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18408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docx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

化学实验操作考查

2009年厦门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试题

(一)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重要操作

1.收集气体的操作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所需

仪器和用品

集气瓶、吸管(或导管)、玻璃片、水槽、火柴、酒精灯、石灰水、木条、滴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收集两瓶空气,用排水法收集两集气瓶呼出的气体。

 

2.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4.比较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

 

现象:

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更浑浊

 

现象:

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很快熄灭,在吸入气体中正常燃烧

 

现象:

呼出气体的吧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吸入气体的没有

 

结论: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气体的大

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结论:

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大于呼出气体的大

 

结论:

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大于吸入气体

异常现

象解释

 

2009年厦门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试题

(二)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的研究

重要操作

1.排水法制取氧气操作

2.集气瓶实验操作

实验所需

仪器和用品

大试管、带铁夹的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酒精灯、集气瓶、水槽、玻璃片、药匙、火柴、棉花、高锰酸钾、

木炭、石灰水、坩埚钳、小烧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3.氧气的性质实验

(1)木炭在空气中与在氧气燃烧实验对比;

 

(2)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现象:

导管口有气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木炭红热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发出白光

 

现象:

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具有气密性。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结论:

C+O2==CO2

 

结论:

Ca(OH)2+CO2==CaCO3+H2O

木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

异常现象解释

 

2009年厦门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试题(三)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研究

重要操作

1.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操作

2.加热试管中液体药品的操作

实验所需

仪器和用品

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或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镊子、火柴、酒精灯、木条、试管、试管夹、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石蕊试液(、止水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提示:

用锥形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装置检查方法——组装好制取装置,加水没过漏斗的末端,用止水夹夹住胶皮管,往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2.用排空气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

 

3.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将二氧化碳通入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观察现象;

 

(2)加热上述溶液,观察现象。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或一段时间后:

漏斗中的液面仍然没有变化);

 

现象:

燃着的木条熄灭

 

现象:

紫色石磊试液变红

现象:

溶液变成紫色;

装置具有气密性。

 

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结论:

H2CO3===CO2+H2O。

异常现象解释

 

2009年厦门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试题(四)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要操作

1.天平的使用

2.量筒的使用

实验所需

仪器和用品

天平、量筒、滴管、试剂瓶、玻璃棒、烧杯、氯化钠固体、

纸张、蒸馏水、药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所需的溶质的质量3克,所需的溶剂的质量47g,

体积47ml;

(2)称量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量取所需的溶剂的体积;

(3)溶解;

(4)转移到试剂瓶中,并写好标签:

氯化钠溶液

6%

 

现象:

氯化钠固体溶解

 

 

玻璃棒的作用:

搅拌

异常现象解释

 

2009年厦门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试题(五)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和应用

重要操作

1.制取指示剂操作

2.pH试纸操作

实验所需

仪器和用品

pH试纸(及标准比色卡)、研钵、酸碱性不同的五种溶液、滴管、点滴板、酒精、花/叶等材料、纱布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将自带的有色花、叶或果实制成汁液;

 

2.利用pH试纸测定实验室提供的五种溶液的酸碱度(pH),并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测试所制指示剂的有

效性,并得出结论。

汁液的颜色:

 

试液

pH

试液1

试液2

试液3

试液4

试液5

 

试液

汁液的颜色

试液1

试液2

试液3

试液4

试液5

 

 

试液

酸碱性

试液1

试液2

试液3

试液4

试液5

 

结论:

 

异常现象解释

 

2009年厦门市初中化学实验考查试题(六)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

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重要操作

1.量筒的使用

2.过滤操作

实验所需

仪器和用品

漏斗、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粗盐、滤纸、量筒、滴管、药匙、玻璃棒、蒸馏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和解释

1.量取10mL的蒸馏水;

2.溶解所给定的粗盐(3.0g);

 

3.将所得到的食盐水过滤,得澄清的滤液;

 

现象:

氯化钠固体溶解

 

所得滤液外观:

澄清透明。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

作用:

搅拌。

 

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液体

 

过滤是把固体

和液体离开的

操作。

 

异常现

象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