁,每次火车启动,一南一北,不知就此何时再见,较之莺莺,她的勇气是所有世事的想往。

细腻的《西厢记》真乃爱情的美学宣言。

在王实甫的笔下,莺莺和张生公然战胜了封建礼教,维护了他们至纯至洁的爱情,重在公然上,这就是宣言。

人们常说《西厢记》是喜剧,吾深感如此。

张生看似有愚钝笨拙,但其实质无非是追求自身的真爱,所表所露都是自然真诚的,于生活中不易寻觅而已即不常见的更难拥有,遂讥之天真,实则笑己矣。

篇三: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读书笔记2000字

初次在书店中看到《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时,它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兴趣。

作品的名字并不十分出彩,所以我以为这又是介绍什么主人公顽强不屈、勇敢刚直的。

于是,我并没有在它身上停留太久。

后来,在看过《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书后,我逐渐对凡尔纳产生了兴趣,想起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这本书,才买来一饱眼福。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是一个人物形象饱满、情节曲折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864年,苏格兰籍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补获的“天平鱼”时,发现了鱼腹中的神秘漂流瓶,“是失事船只的求救信还是航海者无聊时写的打油诗?

是信!

”,是三张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的求救信,这三张被海水侵蚀得残缺不全的求救信引起了爵士等人极大的探索兴

爵士亲自带队去完成寻找船长的任务。

他们沿着南纬37度线穿越了南美洲的高山和草原,横贯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环绕了地球一周。

由于对文件的错误解释,他们一路上遇到了无数艰险:

地震、洪水、大火、风暴、火山喷发、遇到了凶狠的毛利人和流犯妄图抢夺“林肯号”的阴谋。

他笔下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是一个有些小迷糊,时常来些笑料的人,但他在误打误撞下拯救了大家,拯救了“林肯号”,还在旅途中给大家讲解了许多地理知识,气象知识,动植物知识,风土人情,社会演变等等,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

虽然只是读了一遍,但我已深深地被它吸引住——我会为他们的一举一动感

到兴奋或着急,我会和他们一起进行推理猜测?

?

甚至可以用“同呼吸,共命运”形容了吧。

这虽然是一个科幻小说,但其故事情节却十分丰富。

我很佩服凡尔纳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是根本不可能完整这些名著的。

小说被凡尔纳命名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但并非仅仅是以玛丽和罗伯尔为主角,甚至格里那凡爵士也并非小说的主角。

格兰特船长的船只失事,源起他的理想——建立一个全属于苏格兰的移民区,这是作为一个苏格兰儿女的雄心壮志,让它享受它在欧洲享受不到的独立和幸福。

而小说一开头就描写了格里那凡爵士作为一个苏格兰人的“苏格兰情结”,以及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矛盾。

因此,小说所指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应该是指那些支持并继承苏格兰的“苏格兰精神”的全部苏格兰人。

我看过对此名著的评论,正如网上所说,本书看起来的确有些费劲。

凡尔纳的三部曲又名“海洋三部曲”,这部小说也用了很多篇幅描写航海的情景,其中更是穿插了许多地名,求助信也是用英文、法文、德文写的,因此读者就需要有起码的地理学知识,才能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

文章中借众人之口穿插了描写许多地理知识,气象知识,动植物知识,风土人情,社会演变等等,令语句描写更加优美,显得十分自然,也更便于读者理解,这些知识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储备。

同时,这也增加了文章篇幅,使得故事的节奏慢了下来。

但是当我看完全书,就觉得这真不愧是名著,这其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尤其结局因巴加内尔的一次走神而写错了地址就改变了整个故事的结局,这显得多么“戏剧性”!

这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而《海底两万里》我早已读过了,所以最后一部《神秘岛》成了“大结局”,我希望能尽快拿到《神秘岛》,为我心中的“三部曲”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篇三:

读《西厢记》有感】

读《西厢记》有感

总有一卷执手沧海的誓言停在心里,多少才子佳人的爱情,深深浅浅摹画在心脏里,噗嗤噗嗤一直鲜活着;总有一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恋,在历史的沉沦里煜煜生辉,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总有一树光彩照人的奇葩,绽放在剧坛里,缕缕清香涤荡心间。

于是,带着一颗赤诚的心驰骋了他的《西厢记》。

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以男女情爱为主题的作品多如牛毛,数不胜数,有的海枯石烂,有的始乱终弃,有的白头偕老,有的双双殉情。

早在《诗经》中便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写,而《西厢记》却以才子佳人历经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绚丽的光彩,照亮了历史昏寂的夜空。

因此,《西厢记》一直深受文人的欢迎,就连《红楼梦》中百般挑剔的林黛玉也对它爱不释手。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王实甫的巨作,是元代剧坛一树璀璨的奇葩,家喻户晓。

它叙述了穷书生张生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偶遇普救寺,萌生爱慕之情,但却一再受到崔夫人的阻挠。

但他们两人出于对爱情炽热的追求,公然走上了反封建礼教束缚的道路,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和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传达了古代人民不甘服从于封建礼教的统治,而希望“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但《西厢记》从问世以来,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却把它当做淫词艳曲而禁毁、歧视,大加忌讳,然而这些举措依然无法禁锢人们对《西厢记》的迷恋。

其实,《西厢记》如此大受欢

迎的原因就是张生和崔莺莺两个人自己自作主张地结成夫妻,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一边,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情节满足了人们追求美满姻缘的愿望。

如果说,一部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莺莺传》以哀婉凄凉的笔墨讲述女主人公莺莺最终被她心爱的人抛弃的故事情节为历代文人士大夫所品读,那么,王实甫根据《莺莺传》这部小说改编而来的《西厢记》,以唯美浪漫的笔调歌颂了矢志不渝的爱情,得到了“天下夺魁”的称号。

尽管两个作品的主人公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故事的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这段比翼双飞的旷世姻缘早已不再是《莺莺传》那样的悲剧,它讲述了一对才子佳人历经坎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喜结良缘的故事。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带着一份期待的心情,纵读了《西厢记》。

有所动容,有所赞赏,有所钦佩。

我动容于张生为爱迎难而上,勇于对爱情执着诚挚的追求。

他是一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志诚种”,当他在佛殿上遇见了花容月貌的崔莺莺,便深深地坠入了情网,功名利禄完全置之身外。

他为了崔莺莺而滞留在蒲东,不去上京赶考。

他鲁莽痴迂,呆头呆脑,当他收到莺莺的诗简时,喜上眉梢,高兴得冲昏了头脑,解错了莺莺的诗意。

于是他半夜逾墙去赴约,没想到却遭到了崔莺莺的呵斥。

当张生正欣喜若狂地等着做新郎,迎娶崔莺莺为妻时,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教的考虑,决定出尔反尔——“赖婚”,不同意将崔莺莺许配给张生。

张生听到这个消息时,甚至跪在红娘面前声称如果娶不到崔莺

莺便要悬梁自尽。

我想,正是张生对爱情的志诚和执着,才打动了崔莺莺,两人才能共结连理,鸾凤和鸣。

我钦佩于崔莺莺主动追求爱情的勇气和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她本是端庄贤淑的相国小姐,但在爱情面前却大胆主动,炽热追求,然而,她长期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对爱情,对张生,有时显得心口不一,言行不一。

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恋,使她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公然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爱情的自由,勇敢地和张生海誓山盟,结下连理。

长亭送别,崔莺莺一再叮嘱张生不可“停妻再娶妻”,可见,在她心里,功名利禄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白首不离,如胶似漆才是最重要的。

我赞赏于红娘的坦率勇敢,热心肠,镇定自若和晓之以理的仗义相助。

她出身卑微,地位低贱,但她在《西厢记》却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人物。

当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受到崔夫人的百般阻挠时,她见义勇为,积极地帮助张生和崔莺莺传递书信,出谋划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军师”。

当她面对崔夫人的责问时,她更是镇定自若,勇敢地进行反击,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辩护,使得崔夫人无从反击,理屈词穷,不得不答应二人的婚事,可谓是侠肝义胆,机智聪明。

因此,红娘在《西厢记》中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和其说《西厢记》是古代封建社会少男少女勇敢追求爱情的典范,还不如说那是封建社会少男少女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枷锁,在苍天之下,沧海之下纵横吟唱的一曲高歌。

一曲《西厢记》,你用那艳丽脱俗的字眼,描述那抹相濡以沫的情

意衬托着这朴素的美丽。

一曲《西厢记》,你用那语重心长的言语,诉说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情衷。

纵读了《西厢记》,轻拾了一朵百合花,在只有诗句和梵歌的路上,我感叹世间的情爱怨怼,我憧憬浪漫的比翼双飞。

自古而今,《西厢记》一直是一首千古传诵的爱情颂歌,因了它,有自己的美丽,古代的人们才对爱情充满希望和幻想,它就像一颗璀璨的启明星,照耀着人们受挫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